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本科生
『壹』 名人高考励志故事
名人高考励志故事4篇
名人高考励志故事1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不能决定个人才能,更不能决议个人命运,而真正决定运气的是面对失败的立场,看看这些曾经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落榜后典范——
新东方教导科技团体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一直面对失败的人,胜利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捉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遇,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落榜后求职典型——汤唯
汤唯诞生于一个艺术家庭,母亲施西凤曾是浙江乐清小著名气的演员,父亲汤余铭是个画家。1997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她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程,还得有文明,在考上大学之前,不准谈恋爱!”在职业模特队,天天练习、表演结束,别的女孩忙于恋爱、逛街,汤唯却捧起了书。经由3年不懈尽力,20xx年她终于考入中心戏剧学院导演系。
落榜后求职典范——蒋雯丽
蒋雯丽因《牵手》、《中国式离婚》而大红大紫,然而,当年这个心怀妄想的女孩儿竟然高考(微博)落榜,而后被调配到安徽蚌埠的自来水厂当工人。蒋雯丽后来回想道:“我感到我是一个很不认命的人。”当时,蒋雯丽给厂里组织文艺上演,一个舞台总监跑过来对蒋雯丽说,我看你表示力不错,能够去考电影学院。这是蒋雯丽第一次据说电影学院。后来,她就这样“自认为是”地真的去考试了,没想到文化课高考落榜已经参加工作的她最后居然考上了!
落榜后求职典范——郭晓冬
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郭晓冬笑称自己是“有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前,他曾经当了三四年的“北漂”,当过雕刻工人,养过虾,当过邮递员、歌手、主持人……原来过着与娱乐圈不搭边的生涯,可是机会偶合被友人拉去一起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成果一试就给刷了下来了。尔后的郭晓冬持续“北漂”,时隔一年后他决定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第二次考试郭晓冬顺利过关,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多年当前,电影《暖》的导演霍建起评估说:你当演员几乎就是奇观。
复读生的范例——袁立
杭州美女的袁破,当年加入高考时第一次投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固然通过了一试、二试,却在最后的一场考试中落了榜。但自负的她并不就此废弃本人的幻想,而是辗转北上,到了北京片子学院的参加考试。在当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应考老师的下,袁立不仅通过了入学测验,还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92级第一名的成就。
宋丹丹初恋使其学习一落千丈
宋丹丹说她高考那年19岁,但却遭受初恋。那时候刚恢复高考没两年,很多已经不是学生的青年走回中学校门,跟我们这些应届生一起温习高考。当初回忆起来,我是第一眼就爱上他了,由于他长得比咱们班任何一个同窗都高大一圈儿。从那一眼开端,我的学习一泻千里,从班里的前5名,始终到高考落榜。
孙红雷落榜源自太胖
《埋伏》里的优质男人孙红雷,当年可是小胖子一个,想考中央戏剧学院,戏主任一看就说:“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孙红雷没有放弃,硬是减去了快40斤,然后通过了高考。
李安曾二度高考落榜
李安在上高中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台南一中校长。但李安却在上高一时的梦想就是当导演,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甚至差了零点六七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名人故事。“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我基本没想到会产生在我身上。”李安当时最大的情感发泄,不外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李安后来考上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是“灵魂第一次取得解放”,那时才发明,本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是画素描,各方尝试后在电影范畴里渐放光辉。
陈建斌报考北京体院失败
可能许多人不晓得的是,陈建斌最初的梦想并非当演员,而是当一个运动员。“实在,当演员并不是我的梦想。我父亲是一个运动员出生的体育工作者,所以小时侯我在体委大院长大。”从小就想子承父业当一个运发动,但是父亲却以为他不是当活动员的料。“我也认为没有运动员的禀赋。因为我小时侯学了良多货色都无奈取得优良的成绩。”陈建斌流露,他最初报考的大学不是中央戏剧学院,而是北京体育学院(现在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筹备当个中小学体育老师。但惋惜没有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却失败,成了高考落榜生。直到两年后,他才考上中戏的。
名人高考励志故事2
影视界
汤唯
落榜后的三年努力
1997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她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说:“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途,还得有文化!”于是,虽然身在模特队,每天训练、表演完毕,汤唯便会捧起书。
1998年,汤唯参加中戏暑期表演培训班时,当时一位导演系的指导老师,建议她去考导演系。在一位导演系朋友的帮助下,她突击学习导演系基础知识,结果以专业课第三的成绩拿到了准考证。然而,却因文化课没有通过再次落榜。
最终,历经3年不懈努力,20xx年汤唯终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看看她今日的成就,你便知道当年那份付出是值得的:20xx年出演《月满轩尼诗》获得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演员奖;20xx年凭借电影《晚秋》分别在韩国百想艺术大赏、韩国影评奖等十余个评选中荣获最佳女主角奖;20xx年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图》荣获上海影评人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等奖项。
李安
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为当今世界影坛华人导演的翘楚,谁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个“失意少年”呢?
