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中科院博士那家强
1. 学校师资力量最强的大学有哪些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菜鸟!*^O^*
菜鸟也整理了一些数据,可能和实际还是有些 出入, 可能 不太全, 不过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觉得数据有问题的, 可以直接不看。 仅供参考!
一、我国高校人数最多的大学
这是菜鸟整理的 人数最多的高校, 因为学生人数多,就造成 高校的老师就比较多。 以数取胜,虽然有点胜之不武,不过看看也是可以的。
二、从师资数量来看师资力量
纯粹以 数量取胜, 确实有点不妥。不过菜鸟先放出来这个表,大家可以看看。因为 师资数量 的变化比较快,菜鸟能整理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大家可以看看,也 没必要 非要较真到底有多少老师。
三、从院士数量来看高校师资力量
这是菜鸟整理的排名前十高校的 院士 数量,这是按院士的全职量来算的。说真的,如果真按院士数量来说,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的院士数量绝对很多,不过按这个表来看,可能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大家看看就行了。
四、从高校人才储备来看师资力量
这是菜鸟整理的按 高校高端人才储备量来 整理的表格。这个表格里面的院士有全职有兼职的,不知道其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菜鸟就目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来看,菜鸟只能做到这么多了。所以, 大家看看就行,太较真那菜鸟也没有办法,仅供参考!
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的实力评价中,我们总会考虑到这所高校的师资力量,一般综合实力强的大学,其师资力量一般也是比较强的,将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之间的师资力量进行比较的话,显然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来看,国内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排名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依然如同高校综合实力的排名,也存在一定争议。但是面对当前高校的师资力量现状,笔者认为虽然高校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高校的综合实力,但这种体现率并非绝对的,也就是说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意味着高校的师资力量“一定”会更强。
我们先来看看高校师资力量的排名
从以上排名来看,显然教师师资力量方面并非像学校综合实力的排名一样,我们注意到教师师资力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而国内实力最顶尖的清华大学仅仅排名全国第9位,显然其师资力量与高校的综合实力并不是绝对匹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高校的师资力量排名全国第一位,显然对于这所大学的争议性并不大。提到这所大学绝对能算得上国内顶尖大学,拥有中科院作为后盾,入选九校联盟、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该校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入选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高校中的先例,这也足以证明中科大的绝对实力。
截至目前, 中科大共拥有2154名教师,副教授级以上的教师拥有1501人,占比达到了69.69%,可见其教师质量优胜,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两院院士55人,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排名全国第四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占比2.56%;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排在全国前列,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学者115人,占据全国三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占比5.4%。
综合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虽然每部分优秀人才的数量并不占优势,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与其他大学相比仍然拥有比较强的优势。
南京大学这所大学拥有非常强的发展 历史 ,曾经的国立中央大学位居全亚洲第一位,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骄傲。虽然如今的南京大学经历了院系调整,与之前的学校实力难以相匹敌,但在我国高校圈内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截至目前, 南京大学共有32位两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国外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95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9人, 81人担任150余种国际SCI(E)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其中21人担任主编或副主编。
综合目前南京大学的发展现状来看, 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依然能属于国内顶尖水平的,虽然南京大学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经常出现高水平教授出走,但这类教师也只能算是少数,并不能占据主流,依然不能不能改变南京大学师资力量在我国高校圈内的地位。
说到北京大学,显然我们不用做过多的介绍,这所大学绝对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他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 社会 的普遍认可,其实力强大也与学校师资力量有着紧密的关系。
截至目前, 北京大学拥有教职工21183人,专任教师7317人,其中两院院士95人,占比为1.3%,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展中国家院士25人,占比为0.35%;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7人,占比为3.3%;教育部长江学者231人,占比为3.16%。
综合目前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来看, 显然也绝对称得上国内高校中的顶尖水平。这所大学在多数国家人才计划中,入选数量也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虽然师资力量上排名比较低,仅仅只是因为其教师队伍太过庞大而已。
虽然这三所大学能排名全国前三甲,但是笔者认为在国内高校师资力量的排名上,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所实力非常强劲的大学,这所大学无论是学校的综合实力,还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上,他都能堪称国内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该校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在我国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创造了国内多项 历史 记录。虽然学校起步比较晚,但是这所大学在国内高校圈内的地位却很高,而且也已经创造了很好的培养成就。
截至目前, 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240人,位居全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达到了6600余名,国家杰出青年学者860余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3人等。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培养出了 108名两院院士。
按照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实践来看, 拥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学校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学校知名度、综合实力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在学校师资力量方面也同样具备相当强的实力,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
在我的高等院校中,师资力量最为强大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其次,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 科技 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等。
除此之外,中央 财经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师资力量绝对强大。
我们评价一所大学的师资力量是从这所大学拥有两院院士的人数,以及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数人才的规模进行评价的。以上这些大学,在拥有高端人才以及两院院士人数等方面,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具有绝对的整体优势。
1北大
2清华
3上海交大
4哈工大
5南京大学
6武汉大学
7天津大学
8国防科大
9华北师范大学
10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该排名第一!
