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博士补助
❶ 广西医科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条 学校全称为广西医科大学,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培养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生、留学生、高职专科生及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专门人才。部标代码为10598,主管部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第四条 学校办学地址
南宁-校本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
南宁-武鸣校区: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华大道武鸣段336号。
玉林校区: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横三路。
第五条 本科各专业培养地点
南宁-校本部和南宁-武鸣校区:临床医学(除国家免费医学定向生外)、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精神医学、法医学专业前2.5年在南宁-武鸣校区学习,之后回南宁-校本部学习;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实验技术、药学专业前2年在南宁-武鸣校区学习,之后回南宁-校本部学习;护理学、助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前1.5年在南宁-武鸣校区学习,之后回南宁-校本部学习;其他本科专业全程在南宁-武鸣校区学习。
玉林校区:护理学(玉林校区)、药学(玉林校区)全程在玉林校区学习。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是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事项。
第七条 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是组织实施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
第八条 广西医科大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招生工作实施再监督和再检查。
第三章 录取规则
第九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工作机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
第十条 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学校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严格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择优录取。录取结束后,若仍有部分专业未满额,在征得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和人数,进行“征集志愿”录取。如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被录取,对服从专业调剂的,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计划未满额的专业;对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顺序志愿录取规则:学校采用“志愿优先”的原则,对报考我校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当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依次类推。
第十一条 实施高考改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规则和程序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规定为准,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须满足该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第十二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有关加分与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十三条 投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投档。
第十四条 入学后,我校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语种。
第十五条 学校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要求报考医药类专业的考生无色盲、色弱。对体检不符合招生条件的考生,我校概不录取;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同时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考虑,对报考我校医药类专业考生的身体状况提出以下规定:
(一)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以及面部有明显缺陷的考生慎报我校医药类专业。
(二)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我校不予以录取。
(三)口腔医学专业不录取左利手考生;
(四)护理学(本科)、助产学、护理(高职)专业要求女生身高不低于155cm,男生身高不低于166cm。
第十六条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在本科第一批次招录考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生源不足时,学校将减少录取计划。凡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而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他专业志愿的正常录取。
第十七条 临床医学(国家免费医学定向生)专业属于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只在广西招生。该专业单设志愿,在本科提前批录取,执行本科第二批资格线。此项目根据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优先录取定向县(市、区)生源,定向县(市、区)生源不足的,可在同一地级市范围内征求其他有志愿考生意见,对同意调剂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补足缺额。经在同一地级市内调剂录取仍未能完成计划的,视情况进行征集志愿。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我校和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
第十八条 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安排在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批录取,执行本科第一批次资格线。
第十九条 学校同时招收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生。
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向广西招生,且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考生:(一)应届高中毕业生;(二)农村户口;(三)老、少、边、山、穷县(市、区)的少数民族。安排在本科第二批预科批A类批次录取,可享受免除读预科一年学费的优惠政策。
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向广西所有少数民族考生招生,安排在本科第二批预科批B类批次录取,考生入学后根据规定按学年收取学费。
被录取的预科生到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习一年。学习期满,考核合格者将依据相关规定,分配到我校除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外相关本科专业学习。
第二十条 各专业新生均按所录取的专业报到,入学后原则上不再进行专业调整。如确有转专业需求的,本科学生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执行,高职(专科)学生按《广西医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专科(高职)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有关转专业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录取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统一向考生公布,同时在学校本专科招生网公布。
第四章 合作办学“3+1”项目
第二十二条 合作办学“3+1”项目
(一)经教育部门批准,我校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办学。合作办学采取“3+1”培养模式,招生专业为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专业,学生达到相关要求,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美方授予的本科学位(学士)证书.
