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热能博士
发布时间: 2025-08-06 19:12:05
Ⅰ 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及主要专家
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
1. 工程热物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传热传质学、热力学及流体热物性、制冷与热泵、多相流测量及核安全性热能动力过程的仿真与控制。重点研究内容如多孔介质内的传热传质,沸腾/凝结换热,紧凑式及强化换热,微/纳米尺度热传递,表面冷却技术和新型制冷剂特性等。主要合作导师包括科学院院士王补宣、姜培学、张学学等。
2. 热能工程:研究领域包括燃烧科学技术、污染控制、洁净煤技术、氢能燃料电池、流化床燃烧等。主要研究清洁能源利用与技术开发,先进热能系统设备开发,以及仿真与控制。合作导师有工程院院士徐旭常等。
3. 动力机械及工程:关注能源动力系统工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燃烧科学等。研究高效低污染能源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如燃气轮机装置、叶轮机械控制,以及能源强度分解和节能降耗。合作导师包括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蒋洪德等。
4. 流体机械及工程:关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空化、噪声控制和优化设计。研究水力机械的优化设计理论,以及瞬变过程的数值模拟。合作导师有曹树良、许洪元等。
Ⅱ 清华大学的哪些专业是一级学科授予博士
清华大学的一级学科授予博士的专业共有38个,具体包括:
- 哲学:涵盖逻辑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多个子领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研究方向包括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
- 理论经济学。
- 电气工程:在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应用经济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集成电路、微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 法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在通信网络、信号处理、信息理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 社会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
- 中国语言文学。
- 建筑学: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新闻传播学。
- 土木工程: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艺术学。
- 水利工程。
- 历史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数学。
- 核科学与技术。
- 物理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化学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学。
- 基础医学。
- 力学。
- 临床医学。
- 机械工程: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药学。
- 光学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工商管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公共管理。
这些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体现了清华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实力,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Ⅲ 何榕个人简介
何榕是一位在热能工程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学者,现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以下是其个人简介的要点:
教育背景:
- 本科:1979年9月至1984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 硕士: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 博士:1990年1月至1994年5月,赴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初期职业生涯:1987年7月至1989年12月,在中国机械部通用机械研究所工作。
- 海外研究经历:
- 2000年5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通产省NEDO担任产业技术研究员。
- 在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工作期间,继续深化专业技能。
- 回归清华:自1994年6月起,回到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从讲师逐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至今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成就:
- 在热能工程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为培养新一代的工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