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发布时间: 2021-02-13 17:31:24

大学生如何树立现代国防观念,筑牢新时代国防意识

1、增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公民从四国防活动的思想基础。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正确认识到一个国家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足够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有实际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国防实力和战争潜力于一体的力量,不能把“国富”看成“国强”,“国父”和“国强”必须同步行进。

2、掌握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有关国防的基本常识和理论。国防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国防基础理论、军事知识、国防历史、国防形式、国防法制等。在国防教育中,还应积极通过国防体育、军事训练、战略演习等方法,使公民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并在这些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国防知识。

3、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郭刚教育的核心内容。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无限的爱,才能对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为建设祖国积极献身,才能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科学文化、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对人民的总称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4、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了确保国防义务的履行,国防教育必须使广大公民深刻理解国防利益的特殊性。自觉形成“为国防尽义务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1)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扩展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年来被反复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保持足够的忧患意识,看到面临的种种威胁,才可能有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军事新闻领域充满了血与火、光荣与耻辱,是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最理想的媒体平台。为了让忧患意识能深入人心,军事新闻宣传不仅要注重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可能出现的危机的预警报道,哪怕是真实的情况在眼前看来并不那么危险。

②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安不忘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当代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不但有助于增加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面,开阔眼界;并且可以拓宽思维空间,消除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并且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它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素质。
二、 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迫切必要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努力培养新型国防信息化人才,才气适应国防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要。比如,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地方大学的毕业生。高技术战争的兵员补充,其相当一部分必然来自于高校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在本地大学开展国防教育,将直接为国家培训预备役军官和做好兵员动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国防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只有人们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意识,才会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经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十分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变更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保家卫国光荣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国家的主人,大学生必须要有自觉的“主人公”精神,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将祖国的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当代的大学生大多出生在9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90后”,而且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物质条件极为优越,他们在父母、长辈、老师的溺爱中成长,缺乏逆境的磨练。他们通常体魄健康、心智发达、富有爱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人偏激叛逆,个性张扬,信仰缺失,功利心强,过分自我,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同时在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使他们更多是关注“牛奶和面包”,而不是社会责任,国防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现象具体体现
1.1 国防意识缺乏 很多同学都没有将自己定位程国防的主体,认为国防只是军队和国家的事情,笔者曾做过相关调查,几乎没有大学生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也不知道每年宣传的主题是什么,很多学生对我国的国土面积已然还停留在960万平方公里,海洋意识淡薄。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等传统的区域,忽视了对文化、信息、网络等新领域的认识。有些学生仍传统的认为国防就是防止外敌入侵,对不流血战争对国家的威胁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对新时期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并没有厘清。对于国家大事,对于国际形势认识不到位,不关心国事大事,滋生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很多学生不愿意去了解最新的国防知识,对战争的认识仍沉浸在“小米加步枪”的抗日胜利中,殊不知,现阶段的战争已经是信息化战争的时代,精确制导技术、电子对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使得“精确打击”、“定点清除”、“超视距、全天候的攻击”以及“发现即被摧毁的理念”变为战争的常态,海陆空天电磁全维空间的一体化战争已经成为趋势。现代国防更多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2 对于军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 很多学生都是逼不得已才参加军训,对于训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个别学生在军训时怕苦、怕累、甚至有抵触情绪,出现嫌军训太苦而请病假躲避训练,以及不服从教官安排的情况。同时,受到军训教官人数有限、军训时间相对集中、训练周期短、场地有限等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军训时间并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军训主要是队列训练和方阵表演,过于单一,且从中学到大学,有的学生要参加两到三次的军训,学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一旦返校,个别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无组织、无纪律,经常的迟到旷课,内务卫生也一落千丈,军训效果的持续程度并不明显。
1.3 国家安全意识淡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多同学没有这样的责任意识,认为现阶段不会有战争发生,离我们还很远很远,认为即使发生战争也是军队的事,和自己也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殊不知自己也是国防动员的对象,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尽管现阶段和平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但是各地的局部战争仍频有发生,如“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叙利亚动荡的局势”、“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都在不时的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美国和西方国家不断抛出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对中国形成的C型包围,“台独”、“疆独”、“藏独”无时不刻不在警示着我们,我们周围很不安全,我们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实我们离战争并不遥远。同时有些学生对于国际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有时是毫不关注,有时候关注过度,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容易冲动,失去理智,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比如去年反日游行,很多同学都人云亦云,砸日本店铺,砸日本产的汽车,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但是过后仍会继续用一些日货,比如索尼、松下、佳能、尼康等等,继续的哈韩哈日,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发展国防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对整个事件缺少一个理性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1.4 对于高校的军事理论课不是很重视 上军事理论课迟到早退的事情仍有发生。甚至有一些大学生直言军事理论课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对以后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学校没必要开设这门课,上军事理论课简直是浪费时间。还有个别同学即使来了,依然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对这门国家要求开设的必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 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防意识的培育内容从属于军事科学体系,但是确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军事理论课的五大部分就从属于不同的领域,中国国防侧重于发法律和政治,国际格局侧重于政治以及时事,军事思想侧重于哲学和历史,信息化战争和军事高技术则侧重于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整个课程的内涵丰富,知识面广,内容包罗万象,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2.2 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国防意识所体现的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强烈责任感,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孙中山曾说过:“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者,其道所在,精神为也!”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以国家利益为己任,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更好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的做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尚武精神 民族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气质,支持国防强大与巩固,维护国家尊严与安全的爱国意识和心理素质。包括卫国报国的志向;居安思危的戒备观念;刚毅坚强的斗志;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刻苦尊严和磨练的勇气。对于一个国家,处处无忧,居安苟按,即使富甲天下,也无异于“幕上巢燕”、“鼎中之游鱼”,难免不遭受异国的蹂躏。没有民族尚武精神的民族是走向衰落的民族,国防观念淡薄的国家是走向灭亡的国家。因此我们应当向全民皆兵的瑞士学习,振奋民族尚武精神,时刻不忘国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2.4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为人类生存发展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思想意识,是国防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与民族尚武精神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和集中体现。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磨练他们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缔造他们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勇敢顽强的革命气概,砥砺他们形成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以及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5 有利于为国家储备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 现代国家的国防内涵愈来愈丰富,包括国防教育、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工业、军事交通等各个方面,因此为国防献身就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参军入伍才是为国防做贡献。国防建设既是军队的事,更是全民的责任。同时,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新军事变革,如何才能在这场新军事变革中跟的上时代的潮流,占得先机,人才是第一要素。而高校大学生就是未来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是国家后备人才的储备力量,即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今后兵源的主要来源。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他们对与国防建设的关注程度,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意识。