(二)完成广西医科大学三年学习后,雅思IELTS成绩或托福TOFEL成绩达到美方院校当年要求的入学成绩的学生,可直接进入美方继续第四年课程学习。如果雅思或托福成绩不合格,也可到美方大学先补习英语,成绩合格后进入第四年的课程学习。
(三)如因个人原因学生未能在第四年赴美学习,按原中外办学收费标准缴清前三年学费后,可选择在广西医科大学修完第四年的全部课程,但只能转入校内相同专业继续学习,学费标准按转入普通本科专业的收费标准收费。具体要求详见学校学籍管理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学生,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我校所有临床课程由各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承担,根据教学安排,学生将到各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进行学习。
第二十五条 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阶段学习期满,达到广西医科大学相关文件要求,成绩合格者,分别颁发广西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分别颁发广西医科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普通本科教育达到毕业要求者,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要求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高职(专科)教育的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者,学校颁发毕业证书。
第二十六条 收费标准
各专业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部门颁布的最新收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七条 学校情况、专业介绍、招生计划等详细信息请访问我校本专科招生网。
第二十八条 学校设有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各类专项奖助学金,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资助政策,开通经济困难新生入学报到“绿色通道”。
第二十九条 学校对华侨、港澳台考生的招生工作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和安排进行。
第三十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一条 联系方式:
电话: 0771-5359031
学校网址:www.gxmu.e.cn
本专科招生网址:http://zs.gxmu.e.cn
E-mail:[email protected]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由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若有与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为准。
附:广西医科大学部分奖助学金情况简介(主要)
1、新生奖学金:按高考总分评定,总额300000元。
2、国家奖学金:名额按上级文件规定评选,奖金8000元/人。
3、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按上级文件规定评选,奖金5000元/人。
4、国家助学金:名额按上级文件规定评选,一等助学金4300元/人;二等助学金2300元/人。
5、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名额按上级文件规定评选,奖金5000元/人。
6、校长奖学金:8000元/人,按本科人数的3.0‰比例评定(约40人/年)。
7、杏湖助学金:1000元/人,按本专科人数的15.0‰比例评定(约300人/年)。
8、学校奖学金:特等奖3000元/人,名额占学生总人数的2‰;一等奖1500元/人,名额占学生总人数的2%;二等奖800元/人,名额占学生总人数的5%;三等奖500元/人,名额占学生总人数的8%。
9、广西医科大学助学金:名额按当年学校文件规定评选,一等助学金4300元/人;二等助学金2300元/人。
10、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金:每学年15名,奖金3000 元/人。
11、“心新起航”助学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每学年约250名,一级贫困每人每学年1200元;二级贫困每人每学年1000元;三级贫困每人每学年800元。
12、大学生年度人物5—10人,奖金2000元/人。(每两年评选一次)
13、优利特奖学金:每学年10名,奖金2000元/人。
14、荣代口腔优秀人才留学奖学金,每学年约10人,每年10000元/人。
15、杜靖口腔优秀人才奖学金,一等3000元/人;二等2000元/人;三等1000元/人;专项奖,800元/人;留学生奖学金,2000元/人。
16、科良奖(助)学金50人/年,1000元/人(共50000元)。
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贷款,以及申请临时性突发困难资助或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来完成学业。
❷ 骞胯タ鍖荤戝ぇ瀛﹀叧浜庡惎鍔ㄧ爺绌剁敓鏁欒偛鍒涙柊璁″垝椤圭洰鐨勯氱煡
鐜板皢骞胯タ鍖荤戝ぇ瀛﹀叧浜庡惎鍔ㄧ爺绌剁敓鏁欒偛鍒涙柊璁″垝椤圭洰閫氱煡濡備笅锛屽箍瑗夸竴涓澶у︽槸鎵瑰噯鐨勯栨壒纭曞+銆佺浜屾壒鍗氬+瀛︿綅鎺堟潈鍗曚綅锛屽叡鏈夊崥澹瀛︿綅鎺堟潈涓绾у︾3涓锛岀曞+瀛︿綅鎺堟潈涓绾у︾10涓锛屽崥澹涓撲笟瀛︿綅鍩瑰吇鍗曚綅1涓锛岀曞+涓撲笟瀛︿綅鍩瑰吇鍗曚綅5涓銆
骞胯タ鍖荤戝ぇ瀛︽牴鎹鏁欒偛鍘呫婂叧浜庝笅杈惧箍瑗跨爺绌剁敓鏁欒偛鍒涙柊璁″垝椤圭洰鐨勯氱煡銆嬫枃浠剁簿绁烇紝骞胯タ鍖荤戝ぇ瀛﹁幏浼樼鍗氬+瀛︿綅璁烘枃鍩硅偛椤圭洰11椤;纭曞+鐮旂┒鐢熺戠爺鍒涙柊椤圭洰22椤;鈥滃︿綅涓庣爺绌剁敓鏁欒偛鏀归潻涓庡彂灞曚笓椤硅鹃樷18椤,鐮旂┒鐢熷︽湳璁哄潧1椤癸紝鐮旂┒鐢熷煎笀鍩硅1椤圭瓑銆
骞胯タ鍖荤戝ぇ瀛﹀叧浜庡惎鍔ㄧ爺绌剁敓鏁欒偛鍒涙柊璁″垝椤圭洰鍏蜂綋浜嬮」瀹夋帓濡備笅锛1銆佽幏寰楅」鐩璧勫姪鐨勭爺绌剁敓椤诲湪鑾峰緱瀛︿綅涔嬪墠缁撻橈紝鍚﹀垯灏嗗奖鍝嶉嗗彇瀛︿綅璇佷功銆2銆佸叕寮鍙戣〃鎴愭灉蹇呴』缃插悕鈥滃箍瑗跨爺绌剁敓鏁欒偛鍒涙柊璁″垝璧勫姪椤圭洰(缂栧彿)鈥濄3銆佽储鍔″勮繎鏈熷皢璇鹃樼爺绌剁粡璐规墦鍏ョ爺绌剁敓瀵煎笀璇鹃樼粡璐瑰笎鍙枫
2012骞磋捣锛屽箍瑗跨爺绌剁敓鏁欒偛鍒涙柊璁″垝椤圭洰涓鐨勫︿綅涓庣爺绌剁敓鏁欒偛鏀归潻璇鹃樹互鍙婅嚜娌诲尯瀛︿綅濮斿憳浼氬姙鍏瀹ゅ旀墭鐨勫︿綅涓庣爺绌剁敓鏁欒偛鏀归潻璇鹃樺潎灞炰簬鑷娌诲尯绾ф暀鏀硅鹃橈紝鍏剁粨棰樺伐浣滅敱鑷娌诲尯瀛︿綅濮斿憳浼氬姙鍏瀹よ礋璐e畬鎴愶紝鍏蜂綋缁撻樿佹眰鍜屽畨鎺掑彟琛岄氱煡銆
鑰冪爺鏀跨瓥涓嶆竻鏅帮紵鍚岀瓑瀛﹀姏鍦ㄨ亴鐢崇曟湁鍥版儜锛熼櫌鏍′笓涓氫笉濂介夛紵鐐瑰嚮搴曢儴瀹樼綉锛屾湁涓撲笟鑰佸笀涓轰綘绛旂枒瑙f儜锛211/985鍚嶆牎鐮旂┒鐢熺曞+/鍗氬+寮鏀剧綉鐢虫姤鍚嶄腑锛https://www.87dh.com/yjs2/
❸ 关于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待遇
医院都有补助,每个科室的补助不同,附院,肿瘤医院,西院都是有补助的
肿瘤医院的待遇是最好的,比一附院要好。肿瘤医院给学生的补贴也是最多的
❹ 广西医科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含在职博士)招生简章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是中国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秉持“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致力于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学校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现已发展成为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学校拥有4个校区,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的南宁-校本部。
广西医科大学是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以及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包括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