从高一起,李安便梦想成为一名导演。不过,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据李安回忆,二度落榜时,整个家庭犹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这是自己“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并最终在电影领域里大放异彩。
时至今日,李安在电影史上做出的贡献已经无需多言: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xx和20xx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
传媒界
王小丫
高考数学20分
1985年参加高考时,学习严重偏科的王小丫,数学只得了20分。第二年复读,虽然最终考入了四川大学经济系,但数学依旧没有及格。不过,这并没有影响王小丫后来的职业生涯。进入职场后,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
孟非
数理化三科总分不及100分
1990年高考,孟非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还不到100分。落榜后的孟非,做过搬运工、报社印刷小工、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孟非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接待员,并最终找到了通往传媒行业的大门。
1992年至1996年,孟非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20xx年因主持《南京零距离》而成名,因《非诚勿扰》二全国皆知,到20xx年获得第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鹰奖最佳主持人”奖,现在的孟非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主持人”。
商界
马云
和“数学”死磕
当无数创业者仰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时,不少人并不知道他也曾是个失意的考生。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虽然高考志愿是北京大学,但他那年的数学仅考了1分。
几番纠结后,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时,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20岁那年,他第三次走进考场。这一次,他的数学成绩达到了79分,总分比本科线差了5分,并入读杭州师范。
随后,由于杭州师范英语系刚升到本科,报考学生不足,他成为几个英语成绩较好,可以直接专科直升本科的幸运学生之一。
如今,那个在高考中狼狈的少年,已经成为无数草根创业者的'偶像。正是因为他曾经的失败、平凡的出身和如今的辉煌成就,让无数的普通人看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如果当年,他在高考失利后选择放弃,怎么会有今天风生水起的人生?
俞敏洪
英语33分的落榜生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然而,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再次报了北大(微博)。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却什么也没收到。终于有一天,县教育局长在电话中对俞敏洪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
那个曾经英语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后来创办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多数的错与失,是因为不努力,不坚持,不挽留。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命运。
名人高考励志故事3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不能决定个人才能,更不能决定个人运气,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面对失败的立场,看看这些曾经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落榜后胜利典型——俞敏洪
新东方教导科技团体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一直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得多”的信心,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捉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落榜后求职典范——汤唯
汤唯诞生于一个艺术家庭,母亲施西凤曾是浙江乐清小著名气的演员,父亲汤余铭是个画家。1997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她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程,还得有文明,在考上大学之前,不准谈恋爱!”在职业模特队,天天练习、表演结束,别的女孩忙于恋爱、逛街,汤唯却捧起了书。经由3年不懈尽力,20xx年她终于考入中心戏剧学院导演系。
落榜后求职典范——蒋雯丽
蒋雯丽因《牵手》、《中国式离婚》而大红大紫,然而,当年这个心怀幻想的女孩儿竟然高考(微博)落榜,而后被调配到安徽蚌埠的自来水厂当工人。蒋雯丽后来回想道:“我感到我是一个很不认命的人。”当时,蒋雯丽给厂里组织文艺上演,一个舞台总监跑过来对蒋雯丽说,我看你表示力不错,能够去考电影学院。这是蒋雯丽第一次据说电影学院。后来,她就这样“自认为是”地真的去考试了,没想到文化课高考落榜已经加入工作的她最后居然考上了!
