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士与领导交涉结果
A. 司佳是什么病去世的
司佳的离世源于一种影响心脏内膜的非常罕见的癌症——心包间皮瘤。她是在2019年6月3日早上住院并接受手术时知道自己病情的。到7月中旬,她看起来已经康复,但突如其来的复发把她从朋友和家人身边带走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人间惨剧呢?作为复旦大学教授,按时体检肯定是有的,体检的层次肯定是高的,为什么司佳教授就没有机会了呢?虽然司佳教授没有留下如于娟老师那样发自肺腑震聋发聩的言语,却仍然能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因为司佳的特殊身份,她的离世尽人皆知,可此时此刻,又有多少普通人离世呢,又有多少普通人挣扎在癌症造成的身心痛苦中。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5.4万例,中国46.6万,约占全球的55%;每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81万例,中国为42.2万,约占全球的45%-50%。
癌症患病率呈井喷式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中晚期癌症的死亡率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体检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也是不争怕事实,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也是不争怕事实。如此矛盾的现状交织在一起,是不是让人很是困惑。一个癌症患者确诊,全家人都如同被判刑,生活中便充满了阴霾。
肝癌隐匿性很强,因为肝脏上没有痛觉神经,早期很不容易被发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肝癌前兆根本不是前兆,什么肝区疼痛、黄疸、消化道症状、眼黑、皮肤发痒、消瘦等,到了这步境地,已经迈入中晚期。其它癌症也是如此,之所以说癌症可怕,就是因为“它悄悄地蒙住你的眼睛,不告诉你它是谁”。所以,我们靠前兆发现早期癌症根本不现实,那么多癌症都有前兆,你背得过来吗,背得过来每天看什么前兆,人还怎么学习、工作和生活?
所以一级预防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实惠的。多么简单的几句话:
会吃饭,种类多一点不挑不拣,油、盐、量少一点,吃得慢一点,吃得杂一点,吃得少一点。
戒烟,世界上最不文明的行为就是抽烟,害人害己,受害的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让她们长期吸你的二手烟,让她们得病,让她们短寿,这与谋杀犯罪有什么区别?
限酒,少喝一点,偶尔多喝一点也无不可,舒缓压力,但怕你酗酒,如果管理不住自己,跟小孩子玩游戏上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很多人把不动当成一种享受,中国居民运动指南够客气了,说每天走6000步,可是这才到哪儿。可即便这样,很多人都做不到,免疫力没有了,癌细胞也专盯有缝的蛋。
心理平衡,关于事业和健康的讨论,生命价值的讨论触目可见可闻,实际上很多人仍然不明白。我说的明白是知行合一,这个问题我说的也最多,心理平衡不是让你整天开心快乐,那样就不是人了,教别人要开朗乐观的人实在无聊。生活的压力、家庭的不幸、事业的失败、爱情的失败等等我们经常面对,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可语于人者只二三,我们如何每天开心。我们要做到在不良情绪里不要太久,要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学会发泄情绪,而不是沉浸在愤怒、抱怨、痛恨、悲伤之中不能自拔。正是有各种情绪交织,人生才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才有些意味。如糖水一样风平浪静,笑嘻嘻的生活有意思嘛,关键就是平衡二字。
顺应自然,这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核心之一,于娟说她晚上12点之前就没睡过觉,我们总是以事业的名义去透支自己的身体,摧残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尤其是精英阶层更是如此,工作狂,工作不要命,为了名也好为了利也好,人的能量就这么多,为什么不细水长流呢?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写完《平凡的世界》就累死了。而琼瑶都80多了还在工作,还活力四射。所以生命不要透支,健康不要透支,细水长流对自己有利,对社会贡献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