2024年,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约285名(学术型约130名,专业学位约155名),实际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每位导师最多可招收1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1-2名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同时,计划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约300名,每位导师最多招收1-3名在职博士研究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8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必须全脱产至少18个月到学校学习,其中6个月进行课程学习,并要求到我校直属附属医院在导师组指导下全脱产不少于12个月进行临床实践。
报考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符合体检要求;两名所报考专业领域的教授出具专家推荐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同等学力报考还需满足特定条件,如修完本专业全部学位必修课、工作经历、外语水平及学术论文发表等。
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包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符合体检要求;两名所报考专业领域的教授出具专家推荐信;具有医学硕士学位、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相应职称;在职博士研究生还需具备相关人事关系和工作经历。
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申请-审核”制、公开招考等三种方式。报考专业要求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学科。报名流程包括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具体要求、时间、材料提交等细节将在2023年11月底通过研究生院网站发布。
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具体安排将在2024年3月初通过研究生院网站发布。分数查询将在2024年5月通过研究生院网站公布,最终录取名单也将在此网站公布。
奖助政策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及临床生活补助等。学费标准分为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6000元/学年、在职博士研究生19000元/学年。
其他事项包括考生资格审查、报名信息真实性、报名流程、体检要求、导师名额、宿舍安排等细节。未尽事宜请与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科联系。更多信息可访问学校研究生院网站或通过联系电话获取。
❺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待遇
广西医科大学是地处西部的医学高校,国家C区分数线,如是第一志愿报考的话,上线一般就能录取,而且第一志愿的公费名额多.但调剂的话比较困难.学校对研究生的待遇在生活补助方面很一般.报的老师是博导一般也不会很困难,一般是只要能上线,即使报他的人很多,如果他招不了了,也可以调剂给其他导师.据所知报考时导师是先填的。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至今已有77年办学历史,是全国建校较早的医学院校之一。秉承着“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办学传统、恪守着“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坚定着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的艰苦创业,现已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成为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重要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高等医学学府和广西规模最大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学校目前已囊括广西研究生教育的四个第一: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第一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同年开始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8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共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445人,硕士研究生5632人;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195人,硕士研究生2487人,实现了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371人,博士研究生249人。此外,我校还积极拓展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使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学员等招生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教学司批准,我校目前具有十一种招生形式:全国统考硕士,1978~1992年我校只有这种形式招生;1984年起获博士授予单位,198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2年增加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资格;1994年增加单独考试招收在职人员为硕士研究生资格;1996年获得硕士主要课程进修班招生资格;1997年增加开展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1998年批准获得“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批准获得地方性研究生班招生资格;2000年批准获得“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批准获得“七年制临
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批准获得“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批准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经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现有三个培养层次的研究生办学形式:博士—硕士—学士。
学校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为培养研究生创造条件。一是学校优先经费投入,建设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平台,二是从多渠道加快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学校集中资金投入平台建设,累计投入数亿元建起设备一流的“三中心一基地”即“科学实验中心、标准实验动物中心、信息中心与临床医学基地”提供给研究生教育作为教学及科研平台。同时,还配备有设备先进的形态学实验室,生理机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及计算机教室,教学综合楼、体育综合楼、临床教学楼、药学基础大楼、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也一应齐全。学校还拥有广西最大的医学图书馆,藏书99万册,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可以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上网查阅国内外有关图书文献信息。信息中心宽带网将学校和各附属单位及家庭联成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可进行校内外和国内外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无纸办公。学校已通过多渠道建成研究生培养基地17个,其中5所直属二级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
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联合培养单位,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年共开放床位数上万张。其中学校直属的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开设病床数分别为2500张、522张。第一附属医院是广西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17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5万余人次,年手术3万余台次,拥有大批高精尖医疗教学设备,一直保持广西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领军地位。我校已充分利用起各研究生培养基地的临床资源,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基地,实现临床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有足够的病床和病种来源,使学生有充分的临床实践机会,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条件。