落榜后求职范例——郭晓冬
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郭晓冬笑称自己是“有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片子学院前,他曾经当了三四年的“北漂”,当过雕刻工人,养过虾,当过邮递员、歌手、主持人……原来过着与娱乐圈不搭边的生涯,可是机会偶合被友人拉去一起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成果一试就给刷了下来了。尔后的郭晓冬持续“北漂”,时隔一年后他决议再给本人最后一次机遇,于是第二次测验郭晓冬顺利过关,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多年当前,电影《暖》的导演霍建起评估说:你当演员几乎就是奇观。
复读生的典范——袁立
杭州美女的袁破,当年参加高考时第一次投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固然通过了一试、二试,却在最后的一场考试中落了榜。但自负的她并没有就此废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辗转北上,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参加考试。在当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应考老师的激励下,袁立不仅通过了入学考试,还取得了北京电影学院92级第一名的成绩。
宋丹丹初恋使其学习一落千丈
宋丹丹说她高考那年19岁,但却遭受初恋。那时候刚恢复高考没两年,很多已经不是学生的青年走回中学校门,跟咱们这些应届生一起温习高考。当初回忆起来,我是第一眼就爱上他了,由于他长得比我们班任何一个同窗都高大一圈儿。从那一眼开端,我的学习一泻千里,从班里的前5名,始终到高考落榜。
孙红雷落榜源自太胖
《埋伏》里的优质男人孙红雷,当年可是小胖子一个,想考中央戏剧学院,戏主任一看就说:“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孙红雷没有放弃,硬是减去了快40斤,然后通过了高考。
李安曾二度高考落榜
李安在上高中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台南一中校长。但李安却在上高一时的梦想就是当导演,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甚至差了零点六七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我基本没想到会产生在我身上。”李安当时最大的情感发泄,不外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李安后来考上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是“灵魂第一次取得解放”,那时才发明,本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是画素描,各方尝试后在电影范畴里渐放光辉。
陈建斌报考北京体院失败
可能良多人不晓得的是,陈建斌最初的梦想并非当演员,而是当一个运动员。“实在,当演员并不是我的妄想。我父亲是一个运动员出生的体育工作者,所以小时侯我在体委大院长大。”从小就想子承父业当一个运动员,但是父亲却以为他不是当活动员的料。“我也认为没有运发动的禀赋。因为我小时侯学了许多货色都无奈获得优良的成就。”陈建斌流露,他最初报考的大学不是中央戏剧学院,而是北京体育学院(现在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筹备当个中小学体育老师。但惋惜不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却失败,成了高考落榜生。直到两年后,他才考上中戏的。
名人高考励志故事4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了。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
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马云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对马云说,就你这个数学成绩,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儿倒过来写。无论这老师是什么心态,马云是被刺激的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唉,也行啊,马云心想,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在家人的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理想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20xx年4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
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
深圳大学在国内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身处深圳特区,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深圳大学受到改革开放思想影响,学校里实用主义思潮也是比较浓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学学校风气的影响,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在毕业之前已有了苗头。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马化腾表示自己学习编程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