师资力量有太多的指标进行评审,科研量,教师职称,学历等等。师资力量在目前来说就等同于吸收粉丝的标准,博取眼球的平台,是可以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标准。
但是学校里面的师资力量存在的重点在于服务于学生多少呢?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依靠学校的名气获得前五年的优势。但是从真正大学存在的意义,还在教书育人。
希望具备强大师资力量的学校能够从全方位培养出配比的生源,也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品质出众,素质精良,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不要把师资力量成为炫耀的标志!!!
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中科大等等老牌强校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着重为你介绍一下 西湖大学 。
这个学校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因为它是2018年才成立的。它是国内第一所民办高精尖大学,是由马化腾、王建林等捐赠,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南方 科技 大学校长陈十一等科学家发起筹建的。学校师资力量也相当雄厚,92%的教师来自海外著名高校。虽然18年才成立,不过西湖大学是业内公认的未来极有可能超越清华和北大的高校,西湖大学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科学院大学,没有之一
中国所有985211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强!而且这种强是国家专业评估的!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肯定是清华、北大啊!其实还真的不是。
国内师资力量最强的高校,这里列出几所隐藏大BOSS.
第一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学校位于北京,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90名,其中两院院士176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 1625 名;在学研究生 5.17万名 ,其中博士生占52%;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来自96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这阵容,就想问:还有谁?
第二位: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位于北京房山,属于中国 社会 科学院;以中国 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
学校特色培养方式包括“师徒制”指导模式,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757名、硕士生导师1132名。
第三位:国防 科技 大学,总部位于湖南长沙,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国防 科技 大学,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归国防 科技 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
军事院校的特殊性,不多解释,仔细去看看目前的新的庞大的国防 科技 大学,你就会知道它的师资力量该有多牛!而且,这所高校的教师,除了专家、教授,不乏将军、大校和现役的中低级军事主官。
第四位:中国 科技 大学,位于安徽合肥,同样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某种意义上,其实它和国科大是师资共享的。
除了上述四所高校,还有两所高校,师资力量也是强大的惊人: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当因为这两所高校,不面向高中生招生,这里不多做讲述。这两所高校,一般的教授啥的,还真不见得能在这里上的了课啊。
除了上述六所高校以外,才能轮得到大家通常比较熟悉的清华、北大、浙大、南大、上交等国内985高校。所以,说到师资力量最强大,这些高校还真的排不到前边。
2. 怀化学院的重点专业是什么
怀化学院系部介绍
现在学校拥有两个校区(东、西区),共有系部17个,分别如下:西区系部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创办于1971年,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8人。近年来,教师先后主持了中国科学院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科研课题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项,学院科研项目8项,教改项目6项,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光学学科被列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教师在《phys.lett.A》、《mod.phys.Lett》、《J.Opt.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国际权威收录刊物《SCI》和《EI》等收录48篇,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10部。物理与信息工程系注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现有电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实训中心四个实验室(下设24个分室),怀化电视台、湖南有线电视怀化分公司等专业实验基地6个。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现设有广播电视工程、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
艺术设计系
是从原怀化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发展而来的一个系,1993年开始招生。设有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与玩具设计、影视动画与设计教育、摄影艺术五个专业方向。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配置有价值500万元的图形设计用计算机200台、图形工作站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及广告摄影棚、多媒体教室、设计制作室、雕塑室、图形输出室、实践教学项目部、装饰材料展示库等。教师中有2人分别任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及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3人为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及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获批ICAD国际商业美术师协会B级设计师资格。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有100余件设计作品在各类设计大展中获奖。大量设计作品被政府机关、企业团体及个人采用,在设计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1年该系还获批为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单位及国际商业美术师协会ICAD职业资质定点培训考试机构,显示出与国内外接轨的、开放式的、具有职业资格的办学特色。
体育系
创办于1973年,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硕士16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8人,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0多篇,专著7部,主编、参编专业教材21部,省级、原籍立项研究课题31项,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和场馆齐全,现有塑胶田径场、室内场馆有篮球馆、排球馆、体操馆、健美操馆等。实验室设施齐全、仪器先进,系部还设有资料室、健身房、游泳池等。此外,建筑面积为4200多平方米的体育教学场馆也已动工,今年9月交付使用。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2005年全省大、中学生健美操锦标赛中,学生雷华峰、肖武、张建化夺得体育专业组单人和三人组金牌,其中雷华峰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2005年九月中国“炎帝杯”大学生龙狮锦标赛荣获规定套路第一、自选套路第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女子荷花龙获“炎帝杯”表演赛金奖;湖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12块铜牌,并获表演二等奖、团体第六的好成绩。设四个教研室、两个中心和一个基地,即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和现代运动技术教研室、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怀化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生命科学系