3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3.1 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培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要使学生认识到“国防系你我,家国不可分”,认识到自己也是国防动员的对象之一。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每个大学生都义不容辞。
古人曾说过“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国家可保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人们也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分的说明了忧患意识对于每个国民尤其是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安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各种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危机感、紧迫感。
3.2 加强对学生国防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 应该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同时将纪念日的国防教育与平时的国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如“9.18事变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通过拉防空警报,通过组织参观抗日纪念馆,烈士陵园扫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的讲座、座谈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历史,以唤起他们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引导当代大学生勿忘国耻,把握现实,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以戈止武”的道理“有实力去争和平则和平存,无实力去乞和平则和平危”。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共死”求“同生”式的威慑,比以防卫求生存的理念更加有效。
3.3 继续大力推进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 事实证明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开设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向学生讲授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的同时,使国防教育系统化、常态化,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参观航空馆,进行定向运动等,注重言传身教,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想听、爱听,听后有所收获。
3.4 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5 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 21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不良信息,西方意识的颠覆和侵蚀,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的思想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了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成型,削弱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削弱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面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安全形势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的麻醉中或麻木不仁、或认识不清,这对我国的国防建设有着严重的危害。作为国防教育的专业教师,我们应当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堵不如疏”,积极利用QQ、飞信、博客、论坛、微博等网络新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抛弃说教式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的国防意识。
4 结语
国防意识是衡量一个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全民国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亡的一件大事,如何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需要我们去深思,需要我们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切实的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营造全民国防的良好氛围,需要我们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④ 如何提到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必须紧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国防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要转变“重技能、轻意识”的观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引导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国防意识和素质内化为个人的基本素质,将其转化为热爱祖国、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此,一方面要统筹协调教学、科研和国防教育,在制度、环境、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国防意识教育以大力支持,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有教育规划、有课程安排、有教师授课、有教材辅导、有效果考核,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让国防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此外,要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地将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现国防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推进。 总之,大学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全民国防意识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之一。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深远意义,直面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较淡薄,国防教育重技能、轻意识的客观形势,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核心价值观和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广泛的资源为平台和基地,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体系,并以此为依托,辐射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⑤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给你以下参考材料:

