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中央民族大学新传考研

中央民族大学新传考研

发布时间: 2025-07-29 03:01:13

1.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2.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该怎么复习

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考研难易程度应该属于中等偏难。
2、考研难易不是单纯看分数,因为分数和生源、试题难易、评卷宽松等因素相关,每年文学类(新闻)国家线就很高,350分也不过是达到国家线(2016年国家线就是350分)或超过国家线一点而已。招生人数也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因为招生人数多少往往和报考人数成正比。
3、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的城市和名气,因为报考生源不同。首都的学校都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民大也是985学校。但和北京的名校比又要容易一些。
4、如果有意报考则一定要自信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分数。

3. 名词解释:媒介即隐喻·中央民族大学|23新传考研真题解析06

媒介即隐喻

定义:媒介即隐喻是由波兹曼在《娱乐至死》(1985)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利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即媒介的形式重要而内容相对次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规定特定的内容,并最终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特点

  • 隐蔽性:媒介虽然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这种介入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媒介在无形之中影响文化,其“隐蔽”源于隐喻的自我遮蔽性,就像空气与人、水与鱼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媒介却往往对其熟视无睹。
  • 广泛性:媒介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它影响人类社会的范围远超人们的想象,不仅塑造了人们的认知,还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的发展。
  • 建构性:人类通过媒介来建构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媒介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工具,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基本含义

  • 媒介并非一种通过所处文化来处理自身事务的不偏不倚的工具,而是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色彩。它是价值的塑造者,感觉的疗理者,意识形态的鼓吹者,以及社会结构的严格的组织者。
  • 媒介即隐喻强调媒介的形式对内容的塑造作用,以及媒介对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媒介的潜在力量,避免被其操纵和误导。

影响

  • 媒介即隐喻揭示了媒介在塑造社会文化和人类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媒介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 这一概念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介素养的关注和讨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能力,以抵御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

案例分析(可选):

  • 以眼镜为例,波兹曼指出12世纪眼镜的发明不仅使矫正视力成为可能,还暗示了人类可以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最终的命运。这一案例展示了媒介(眼镜)如何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方式。
  •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兴起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模式。这些媒介不仅传递信息,还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媒介的潜在影响,并学会合理利用媒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提升自我认知。

综上所述,媒介即隐喻是一个深刻揭示媒介与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媒介的潜在力量,并学会批判性地看待和使用媒介。

4. 简答题:谈谈对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内涵的理解·中央民族大学|23新传考研真题解析03

融合文化概念由著名文化学者亨利·詹金斯提出,核心特征为融合、集体智慧与参与。融合文化指多样化的媒体系统共存,内容在不同系统间顺畅传播,它强调媒介系统间的过程或交汇,不仅是技术层面,更深入文化层面,影响个体意识和社会互动。

融合文化理论具有三个显著特征。首先,融合不仅影响媒介技术,还涉及文化层面,媒介产业因此受益于互融共通的社会格局。然而,我国媒介融合受制于利益分配问题,融合进程缓慢。融合意味着媒介内容制作的自然选择,而非简单合并。若引入跨媒介叙事概念,可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受众参与。

其次,融合文化代表了媒介关系认识方式的转变,从大众文化教育公众参与政治领域开始。中国正经历这一转变,从粉丝社群研究到社交领域政治参与,显示了从娱乐向政治参与的过渡。随着媒介参与民众数量的增加,政府需重视这一趋势,促进上下沟通。

最后,融合文化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有助于理解融合如何影响媒介消费和生产。新闻业受到影响,生产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迭代和协商。叙事方式从线性转向非线性,以增强参与感。新闻媒体角色也需重新定位,作为传播规则的制定者、社会责任的履行者和市场竞争者。

融合文化发展中的反思包括:新闻业的服务对象是否从公众转向享受快感的玩家和消费者?受众权力是否真正得到发挥?参与感是否仅停留在表面?若仅停留在指尖动作和上传照片的层次,参与感体验或许脆弱。

综上所述,融合文化理论深刻影响新闻业的生产、叙事和传播主体关系,但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仍需深入探讨和反思。

5.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如何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是很好的。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民族实验班)。

学院师资队伍年轻实干、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现有在编教职工28名,其中教学科研岗位专任教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0%。同时,教师团队中7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50%以上的教师属于“双师型”,具有业界+学界的双重背景。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学科注重与国内外知名新闻传播院校以及业界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开设30余场前沿讲座,邀请学界和业界专家开展讲座与专业指导。在业界交流方面,新闻传播学科与首都国家级媒体以及新媒体科技公司联系紧密,并聘任具有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业界导师40人,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机制。

以上内容参考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简介

热点内容
大学生送礼 发布:2025-07-29 10:51:27 浏览:644
清华大学研究生名单2014 发布:2025-07-29 10:46:24 浏览:388
中山大学免试名单 发布:2025-07-29 10:40:08 浏览:362
四川大学博士生招生简章 发布:2025-07-29 10:38:03 浏览:165
高密豪迈本科生待遇 发布:2025-07-29 10:13:05 浏览:950
本科生去金融时报社 发布:2025-07-29 10:02:10 浏览:367
浙江大学愤青教授 发布:2025-07-29 09:52:42 浏览:110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莹 发布:2025-07-29 09:44:52 浏览:758
上海科技大学最强专业 发布:2025-07-29 09:44:46 浏览:281
兼职大学生兼职信息 发布:2025-07-29 09:42:39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