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
⑴ 浙江中医药大学7年制学些什么
中医学七年制
中医学(七年制,授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及现代医学技能和对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熟练诊治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实行院系合一、医教结合模式,依托于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办学。以“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深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为培养模式,强化医学英语教学。该专业学生由我院与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第一年在浙江理工大学就读,从第三学期开始回浙江中医药大学就读,最后两年实行导师制,并参与科研工作及医院临床实习。本专业含中医临床骨伤外科和针灸推拿方向,在第七学期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 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教授、主任医师11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9人。其中博导32人,国家级名中医10人,省级名中医16人,全国名中医顾问12人。拥有4个博士点(中医内科、中医临床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1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内、西内、骨伤、中儿、中妇、五官、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放射影像)。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生物学、物理、化学、科研设计与方法等。 学生就业:本专业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硕士学位,适合从事中西医、针灸推拿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联系
⑵ 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有什么不同
1、两所学校的代码不一样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标码10344,浙江省普通类及三位一体院校代号是0012,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是0312。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国标码13285,浙江省普通类及三位一体院校代号是0116,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是0256。
2、两所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不同
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学生颁发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历与学位证书。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毕业学生颁发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学历与学位证书。
3、两所学校官网不同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官网
4、两所学校所属类别不同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立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独立学院
5、两所学校创办时间不同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投入使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2004年11月,获得教育部重新确认。2007年2月,依法完成登记注册,取得独立法人资格。
⑶ 浙江中医药大学具体位置是在哪里 里面都有什么专业。
浙江中医药大学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回胜“六和塔”隔江相望,现已答成为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省属高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全校设有21个本科专业,分属医、理、工、管、文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2个,浙江省重点专业5个;设有23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资料不妨去daxue.chazidian.com看看,希望这个答案能帮到你
⑷ 中国最好的中医药大学有哪些
在最新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8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700强中,北京协和医学院雄居校友会2018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榜首,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荣膺2018中国六星级大学,跻身世界高水平大学、中国顶尖大学行列。首都医科大学第2,南方医科大学第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4,天津医科大学第5,哈尔滨医科大学第6,中国药科大学第7,上海中医药大学第8,南京医科大学第9,中国医科大学第10。
【2018年中国医药类大学最新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56 6星级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大学
2 首都医科大学 100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3 南方医科大学 114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115 6星级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大学
5 天津医科大学 124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6 哈尔滨医科大学 125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7 中国药科大学 127 5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大学
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34 5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大学
9 南京医科大学 139 4星级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
10 中国医科大学 157 3星级 中国知名、区域一流大学
⑸ 浙江有那些大学有博士点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点),浙江中医药大学
⑹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5年9月,学校下设12个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26个本科专业。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东方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新华医院)
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开办时间 学制 授予学位 医学 中医学☆◇◆ 1959 5 医学 2000 7 针灸推拿学☆◇◆ 1986 5 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05 5 医学 临床医学 2000 5 医学 口腔医学 2004 5 医学 预防医学 2013 5 医学 中药学☆◇◆ 1994 4 理学 药学 2001 4 理学 药物制剂◇ 2000 4 理学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2011 4 理学 护理学☆◇◆ 2000 4 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2002 4 理学 康复治疗学 2003 4 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 2013 4 理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2002 4 理学 理学 生物科学◇ 2000 4 理学 生物技术 2004 4 理学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1 4 理学 制药工程 2004 4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2 4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03 4 工学 生物工程◇◆ 2003 4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2012 4 工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 2002 4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00 4 管理学 文学 英语 2003 4 文学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以及自主设置的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中药市场营销、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等7个目录外硕士点;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研究生学位点学位层次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博士 中医学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4 方剂学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药学 1008 中药学 硕士 中医学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4 方剂学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100513 民族医学 1005Z1(目录外) 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 中西医结合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临床医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02 儿科学 100203 老年医学 100204 神经病学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11 妇产科学 100212 眼科学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100214 肿瘤学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0216 运动医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18 急诊医学 105127 全科医学 1002Z1(目录外) 听力学 1002Z2(目录外) 口腔修复重建医学 药学 100701 药物化学 100702 药剂学 100703 生药学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706 药理学 中药学 1008 中药学 1008Z1(目录外) 中药市场营销 护理学 1011 护理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81703 生物化工 重点学科类别 名称 批准单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教育部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药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省教育厅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针灸推拿学 省教育厅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脾胃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金匮要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药药剂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针灸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血液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肿瘤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痹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部局级重点学科 中医肺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重点学科A类 动物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医骨伤科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西医结合基础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医诊断学 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学科B类 中药资源学 省医学重点学科 医学实验动物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心血管)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方剂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临床基础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脑病)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针灸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推拿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资源工程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儿科学 省卫生厅 省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省卫生厅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省级重点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省级优势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听力学与仿真耳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1《金匮要略》 范永升 基础医学院
2《方剂学》 连建伟 基础医学院
3《推拿手法学》 范炳华 第三临床医学院
4《中医伤科学》童培建 第一临床医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1《药用植物学》 熊耀康 药学院
2《中医护理学》 孙秋华 护理学院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黄文秀管理学院
