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偷饭刑拘
1. 大学生屡偷外卖被刑拘,是不得已还是贪心
我觉得是贪心,我了解到他并不是很穷,因此就是贪心才让他这样做的。
2. 大学生多次偷外卖被刑拘,偷的东西不值钱,就该被原谅吗
我认为不该被原谅。不能因为是大学生或者偷的东西不值钱就要原谅他,因为他屡次偷东西,而更应该严厉处罚。
3. 南京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被刑拘,在校大学生难道没有赚钱吃饭的能力
肯定有的,因为在校大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利用这些课余时间去兼职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4. 盒饭的故事很有故事
文/墨沙墨
*此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就是巧合。
某名校大学生周某因家贫吃不起饭,又不愿眼睁睁把自己饿死,于是靠偷盒饭活下去,偷的次数多了,终被发现并被刑拘。不但毁了自己的前程,也葬送了全家的希望。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逻辑链条中有一些不太对劲儿的地方呢?
偷窃被抓没问题,虽然偷的是几块钱的盒饭,但也很值得抓。
但偷窃被刑拘是不是重了点?据说偷了十几次,但总价值也不过几十、几百块,最多一千不得了了。够得上刑拘的资格吗?
低案值扒窃案一般都是用教育、训诫、赔偿损失的方式处理的。难道因为是名校大学生,在惩罚上也跟着受到格外关注而提高了力度吗?
肯定不是啊。我执法机关向以公平公正公开著称,相信后续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有力证据,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公开,令我等法盲茅塞顿开大开眼界,大长姿势的。让我们且拭目以待二待三地待下去吧。
被刑拘,按常识和现实逻辑推测,此生大概废了,而他是家庭唯一的希望,那个家庭将因此而崩塌,是毫无悬念的吧。
上面这些环节都好理解,个别不好理解的地方,想想不理解的后果也就不敢不理解了。
最让我疑惑的是事件的第一个环节。
我严重质疑贫困是导致一个名校大学生靠偷盒饭苟且度日的全部原因?
我甚至觉得贫困都算不上一个主要原因。
常识告诉我们:
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相当规模,
贫困到衣食皆忧的人也不在少数;
贫困而偷窃的,是不在少数中的极少数;
贫困而偷盒饭的,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更多的人是去偷点别的更值钱的东西。
贫困而偷盒饭的名校大学生是极少数中的极极少数。
大学生而且是名校的,属于社会中的高素质人群了,绝大多数应该是不喜欢偷窃的,极少数偷偷技术偷偷知识偷偷恋爱的情况也有,但专门偷盒饭的,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符合逻辑和常识的可靠判断:
贫困不会必然导致偷窃,更不会必然导致偷盒饭。
甚至可以说导致抢劫、自杀的概率都要大于偷盒饭。
那周某偷盒饭的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贫困可以解释的了的。
是品质问题?是法律意识太淡薄?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甚至一边倒地谴责周某的人品。
乍一听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想一想偷的是盒饭,盒饭算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最简单的生理需求了。为了维持生命而做的保命之事,能简单地用道德来评判吗?
如果在生命与道德之间我们不首先选择生命的话,那我们的道德,道德吗?
再说了,偷窃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这谁不知道啊,小孩子都知道,难道一个名校大学生会不知道?
有没有什么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一个名校大学生置道德、法律、自尊、前途、家庭而不顾,铤而走险只为苟且保命呢?
我想是有的,想一想能想出很多来。但很多只适合想一想,不适合说出来。
他也许有一肚子的苦和难处说不出来吧,那成了他一个人的苦难。
我无法代他诉说。
我能说的是一些基本事实:
国家的各种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补助,没能阻止周某沦落到靠偷盒饭保命的地步。
多年的应试知识和名校的专业知识,没能让周某拥有靠知识和技能活下去的能力。
周某的亲友、同学、师长们,不知什么原因,让周某好像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状态。
这是为什么呢,很反常,不是吗?
还有一个心理事实:
此时的我很羞愧,对这样一个陌生人的遭遇我有一种负罪感。
我谴责他的偷窃行为,但我羞愧于他遭遇的苦难。
伏尔泰说: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想苦难也是这样,面对某个个体的苦难,没有哪个人是无辜的。
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参与了苦难的制造。
5. 大学生屡偷外卖被刑拘,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同情
不值得。不管是偷什么都是偷盗,属于违法行为,没什么好同情的。
6. 偷外卖被刑拘大学生已经取保候审,学历和品德哪个更重要
我们知道偷外卖被刑拘的大学生已经取得保候审了。从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品德真的比学历要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德的话,那么不管他是什么学历的人,他终将是一个失败者。
一、很多人从小被教育做一个好人,却没有教育他成为一个品德好的人。我们从小就被人教育要做一个好人,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好人对孩子来说就是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这个好仅仅只是听话而已,而并不是说这个孩子的品德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得从小的教育开始反思是不是正确的。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品德真的比学历要重要很多。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