在大学里面,马化腾也并不是核心,技术也不是的一个,然而马化腾会找到比较互补的一些伙伴做成一些事情。马化腾看问题比较中立,但他会尊重比他强的人的意见。马化腾在产品应该往哪个地方去做这个方面想法会多一点。
;『贰』 中央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厉害的人
说实话,中财走出去的优秀校友真的是数不胜数呀!不过作为15届即将毕业的学姐,我还是跟大家介绍几个我比较了解的杰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叁』 史上最牛的本科生
其他信息:
当今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多,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留给专科生的机会就越来越少,那么,专科生就真的那样一无是处吗?专科生就活该 没出息吗?答案是否定的,看了下面这个故事,我相信一定会改变你对专科生的看法,下面告诉你史上最牛的专科生是谁? 高一高二没学习 高三逆袭方法 差生血拼高三逆袭计划 真实学渣逆袭案例 学渣逆袭成学霸的成功案例 差生逆袭成学霸的案例和学习方法 如何当学霸诀窍八个 学霸是怎么当上的 高三学霸跳楼自杀内幕 史上最牛的专科生:曹晓洁 金融危机当前,在众多研究生、本科生对就业前景忧心忡忡的时候,江西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两年制普通专科生曹晓洁,在未毕业时就被福富软件、印度INFOSYS、IBM等三家跨国软件公司同时选中。此事一出,顿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她也因此事被誉为“史上最牛女专科生”。 最近看了关于曹晓洁的报道,令我很震撼。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长相也普普通通,两次高考失利。这位貌似平凡的专科女孩,却得到了令研究生、本科生都羡慕不已的就业机会,这是偶然吗?就此事本身来看,曹晓洁的故事之所以被争相报道,说明类似情况发生的几率并不高;但挖掘事件本质就不难看出,她成功的必然因素已大大超越了偶然因素,也就是说,她的成功并非偶然现象。 事实上,曹晓洁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不仅不亚于比她学历高的学生,甚至拥有许多更为耀目的“亮点”: 异常地刻苦努力 曹晓洁来自来自四川泸州农村一个普通家庭,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条件,想走出农村就必须努力到“山穷水尽”,这样的精神是她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坚定不移的目 曹晓洁的梦想是进入IBM等国际一流IT企业,而在她达到梦想的过程中,曾有过两次高考失利的经过,而且考入的是专科院校。这对她来说并不是有利条件,但她并没有因此抛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鼓起勇气向着目标大步前进。“不抛弃,不放弃”是她的又一成功要素。 抓住一切锻炼机会 竞选学习部副部长、组织英语角,并经常活跃在各种晚会、典礼等活动的台前幕后,曹晓洁因此赢得了各种奖励和荣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加多种实践经历,使她积攒了颇具竞争力的多项技能,逐渐成为了中的佼佼者。 高标准的历练过程 曹晓洁并没有选择家教、促销的兼职工作,而是参加并通过了IBM先锋实训基地第二期学员的考核,并且积极地应征成为一个日语团队的组长,但她不仅是团队中唯一的女生,资历还是最浅的。 有信心+经得起考验 曹晓洁在完成专科学业后,又参加了福富软件公司(FFCS)的面试,并成为被录取的12名人员之一;同时又应聘了印度INFOSYS公司,并获得了面试机会;后又因在IBM先锋实训基地的出色表现得到了IBM上海的试用通知。 平和踏实的心态 虽然被誉为“史上最牛女专科生”,但曹晓洁并没有因为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而“冲昏头脑”:“我想我知道我是谁,自己不会找不到北。”面对各种热捧和非议,她能用如此平和的心态面对,确实很令人钦佩。 相信惊呼“专科生怎么这么牛”的人,从曹晓洁身上蕴藏的亮点中一定能得到答案。再换个角度看这件事,如果把事件主人公换做本科生,相信同样的事情必然不会获得如此高的关注,所以在“曹晓洁事件”被争相报道的背后,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学历潜规则”才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主因。专科生就没有得到跨国公司青睐的资本吗?“能力”比“学历”重要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但在事实上,许多企业还仅仅停留在以学历衡量求职者能力的阶段,因此在招聘会中因学历屡屡受挫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与专科生相比,本科生读四年,理当比专科生学到的知识更多,但仅凭简单意义上时间的叠加,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就一定强大吗?貌似高专科生一等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多被优越感迷惑了双眼,认为学历等于“保险”,因而忽视了实践和能力的锻炼。即便走上了工作岗位,“眼高手低”的情况也令许多公司头痛不已。 专科生痛苦并矛盾着,本科生痛苦并骄傲着。就在大家对硝烟四起的就业市场望而兴叹,祈求“天将降工作于斯人也”的同时,曹晓洁却坚定地大步奔向自己的梦想,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跨国人才。