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美贸易战论文
① 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1、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教育部门要以中美贸易战为契机,将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精神有机结合,扎实推进、注重效果,激发青年奋斗激情,引导其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生活化、网络化、情景化
通过网络、移动终端、情景渗透等方式,紧紧围绕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对科技成就和科学家感人事迹的宣传力度。鼓励青年学生学习科学界前辈勇于创新、爱国奉献的精神,把创新的热情、求实的态度和真挚的家国情怀结合起来,培养青年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
3、增强忧患意识教育
增强青年学生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紧迫感。增强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当前中国虽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一些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4、有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入耳入脑入心工作
不分专业和学历,厚植爱国主义的理论支撑,提升马克思主义说服力;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解读、导读、领读、接读活动;
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教材、入课堂、入讲坛、入论坛、入论文、入作业、入考试;广泛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瞻仰、宣誓、重走等活动。各高校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抵御、防止各种歪理邪说对青年学生的蛊惑。
(1)大学生中美贸易战论文扩展阅读: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
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
尽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② 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论文
中美贸易战成因及影响分析
中美贸易争端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深刻体现了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结构变化、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有其长期性与必然性。随着时间推移,贸易争端慢慢演变为贸易战,甚至是一场守成大国掐断崛起大国的经济战,将对中国长期、既定的渐进发展轨道产生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底气,源自它对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和科学前沿的控制和占领,目的也在于维持美国在全球技术的霸权地位,减缓甚至打断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保持压倒性优势。美国对我国发起的此次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一、清单解读
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美清单一》自7月6日起实施,对约160亿美元商品《美清单二》开始征询公众意见,预计8月底生效。美国主要针对中国科技及《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加征关税,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等,手机、电视等消费品不在其中。
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中清单一》自7月6日起实施,对其余商品《中清单二》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中方加征关税涉及商品金额、关税率和生效时间等与美国对等。《中清单二》主要包括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据美国情况而定。
相比上一轮公布的商品清单,美国在清单中移除了显示器、彩电等消费品,增加了集成电路、电机电器设备等工业品;中国移除了飞机,增加了石油、农产品。
美国清单上,占中国出口比重较高产品:玻璃制品(63%)、航空器和航天器(33%)、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20%)、无机化学品(18%)、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17%)、电机/电气设备(11%);占中国产量比重靠前产品:航空器和航天器(5.3%)、电机/电气设备(3.5%)、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3.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7月10日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还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增关税的计划,目标产品清单涉及服装、电视零件和冰箱,加征关税约10%。这意味着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级。
二、原因分析
(一)贸易逆差巨大
中美爆发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失衡。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87万亿元人民币(约2987亿美元)。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美货物贸易逆差增加了8.1%,增至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
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归咎于中国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部分产品进口关税较高、政府给予部分国企补贴以保护发展中的幼稚产业等原因,客观上也助长所谓“中国工人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声音在美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支持。因此,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
(二)技术高地之争
贸易战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遏制中国崛起。我国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欲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方面全面突破。2018年,中国研发总投入预计将首次超美,未来如果在产业方面实现赶超,中美分工就从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从而形成与美国产业的正面对撞。
技术领先是美国强大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在核心技术领域挑战美国的优势,因此,此次美国贸易战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主导产业征收预防性关税,就是针对中国未来要发展的高科技、高精尖产业设防,遏止中国制造业升级,抑制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允许中国研发与高端制造对美形成同水平竞争力,从而全面抑制中国崛起。
(三)发展模式对立
在美国看来,中美经贸关系不正常,关键在于中国没有兑现承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美国模式、美国道路截然对立。美国坚持私人产权+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中国坚持政府领导+国企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民主方式与法治道路选择上也分歧很大。且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连同“四个自信”,也被西方解读为中国意欲在国际上扩张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全面挑战美国模式和美国道路以及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