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许见军博士华东师范大学

许见军博士华东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 2025-08-25 21:37:01

❶ 中国心理学会的学会概况

中国心理学会于1980年7月正式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IUPsyS),荆其诚教授选为执委(1984、1988年)、副主席(1992年);张厚粲教授选为执委(1996年)、副主席(2000年);张侃教授选为执委(2004年)、副主席(2008年);张建新教授选为执委(2012年)。
1984年加入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IAAP)。徐联仓教授选为执委(1984年起连续三届);张侃教授选为执委(1998年);韩布新博士选为执委(2006年)。
1990年加入亚非心理学会(AFRO-AS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APA),王甦教授选为执委(1990年)、联合主席(1992年);林仲贤教授选为执委(1994年)。
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nternational Test Commission,ITC),张厚粲教授曾选为理事。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团结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上的自由讨论,以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心理科学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本团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一)开展国内外心理学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二)组织心理学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普及心理学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发现并推荐人才。
(四)依照有关规定编译出版心理学书刊。
(五)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补充更新知识。
(六)举办各种心理学培训班、讲习班,培训项目实施单位:中育心理网。
(七)配合或协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有关心理学的课题,发挥心理学咨询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心理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九)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承担心理学科技成果、心理学仪器及其他心理学产品的鉴定。
(十)接受委托,承担心理学领域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审、心理学文献和标准的编审以及相关项目的论证评估。
(十一)对在心理学科研、学术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和成就的会员,开展奖励和表彰活动。 分支机构总览 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乐国安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向红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高文斌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李 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建新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张 莉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梅 建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芳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陈英和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邹 泓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艳红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彭运石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沈模卫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洪 炜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隋 南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方 平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马 皑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希付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家新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佐 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旭东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志宏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登峰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编:孙向红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编:钱铭怡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编:李 纾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编:韩布新《心理学报》编辑部主编:张 侃《心理科学》编辑部主编:李其维 学术工作委员会 主 任 乐国安(南开大学) 委 员 陈英和(北京师范大学)邹 泓(北京师范大学)吴艳红(北京大学)彭运石(湖南师范大学)沈模卫(浙江大学)洪 炜(北京大学医学部)隋 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方 平(首都师范大学)马 皑(中国政法大学)郑 雪(华南师范大学)李京诚(首都体育学院)佐 斌(华中师范大学)赵旭东(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志宏(武警警种学院)王登峰(北京大学) 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主 任 孙向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主任 刘 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 嘉(北京师范大学)方 方(北京大学) 委 员 韩布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 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苏彦捷(北京大学)吴艳红(北京大学)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刘 