学校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学位点建设,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学校遵循从大局出发,按照发展规划的要求,分阶段建设,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4年,获得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儿科学,是广西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8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之一。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新增3个博士授权点:肿瘤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外科学与内科学;3个硕士点:眼科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药物化学;2000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全国首批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之一。2005年我校有7个学科:儿科学、肿瘤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广西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新增2个博士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耳鼻咽喉科学;5个硕士点:皮肤病与性病学、急诊医学、卫生毒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2005年获得 4个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再新增3个博士点:内科学、外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2007年我校基础医学、药理学申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成功;2009年我校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培养单位和新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2010年我校增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生物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我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硕士点覆盖率为94.29%;9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覆盖率为25.7%。学校将不断努力创新,为赶全国一流水平,努力创建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把研究生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结合起来狠抓实干,使得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结构日渐合理。
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是导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导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研究生质量提高的关键,把好导师上岗入口关是第一步。1984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儿科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批准梁徐教授为博士导师;1990年11月20日,批准龙桂芳教授为博士导师;1995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不再审核博士导师,而改由学校学位委员会根据博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审定博士导师,不再实行导师终身制。多年来,随着导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导师上岗制度,对导师遴选和上岗规定进行了多次修订,不断提高对导师的要求,使我校的导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校实施“严格审核,重点培养,内选外聘,优化结构”的研究生导师人才发展战略,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开放式遴选研究生导师,使得研究生导师及学科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力量。目前,我
校拥有学术型博士生导师91人,专业型博士生导师45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434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447人,他们是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和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的重要组成人员。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也更为合理,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导师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导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获得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逐年大幅上升,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10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91项,其中“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申报专利30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478篇,其中,SCI收录62篇。
学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各类专著、教材36部。博士研究生论文《白细胞介素-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实现了广西高校全国优秀论文“零”的突破,这是广西第一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也是目前唯一一篇。学校还主办有《广西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卫生部主管)以及《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专业期刊)3种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多次荣获国家和广西优秀期刊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机构和制度建设。我校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方面已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从而培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我校研究生管理机构的雏形在1978~1998年2月都是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招生考试、录取、教学安排、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毕业分配等)。1978~1984年10月没有专设研究生管理科室,是由教务处的教务科负责该项工作。1984年11月建立研究生科,1995年12月研究生科改为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8年3月成立研究生处与教务处合署办公,负责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党务工作是在校党委领导
