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谭
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历史渊源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学术团体和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京大学也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其间尽管几度经历了新闻专业合并与重设,仍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享有中国新闻教育史上“五个第一”的声誉。
● 1918年,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门新闻学课程。
●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 1919年,北京大学教授徐宝璜撰写的《新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 1919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
● 1952年,北京大学是在建国初期全国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新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
北京大学享有“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之摇篮”的声誉。早在1918年北大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亲任会长。北大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大拥有徐宝璜这样的“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等曾任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青年毛泽东曾是研究会会员。以北大为中心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活动,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辉煌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北大两度在全国率先开办新闻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战线的骨干力量。
1917年,北大开风气之先,聘请留美研习新闻学的徐宝璜教授为文科各系学生开《新闻学》选修课,介绍欧美新闻概况和新闻学理论,在中国高校中开设了第一门新闻学课程。1918年春,学生罗章龙、谭鸣谦把成立新闻社团的愿望向时兼校长室秘书的徐宝璜教授及常向他们约稿的《京报》社长邵飘萍提出。徐当即表示支持,“愿意指导同学学习”,邵则写信给蔡元培倡议北大成立研究新闻学的研究会。
1918年7月6日,蔡元培将草拟的新闻研究会简章8条发表于《北京大学日刊》上,准备成立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为宗旨,以新闻的范围、采集、编辑、选题、新闻通讯法、新闻纸与通讯社为研究内容的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蔡校长致开会词。指出民国后新闻纸骤增,但“惟其发展之道,全持经验”,因此有必要组织学会研究新闻学,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本特别之经验而归纳之,以印证学理,或可使新闻学有特别之发展”;强调应保持新闻品格,反对刊登诲淫的黄色广告和猥亵纪闻。研究会主任徐宝璜讲演《新闻纸之职务及尽职之方法》。
1919年2月19日,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宗旨为“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新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目的是“便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学之商榷”。该杂志共行三期,五四以后停刊。1919年10月16日,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仪式,蔡元培亲自向包括毛泽东在内的55人颁发听讲一年和半年的两种证书。1919年10月19日,新一期研究会正式开展活动。但由于蔡元培被迫前往欧洲考察教育、徐宝璜到平民大学任教、邵飘萍流亡日本,估计到 1920年底研究会停止活动。但徐宝璜教授的新闻学讲稿,得以出版,并传之后世。开中国自写新闻学著作之先河。此后,北大的新闻学专业教育停滞了二三十年。但北大其他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但是在燕园这片土地上的新闻学教育并未停止。1924年在高校兴办新闻科系的高潮中,由美国新闻界发起在燕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系。发起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维廉(Walter Williams),筹办基金为5万美元。由白瑞华(Roswell S. Brittan)任系主任,纳什(Vernor Nash,又译聂士芬)等任教授。虽然,1927年该系曾一度停顿,但在1929年得到恢复并发展很快。课程设有新闻学原理、编辑、采访、写作、管理、印刷、照相等,师生承编《燕大周刊》的新闻副刊,并合办燕京通讯社。最初仅发英文稿,后增发中文稿,供京、津、沪、汉口和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10多家报纸使用。该系的体制设施比较完备,被称为远东方面最新式而设备最完全的新闻学校(赵敏恒,《外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第148页)。现在长眠于未名湖南岸的斯诺等人,曾任教于此。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北大中文系,改设编辑专业(后改称新闻专业)。当时的系主任是罗列,教授有方汉奇等人。从1952年到1955年的四年中,北大中文系一方面接受燕大新闻系并入的三个年级的 90余名学生,一面逐年招收新生累计达250人以上,这批学生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1958年6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教师、图书资料等随调。1971年,人大被撤消,该校新闻系不复存在。是年9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得以恢复。人大新闻系部分教师于1973年按建制分配到北大任教,著名的有方汉奇等人。但这一时期的新闻教育受极左思潮干扰,很不正规。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北大新闻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78年人大复办,北大新闻专业并回人大。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与传播学有关的书籍被介绍到国内,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国人所认识。1983年6月,根据中发(83)15号文件指示,北大在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学院前身)设立“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开始招收双学士生。1985到1988举办了几期研究生班,1991年至今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86年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又有实力的从事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师资队伍。1984年,国家将编辑学专业正式列入本科生招生目录。北大作为全国十几所高校之一在中文系设立了编辑学专业,并接连培养了10届学生。这写专业的建立,使得新闻传播学类在北大血脉相继,并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1993年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为适应社会需要,开始进行大专层次的广告教育。 1994年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1995年广告学专业开始正式列入北京大学本科专业招生目录。而与此同时,其它几个专业继续发展。1994年,编辑学调入信息管理系,更加强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培养传统的编辑,更侧重向培养网络编辑、电子出版人才的方向发展。1997年,国际关系学院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而编辑学也已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下招收编辑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广告学则在艺术学硕士点下招收广告方向的研究生。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国务院学位办将传播学列入了研究生学科目录,国际关系学院申请传播学硕士点,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国际文化传播和国际新闻传播两个方向的硕士生。
㈡ 求09年北大新生录取名单
姓名 性别 所在系 专业
胡瑞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垚远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杨春雨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胡子寒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马祥雄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沈诗宇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苏骢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于骁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雨轩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从盈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周宇枫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晚津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董乐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万康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励子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那云昊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天媛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源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赵博文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田悦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商润清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石玉琪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薄秋磊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耘成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贾祯祯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孙舶寒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贾金健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师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靖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子坤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一涵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韩越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琼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强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杨仁琨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何庆宇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赵子含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梦秋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佳敏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琦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史乐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文佳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云霄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荆慧泽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思聪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龚南博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静怡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拓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鹤寿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谭逸霄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佘宇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谢方超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潘多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照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越伦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朴云峰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金楠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西京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裴兰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