创办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14人;博士7人,硕士14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人。拥有“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园林专业实验室”等三个综合教学实验室,并设置了“药用植物持续利用校级重点实验室”,“应用生态研究室”,与湖南正清制药集团、中南大学合作建立了“湖南省中药谱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近8000m2,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500余万元。另建有实验动物养殖场、生物园和鱼苗孵化池等校办实践基地。基础生物学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200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示范实验室”。生物工程专业于200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专业”;植物学科在200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动物学课程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课程。2002年升本以来,该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和学校科研项目42项,教改项目7项,发表论文23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EI》论文10篇;有1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人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6人次获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2006年、2007年生物工程系毕业生连续两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在40%以上。该系现设有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园林3个本科专业。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创办于1970年,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含高级实验师),博士3人,硕士10人。主持国家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及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著名文献检录20余篇。建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0个,实验室面积2500m2。最近由国家财政部投入资金200万元,与我校共同建设基础化学实验室,使我系的实验条件再上一个台阶;雄厚的师资队伍、齐全的教学科研设备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系现设有制药工程、化学、科学教育3个本科专业。
音乐系
创办于1973年,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硕士研究生5人。该系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教学大楼6000m2、琴房300余间、标准舞蹈大楼一栋(4800m2)、钢琴290台,并配有音乐MID制作室、录音棚、多功能数码钢琴室、多媒体教室、声像分析室及演出厅等教学设施。在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如青年歌手陈思思、1999年获国际通俗歌手大赛第2名的丁丹等。该系编导的舞蹈《咯罗打打》获2005年全国校园春节文艺展演一等奖,并应邀参加2005年日本“世博会”表演;根据苗族音乐素材改编的合唱《山寨素描》获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二等奖、湖南省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该系现设有音乐学、舞蹈学、音乐表演3个本科专业。
美术系
创办于1978年,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硕士3人,特聘外籍教师1人。教师中有多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委员会会员、湖南省水彩水粉画委员会委员及湖南省水墨画艺术委员会委员,8人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系教师大力开展以科研助教学的活动,积极参与美术创作研究和理论研究,形成了颇具影响和极具实力的学术群体和良好的科研传统,中国美术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对美术系的艺术实践作了专题介绍。近年来我系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40多篇,有多名师生的作品入选各类美展并获奖,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美术系教学设施完备,拥有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图形设计室、人体教室、展览厅、摄影棚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该系美术学专业开设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三个专业方向,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各专业方向均设置了一年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美术教师和能从事美术专业创作及群众文化辅导并能从事艺术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美术学专业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育学、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美学原理、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水彩画、艺术设计、电脑设计等。东区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创办于1995年,现有教职员工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工程师10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0人,从清华大学、中科院、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聘有客座教授9人,现与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并开展科研课题合作研究。设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四个教研室;拥有价值700万元的教学设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机房、CAD&CAI教学辅助机房、计算机微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接口实验室、计算机局域网组网实验室、计算机组装维护实验室以及供全校学生使用的中心机房。近三年来,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6部。参与国家级科研立项课题2项,承担和参与省级课题3项,院级教改科研课题5项,获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是怀化学院最早设置的系部之一,有较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现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在校学生总计1064人。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5人,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含在读)13人,硕士13人。近5年出版专著、教材共3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共44项;获省、市级社科成果奖12项。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创办于1958年,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办“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该专业现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基础数学”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增开“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00多人,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数学系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现有教职工40人,专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1人;3人分别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二、三等奖;4人受聘为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近几年来,教师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SCI》《EI》等收录42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6项,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项。获得国家教改项目二等奖一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2004-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湖南省赛区二、三等奖1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该系培养的一大批优秀学生活跃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如获首届“总理基金”奖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席南华、进入中国科学院“基地百人计划”的谢正辉、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十佳青年”称号的刘石柱、清华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罗平教授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该系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系
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硕士15人,并常年聘有外籍教师。近年来,该系致力于教学改革和科研,拥有省、校级课题14项,教师在专业核心等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专著、教材5种。该系有数字化多媒体语音室、多功能视频室、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大量的教学软件,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系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外贸、旅游等相关专业方面也有所发展,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该系现设有英语本科专业和应用英语专科专业。
政法系
创办于1987年,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1人,硕士13人。另有兼职教授3人,客座教授3人;兼职律师6人。近年来,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项,出版专著10部、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该系有完备的教学科研机构和实践场所,建有法律研究所、模拟法庭、怀化市法律援助中心怀化学院工作站等;在怀化市人民法院、市检察院、怀化市电视台等十个单位设立常年实习基地。该系现设有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本科专业。
