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士生待遇
㈠ 北大博士生待遇
每年的奖助学金生活费科研费等二点计多少
㈡ 清华和北大的博士生待遇哪个好女生的住宿条件呢
清华好呀,博士W楼就在我们后面,女生可以直接住单间,男生需要抽签才能有单间呢。
㈢ 北京大学博士后标准待遇一个月多少钱
第九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管理
1、国家资助博士后日常经费是财政部划拨的专版项事业经费,现行标准为权每人两年100000元,该经费用于补助科研工作和生活费用。
2、在站博士后实行月薪制,每月工资3347元。
3、合作教师或院(系、所、中心)可以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经费可从合作教师项目或单位其它经费中提供。自筹经费的博士后报到时由出资人或单位一次性交付100000元。
4、博士后日常经费的管理归财务部负责,由各单位会计负责报账。
㈣ 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到一所2本大学去上班划得来吗
你到二本大学去,别人拿你当个宝,到一本大学去,别人那你当根草,你版愿意选哪个?权你去二本学校,你和别人学历不一样,你比他们高,学校评选什么职称还是要根据学历高低来看,更受重视。先从小的干起,说不定以后还可以混出一个校长。
㈤ 关于北大研究生的待遇
关于北大研究生的待遇,可以查看《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简介》。
从2007年开始,北京大学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统筹了国家拨款、校级资金、科研经费和社会资源等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合理有效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一、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1.资助对象
校本部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不包括留学生、以及专业学位和其他经特别说明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招收的研究生。
2.资助标准及获奖比例
北京大学学业奖学金由年度学费津贴和生活津贴组成。年度生活津贴额度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和信息与工程科学部的划分,各学部有所不同,全校平均额度约为1.2万元/人·年。
学业奖学金的评定由各院系负责组织实施,实行年度动态评定。院系可在预算总额度内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置学业奖学金的等级、额度和覆盖面和评定方法。
学术学位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统筹至学业奖学金中,即北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总额中包含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不单独发放。
二、专项学业奖学金
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学校设立专项学业奖学金。
1.资助对象
专项学业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国家招生计划内攻读北京大学硕士学位的不享受工资待遇的全日制研究生,留学生除外。
2.基本资助标准为8000元/人·年,按在校生一定比例,并向优势学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院系可根据具体情况在预算范围内自行设置标准和覆盖面。
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1.资助对象:校本部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单列项目研究生,不包括留学生。
2.资助标准:6000元/人·年。
四、科学实践创新奖
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从2012年开始,学校设立奖优性质的奖学金“研究生科学实践创新奖”。
1.奖励对象:校本部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单列项目研究生;
2.奖励标准:1万元/人·年,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3.光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实施不同的配套方案。
五、助教
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研究生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学校设立助教岗位。
1.聘用原则:按需设岗、按劳取酬、竞争上岗、严格考核;
2.资助标准:800元/月·岗,各单位可以根据研究生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发放岗位津贴。
六、助研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导师项目资助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培养,各院(系、所、中心)应设立研究生助研岗位。硕士生助研岗位月津贴建议标准为不低于300元/人·月。
七、其他专项资助
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设立王文忠-王天成奖学金和闳材奖学金。
1.资助对象:校本部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全日制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资助标准:5000元/人·年;
3.资助名额:王文忠-王天成奖学金20人/年;闳材奖学金200人/年。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奖助办公室
2015年6月
㈥ 博士补助多少钱一个月
2002年全国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报名工作刚刚结束,北京地区71个报名点共接收57687名考生。较去年增加14856人,增长幅度为34.7%,为近年来最大的一年。考研难,读研也不轻松,据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研究生面临生活费不足的窘境。
读研究生难,已婚的人读研究生更难,而妻子也在读研究生的人读研究生则难乎其难。我的朋友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处境艰难的人。
憨厚与乐观的神态掩盖了他的艰难,而好久未理的头发和朴素的衣着暴露了他生活的不易。小杜1999年考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与自己读研时认识的女友结婚,同年,妻子也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现在,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就是国家发给的近500元的补助,还有就是来自于家乡年迈父母的支持。
前段时间,由于在北京工作的哥哥出国访问去了,夫妻俩就借住在他们家。最近,他们回国了,夫妻俩只好在外面租房住,仅这一项,每月就需多支出近1000元。这对他本已捉襟见肘的生活来说,无疑又是个沉重的负担。
■每月的生活费缺口约300元
当我在北京大学采访时,应杜先生之邀在北大食堂里吃过一顿饭,我们要了四个菜,两碗饭,一共是12元。小杜说,我们今天进的是北大最好的食堂,是为了招待我才去的,平时,他只去普通食堂,菜的价格差不多,但分量要多一倍,一般情况下,吃一份菜就足够了,每顿大约三四元。记者在清华大学采访时,也在他们的学生食堂吃过一顿饭,饭菜的价格大致和北大差不多,记者要了一份3.8元的套餐,包括一盘丸子、红烧豆腐和一碗米饭。虽然相比于校外餐馆的菜价要低一些,但每月仍要支出三四百元。