4《中医基础理论》 李如辉 图书馆
5《妇产科学》 吕玲 第二临床医学院
6《中医儿科学》 董勤 第一临床医学院
7《针灸学》 陈华德 第三临床医学院
8《中医诊断学》 龚一萍 基础医学院
9《中药药理学》 俞丽霞 药学院
10《护理学基础》 马小琴 护理学院
11《刺法灸法学》 方剑乔 第三临床医学院
12《推拿治疗学》 谢远军 第三临床医学院
13《医药人力资源管理》 王悦 管理学院
14《大学英语》 王晓林 外国语学院
15《中医美容学》 张理梅 第三临床医学院
16《中医骨病学》 卢建华 第一临床医学院
17《生化工程》 万海同 生物工程学院
18《综合英语》 董敏华 外国语学院
19《中药药剂学》 李范珠 药学院
20《医学影像学》 许茂盛 第一临床医学院
21《中药鉴定学》 黄真 药学院
22《急危重症护理学》 许虹 护理学院 截至2014年,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0个),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12个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风湿脏痹证治研究室
骨痹研究室
再生障碍性贫血益气养血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类别 名称 批准部门 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病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厅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免疫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脂代谢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骨重建技术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临床病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实验动物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局级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蛋白组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资源工程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医学动物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评价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医脑病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级专项建设实验室 中药炮制实验室 省财政厅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骨伤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免疫风湿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药实验动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心血管病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呼吸功能实验室 省中医药管理局 研究所 何任中医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
分子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
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
耳聋康复研究所
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
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中药炮制研究中心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已藏有纸质文献60余万册、数字资源容量近40TB。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本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相关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
学术期刊
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三等奖。
⑺ 全国中医学院排名
综合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
三、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
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
⑻ 哪些大学有中医专业
我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供你参考一下~
开设有中医专业的院校如下:
天津中医学院 沈阳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三峡大学 海南医学院 内蒙古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泸州医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承德医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
温州医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宁夏医学院 甘肃中医学院
厦门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院校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以下是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中医院校尚未更名。
三、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分别拥有不等数目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但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
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
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
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
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
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
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
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
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
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
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只有硕士点,尚无博士点。
五、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
六、从有无院士或首届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上海中医药大学;3、广州中医药大学;4、天津中医药大学;5、南京中医药大学;6、成都中医药大学;7、山东中医药大学;9、浙江中医药大学;9、长春中医药大学;10、河南中医学院;11、陕西中医学院;12、广西中医学院。
七、从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经济优势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6、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8、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9、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1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1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12、陕西中医学院(西安); 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15、云南中医学院(昆明);16、河南中医学院(郑州);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8、江西中医学院(南昌);19、山西中医学院(太原);20、广西中医学院(南宁);21、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23、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八、从学校所处当地的传统医学历史底蕴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2、浙江中医药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4、安徽中医学院;5、北京中医药大学;6、上海中医药大学;7、河南中医学院;8、湖南中医药大学;9、广州中医药大学;10、山东中医药大学;11、山西中医学院;12、陕西中医学院;13、云南中医学院;14、江西中医学院;15、福建中医学院;16、广西中医学院;17、天津中医药大学;18、辽宁中医药大学;19、长春中医药大学;20、甘肃中医学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2、天津中医药大学;23、贵阳中医学院。
九、当地中医传统氛围情况排名:
1、广州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
十、是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
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一、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8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十二、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5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十三、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3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四、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3所)
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⑼ 哪所中医大学最好
2010年全国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 三、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 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有硕士点,尚无博士点。 五、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 六、从有无院士或首届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上海中医药大学;3、广州中医药大学;4、天津中医药大学;5、南京中医药大学;6、成都中医药大学;7、山东中医药大学;9、浙江中医药大学;9、长春中医药大学;10、河南中医学院;11、陕西中医学院;12、广西中医学院。 七、从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优势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6、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8、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9、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1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1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12、陕西中医学院(西安); 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15、云南中医学院(昆明);16、河南中医学院(郑州);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8、江西中医学院(南昌);19、山西中医学院(太原);20、广西中医学院(南宁);21、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23、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八、从学校所处当地的传统医学历史底蕴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2、浙江中医药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4、安徽中医学院;5、北京中医药大学;6、上海中医药大学;7、河南中医学院;8、湖南中医药大学;9、广州中医药大学;10、山东中医药大学;11、山西中医学院;12、陕西中医学院;13、云南中医学院;14、江西中医学院;15、福建中医学院;16、广西中医学院;17、天津中医药大学;18、辽宁中医药大学;19、长春中医药大学;20、甘肃中医学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2、天津中医药大学;23、贵阳中医学院。 九、当地中医传统氛围情况排名: 1、广州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 十、是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 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一、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8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十二、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5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十三、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3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十四、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3所) 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资料截至于2010年5月
⑽ 浙江中医药大学到底怎么样,希望能全面客观的告诉我
学校在杭州的各大高校里面,面积算是小的,不过据说三本的以后是留在回滨江,其他的答估计一两年以后还要搬到富阳去的,那里在造新校区,校风的话还是不错的,比较朴实,对面是警察学院,整个氛围还是可以的。
大一的时候是6人寝室,大二才是四人寝室,至少这几届还是这样的,报考的人少的话,也有可能再换回四人的,主要是那里宿舍不够用哈。
其他的话也没有什么了,同学之间相处都应该没有问题的,不过纯中医的话确实还是要靠自己学习比较重要一点,因为老师教的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只为通过考试的话,几年下来根本学不到什么的。
宿舍有校内,跟校外之分,校内么方便,不过条件相比之下就要差点了,校外么就要骑车上学了,还是有点远的。不知道你读的是五年还是七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