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案例
『壹』 大学生沉迷游戏与家人失联十年,病危也要住网吧,为何网瘾这么大
如今世界这么大,我们发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而现在游戏确实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生命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位高材生在上大学的过程当中,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件事情还是发生在2011年5月6号,这名大学生肺结核晚期被发现晕倒在了电脑的面前,而当时这名大学生还在网吧当中打游戏。因为沉迷于游戏,大学生就离家出走,跟家人失联了十年。
希望大家在打游戏的过程当中,只把游戏当做是自己消遣娱乐的一个活动,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如今大家把游戏看的确实是太过于重要了,用很多的钱去购买游戏当中的皮肤,还有其他的东西。
『贰』 举5个大学生犯罪案例。
在探讨大学生犯罪案例时,马家爵与药家鑫是人们讨论得较多的案例。马家爵,一名在2005年因纠纷杀害四名同学的大学生,其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案件发生后,马家爵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当时校园内部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药家鑫则是2010年的一起恶性案件的主角,他因驾车撞倒并杀害了一名女子后,还残忍地对其实施了刺杀行为,最终被判处死刑。此事件不仅暴露出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揭示了社会对某些行为的容忍度之低。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案例同样值得关注。例如,一名学生因情感纠纷,在校园内持刀伤害他人,导致一人死亡,一人受伤。此类事件提醒我们,情感纠纷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演变成严重的暴力行为,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再比如,一名大学生因沉迷网络赌博,最终负债累累,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极端行为。这起事件警示我们,大学生们需要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避免陷入不良诱惑。
最后,还有一名学生因在校园内发生争吵,一时冲动之下将同学打成重伤。这一事件再次强调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妥善处理冲突。
综上所述,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大学生犯罪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叁』 有关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误入歧途的事件
沉迷于网游5年,曾经六天六夜连续上网不回家,曾经一个学年旷课127节,曾经一次性买游戏装备花掉5000多元……因为网游,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因为网游,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昨天,钱江晚报报道《给“网瘾之痛”开药方》,引起读者反响。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小伙子的。他是萧山人,今年25岁,曾经是个网瘾少年,现在正在为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忙碌奋斗着。
虽然已戒掉网瘾2年,但想起网游带给他的危害,他说就叫他“遍体鳞伤”吧。
高三那年,旷课127节
高二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遍体鳞伤”和同学走进学校旁的一家网吧,在那里他学会了上网聊天,然后又学会了打网络游戏。
《石器时代》、《星际争霸》、《传奇》等等,他都玩。自从迷上网游后,他白天上课睡觉,晚上通宵上网。偶然有几次听课,他满脑子想的就是怎样把游戏人物搞得厉害点。整个高三“遍体鳞伤”一共旷课127节。
爸妈老师痛心不已。为了上网这件事,已经是大小伙的“遍体鳞伤”,没少被爸爸打骂。
“遍体鳞伤”说,因为有过亲历,所以他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人对网游那么迷恋:一但上瘾,你就会觉得除了沉醉在网游中就没有其他事情能带来乐趣、刺激和成就感。
就这样,一直玩到高考。高考成绩出来后,智商不错的他,收到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遍体鳞伤”认为,不去读大学可以一门心思玩游戏,可以成为所在服务区里最厉害的高手。考虑了一个星期后,他决定不去上大学。
当时他的父母已经拿他没办法了。那段时间,爸爸还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但他基本不去上班。也就在那段时间,他做了最疯狂的一件事,为了玩传奇冲级,他关掉手机,六天六夜在网吧里,饿了就吃方便面,累了,就趴在电脑桌前睡两三个小时。
家庭经济危机,他决心戒网
就这样,高中毕业后三年,“遍体鳞伤”全荒废在网游中。2004年6月,他偶然得知家里遭遇了经济危机,他爸爸生意亏本,银行贷款还不了。
“那时我突然醒悟到,爸妈那么辛苦,为了就是养我。我问自己是不是人生的。这么多年,太对不起他们了。”从那时起,他就对自己说,不能再玩网游了。
可是网瘾并不是想戒就能戒的。一开始几天,“遍体鳞伤”也异常难受。晚上回到家后,他无所事事,又会打开电脑玩网游,玩着玩着,又到深夜。