去年11月份北京大学的调查发现,研究生每月生活支出博士生700元,硕士生500~600元,认为每月580~800元生活费比较合适。伙食费,男生400元,女生300元。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书报、电话、上网费的增长,达200元。日常用品100元,其它费用100元。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拥有电脑。他们用电脑打字、做设计、上网浏览、搜集资料。对他们来说,电脑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了。他们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省一些,也想拥有一台电脑。
■经济不独立打击研究生的自信
据介绍,在校研究生领到的国家补助是:博士生350元左右,硕士生250~280元。根据工龄不同,补助稍有不同,工龄一年补助10元。这是研究生最稳定的生活来源,可这份来源对他们的生活支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研究生们哪怕再艰苦,也不情愿花家里的钱。人民大学一位法学院的男生觉得花家里的钱非常难受,北京大学一位学自然地理的女生说:“这么大了还花家里的钱感到很羞愧。”一位姓胡的男生则认为如果家里条件允许,无可厚非,但如果父母生活紧张,是为不孝。读研究生了,还花家里的钱,这打击着他们的信心。
全靠家庭供给的同学在记者全部调查的百位学生中只占10位,且这部分学生都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是一种投资,将来会有更大的回报,来报答这份养育之情。而许多同学宁愿不要家里的支持,选择出去打工挣钱。
记者从北京大学学工部得知,北京大学大约有20%的贫困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据学工部的杨老师说,贫困学生只要申请,一般都会批下来。研究生院的季老师认为,仅有少部分的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说明北大的学生都比较自信,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生活。此外国家助学贷款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处理起来很困难。为此北京大学自今年6月份以来,举办多次个人信用方面的讲座,邀请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教授和学者主讲,以期提高学生信用方面的知识。
■打工是补助生活费的最好途径
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合理安排,这是研究生们采用的提高生活待遇的最普遍的做法。
人民大学商学院一位姓侯的女学生告诉记者说,她第一年的生活费来自家里,第二、第三年主要靠打工所得。在研究生中打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每月打工的时间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天、二十天。
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70%的研究生希望打工,一半表示打工是为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而北京大学则有47.80%的学生在外打工。在记者调查的百位研究生中,有近70位学生有着为期或长或短、花费时间或多或少、工资或高或低的打工经历。有趣的是,人民大学学生基本上认为打工不影响学业,因为打工本身就是一种接触社会、增加生活阅历和经验的途径。并且认为打工是最好的维持生计的手段。而北京大学的调查则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打工对学业有影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是在生活所迫下不得已采用的办法,61.3%的学生打工的目的是维持生计,19.6%的人认为可以提高经验,12.9%的同学认为可以充实生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们则认为帮导师做课题是最好的方式,一则可以领些钱改善生活,二则这些课题将会成为他们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样既能挣钱,又能提高业务能力,还能顺便准备毕业论文,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学校的“三助”活动资金紧张
对于研究生尴尬的处境,校方正纷纷想办法来缓解这个矛盾。为了增加学生的收入,使他们安心学习,又不致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与学业无关的工作上,目前,一些高校开始实施“三助”活动。
“三助”指助教、助研、助管,学生分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学校需要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发给适当补贴。在北京大学所做的调查中,有86%的学生对“三助”活动感兴趣,有77%的学生表示有了“三助”岗位后,就不去外面打工。他们得到的补助分别是硕士一年级,补助100元,硕士二、三年级,补助200元。博士一年级,补助300元,博士二、三年级,补助400元。
季老师说:“‘三助’对学生生活待遇的提高很关键,并且加强了导师和学生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科研的能力。”本学期,北京大学大约有5000名学生有“三助”工作岗位,约占学生总数的60%~70%。为此,北京大学今年要投入900万元的资金。研究生院的季老师说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资金来源的困难是“三助”活动的一个瓶颈
㈦ 北京大学研究生每月补助多少呀
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是根据《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管理执回行的。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答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共五章,其中第二张关于补助标准的。
第二章资助标准
第4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
第5条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 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6条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㈧ 北京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别是几人一屋的
硕士是两人一屋,博士我记得是一人一个,不过不太确定。
给你个网址吧:http://dorm.pku.e.cn
不过有传言,内从校外容考进来的硕士和博士,不会分配到很好的宿舍,比本校保的要差。
整体上,北大的住宿条件一般,研究生的畅春新园还比较好些。
清华本科生的宿舍确实比北大好,但不知道他们怎么对待考进来的研究生。
研究生宿舍两个都差不多,就清华新建的紫荆公寓(就是本科生的)比北大的好。
PS:应该不一定。我记得北大的万柳宿舍博士生都是一个人一个屋的,但本校区的就不知道了,两个地方公交10分钟。
㈨ 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就业
博士毕业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出国博后,
国内博后,大致分为这么7种,下文将以国内高校为例详细谈谈博士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
1. 工作两年后的第一道坎,职称,刺刀见红的拼杀,概述
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定岗定编,并且将陆续推广到所有学校,在这原
则下,高校铁饭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个有名学院为例,教授已经超编,这就
意味着,第一,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调离,否则副
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场高校教师之间的腥风血雨般的厮杀即将拉开战幕
。。。。。。
你做好准备了吗?