力(北京师范大学)舒 华(北京师范大学)张 钦(首都师范大学)江 新(北京语言大学)闫国利(天津师范大学)管 健(南开大学)毛志雄(北京体育大学)水仁德(浙江大学)范 方(华南师范大学)高定国(中山大学)赵玉芳(西南大学)李 林(华东师范大学) 秘 书 刘 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主 任 高文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主任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肖 玮(第四军医大学)连 榕(福建师大)高 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 委 员 丁新华(北京林业大学)王文忠(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王 健(北京回龙观医院)王利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兴华(首都师范大学)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 嫦(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唐卫海(天津师范大学)詹启生(天津大学)张雅明(河北大学)胡淑仙(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先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桑青松(安徽师范大学)张 野(沈阳师范大学)郝春东(黑龙江大学)高 源(哈尔滨育源心理教育学校)钟建军(内蒙古师范大学)李维青(新疆政协文史委员会)王有智(陕西师范大学)韩继明(延安大学)林永峰(青岛市疾控中心)张丽锦(陕西师范大学)格桑泽仁(四川大学)戴 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大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小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红宇(华中师范大学)卢会志(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顾雪英(南京师范大学)刘泽文(浙江理工大学)迟毓凯(华南师范大学)纪汉平(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赖小林(汕头大学医学院)张锦坤(福建师范大学)田 珍(海南省第二劳教(戒毒)所)王 伟(第四军医大学)冯 耘(中国心融集团)邱明煌(泉州电业局泉港供电公司)罗 静(积木宝贝国际早教机构)范晓兰(积木宝贝国际早教机构)顾原斌(中科普(北京)教育科技中心)檀培芳(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秘书 况扶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 主 任 李 红(辽宁师范大学)副主任 张 明(苏州大学)桑 标(华东师范大学)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赵守赢(贵州师范大学)张 卫(华南师范大学)委 员 刘邦惠(中国政法大学)鲁忠义(河北师范大学)王晓钧(深圳大学)张灵聪(闽南师范大学)周成林(上海体育学院)连 榕(福建师范大学)马剑虹(浙江大学)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钟 年(武汉大学)周爱宝(西北师范大学)罗桑平措(西藏大学)刘金平(河南大学)李 强(南开大学)赵慧莉(青海师范大学)张守臣(哈尔滨师范大学)七十三(内蒙古师范大学)石文典(上海师范大学)苏彦捷(北京大学)杨继平(山西大学)冯正直(第三军医大学)葛明贵(安徽师范大学)文 萍(广西师范大学)丁锦红(首都师范大学)郝春东(黑龙江大学)刘希平(天津师范大学)钟毅平(湖南师范大学)刘 文(辽宁师范大学)陶 云(云南师范大学)张振新(浙江师范大学)闻素霞(新疆师范大学)韩布新(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聂衍刚(广州大学)王美芳(山东师范大学)高定国(中山大学)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李祚山(重庆师范大学)何晓丽(宁夏大学)张仲明(西南大学)董圣鸿(江西师范大学)陈 陈(南京师范大学)林丹华(北京师范大学)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何 宁(陕西师范大学)陈 璟(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主 任 梅 建(中国心理学会)委 员 王廷礼(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文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樊春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连 榕(福建师大)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张丽锦(陕西师范大学)戴 艳(四川师范大学)杨继平(山西大学)顾原斌(中科普(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学术秘书 王利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 任 张 莉(中科院心理所)副主任 刘 艳(北京师范大学)夏凌翔(西南大学)李 林(华东师范大学)委 员 陈光辉(山东师范大学)杨海波(天津师范大学)管益杰(北京师范大学)李 虹(中科院管理学院)定险峰(华中师范大学)徐守森(首都体育学院)姜丽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舒 曼(华东交通大学)刘兴华(首都师范大学)訾 非(林业大学)闫洪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傅春胜(中科博爱心理研究所)王 力(中科院心理所)管 健(南开大学)陈 硕(浙江大学)高 博(河南大学)冷 英(华南师范大学)任亚辉(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秘 书 周明洁(中科院心理所)卢 敏(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 主 任 梅 建(中国心理学会)委 员 王廷礼(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文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樊春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连 榕(福建师大)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张丽锦(陕西师范大学)戴 艳(四川师范大学)杨继平(山西大学)顾原斌(中科普(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学术秘书 王利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出版工作委员会
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 主任 钱铭怡(北京大学) 副主任 樊富珉(清华大学)
赵旭东(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 委员 杨蕴萍(北京安定医院)
瞿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林芳(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
王欣(河北师范大学)
方新(北京大学医院)
刘军(北京安定医院)
陶勑恒(南京晓庄学院)
盛晓春(哈尔滨工业大学)