人文教育系
人文教育系是全国普通高校中最早设立人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单位。该系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硕士19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课题、省级科研课题16项,参与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市场驾驭能力是该系正在形成的办学特色。该系现有人文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其中人文教育专业被列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大力加强专业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现已开办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专科专业。下设“旅游文化”、“旅游规划”、“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四个教研室,实验实训室、学生工作部和职业鉴定所。现有教职工27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12人;有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人。参与研究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研究省级科研课题12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300多篇。连续三年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生就业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是依托于怀化学院原经济与管理科学系开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系。该系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是湖南省地方高校第一个开设的应用经济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教职工2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0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0余篇。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配置有国际货代、证券投资、金融分析等实训室。下设“经济学”、“贸易学”和“金融学”三个教研室。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显示出了人才的国际化,应用型和创新性有机结合的办学特色。
预科部(本科)
创办于1996年。少数民族预科班面向少数民族应届生招生。进校后,学习一年,由学院组织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进入各本科专业学习。
3. 山西大学怎么样
我个人感觉在山西该是比较出名的学校了,学校的综合实力还是很不错的,教育资源也很好。
山西大学位于具有2500年 历史 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 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校本部设有19个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点3个。拥有165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 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占地面积 2066 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 323.2 万册 ( 件 ) ,电子图书 2510 (G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4 亿多元。以传统格局为主的校北区古朴典雅,以现代建筑为主的校南区气势恢宏,校园林荫遮道,花草围楼,处处散发着宜学宜居的人文气息,被省政府命名为“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
山西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名人荟萃。学校有专任教师197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高级职称教师1137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38人,硕士生导师85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9人。
学校还是很不错的,学校环境也很优美,比较好的一个地方综合大学。
坞城校区各方面应该都算不错,首先学习氛围还可以,每个班都会有比较学霸的人物,我们班就有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获得者,有本科期间发表论文的等等,当然也有佛系学习,较多挂科的存在。
住宿,坞城校区大部分为四人间上床下桌(楼内澡堂),还有个别学院有六人间(一部分楼内澡堂一部分需楼外洗澡)及八人间(楼外澡堂)。
食堂有四个,价格还算实惠,外卖也较多,毗邻许西村,村内也有较多饭店选择。
学校紧邻太原南站,离太原站也不太远。算是比较中心的地方。
外出游玩虽然不像大城市那样,但是对大多数消费普通的学生绝对够了。
所以,非常建议分数合适的学子报考,好好学习可以保研到985哦!而且省内山西大学的牌子绝对够用,以诸位的分数来看,山西大学绝对是不亏的选择。
最后说明一下大家可能顾虑的地方。山西确实整体经济环境不太好,但是省政府及学校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提供尽量好的条件了,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情况也在逐渐变好,
李雪峰,1907年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孙英,天津市人,1936年12月生,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6月参加工作,山西师范学院 历史 系毕业,1967—1978年任山西大学宣传办公室副主任、政治处副主任。曾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甘肃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杨志明,山西朔州人,1955年1月生,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山西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学士;1996年南开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曾任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白吕,山西省应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61年9月生,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委、南部战区副政委兼南部战区陆军政委、军事科学院政委。2016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在山西数一数二,有悠久的 历史 ,只是最近几十年没落了 中国 历史 上最惨的高校,中西学科最全的大学沦落到211都抢不到
中国高校的变迁
中国最惨的高校,没有之一
我写了很多中国高校发展的文章,对于近些年以南方 科技 大学、苏州大学等为首的高校发展速度吃惊,也对很多老牌高校的没落感到担忧,例如南京大学,作为曾经亚洲第一的国立中央大学,最近几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甚至2017年网络流传南京大学知名教授出走的大名单,南京大学已经沦落到华东五校中的最后位置。我的言论引发江苏网友的不满,觉得南京大学这么惨主要是分出去很多学校,那么南京大学是最惨的大学吗?其实在985大学里被分割最惨的是天津大学,而在中国高校群中比惨,那么山西大学秒杀众生,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和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作为清末三大国立学堂,当时的山西大学堂是中国学科最全的大学,然而随着 历史 的推移,山西大学堂被拆分后,最后连“211”的名号都没有捞到。
山西大学堂最早外籍教授团队
山西大学堂的辉煌只留存在照片中
中西合璧的山西大学堂的前身是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三立书院,当时山西巡抚聘请知州魏权中、举人韩霖、桑拱阳及傅山来院讲学。当时的三立学院只是以中学专斋为主,到了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和英国人李提摩太利用英国的庚子赔款在三立学院的基础上开始西学专斋,由于山西省较为封建保守,早前是西学专斋和中学专斋分而治之,导致两个学部矛盾很深。而中学专斋里面还保留了大量旧式教育的痕迹,西学专斋里面则大多以理学和工业科目居多。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山西大学堂当时是中国西学学科最多的高等学府。
中国最早的海外留学团队
清晚期的山西晋商虽然开始没落,但是还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持着山西大学堂的发展,在当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下,山西大学堂派出多批次海外留学团队。
山西大学堂的旧址
解放后被拆分的山西大学堂
由于 历史 和政策原因,山西大学在建国后就被拆了,拆成好几个部分,1949年春,山西大学的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1952—1953年,文、理两院(含中文、 历史 、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 体育 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同时,工学院(含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冶金工程系参与组建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 科技 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工学院其余部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法学院改称 财经 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被拆解的山西大学在国家和地方都没有政策扶持,再加上山西省经济日益沦落,山西大学也从中国高校舞台上落幕,现在一提山大,大家都是在说山东大学,而曾经辉煌的山西大学已经被世人所遗忘!