昂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诗梦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孟繁一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高瑛泽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濮天琪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袁晶靖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顾鼎鼎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江嘉骏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金云帆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林若韵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孙唯羚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巢艾伦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宋欣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杨逸帆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周文杰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剑书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许祎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何晓莉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顾森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蔡文婷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董加卿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过新炎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亚婕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郝凡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叶轲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杭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葛凤女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一聪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金诸峰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奕翰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雨豪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徐阵雁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高原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力仲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舒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朱圣洁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赵笑然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宣宜昊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耿颖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黄鲲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丁雨晴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志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超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昂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博涵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子豪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恺林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何翃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兰洁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何曼冰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林宬希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恬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子钦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薛豪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桂正卿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黄毛毛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黎斌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龚书恒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戴珊姗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曲焜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越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翟晓晖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石春晖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邹征廷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婵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帅凯旋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胡晓玲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嘉琦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贺天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周润玺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东霖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杨兆鑫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文倩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晓宇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升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江超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谢启骏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孔中华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萍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黄晶晶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江昊昱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谌灼杰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喻怡安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符琴剑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蒋思婷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涵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田野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达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黄昕晨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潘禹尧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梁嘉韵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邹尚桓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朱凌雪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廖崇宁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熊婉茹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夏曼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之伊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潘杰云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东源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代云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付野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茜茜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文静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宋东青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箐箐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朱婷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姚杰雄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庹惠铭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竞妍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代莹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昊原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徐少川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成冰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郭自强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王康宁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嘉曦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马方圆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董璘娜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杜彦涛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磊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万梦婷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禹丽敏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杨洋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丁家瑞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璞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唐雪桐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曾钰宇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刘婧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鲁文宾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陈富春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唐秋韵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周思齐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胥振阳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戴兆源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徐青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吴兴宜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杨泗栋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戴夕宁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李德龙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鹏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熊璋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孔心宇 女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孙博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张旭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
苏畅 男 元培学院 元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