她的成功不仅为徘徊于就业迷雾的专科生拨开了一丝光亮,更给本科生们在就业心态上提了个醒儿。相信在健康且方向明确的就业目标下,会有更多的“曹晓洁”涌现出来。到那时,也许类似的事件也不再作为新闻被大家津津乐道。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凭一时的头脑发热就能达到的,因为无论何时,能够主宰自己将变成是巨人还是侏儒,依靠的不仅是梦想的指引,还要学会脚踏实地把它变为现实。 史上最牛的专科生: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的逆袭 2009年的那个炙热的九月,我从内蒙的一个小县乘坐火车颠簸了近50个小时,来到了贵州的一个小城——凯里。 当时并不知道,我会在这里度过五年的时间。 凯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甚至有些糟糕。破败的火车站,乌泱泱的人群,听不懂的方言,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陌生面孔,这些都让我恐慌。家里本不赞同我这个独女跨越几千里来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学,是我执拗的坚持绝不复读。因为我知道,以我的成绩,就算再复读一年,也考不上本科。我太向往象牙塔的生活,而且年少轻狂时又太自负,深信学历对我没什么影响。其实现在想起来,这个说辞无非是为了掩饰。因为你只有站在那个高度,你才有资格评价事件本身。就像是“读书无用”这句话,只有读书多的人说,才有资格;而如果是文盲说读书无用,别人只会笑话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但我还是来了,因为我别无退路。 在一个六线城市的地方二本学院读着专科专业,看起来,我的前途一片渺茫。 这个世界其实很现实,你的学历,在很多情况下,代表着你的水平。它是一块必要的敲门砖,因为能力这种事,口说无凭。而如果你一纸985的毕业证甩过去,处境绝对不一样,这会直接证明你最起码有着较为上乘的学习能力。虽然学历向来不是能力的唯一证明,但不得不承认,这却是最直接的证明。 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专科生涯。不得不说,我过的很开心。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单调乏味的高中生活;第一次住集体寝室;第一次接触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这一切无疑是新鲜的。那时十七、八岁的年纪,又哪想过什么未来和以后,潇洒的过一天是一天,周旋于各种社团和班级活动,有种如鱼得水般的解脱。 在大二的学期末有一个省里针对专科生组织的考试,叫“中期选拔”,只要通过,就可以直接进入本科班学习,毕业之后拿着和本科一样的文凭。但这名额甚少,拼的也是真刀真枪的学习能力,我当然毫无悬念的会失败。 但我发自内心的,羡慕我们班考上的那两位佼佼者。 命运之神很垂青于我。在我大三即将毕业的那个四月,省里将“中期选拔”进行了改革,改成了“专升本”。就这样,我们在即将毕业的这一年成为了第一届专升本的学生,我就又多了一次机会。 我知道,这次我一定要抓住。因为这一次机会,已经是上天眷顾,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有。我成功了。 两个月的苦读,让我在2012年的八月,盼来了一纸录取通知书。 时至今日,我依旧觉得,2012年,是我的重生之年;那年的6月7日,和高考同一天开展考试的那一日,是我的重生之日。 那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在成就感的鼓舞下,你会觉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糟,自己其实也可以做到。 但那时,考研依旧离我太远。 专科生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考研,那是痴人说梦。且不说好多好多的学校根本就不接受专科学历报考,即使接受的,也要加试。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从不妄想。 考上了本科,我有种终极目标达成般的放松,对现状很满意,没想过要继续前进。一直以来,我就不是个多有野心的人。 但那个时候,我恋爱了。 对象是本院的学长,高我一级,本科。我专升本通过的那一年,他考上了研究生。 我专科时,他本科;我本科时,他读研。 我无意去追随他的步伐,但是我不想失去我的爱情。 但处于两地,相距甚远,我唯有考研。 备考时艰辛的种种,我已不想再赘述,因为有卖苦的嫌疑。但事实上,当你真正发自内心的想去达成一个目标时,你根本就不会觉得那有多苦。热切的期盼和执着的信念,会幻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你在孤独的追梦路上,依旧能有欢喜。 更重要的是,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的这一路,我改变的不仅仅是学历。先是眼界的拓宽。 就像是一个饥饿的人,只想有些食物来果腹,而一个解决了温饱的人,却想吃的更美味。一个人的眼界是被格局限定的。蝉不知雪,便以为世界仅到秋。 曾经以为,大学原来是这样的,后来才发现,大学原来不仅仅是这样的。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你想遇见更好的人,就要努力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因为只有站在那个高度,才有接触的可能。你唯有上升到一个不一样的平台,才能拥有不一样的视野。 来到南京读研后,我才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一场又一场高质量的讲座接踵而至时,当学校组织我们在南京会堂听取钱学森之子作报告时,当我作为考研成功的学姐来到另一个城市为学弟学妹们经验时,我知道,这些,都是我读研之后解锁的新关卡。