“遍体鳞伤”很苦恼。他想了很多办法。原本傍晚就可以下班回家的,他主动要求再上一个班,晚上继续工作,为的就是让自己充实、忙碌。他不要双休日,常常一天18个小时都强迫自己处于工作状态。一旦空下来,他会找很多书看,把兴趣转移到看书和听音乐上去。
但有时心里还是会痒痒的。刚戒网瘾那段日子,一起玩的网友也打电话给他约他去网吧玩。他也去过几次。到了网吧,网友早已为他买好饮料、开好电脑。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再玩了。这样想着,他就没让自己再坐到电脑旁。
这样痒痒的日子大约持续了半年。半年之后,就好多了。
戒网成功,他写下“告同志书”
回顾以前自己的经历,“遍体鳞伤”常常会若有所思,他说那时候也退缩过,也想过放弃,但后来还是挺过来了。这说明一件事情,人的克制力是很强的。
现在,“遍体鳞伤”在一个公司上班,是一个车间的负责人。“我这段时间正在复习,明年参加成人高考,冲刺浙大。”说起爸妈,现在对他也很好,无论多忙,每天都会打个电话。
他通过《钱江晚报》写了一封“告同志书”:
沉迷网络游戏这五年,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了所在服务区最厉害的,他们都叫我老大,那种感觉很爽。可是这又算什么呢,那都是虚幻的,现实中我什么也得不到。
我反而失去了很多,我的身体搞垮了,学业耽误了,原本能考上浙江大学的,却只有高中毕业,现在正在成人高考;由于缺少交流,我的朋友少了很多;我还伤害了父母那么深……
网游真的很无聊。如果你已意识到网瘾的危害,可以试着转移兴趣爱好,就像我一样,让自己变得充实。我想我能做到,你一定也能行。
你一定以为我说的是空话,这个我可以理解,因为以前我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最烦人家跟我说这个。但是我还是想说,每个人都是有自制力的!为了你的父母,早点醒过来吧。
和“遍体鳞伤”的聊天,持续了1个多小时。这1个多小时,我大部分时候都在倾听。“遍体鳞伤”述说时的急切和诚恳,让我有些感动。结束采访时,“遍体鳞伤”还想对家长说,如果你的孩子已沉迷于网络,让孩子开窍比对他进行劝导更有用。如果你的孩子刚触网,这个时候你的关注和提醒会很有帮助。
我想有句话说的是对的,只有亲身体会过,说出来的东西才会有说服力。谢谢“遍体鳞伤”,尽管还不知道他的故事能否让更多的人离开网游。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2/02/content_9212747.htm
『肆』 类比论证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例子
下面用三篇案例告诉大家网络的危害。
大学生沉迷网络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网络休闲、娱乐的大学生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作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大学生沉迷网络案例篇1
朱亮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万州某高校,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本科)。” 在朱亮姐姐朱小倩眼里,朱亮原本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但从2006年开始,朱亮每月就开始不停地找父母、姐姐及哥哥要钱。
“他说要去买学习资料、又说要换手机。”朱小
倩说,她每月都要给弟弟寄600元过去,但不到20天,弟弟便花光了,又会找她要。朱亮频繁要钱,让朱小倩不得不注意起弟弟来。“我从他同学、老师处了解到,弟弟喜欢到外面去上网玩游戏,长期通宵不回寝室,甚至不去学校上课。”2006年6月底,朱小倩得知,弟弟没参加期末考试。得知这一情况,朱小倩给弟弟打电话,叫弟弟办理休学,先回老家上班。“主要是想让他不再沉溺在游戏中。”朱小倩告诉记者,当年8月,她在青岛一家饭店给弟弟找了份服务员工作,但弟弟只干了一个月就觉得太累不干了。2007年3月,朱亮称要重回学校读书,于是他从家里拿走一万多元学费,回到了万州。但这之后,朱亮就突然与家里失去了联系,也没再回山东老家。
2014年除夕,远在山东的姐姐朱小倩突然接到万州民警打来的电话,问她是不是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弟弟。原来,万州刑警在追捕嫌疑人时,因朱亮与一嫌疑人长相相似,才“意外”找到了在外流浪的他。
大学生沉迷网络案例篇2
小唐,男,1992年出生,攀枝花学院2011级学生,2012年3月出现了沉迷于网络的现象。经过调查发现,从2012年1月开始到3月底近三个月时间,小唐每天上网平均超过6个小时,他自称每天只想上网,上网占据了他的整个思想和行为,因此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期末考试5科不及格。新学期开学后,他的上网时间出现了逐渐增多的趋势,无心学习。
尽管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会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虚度时光,并要求自己明天不再上网,但第二天情况总是事与愿违,反而更加严重。他说要是不上网,就会感觉到无事可做,情绪低落,上网是他逃避和缓解现实痛苦的唯一出路。
大学生沉迷网络案例篇3
小李,男,青海人。政治经济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高考成绩不错,第一学年必修课和综合考评成绩均排在班级中游。大二第二学期开始,该生因玩网络游戏出现旷课现象,文科部辅导员老师也对其进行过谈话教育。
大三第一学期,小李刚刚转入政治经济学院,
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感到很新奇,暂时脱离了网络游戏。2011年12月起,当他逐渐适应了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后,又开始玩网络游戏了。“我们见过迷恋网游的,但是没见过这么痴迷的。下午2点半就要考试了,他都能把游戏玩到2点。”他的舍友说,他玩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征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都要外出上网,一刻不停地玩上8个小时,有时候课都不上了,即使去上课,也是在课堂上“补觉”。