孟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晓驷(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
祝卓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振涛(天津医科大学)
桑志芹(南京大学)
罗锦秀(山西医科大学)
李旭(“解决-相遇与对话”心理工作室)
陶新华(苏州大学)
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
张海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向一(深圳南山人民医院)
张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肖旭(四川大学)
唐登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侯志瑾(北京师范大学)
施琪嘉(武汉市心理医院)
谢钢(江苏大学)
钟杰(北京大学) 委员兼秘书 徐凯文(北京大学) 秘书 卢贺 员工心理促进工作委员会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 主 任 陈英和(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 何先友(华南师范大学)连 榕(福建师范大学)刘电芝(苏州大学)张 奇(辽宁师范大学)姚梅林(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委 员陈秋燕(西南民族大学)戴 艳(四川师范大学)龚少英(华中师范大学)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李 虹(清华大学)李洪玉(天津师范大学)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李晓东(深圳大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刘 霞(北京师范大学)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聂衍刚(广州大学)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七十三(内蒙古师范大学)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师保国(首都师范大学)司继伟(山东师范大学)宋耀武(河北大学)谭顶良(南京师范大学)陶 云(云南师范大学)王振宏(陕西师范大学)吴庆麟(华东师范大学)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辛自强(中央财经大学)邢 强(广州大学)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杨伊生(内蒙古师范大学)杨昭宁(曲阜师范大学)张大均(西南大学)张向葵(东北师范大学)赵俊峰(河南大学)赵守盈(贵州师范大学)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 主 任 邹 泓(北京师范大学)副主任 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苏彦捷(北京大学)雷 雳(中国人民大学)陶 沙(兼秘书,北京师范大学)委 员 王美芳(山东师范大学)刘 文(辽宁师范大学)张 卫(华南师范大学)董 奇(北京师范大学)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李 红(辽宁师范大学)桑 标(华东师范大学)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 耘(北京师范大学)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毕鸿燕(中科院心理所)陈 旭(西南大学)戴斌荣(江苏盐城师范学院)邓赐平(华东师范大学)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朱莉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陶 云(云南师范大学)王大华(北京师范大学)王争艳(首都师范大学)吴国宏(复旦大学)徐 芬(浙江理工大学)杨晓莉(西北师范大学)张丽锦(陕西师范大学)张向葵(东北师范大学)张 野(沈阳师范大学)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纪林芹(山东师范大学)李 丹(上海师范大学)李富洪(辽宁师范大学)李美华(青海师范大学)李小融(成都师范学院)李晓东(深圳大学)林丹华(北京师范大学)刘爱书(哈尔滨师范大学)刘正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罗小兰(忻州师范学院)莫秀锋(广西师范大学)宋耀武(河北大学)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委会 主 任 吴艳红(北京大学)副主任 刘 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 嘉(北京师范大学)丁锦红(首都师大)张 明(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闫国利(天津师范大学)委 员 杨玉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蒋 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黄昌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晓林(北京大学)李 晟(北京大学)方 方(北京大学)罗 劲(首都师大)郭春彦(首都师大)舒 华(北京师范大学)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毕彦超(北京师范大学)傅世敏(清华大学)张清芳(人民大学)罗跃嘉(深圳大学)王勇慧(陕西师范大学)鲁忠义(河北师范大学)李寿欣(山东师范大学)邓晓红(湖北大学)周治金(华中师范大学)刘思耘(华中师范大学)钟毅平(湖南师范大学)王穗苹(华南师范大学)陈 骐(华南师范大学)高定国(中山大学)任 杰(上海体育学院)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高湘萍(上海师范大学)邓 铸(南京师范大学)冯成志(苏州大学)冷 英(南通大学)高 华(福建师范大学)王恩国(河南大学)宣 宾(安徽师范大学)周爱保(西北师范大学)刘 强(辽宁师范大学)张 奇(辽宁师范大学)邱 江(西南大学)陈安涛(西南大学)韦义平(广西师范大学)曹立人(浙江大学)任 俊(浙江师范大学)张德玄(杭州师范大学)刘希平(天津师范大学)秘书长 耿海燕(北京大学)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委会 主任 钱铭怡(北京大学) 副主任 樊富珉(清华大学)
赵旭东(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 委员 杨蕴萍(北京安定医院)
瞿伟(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林芳(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
王欣(河北师范大学)
方新(北京大学医院)
刘军(北京安定医院)
陶勑恒(南京晓庄学院)
盛晓春(哈尔滨工业大学)
孟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晓驷(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
祝卓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振涛(天津医科大学)
桑志芹(南京大学)
罗锦秀(山西医科大学)
李旭(“解决-相遇与对话”心理工作室)
陶新华(苏州大学)
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
张海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向一(深圳南山人民医院)