下,由学生工作部负责。1999年6月研究生处开始独立办公,2002年6月研究生党总支成立,2003年11月研究生学院成立。学校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力度,实行研究生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了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改善了办公和学习条件,扩大了研究生学院的职责范围。落实教研室/科室的职责,将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适应新形式下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要求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从第二学期开始,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工作记录,检查研究生的实验记录,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进行记录,要求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学生未登记工作记录和实验记录者按照未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处理,导师未按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记录和实验记录、并且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者,同样按照未能完成研究生教育工作量各二级学院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导师小组则要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工作能力等。为了使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4年1月三次修订《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工作管理手册》,2005年编制《广西医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2008年修订了《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职责(含研究生学院各部门、二级学院、教研室/科室)》、《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工作责》。
新的管理工作手册和条例更注重入口、出口和过程管理,更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学院各部门、二级学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的职责范围。2010年修订了《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广西医科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办法》、《广西医科大学未来学者培育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广西医科大学关于在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坚持以科研带动管理,科研与改革同步。提高培养质量是我校过去一贯坚持的办学宗旨,也是今后继续坚持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进行研究,是客观地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为此从1997年开始就开展了围绕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在对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机制,从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学院管理人员共主持或参加27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者)1项;广西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自治区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主编专著2
部、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研究的课题《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于2001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在研课题有20多项,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使研究生学院管理人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得到提升。
坚持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研究生教育的首位。在加快扩大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时刻牢记把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着重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并相继推出了一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创新培养模式。通过认真调研,了解到社会对医学研究生要求的转变,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医学研究生的要求,充分利用我校临床教学基地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逐年加大全日制研究生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以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为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现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已经接近1︰1,今后还要继续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更大需要。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使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或临床技能培训,较好的达到培养目标,通过校内调研和外出学习,对我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把课程学习时间从过去的一个学年减为一个学期,授课方式从过去的单纯的按课本授课逐步转变为讲授前沿知识、传授实验技能等,学
习方式从过去的填鸭式转变为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而且更注重带着问题自学,提高了学习效率。3.挖掘资源,优化配置,确保管理秩序的稳定。随着在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不足日益凸现。为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研究生学院在各教学院系的配合支持下,采取各种措施,想尽各种办法,充分挖掘内部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克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采取定期召开研讨会、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教学运行责任制等,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运行状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进一步搞好教学管理、稳定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4.强化过程管理。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管理已经成为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高度关注的管理环节。