在这之前,遥不可及。 再是信心的重塑。 不得不说,成就感是驱使人奋进的不二法则,人是需要被鼓舞的。当我从专科生变成了自己曾经不敢想象的研究生时,当我来到金陵这座繁华城市时,我才隐隐约约的明白,原来我也可以。 从2016回首2009,多少次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虽然现在读研的学校,不是985,不是211,只是一所一本学校,但我依旧知足。因为我知道,曾经我连进入本科院校都不敢想,现在能在一本的大学读研,已经是一种福气。更重要的是,曾经遇到难题,我会退缩的认为“我不行”,现在,我可以从容的说“我试试”。这种转变,是花金钱学不来的。 不是所有人在一无所有后,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也许更多的人, 是一蹶不振。而如若愈战愈勇,结局就会大不同。 所以信心的重塑,也是这一路走来积累的宝贵财富。现在的很多时候,我依旧很自卑,因为在研究生这个阵营中,我仅仅是一所普通学校的研究生,当与众多名校的学子相遇时,我依然有掩饰不住的羡慕。但我不再畏惧。因为我知道,我现在超越了曾经的自己,而未来,我也会超越现在的自己,遇见更好的机遇。 从2009到2016这七年,我改变的,不只是学历,也不只是城市的迁移,更是态度,也是精神。
『肆』 中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宋代嘉佑二年进士榜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终止,历经了一千三百年。每届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极少,隋唐史录取进士每次不超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宋代的时候就多了,每次可以录取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但是这个录取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所以说能上金榜的人都是人中龙凤。
在宋朝有一届科举是群英荟萃,其中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五位,更是因为这次科举考试而齐聚京城,苏轼等众多少年学霸金榜题名,堪称是空前绝后。
我们先来说这一届的考官,那一届的主考官是著名的宋朝政治大家、文学大家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也是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宋朝时期最著名的诗文革新运动就是由他发起的,而且副考官是梅尧臣,他也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来说考生,首先当年的前三名其实很尴尬,这三个人在历史上基本没有建树,文学界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但是后面的进士们,却有好几位成长成为了宋朝各界举足轻重的大咖级别人物,甚至对后世影响极大。
这其中有苏轼、苏辙、章惇、曾布、吕惠卿和曾巩,苏轼在后来成为了北宋中期的文学领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成就。他也没有辜负老师欧阳修的期望,极大地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他十分重视培养和发现文学人才,后来的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是出自他的门下,而且苏轼的文章也是流传千古。
他的弟弟苏辙虽然没有苏轼有名,但是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官至丞相,他的学问受到了哥哥还有父亲的影响颇多。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苏洵就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三人并称三苏。
再来说曾巩,同样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亲跟祖父都是北宋的名臣,不过曾巩并不靠父亲和爷爷,从小他就十分聪慧,记忆力更是了得。
除了上面这几位大文学家,这一届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浩,另一个叫张载,程浩和他的弟弟程颐就是著名的二程,他们同是朱熹的学生和朱熹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出了儒家学说的真谛。
另外这些科考在政坛上也是人才济济,共有九人官至丞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吕慧晶、张敦、苏辙、曾布,其中张敦是本科状元张衡的叔叔,曾布是曾巩的弟弟,也在这些考试当中,后来官至宰相。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牛人,在这一科考试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苏轼,史书上没说是第几名,只说拿了个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没有关系。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全都汇集到了这一届的科举考试当中,而且全都是顶尖级的,所以此次科举考试成为史上第一榜,一点儿都不为过。
『伍』 吴佳俊是清华大学史上最高的天才吗
话说钱学森也是挂名清华的,还有钱伟长,就是在清华读的书。。。。。。那么多的牛人,一个吴佳俊,别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