此外,小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并没有购买私人电脑。由于经常性地去网吧上网、购买游戏角色的装备等等都需要钱,他几乎把全部生活费都投在了游戏里面,一日三餐也只是用免费师范生的补助,很少给饭卡充值,冬天很冷的
时候也只穿薄薄的单鞋。小李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学院的学生活动。
2012年4月起,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伍』 失踪6年大学生,沉迷游戏错失毕业证是怎么回事
2014年7月,郑永全回到家里,没能拿到毕业证的郑永全打算自己挣钱参加补考,当时学校一门课的补考费是600元。他找了工地的临时工,然而才刚干了几天活,就不小心被石板砸伤了脚,钱没赚到,反而受了伤。他只好以生活费和培训费为由,向家里要钱买药治疗。
几天后,郑永全以和学校签订合同去西安某电子厂实习为由离家。离家后,郑永全曾与父亲通电话报平安,然而电话却被陌生女子接过并挂断。此后,郑永全“消失”了整整6年。
这6年来,家人想尽一切办法苦苦寻找郑永全,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下落不明的郑永全成了一家人心头的“痛”。看到报道的郑永全,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宿,做了一个6年来都没有勇气做下的决定:回家!
7月28日深夜,母亲和叔叔到西宁火车站接他回家。六年没见,当郑永全还没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母亲一直在那里哭,等儿子出来之后,母亲马上擦干了眼泪,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比以前胖了”。
“家人以为我被坏人害死了,我不忍心看到他们这样担忧,就下定决心回家了。”回家后,郑永全坦白了“失踪”的真相:大学期间因贪玩成绩很差,最终没能拿到毕业证,没有勇气跟家人联系。
而沉迷网络游戏是罪魁祸首。事实上,郑永全从高二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班级排名从前几名倒退到十几名。起初被班主任作为重点生培养的他,最后高考仅考了个大专。
“妈妈没有责怪我,只是担心我,问我这几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过啥欺负。”郑永全说自己耽误了6年的青春,改了一个微信名“重新开始”。
(5)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案例扩展阅读
郑永全计划参加成人高考拿到专科毕业证:
郑永全回家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早上十点左右,家里就开始陆续来人。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为他放鞭炮庆祝,炒点菜和肉,喝点小酒。
“大家态度都挺好,都说人回来就好,其他事情都过去了,让我重新开始,好好努力,找个其他工作,不要再让家里伤心了,以后有什么事都和家里商量。”郑永全说。
得知他回家,表哥邀请他过去成都吃饭,郑永全认真地回了一句,“我暂时不去大城市了,大城市诱惑太多啦,我经不住诱惑。”
他曾打算重新联络就读的大学,补考不及格的科目,然后拿着毕业证去考西藏地区的公务员或者老师。然而,学校给的答复是,时间太久了,不能再补办毕业证了。他只好放弃这个念头。目前,他计划参加成人高考拿到专科毕业证,然后报考公务员。
回家是一个新的起点。郑永全说,虽然感觉前途比较渺茫,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对所有担心我的亲朋好友说一声对不起,我以后会重新开始,重新做人。”
『陆』 沉迷网络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桥藕缆桥一快餐店老板娘惨死店中。6月10日,凶手落网,这名19岁的少年杀人动机竟是为了抢劫上网的费用,作案前他已在网吧连续奋战近一周,抢钱杀人后他又回到了网吧,继续网络游戏。
胡安戈是遂宁射洪县人,父亲胡明是当地某企业领导。2006年,20岁的胡安戈从绵阳某大专院校成人教育学校毕业,之后留在成都并沉迷网络,3个月就将父母给他做生意的5万元全用来购买了网络游戏“传奇”的装备。
感到无颜面对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选择毒杀父母。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死刑。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一味施高压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钉子没自我意识,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这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强烈。家长一坚决反对,孩子反而觉得,不玩是听家长的,玩是“做自己”,对自主的渴求压倒了自制,事情于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先要取信于子女,别扣道德帽子。然后,靶向治理,精准施策。与其全面禁网,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戏最让孩子沉迷、沉迷点在什么地方,进行重点管理。
和孩子一起认识危害、讨论办法,让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举措,家长督促落实,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给自己留了继续玩游戏的空间,只要保证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业玩半个小时,可以开个小口,毕竟危害在于丧失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