如何把好这一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为此,研究生学院起草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文件数十份,先后4次对研究生管理制度进行统一修订,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努力做到对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实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在对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5.重视研究生论文评审管理。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上级主管部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自2002年起自治区教育厅开始对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抽查。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的评估与监控的保障体系。我校从2006年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工作进行改革,实行教育厅抽选、二级学院推荐、研究生院随机抽查三者结合的方式。随着我校抽查的论文数量将逐年增加,争取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达到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送外省同类医科院校同行专家评审。6.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了有效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我处率先在全区高校开发建设“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并已投入使用。该系统基本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促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五层次管理体系”,即研究
生学院、各个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科室、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五个不同管理层次的形成、互动和强化,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把管理工作模式从目标管理向过程管理过渡,使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以此系统为蓝本申报的科研课题还获得广西科技厅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资助。
推出了系列具有研究生教育特色的品牌项目。1.创造性定期开展以研究生为主体的 “星期三之窗”、“博士论坛” 和“杏湖学术论坛”为我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活动,探讨学术问题,在同学们中建立了积极探讨、共同钻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工作作风,还有不少本科生也参与其中,对活跃整个校园学术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积极参与自治区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申报工作,目前我校共有290名硕士研究生、67名博士生课题获教育厅资助,及42名老师获相关课题资助。这一计划实施对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创新优势和创新潜能提供了条件。3.2006年年底,顺利创刊了以全面介绍我校研究生教育、反映研究生生活为主题,面向区内外各兄弟院校及校内各部处室进行交流的广西第一个研究生刊物《医大研究生》,发行至今都获得有关领导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和一致好评。4.2006年,在庆祝研究生学院挂牌三周年之际,成功举办第一届研究生运动。根据会后广西各知名高校研究生联合会团体交流反映,完全由
研究生组织、参加的如此规模的运动会在广西高校中尚属首次,它的举办可以说已经揭开了广西高校研究生运动竞技的新篇章。5.2008年,在庆祝我校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暨研究生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成功举办我校首届研究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目前已举办了三届研究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回顾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多年,虽有艰辛的汗水,更有喜悦的笑颜,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继续以学术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博士点建设为重点,促进各学科的优化组合,发挥多学科优势,重点建设新老博士点,积极扩大硕士学位点覆盖率,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狠抓培养质量,健全管理制度,使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第一要落实规章制度。落实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组织导师和各级管理部门人员、领导参加,进行研究生导师培训,统一认识,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质量意识。第二要加强三级检查制度,规范过程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加大对二级学院的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建立教研室/科室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及学校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第三要加强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对于没有组织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学科,实行停止一年招生的处罚,对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没有通过的学生,严格按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第四要建立学位论文自查制度。为了对我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有全面的了解,研究生学院将组织省外专家,对2009年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将评审结果向全校公告。同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进行部分调整,将强调对原始研究资料、数据、仪器使用记录的查阅。调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按学科建立专家库,随机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类型,造就高质量人才。充分利用各种形式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我校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坚持的发展目标之一,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果不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会影响学校就业秩序的稳定。因此,从2008年开始,学校将对招生规模中的1/2的研究生进行专业学位的培养;同时,对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将加强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力度,注重创新性,鼓励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就业质量。
广西医科大学深化改革,勇于开拓创新,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更加注重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研究生业余文化建设、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已经成为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