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本科生导师制指导计划

本科生导师制指导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7-30 00:30:33

① 本科导师制“导”什么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作用
(1) 从新生入学开始,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 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性指导,针对个人发展方向提供学习计划。
(3)依据导师自身技术能力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
(4) 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提供指导性意见。

意义
在导师制这种气氛融洽的环境下,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和差异化教育需要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同时,还需要同学多动手,多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吸收理论知识。未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或者科技活这一过程,使自己的能力充分得到锻炼,问题也充分暴露。

本科生导师制是什么意思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的一种教学制度,其核心在于建立师生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具体来说:

  • 紧密的师生关系:本科生导师制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导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限于学术指导,还包括生活、思想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帮助。

  • 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导师会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 全面指导: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 适应素质教育需求:本科生导师制是适应素质教育需求及培养目标转变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③ 导师制工作实施策划书

1.导师制工作实施策划书


一、学习与发动

1.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辅导员。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教务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学院做好宣传工作,召开师生大会、学生班会、教研室会议,介绍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等,并组织学生选择导师。

二、确定教师名单

(一)受聘教师资格审查:

1.学历资格:受聘于任课教师岗位、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本院教师,均有资格和义务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

2.业务资格:

(1)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2)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规定,理解学分制的运行机制,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

3.其他:

(1)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2)身心健康;

(3)校外读博、读硕的教师在读期间一般不承担导师工作;

(4)受过学校处分或上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不能选聘为本科生导师。

(二)受聘时间:

每每学年开学初,各班根据新生人数,为学生配备导师,学院完成导师聘任工作,导师聘期原则上为一年,并将导师及所指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三)聘任方法:

导师聘任实行个人申请,院(系)审核批准,报教务处备案的方式进行。

(四)网上公布:

学院根据教师申请情况,结合导师聘任资格与条件,确定导师名单(导师名单包括导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等),并将导师名单上网予以公布。

三、师生互选

1.师生互选工作分阶段完成。

2.每一轮前一阶段为学生申报,后一阶段为导师选择。学生每轮申报一位导师,在学生申报基础上导师选择被指导学生。

3.互选结果经学院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后将不予更改。第一轮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落实导师的学生,及本轮中接收学生数累计未满规定人数的导师将进入第二轮互选。

4.师生互选结果在每轮结束后学院予以公布,正式结果通知将在全部导师互选工作完成后发布,最终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四、定期检查

(一)导师职责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

3.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4.建立导师与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对固定的导师接待日和地点;

5.及时向学院及教务处反馈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时填写《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教师用)》。

(二)学生职责

1.认真领会导师制的意义,了解《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

2.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近阶段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每月至少一次。

3.服从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三)检查

1.学院把导师工作作为本院(系)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导师工作的意见。

2.学院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

3.学院建立本科生导师档案,并依据《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教师用)》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导师进行评价及划拨工作量的参考。

2.导师制工作实施策划书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结合宇航学院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推进本科生博雅教育和本研一体化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学院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组织保障

宇航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由院长和书记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基本成员为各系主任(或教学副主任)、导师代表、学生代表,学院专职辅导员担任秘书。工作小组负责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的起草、完善和执行,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和调整。

学院下属各系所成立本科生导师制执行分组,配合学院工作小组开展导师制的实施,主要任务是确保本系所导师数量和质量,协助学院工作小组完成本系所导师的考核与奖励。

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导师制工作研讨会。

三、实施范围

1、本科生导师制面向学院全体本科生。从20XX级学生开始试行,逐步覆盖全体本科生。

2、本科生导师岗位主要由宇航学院在职教师担任,也可以由能达到导师岗位职责要求、热心宇航学院教育事业的其它学院教师、离退休老教师、社会知名人士、校友担任。

3、学院受聘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研究为主型)均应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承担学院所要求的担任本科生导师的任务。

四、聘任基本条件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熟悉教育规律;

3、关心热爱学生和人才培养工作,奉献精神强;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适合本科生导师工作需要。

五、岗位职责

1、思想层面。及时发现和了解被指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习层面。关心学生的学业状况,重点在两个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信意识。从专业兴趣、学习观念(目标、动力、方法)、科技实践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发现学习成绩突出和有特长的学生,向学校提出因材施教的特殊培养计划,促使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3、生活层面。关心学生的生活,重点在两个能力的提升:自主规划和自我控制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4、成长层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简要的成长档案。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

六、实施方案

结合自身特点,面向不同年级,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模式。

1、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师生协商,共同成长;

2)个性化原则:尊重个性,面向创新;

3)分阶段指导原则:按照年级特征进行指导;

4)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要提供特殊指导,形成有利于特殊人才成长的环境;

5)关注边缘化的原则:对内向、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个体要特别关注。

2、实施办法

1)采取学生申请,双向选择,学院聘任的基本流程进行。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学院配备导师相结合,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学院发给聘书。

2)导师个人申报后,由导师制工作小组审议,批准后备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④ 本科生导师制什么意思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思如下: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意思就是在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实施。导师主要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与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实行的学生服务与支持体系。

简介: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热点内容
大学生游泳课溺亡新闻 发布:2025-07-30 14:17:00 浏览:191
天津师范大学的专业排名 发布:2025-07-30 13:53:45 浏览:411
湖南大学2016考研推免名单 发布:2025-07-30 13:40:29 浏览:343
延安大学是专业 发布:2025-07-30 13:23:24 浏览:334
东华理工大学美术专业 发布:2025-07-30 13:23:12 浏览:88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史玉民教授博导 发布:2025-07-30 13:11:57 浏览:948
细读美国大学电子版 发布:2025-07-30 12:30:29 浏览:361
海南大学线性代数老师 发布:2025-07-30 12:25:32 浏览:871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受贿 发布:2025-07-30 12:19:28 浏览:266
重庆大学土木专业 发布:2025-07-30 12:06:38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