山西唯一的211大学
山西大学最后的遮羞布都被扯去
当年国家为了照顾经济和教育落后的山西省,支持山西省内建设一所211高校,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为了抢这个名额相互自残,当山西大学落选211后,山西大学的老教授们甚至联名请求省政府出面替山西大学说话,作为中国最老牌的综合院校最后的颜面都没有保住,虽然说太原理工大学也算是山西大学堂的分支,但是太原理工大学当初也是由山西大学拆分出去的一部分,由于山西省已经成为采矿省,太原理工的采矿专业有优势,在申报时偏向了太原理工大学,当时引发了山西大学师生们很大的不满。山西大学有北京大学的根,现留的政治学理论的博士点让一大批高校眼红,山西大学偏重文科,文学和 历史 学专业也不差,理科有彭堃墀院士支撑,山西大学的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物理光学领域可以排到前三。
如果在中国高校中比惨,那么山西大学绝对是翘楚!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虽然也被拆分,但是天津大学毕竟还是985和双一流高校,而山西大学呢?日落西山的山大,大家现在只知道是山东大学!
山西省的的大学都很一般,其实与二本没有什么区别。
好啊
山西大学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百年老校中最悲催的高校,没有之一!
为什么说它最悲催?清末时期四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北洋铁路官学堂(交大五校重要渊源之一),即使是民国时期,山西大学也是赫赫威名;结果搞到现在,居然连个双一流都没有混得上。(之前比惨的话,还有一个河南大学陪伴,哥俩半斤八两,现在河大都双一流了。)
山西大学:公办、综合、部省合建、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位于山西太原,目前拥有坞城校区、大东关校区、东山校区(在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8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
设有涵盖文、史、哲、理、工、农、经、管、法、教、艺、医等12大学科门类86个本科专业以及7个本科双学位招生专业。现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2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41人,高级职称教师116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528人,其中本科生24096人,研究生7432人。
遗憾错失211、双一流评选的山西大学,目前正在为第二轮双一流的评选而全力以赴。综合相关信息,2022年应该能够顺利入选。但这所百年名校,已经错失了一段最好的发展时期。
高考在即,这里提供山西大学最近三年院校录取分数、位次详情,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2018-2020年山西大学院校录取数据一览(山西)
老马有话说:1、可能有家长会有疑问,山西大学不是双非高校吗,为什么分数也不低啊?这个就看你跟哪里去比较了。但总体来说,作为山西省内名气最大,实力也仅次于太原理工大学的高校,老马认为,学校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尤其是考虑2022年,学院有非常大的可能入选双一流,摆脱双非帽子,更加有些超值的感觉了。
2、其实对于山西考生来说,如果你不是特别学霸,成绩还不错的话,本省的山西大学、中北大学是非常值得你认真去对待和研究的高校。不要在懊悔、抱怨中错失机会。其实你反过来想想,河南、河北的考生,600以上的成绩,和你读同样的山西大学、中北大学,是不是心情能好一些?实际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踏实学习,山西大学还是非常值得的。它的就业率和保研、考研情况都很不错。
3、注意专业选择的时候,保持合理的梯度,尽量不要搞到要靠服从调剂来决定自己未来几年所学的专业,那样太被动了。
看一学校在高考改革的山东、天津的录取情况
2018-2020年山西大学院校录取数据一览(山东)
2020年山西大学院校录取数据一览(天津)
再来看看学校在两个传统高考省份:河南、河北的录取情况。
2018-2020年山西大学院校录取数据一览(河北)
2018-2020年山西大学院校录取数据一览(河北)
期待历经磨难的山西大学,早日重振雄风!