1、写大量适合大学生人群阅读的军事读物,这些军事读物应该主要以战争故事为引子,运用轻松而多趣的笔触,着力发掘战争故事与中学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诠释课本知识,使书本知识生动化、公式定理形象化,也使学生领略战争的波诡云谲,于欣赏趣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正所谓既要顺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又要具体落实国防教育的要求。
2、加强军事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军事教师的培养、管理和考核,以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对高校学生进行军训教育。军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国防建设培养人才、为军队培养预备役军官和储备高素质后备兵员,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适时举办国防军事演讲赛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增强国防意识的行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当今世界的太平只是假和平,事实上战争的硝烟远未散尽,民族、宗教、领土争端从未停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台独”势力依然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国家的安危,与每个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防教育应当纳入全民教育的大体系。

国防不仅仅是政府、军队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心头的大事。因为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安宁;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民族的尊严;没有强大的国防,也就谈不上大学教育。

⑥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国防观念

培养当代大学复生国防观念应从三方面制入手:

一是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

三是树立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三种意识。这是关乎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国防观念

培养来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应从三方源面入手:

一是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

三是树立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三种意识。这是关乎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⑧ 增强国防观念对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

1、国防观念是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2、牢固的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全国人民必备的素质。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军事上能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能转化为生产力;在总体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捍卫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增强国防观念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
3、当今世界各国,无论其政治制度如何,几乎都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一项战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防教育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全局。国防领域里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国防领域里的人才培养、武器发展、人和武器的科学编组,也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注入活力。
4、国防意识培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安不忘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当代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不但有助于增加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面,开阔眼界;并且可以拓宽思维空间,消除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并且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它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素质。
二、 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迫切必要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努力培养新型国防信息化人才,才气适应国防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要。比如,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地方大学的毕业生。高技术战争的兵员补充,其相当一部分必然来自于高校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在本地大学开展国防教育,将直接为国家培训预备役军官和做好兵员动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国防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只有人们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意识,才会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经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十分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变更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保家卫国光荣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⑨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国防观念

培养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版家利益的权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

三是树立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三种意识。这是关乎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⑩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有何重要意义

一方面,国防教育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全局。国防领域里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国防领域里的人才培养、武器发展、人和武器的科学编组,也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注入活力。

民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10)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扩展阅读

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因为政府负有确保国防安全的最高责任,而且因为政府掌握着各种行政资源、舆论阵地和教育主渠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指导性。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政府在国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断完善教育功能,强调国防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社会的第一勤务”。我国已近30年没有任何战事,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处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各部门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其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保障国防教育经费的支出到位。

再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探索国防部门与新闻媒体、各类学校、驻地部队、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增强宣传的效果。

热点内容
暨南大学研究员比教授多 发布:2025-08-26 23:47:02 浏览:287
南华大学考研医学检验 发布:2025-08-26 23:19:01 浏览:547
清华大学经管学校吴教授 发布:2025-08-26 22:59:58 浏览:513
武汉大学品牌专业 发布:2025-08-26 22:50:47 浏览:333
美国大学学费迟交罚款 发布:2025-08-26 22:47:23 浏览:353
大学生进部队什么职称 发布:2025-08-26 22:47:23 浏览:566
工商管理专业好的二本大学 发布:2025-08-26 22:41:19 浏览:286
四川农业大学助学金名单2015 发布:2025-08-26 22:40:31 浏览:202
大学生骚气 发布:2025-08-26 22:32:09 浏览:406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发布:2025-08-26 21:45:00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