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问卷
『壹』 思想信仰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与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是一回事吗如何调查大学生的思想信仰
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徒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习惯自愿的布施、乜贴、献仪、奉献以及在自己家里进行修持、念经、祷告、守斋等,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宗教团体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可以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进行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
(4)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不得在中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或其他办事机构,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传教活动。
『贰』 探究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笔者于今年5-6月在河南多所高校进行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85份,有效问卷759份,其中汉族学生中信教率为18%,少数民族信教率28%。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原因,整理如下:
一、大学生自身层面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面对多重压力时,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勇气,失落、恐惧、迷茫的感觉应运而生。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和目标,精神世界往往处于信仰模糊甚至真空状态。此时,那些未得到及时引导 教育 的学生就会倾向于将自己交给那些神秘的、不可知的外在力量(如宗教、迷信等),以求获得解脱;再者,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都具有一种猎奇心理,他们从小在单一的马列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灌输中成长,因而对于宗教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心理,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接触宗教,从而慢慢成为一名宗教徒。
二、政府与学校层面
政府和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信仰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约有70.4%的大学生表示从未接触过有关我国宗教政策的宣传,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高校两课教育由于教学手法问题往往流于形式,使得高校仅存的信仰教育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社会层面
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失范与社会结构重建,必然产生拜金主义、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一些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开始怀疑马列主义,进而宗教中那些劝人向善的教条教义则吸引了他们的眼球。
四、宗教本身
在信教大学生中,24%的信教大学生表示宗教自身所具有的独特 文化 结构和文化魅力是其信教的主导因素。加之__《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神话小说,文学性、 故事 性强,又通俗易懂(佛经则晦涩难懂),这甚合部分精神空虚、寂寞的大学生的口味,由欣赏进而接受,信起上帝来。
五、提出几点意见
1.进行宗教本质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的本质宗教道德本身就是世俗社会道德宗教化的结果,是将世俗道德绝对化、神秘化和片面化的结果,他们之间是一种支与干、流与源的关系。其次,宗教劝人向善的作用并不是它的主流,与宗教道德的核心内容相比较而言,它只是次要的、派生的,如在__中“信仰神、服从神、崇拜神乃是一切宗教道德规范的首要原则,它通过上帝和神明所谓的种种信条来调整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力贬低人生价值”。
2.强化“两课”的教育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两课”是宣传马列主义的重要途径,担任“两课”的教师应切实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强化自身修养,优化教学手段,贴近学生身心,使“两课”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能及时介入并引导迷茫期的学生,便能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否则,这些学生更容易投向宗教的怀抱。
3.加强宗教学的基础研究,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部分学生正是在我国马列主义的单一教育模式下,才对宗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进而接触其甚至成为宗教徒,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开设宗教基础课程剥去其神秘外衣,让学生及早地认识对宗教本质,这样当大学生再面对宗教时,就不会感到盲目无知,才能更好的抵挡其渗透。
『叁』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基于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的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专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等等,通过调查大学生信仰状况结果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信仰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状况; 调查报告
信仰,作为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受其影响。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涉及到了多个大学的学生,大学学院类型涵盖师范、医学、财经、理工、文史、综合等。本问卷抽样方法为:通过askform网站,“撒网式”随机抽样,年级覆盖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本次共收回的有效问卷是220份。问卷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本次问卷是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引起大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不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诸多方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为了精确起见,统计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75%,女生占25%,(见图1) 而在所有男生当中,有信仰的男生为36.9%(62/168);女生当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29.82%(17/57),这表明: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性别差别对有无信仰的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较女生较有信仰(见表1)
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