祝福2021年的学弟学妹,都能够心想事成!
物理最好
文科最强
如果在一本线20分内,还是不错的
4. 中国有哪些研究所哪些会招硕士研究生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之一,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2、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
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
4、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这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由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文怀沙、沈鹏、欧阳中石等先生任顾问,金开诚教授担任所长,王岳川教授为现任所长。
5、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是武汉大学在北京市设立的唯一合法机构,武汉大学在北京地区开办的各种层次与类型的高等教育均由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全权负责并具体实施。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在北京地区的招生、教学等工作,都已经过武汉大学严格审批并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科学院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5.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的杰出校友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l933-1937年在北京崇德中学上学,l938-1942年就学于西南联大,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进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两年。1944年夏,杨振宁考取了留美公费生,1946年初,杨振宁到芝加哥大学成为注册研究生,他在芝加哥大学活跃的学术气氛中,接触到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些研究方向。
1971年夏天杨振宁访问了新中国,是知名华人学者访问新中国之第一人,为中美文化交流,为中美人民之间相互了解,起了极大作用,深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赞誉。
1979年1月30日,杨振宁在全美华人协会、全美各界华人和美中友协会合办的欢迎邓小平副总理的宴会上讲话:我代表全美华人协会和全美各界华人热烈欢迎你们光临这个宴会!
为了写今天这个短短的讲词,我花了很多时间,稿纸一张一张地都被送到字纸篓里面去。这使我想起四十多年前的一个类似的经验。那时候我在北京崇德中学初中念书。为了参加中山公园里面的初中生演讲竞赛,记得我非常紧张。好几个晚上不能睡觉。我的讲题是《中学生的责任》--那是一二o九、一二o一六的时代。
杨振宁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继续说,中美建交和邓副总理的访问是近代史上的分水岭性的发展。国际关系从今开始了新纪元。中美两国的学术、文化和商业旅游等一切交流都将大大扩展。我们全美华人家庭团聚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
1978年夏天杨振宁再次访问新中国,正值全国热烈向四个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7月21日赴拉萨途中飞越那木桌尔瓦山。山高七千七百五十余米,在西藏墨脱县境,雅鲁藏布江大转弯之焦点,高过欧非美澳各洲之任何一山脉,奇景难忘,有感赋诗一首:
玲珑晶莹态万千,
雪铸竣岭冰刻川;
皑皑逼目无边际,
深邃凝静亿万年,
尘寰动荡二百代,
云水风雷变幻急;
若问那山未来事,
物竞天存争朝夕。
1977年出任全美华人协会首任会长,为促进中美建交(1979)做了许多工作。1981年他在石溪分校设立了CEEG奖金,自美国和香港捐资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迄今已有80余人得到此项支持,其中绝大部分已回国到原单位服务。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自任基金会主席。
自1986年起,杨振宁接受陈省身教授邀请,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内组织了理论物理研究室,数年来该室在国际数学物理学界颇有声誉。
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获得拉姆福德(Rumford)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有多项荣誉学位,也是中国许多大学的名誉教授。现定居清华大学。 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我国近代史上名人梁启超先生的长子。1912年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13-1915年在建校初期的崇德学校小学部读书,其弟梁思永也在崇德读书。
梁思成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毕业于美国彭省大学,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在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31年在北京加入了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直至1972年去世。
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解放后,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梁思成一生从事教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从30年代开始,来自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了大量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对中国古代建筑、古代艺术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四十年代中期,梁思成和我们的民族共度苦难的岁月,贫疾交加,挫折一个接着一个,当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和博物馆邀请他去美国讲学访问,一些美国朋友也好心力劝他们到美国去工作并治病,他当即表示: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回忆说:二次大战中,我们又在中国的西部重逢,他们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却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研究。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怕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不论是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这一时期,梁思成写成了《中国建筑史图录》。他以英文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向世界介绍中国建筑的宝藏及其结构原理。这因为他们既通晓中国古典文化,又懂得作为艺术和科学的外国建筑。在忧患的战时生活中能获得如此成就还说明,他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而正是后者使他们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我牺牲,坚定地为中国民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就在这个时期梁思成胜利地征服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用现代工程制图法将其中主要篇章的图解绘制出来。
