中科院大学博士
A. 中科院博士与大学里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1、主要功能不同:中国科学院的医生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版,开发和创新的特权点。博士学位在大学里是基于学习。
2、不同身份: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员是国家官方工作人员,不再是学生。博士学位在大学里是一名学生。
3、不同的待遇:博士期间中国科学院研究期间,有必要像其他正规员工一样计算服务年限。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有与单位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大学的医生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其他福利。大学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种。这样来看,教授就是大学老师教师的一个职称,教授是大学老师,在大学当中,教授是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了。
B.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的博士是一流的
双一流虽然是新来的项目,但是源毕竟还是在原有的211、985工程基础上发展来的,不可彻底跟以前的政策割裂开,因此双一流名单确定的时候,还是要在原有的985院校基础上酌情增加一些211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前连211都不是,怎么可能一下子越过211直接进入双一流呢?
C. 读博士选择中国科学院还是选择名牌大学
中科院的待遇相对于高校还是高一些,虽然现在各大高校纷纷提高了博士生待遇,内缩短了其中容的差距,但总体待遇中科院还是稍微好一些,当然有的老板比较大方,这个另论。当然一些研究所食堂价格是高校的两三倍,这些情况也是要考虑的。
我觉得待遇也不是特别重要,无论选择中科院还是大学,生活完全没有问题,剩下补贴家用有点困难,自己顾自己完全没有问题。现在也没必要在乎这些小钱,其实最重要的是好的导师或者说适合自己的导师,当然导师名气越大越好,如果是院士级别的人物,那就太好了,不过也得考虑下导师的为人,能不能正常毕业?导师的人品如何等等,这些不用我多说吧。
就一些专业领域来说,中科院的平台优势特别明显,比如很多研究所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的还有国家实验室等等。但不知道您是什么专业,我想您对您的专业应该比较了解吧,你们专业里最好的实验室在哪?是在中科院某个研究所,还是在某个高校?选择最好的实验室平台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选择地理位置好的地方。
总结一下:首先考虑导师,然后考虑实验室平台,最后考虑待遇和地理位置等等。
具体怎么选择,没有唯一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招在读博士吗
在中科院工作能在职读博士的。
在职博士是根据初复试成绩,结合考生思内想品德,学习容成绩、业务素质、身体健康情况等综合素质,择优录取。新生报到后三个月内将进行入学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录取标准者,将取消入学资格。对报考的定向培养生或委托培养生,招生单位与被录取的考生及用人单位在录取前必须签定相关协议,并缴纳培养费。
E. 中科院博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博士哪一个更好就业,在社会上哪个认可度高
这三者都不错!代表当今中国学历教育的最高水平!所以,三者差别不大。
F.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不如北京大学的博士难考
这个问题实在是很来难回答自,应该说博士还是挺容易考的,不管考哪个学校都有一个前提是导师愿意要你或者给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热门导师报考人数较多,估计也不易吧。中国科学院大学校本部的博士可能好考一些,因为中科院大学的师资主要在各个研究所,当然各个研究所因为专业优势或者地理位置的关系可能报考的人数较少,北京大学博士据我所知还是很少外招的,大多数是硕博连读或者直博,所以可能会难考一些。当然这些很难衡量,如果你有意愿报考博士的话,建议您先好好联系导师,向师兄师姐打听各个导师的报考热度,不用管学校是否好考。再补充一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可能难一些,北京大学现在试行申请考核制,你也可以试试,在这里比较考试难度是没有意义的。
G. 考博的选择:中科院和其他高校有什么差别
【博宸教育2011年编辑】对于理工科的大多数考生而言,在面对考博学校选择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大学之间犹豫徘徊,我想就这种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家知道中科院相对与学校而言,其科研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所里的老师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他们的所有精力是全部放在科研这块的,尤其是上海这边的研究院所,很多是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其课题的研究也是面向企业面向一线的。所有这些繁重的科研任务,都是需要他们所带的博士,硕士所承担的!所以如果大家选择到中科院读博的话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现在研究所就是一个企业,你需要遵守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规定,承担一定量的甚至是繁重的任务。相对于高校而言工作是繁重的,休息和空闲时间也是很少的。也许有人会说,其实这样也是好事啊,可以又很多锻炼的机会,的确这种繁重工作的的确确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可是锻炼有长有短,机会有大有小,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种锻炼就是非常简单的、机械的劳动而已。以前考博的时候遇到过福建一个晶体研究所的一个女孩,那是她还只是在读硕,考完试后,我问她是否还在上海多待几天看看同学,再玩玩,她说“不行啊,老板就给了我这几天的假啊,回去等着我去做事呢”。
大家选择研究所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录取的所有学生是公费的,每月的工资是不菲的,研究所的待遇差别也很大,一般的一个研究所至少都在1000以上,遇到北京半导体所,还有上海的微电子所这些好的研究所,待遇都是很不错的!我想这一点一定是大家动心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既然大家都读了博士,对于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和目标,就在上海而言博士理工科毕业一般刚刚参加工作,月薪拿到1w一般都是很平常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在选择学校和研究所的的时候,可以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因为一时的小钱,而左右了你的思维。读博期间最大的困惑就是金钱的匮乏,上海的高校比如交大,一般一个月的收入也在800左右,和一般的研究所所差别不是很多,如果让我作出选择的话,我还是愿意选择高校。毕竟那些钱的因素,等以后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可以收回来了!至于其他的原因,我在下面还会继续讨论。
对于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想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点,首先从企业对高校和研究所的认可的角度出发,就上海的就业而言,上海的企业对于理工的学校的任何最看好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其次同济,文科类别的专业首推复旦大学,当然象复旦的微电子,医学也是非常出名的!对于研究所的认可程度远远逊色于大学。同时各个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的数量远远高于研究所的招生数量,本身的同学,校友,这些无形的人脉对于你眼前的就业以后的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觉得对于那些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取博士一路走来的学生而言,读博的这三年的时间是对于他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缓冲时间,可以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做些工作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比如口语的提高,社会实践的参与,等等,结合自己的特点我想大家肯定会有很多计划的,由于在上海呆了将近一年,这时候我对于上海高校的学生找工作相对外地的学生好找的深层次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上海的学生之所以留在上海的很多,被众多上海企业所欢迎,除了以前所说的上海人排外的理由之外,上海的学生地处家门口参加上海各大招聘会的机会很多,面试也很方便,不像外地的学生今天到上海,今天就要把工作找好,很难在在上海停留,住宿,吃饭,太多太多的不便利让他们早早的打道回府,更重要的一点,据我了解,这边很多高校尤其是交大,同济,很多开学研三的同学,很少暑假闲着的,他们在读,或者假期都会主动的寻找企业参加实习,为即将的毕业后找工作积累经验,寻找单位。这种参加实习的比列和意识要远远高于内地的一些高校的!我想这也是上海的高校学生普遍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的氛围是非常好的,每天各种各个学科的讲座,丰富的图书馆的资源,大量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我们最后进入社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缓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