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大学生
『壹』 无锡动物园旧园历史
无锡动物园的起点在1951年,那时无锡市园林处为了安置从宜兴山区农民捕获的一头金钱豹,决定在城中公园内建造一个小动物园。这个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动物园,包含金钱豹、熊、鹿、骆驼及小兽小鸟近20种动物,是当时全省较早的动物园之一。门票价格为2分钱,每周开放5天半,1953年参观游人达13万人次。
至1955年,市政府批准在锡山南麓建设中型动物园,占地面积扩至30亩。当时设施包括鸟房7间、小兽舍5间、鹿圈2间、骆驼圈1间、小熊圈1座、猴山1座、水禽笼、猛兽笼各1座。1956年元旦,无锡动物园正式开放,随后增加了狮虎房2间,并从哈尔滨引进东北虎1头。同年5月,城中小动物园被撤销,所有动物迁入锡山动物园。当年接待游人达61万人次。随后,动物园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增添了斑鬣狗、欧洲棕熊、小熊猫、食火鸡、白虎、斑马、大熊猫等国内外珍稀品种。如今,锡惠公园内的无锡动物园占地面积达到了60余亩,面积比刚建时翻了一倍,珍稀动物的品种也达到了80余种850多只。
至今,老一代市民还记得,当年门票价格仅为2分钱,每周开放5天半,一名工人的工资约为每月50元左右。1953年,几十平米的小动物园年参观游人就达到了13万人次。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动物园一直保持较高的游客量,1984年最多时超过了90万/人次。动物园门票价格经历了从2分钱到100元的50多年变化,真实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动物园开园初期,面临国家困难时期,为了保证动物营养,政府专门拨款,由相关部门配送鱼、肉等动物食品。然而,曾有管理仓库的同志因偷偷食用供应动物的饼干而被调离岗位。现今,动物园动物的伙食日益改善,饲养员们关注动物营养均衡。近50人的饲养员队伍中,大学生近20人,其中不乏动物营养专业背景。他们希望有爱心企业家能认养珍稀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无锡动物园早期动物品种和数量较少。1966年,无锡与上海动物园合作,将河马从上海运至无锡展出,引起了不小轰动。河马到来后,最高日游客人数超过3万人次,一天内能在河马圈周围拣到好几只游客丢弃的鞋子。为了让更多人观赏河马,动物园将展出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5个月,现场销售河马照片,这一做法为国内动物园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1978年,无锡动物园再次向上海动物园借展黑猩猩,照片销售异常火爆。此后,动物园通过借展引进了海狮、幼象、大象、长颈鹿、狒狒、大猩猩等动物。1984年,首次借展大熊猫。
过去受限于地方、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动物园主要借展动物。后来,采取“请进来,也走出去”的策略,注重已有动物的繁殖与交流,并将特有展品外借。笼鸟展和东北虎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外借,反响良好。新动物园即将开放,动物引进更为频繁,仅2008年就引进了长颈鹿、大象、火烈鸟、角马等国内外珍稀动物。未来,无锡动物园将继续引进更多有趣的动物,丰富动物园的生态环境。
(1)河马大学生扩展阅读
无锡动物园位于无锡市锡山南麓,无锡锡惠公园内,始建于1956年。2010年迁至钱荣路99号,儿童节期间试开放,当天新动物园接待游客超过1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