就在这个时期梁思成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实现了《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
1943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编写。
在他编写《中国建筑史》时,常常想起最初研究中国建筑时所读的一些国外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建筑的资料,感到其中谬误太多。作为中国人,他有责任把祖国的建筑介绍到国外去。但是中国建筑有不少晦涩难懂的专门名词,对外国读者来说既困难又枯燥无味,于是他决定以图版和照片为主,加以简单文字说明编写一本英文版的中国建筑史,所有图注都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名为《中国建筑史图录》。该书于1945年完稿。 1946年梁思成将书稿带到美国准备出版,后因种种原因直到1984年才在费慰梅(费正清夫人)的努力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出版社出版,此时,梁思成去世已12年了。
这一著作问世后,在美国得到极高的评价。美国著名的中国文化史教授、美国的东方美术专家学者都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认为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做出了最宝贵的贡献。不仅是对中国的叙述,而且可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历义性文献。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也因出版此书而获得1984年全美优秀出版社的荣誉。
著名建筑家陈植先生说:这一名著是中国建筑学家第一次以英文撰写的,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建筑简史……。使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1947年梁思成被外交部推荐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同年4月普林斯顿大学成立一百五十周年大庆,梁思威在远东文化与社会研讨会上,应邀出席做了《唐宋雕塑》与《建筑发现》两个学术报告,是所有与会学者专家中唯一做两个学术报告的人。普林斯顿大学因他在中国建筑研究上的贡献,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梁思成回国后,决心要办一个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的建筑系,他说?quot;建筑师的知识领域要很广,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最本质的他应该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
梁思成的学生时代除了学习优秀外,兴趣十分广泛,爱好体育运动,并擅长音乐和美术。当年在学校时是个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单双杠和跳绳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梁思成回忆说:我很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和严格的体育训练。想当年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搞野外调查,在学校中单双杠和爬绳的训练,使我后来在测绘古建筑时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梁思成解放后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工作,主持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所领导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材。
梁思成少年时曾就读于我校,今天重温梁思成老校友的辉煌一生,使我们倍感亲切、倍受鼓舞。 著名的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生于19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老校长刘书泽带领同学去看望方俊时,方老兴奋地说:我是1919年冬季考入崇德的,上学后的第一年就留了一级,第二年就考了个第二名,两年后跳了两班。1923年就考入了唐山交通大学预科,在崇德我一共读了三年,当时崇德的学风非常好。我得益于崇德,学校的英语非常突出,我学了两年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学也非常好,学校的足球挺有名,还有个难得的游泳池。我非常喜欢这个学校。这个学校还收了许多名人的子弟,与我同班的王世诠就是状元王寿彭的儿子,学习非常出色,从小学开始,就没考过第二名,刘海云是状元刘春霖的儿子,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梁思永都是崇德的学生。
方俊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是我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是固体潮研究的开拓者,方老更是一位靠艰苦自学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因家境贫困,他不得不从唐山交大辍学到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测量队当实习生,1931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译作--《投影几何》。30年代,中国第一幅标准的地形挂图发行,打破了中国地图抄袭外国地图的历史。原图的左角清清楚楚写着方俊 两字。
在我校师生看望方老时,方老亲手?quot;院士风采巨幅画册和航天部军委测绘局等单位为祝贺他九十寿辰赠送的礼瓶一并转送给了母校。以此回报在他童年时代所给予的良好教育。方老谈起他的科学经历第一句话就是:人主要靠自学。我始终信奉:勤能补拙。
方俊院士的一生是坚持刻苦钻研、不断攀登高峰的一生,方老从小养成的刻苦顽强的自学精神,为我们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学习的楷模。
1998年5月5日,方俊院士在北京逝世。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于1915年,祖籍山东安邱。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当刘校长师生一行来到国家地震总局,看望科学院院士,我们的老校友秦馨菱,向秦老送上了一个花篮时,秦老激动地说,此刻把我这80岁的老头带回了童年,使自己感到年轻了60岁,我在崇德上学时,也和你们一样大,那是1929年的秋天,我随父母从山东转学到崇德上初三,刚到北京还带着一口的山东话,同班同学很快就给我来了一个绰号小山东。
1937年,秦馨菱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曾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先在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跟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学习地震观测,因战事后从事地球物理探矿工作。曾在我国西南诸省用重力和磁力等方法探测铅锌矿、红铁矿、磁铁矿和砂金矿等。1941年他随李善邦首次测绘出攀枝花地区的三幅地形图。并最早用磁力法探明该区铁矿的规模和分布,最早带回矿石标本进行化验分析,确定为钛铁矿。
1945年前往美国联合地球物理公司、斯郎波基公司和菱井公司学习地震探矿及石油井电测法。1946年回国后从事电法探矿试验及试制放射性探矿仪器。建国后,仍在原地质调查所从事物探工作,任技士及技正。
1950年12月始,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56年到1958年兼任北京地质学院放射性探矿教授。1960年参与气象火箭电子仪器的研制工作。1961年1月至1966年6月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探空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1978年以后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室主任。是中国地质学会终身会员(1938年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及该学会仪器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学会(一届)理事,第二届荣誉理事,国际地震中心理事。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地震实践委员会委员等。