国内高校又可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
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
对于青椒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
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父母
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一流学校待遇: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右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
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
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不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
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政府出。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
万。
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
授待遇,工资1700-2500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
,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贴,
例如福建。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
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
年收入4-6万
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
,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科研启动费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
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
发展前途: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
申请课题难度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后文将对项目申请有详细叙述,但
是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
2.两年后的考验, 副教授=项目?
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影响力的文章若干。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
梦
三流高校: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
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项目一项或者完成横
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例如我所在学校要求横向一次到位经费10万以上。SCI/EI检
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
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由于项目的
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
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纵向项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
三本与四流高校: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
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有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
错
对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需要仔细考虑了
影响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项目和文章,文章各个行业不同,很难说清。
项目,这个是每个大学青年教师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没有项目,一事无成。下文将就
项目仔细评说
对于青椒来说,若无导师帮忙或者相当的人脉积累,横向项目(企业项目)是基本无望
的,现在企业已经很狡诈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过来,可转化为生产,才会给钱。
不象以前了,不会支持前期探索的。
纵向项目:973,963,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地方省市自
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等
973,863那是谁拿项目谁写项目申请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虑了。地方省部级自然科
学基金与教育厅项目,限项申报。也就是规定了每个学校能申报多少项。以我所处学校
为例,每年允许申报30项左右,最后批准3-6项不等。由于限项,所以很多人的本子连学
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这两个自由申请,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所在的院系没有博士点,那么只有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一途了。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往职称的华山一条路?谁是你的伯乐?
号称国内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请到全看个人本事。08年以后,国基将青年科学基金
从面上项目中分离出来,列为人才基金,总体命中率25%左右,各个学科不尽相同,其中
生物医学类是死亡之组,地球和数学好些。国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难
度低于省部级基金和教育厅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没申请过,不知难易。
申请要求:博士学位35岁以下,在职博士需要导师推荐信
国家基金考察什么:创新点,排名第一,其次为研究基础,课题组组成等。
评审方式:3个以上匿名专家评审人(简称函评),评审人的意见为三种,优先资助,资
助,不予资助。根据三个评审人的意见决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学科组开会评议(简称会
评,需要至少一个优先资助),会评通过,则获得国家基金,上会率,据说今年青基是1
30%,也就是会评时还需要灭到30%的人。
国家基金与博士期间的工作
创新点,国家基金的灵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间完全依赖老师,老师交代什么做什么,很
抱歉,你无法提出能够让评审人欣赏的idea,那么你的博士是失败的。
申请青基的思想来源一般为三种:博士论文的延续,工作单位的新方向,以上两者结合
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很简单,国基要求,创新+工作基础,虽然国家基金委一直
强调说,对于青年基金申请者,可以放松对工作基础的要求。但是,这条相当于无用,
因为很多人有工作基础,你没有工作基础申请,简直是找死。什么是工作基础,就是你
的文章和项目与现在申请课题的紧密度,你现在单位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你完成改项目
,还有你的课题组成员搭配是否合理。
因此,最容易让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论文的延续或者将工作单位新的方向与以前博士课
题结合起来,这样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
4. 博士的订单式培养---以科研创新与文章为主体,死亡赛跑的起点
我的警告:浪费博士3年,等于浪费你的未来
目前现状:中国博士产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学校为例,06年,我们学院两人申请副教
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师,近三年引进博士约60人
课题现状: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报30项左右,教育厅项目限报25项左右,全校每年新
引进博士约100人
如何才能申请到国家基金?
创新,在博士期间对本领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级的领悟,对于每个缺点,发展方向要做到
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这才入门而已。并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
每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能将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
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记住,合格,不是优秀。
国家基金的最高原则
优中选优,即所谓锦上添花,国家基金不是扶贫项目,也从来不会雪中送炭
在我眼中什么样的博士是优秀的,能够一毕业就能申请到国基的?