秦老在向师生讲述他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时,力劝同学们从小要养成动手能力,他说:我上初中时自己动手做了个矿石收音机,在高中时做了个真空管的短波收音机,到了大学我做了一套收音机和发报机形成了一个业余电台。我们使用的材料如:电线头、铜皮、铝片……等,多是从废物堆中捡来积攒起来的,我觉得自己动手制作无线电,除了可以自学些无线电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勤俭节约的精神。我在清华时萨本栋老师就时常对我们说:光有理论不行,得能实际干出来才能强国……。
我希望同学们从小就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同学们问秦老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什么,秦老提高嗓门坚定地说: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2001年10月28日,秦老参加了北京三十一中学建校九十周年庆典。 著名的物理有机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年出生于北京。1923-1925年在崇德中学读书,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留校任助教,1941年赴美从事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194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教授。
高振衡专长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长期担任南开大学化学系领导职务,对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参加了我国十二年科学规划,从1962年起为我国物理有机化学学科的组织者,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组负责人,被尊为我国物理有机界的老前辈。那时,有个出国的机会,都时兴带回几大件,当年高振街出国回来时,是把手头仅有的一点钱财买回来几件手头用的科研仪器,当年高教授从美国带回来的仪器、器材至今仍珍藏在南开大学的化学系里。
他在《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等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了近40篇学术论文。高教授一直拦任《有机化学》、《有机结构理论》、《物理有机化学》的教学,撰写了四部著作都是国内该学科获课程的首版书,他的书为高校大学习专业课和研究生教材,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几十年教育生涯为我国培养了许许多多教育和科研人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并有多人被选派出国进修或读学位。
高振衡教授因患高血压病于1989年1月14日离开了我们。
当年活跃在有机化学领域里的一些青年专家学者,不少人从师于高振衡。他们在缅怀高教授的治学精神时说:我们不能忘记,在实验中,每当我们的操作不合要求时,他帮助我们纠正,他对我们说,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通过这些严格认真的要求和训练,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使我们终生受益。不能忘记,他经常督促我们做好实验记录,一定要准确,一个现象都不能放过……这些要求对我们以后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1982届校友。北京体育大学教师。1988年,张健用时9小时19分52秒64游完29.5公里宽的琼州海峡,被誉为横渡海峡的中国第一男人;2000年8月10日,张健历时50小时22分成功横渡渤海海峡。游行距离123.58公里,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2001年7月30日,张健用时11小时55分,成功横渡宽为23.69公里的英吉利海峡。成为第一个 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2001年8月28日,张健成功横渡了水温为6℃的长白山天池。
2000年9月1日张健回到母校,他和师生们谈到自己成功四要素: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坚强的毅力、集体的协作。
现为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俱乐部委员会主任。 谷钰之
三十年代校友。医学教授,对食道癌、贲门癌的防治做出很大贡献。
王振纲
一九三九届校友。中国药理学会名誉会长,国际药理、毒理学导报TiPS编委。
冯传汉
1932届校友。著名骨科专家,曾任北京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黄萃庭
三十年代校友。教授,著名医学家,曾任北京人民医院院长。
沈季能
1927-1935年在我校就读。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1983年获美国国防陆军部最高荣誉奖。 廖增益
一九三六届校友。著名摄影家。在国内外多次成功举办个人摄影展。
江 平
一九四八届校友。原名江伟琏。著名法学家,教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王 廉
一九五八届校友。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芬兰特命全权大使。
林连昆
1950届校友。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黄宗江
一九三五届校友。著名戏剧作家。
1950届校友。少将。曾任国防大学副教务长,教授、政协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48年5月在崇德中学入党。
李家齐
1949届校友。北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等职。
王健安
1948-1951年在我校就读。 石油地质勘探专家,曾任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总工程师等职。
李鸿洲
1952届校友。长期从事航空气象、旱、涝和中尺度天气研究。1992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杨 铮
1953届校友。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学习教授,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汪振武
1948届校友。东北工业大学秦皇岛分校地学教授,多年来为我校提供了大量的校友资料。
林胜利
一九六八届校友。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理事,北京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现任北京大学出版社美编室主任。
凯 传
1954届校友。在校时用名王凯传,著名词作家。
孙以增
一九五七届校友。著名漫画家。
廖增武
三十年代校友。国际知名电机专家,生前曾在美国获百余项科技发明专利。
刘锡田
1958届校友,著名特型演员。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成功扮演了陈毅元帅。
黄中孚
一九二五届校友。早年毕业于美国春田大学。曾在国内外多所大学任体育研究员创办并主编了《崇德校友通讯》,倍受海外校友欢迎。
马启伟
1939届校友。原北京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
翟京华
1971届校友。中学高级教师,小学特级教师。现任北京育民小学校长。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师德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