SCI3篇以上,影响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当会评评委的那种,创
新点越新越好,解决某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还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话,大量的
阅读文献,流利的英文阅读与写作,勤奋的工作,那么你将来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
一到实验室就上网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进了高校也会被淘汰。当
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个棵大树靠,那算我没说。
国基会评的几条原则:1. 有人在会上坚决支持的项目一定能获得资助,即使全体学科组
成员投票没过半数,而这个支持者则必须签字表示支持,即所谓非共识项目。2. 有人坚
决反对的项目也基本通不过。
因此,博士时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评专家认识你导师(认识你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导师在会评时力挺,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资源。所以说,导师越牛越好,文章IF
越大越好。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请看我的第一个帖子。在这场死亡赛跑中,如果失
去了导师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个人
-----------------------------------------------------------------------------
----------------------------
总结
博士期间的论文水平参加项目水平=工作基础
博士期间的独立能力+领悟能力+对本领域的了解=创新能力
工作基础+创新能力+一些运气=国家基金
国家基金=课题组的经费+你的职业发展
--------------------------------------------------------------------------------------------
博士就业两极分化
提起博士生就业,这两年给人明显的印象是境况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缩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
5年前,经常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那是因为之前博士相对较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有一种崇拜。而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
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个字——“难”。这个“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博士的岗位少,并且你也别以为自己是博士,竞争力强,其实你的对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对岗位、薪水、福利的预期与现实给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预期2000元,企业给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预期普遍是七八千,企业一开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这工作还怎么找?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显示,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类型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工资很不一样,在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博士,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资为3932元。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时,研究生这群原来的“皇帝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所以如果你这两年准备考博,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读博的目的是什么?2、想读的专业是什么?3、该专业就业情况如何?4、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如何?
小邵在采访了不少博士后发现,他们当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对学校抱有幻想。觉得清华北大中科院是科学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巅峰,自然前途无量;二是对导师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只以为导师有名,就业就不会发愁。这样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业误区。
目前,博士就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学校毕业,有对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有海外留学经历,收入依然会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学校毕业,身上只有一份纸上谈兵的论文和一张学位证,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生活也会很拮据。因此想要通过读博士改变命运的人,得慎重。
高校不再是就业避风港
从博士就业的单位类型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去向,占总数的68%;真正进入政府机关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进入企业的博士主要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其比例分别为7%和10%。
先说说国内高校的招聘情况。近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大多数高校进人都很少,一般比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个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门槛越高,一般要求海归博士,对“土鳖”兴趣不大。同时,即使有招聘名额,你也很难把握。高校很多专业学科都习惯留用自己的学生。你北大毕业,北大门槛太高进不去,进个北师大北航总可以吧?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可能门都没有。
高校招聘时对候选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多:专业、毕业学校、论文、个人关系、研究方向等等。因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主观性很强,偶然性也就非常大。此外,国内名校基本上不太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相对乐意招那种在国外已拿到教职、一回来就能吸引研究经费的人才,这样有利于高校在某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往往对女博士不那么青睐,因此女性选择读博要更谨慎。
除此之外,考博要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更要考虑未来更紧缩的就业名额。对于既没名额又想招人干活的高校来说,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一是通过博士后的方法录用。一些高校规定你要进入高校,必须做博士后,如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现在乃至将来,做博士后才能进高校是大势所趋;二是实行人事代理。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和高校产生雇佣关系。
小心“充门面”式招博陷阱
下面说说企业对博士的招聘态度。
在企业界,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易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远,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
另外,公司里研究类职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企业一般都会在财务状况不好时削减研究经费,这也就意味着当经济形势不好时,研究类职位将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很多专业尤其是基础学科在企业界几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腾讯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科技应用开发不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又不涉及过深的基础理论。而从目前培养体系中出来的博士生,大多属于关起门来研究理论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博士?无非有两类: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心理咨询、健康养身、医药或教育机构,很多会打出招聘博士的广告。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对外活动或宣传中担当“主角”,他们对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两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度。进入这类公司,博士价值被大大弱化,工资也不会很高,且没有升职与发展可能。博士求职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这类企业的“陷阱”。
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是真正的招聘,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在国内有少数技术领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术研究,支持自己的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但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这类企业以外企居多,但在整体外企数量中也仅占有很小一部分,以医药、化学、高科技、通讯、搜索网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居多。因此在读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选的专业,哪些企业会重视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
博士就业还有最后一条出路——创业。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较高。因为博士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变成产品,遇到企业资源丰富的导师,还可以借助导师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创业。
㈩ 北大博士生毕业以后工资一般能拿多少钱
一般是2500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