张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肖旭(四川大学)
唐登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侯志瑾(北京师范大学)
施琪嘉(武汉市心理医院)
谢钢(江苏大学)
钟杰(北京大学) 委员兼秘书 徐凯文(北京大学) 秘书 卢贺 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
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
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
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
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
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心理学报》编辑部
《心理科学》编辑部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该刊为双月刊,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1992年第5期至2009年第6期,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为协办单位;现协办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10年第5期始)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2010年第1期始)。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 第十一届理事会名单
理事长:沈模卫(浙江大学) 前任理事长:乐国安(南开大学) 候任理事长:游旭群(陕西师范大学) 副理事长: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 李红(辽宁师范大学) 王登峰(教育部) 张建新(中科院心理所) 周晓林(北京大学) 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 秘书长: 傅小兰(中科院心理所) 常务理事: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 陈红(西南大学)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 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 傅宏(南京师范大学) 傅小兰(中科院心理所) 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 韩布新(中科院心理所)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 李红(辽宁师范大学) 李其维(华东师范大学) 刘华山(华中师范大学) 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 莫雷(华南师范大学) 钱铭怡(北京大学) 桑标(华东师范大学) 申继亮(教育部) 沈模卫(浙江大学) 舒华(北京师范大学) 苏彦捷(北京大学) 王登峰(教育部) 王重鸣(浙江大学) 杨玉芳(中科院心理所) 叶浩生(广州大学) 游旭群(陕西师范大学) 乐国安(南开大学)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 张建新(中科院心理所) 张侃(中科院心理所) 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 赵国祥(河南大学) 周晓林(北京大学) 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 理事: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 曹立人(浙江大学) 车宏生(北京师范大学) 陈楚侨(中科院心理所) 陈红(西南大学) 陈英和(北京师范大学) 陈中永(内蒙古师范大学) 戴海琦(江西师范大学)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 樊富珉(清华大学) 方富熹(中科院心理所) 方平(首都师范大学) 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 傅宏(南京师范大学) 傅小兰(中科院心理所) 高定国(中山大学) 高峰强(山东师范大学) 葛明贵(安徽师范大学) 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 郭春彦(首都师范大学) 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 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 韩布新(中科院心理所) 侯玉波(北京大学) 胡竹菁(江西师范大学) 黄希庭(西南大学) 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 雷雳(中国人民大学) 李红(辽宁师范大学)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美华(青海师范大学) 李其维(华东师范大学) 李纾(中科院心理所) 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 李小融(成都师范学院) 连榕(福建师范大学) 梁宁建(华东师范大学)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 刘电芝(苏州大学) 刘华山(华中师范大学) 刘鸣(华南师范大学) 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 鲁忠义(河北师范大学) 罗桑平措(西藏大学) 罗跃嘉(深圳大学) 梅建(中国儿童中心) 苗丹民(第四军医大学) 莫雷(华南师范大学) 聂衍刚(广州大学) 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 彭运石(湖南师范大学) 钱铭怡(北京大学) 邱炳武(中科院心理所) 桑标(华东师范大学) 申继亮(教育部) 沈模卫(浙江大学) 施建农(中科院心理所) 时勘(中国科学院大学) 舒华(北京师范大学) 苏彦捷(北京大学) 隋南(中科院心理所) 孙时进(复旦大学) 孙向红(中科院心理所) 陶沙(北京师范大学) 陶云(云南师范大学) 王登峰(教育部) 王垒(北京大学) 王重鸣(浙江大学) 韦义平(广西师范大学) 闻素霞(新疆师范大学) 吴庆麟(华东师范大学) 吴艳红(北京大学)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 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 闫国利(天津师范大学) 杨继平(山西大学) 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 杨玉芳(中科院心理所) 姚本先(安徽师范大学) 姚树桥(中南大学) 叶浩生(广州大学) 游旭群(陕西师范大学) 余嘉元(南京师范大学) 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 乐国安(南开大学) 张大均(西南大学)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 张建新(中科院心理所) 张侃(中科院心理所) 张力为(北京体育大学) 张丽锦(宁夏大学) 张明(东北师范大学) 张奇(辽宁师范大学)张庆林(西南大学) 张守臣(哈尔滨师范大学) 张卫(华南师范大学) 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 张向葵(东北师范大学) 赵国祥(河南大学) 赵守盈(贵州师范大学) 郑雪(华南师范大学) 周爱保(西北师范大学) 周晓林(北京大学) 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 邹泓(北京师范大学) 佐斌(华中师范大学) 司库: 孙向红(中科院心理所) 副秘书长: 梅 建(常务) 李 扬(专职) 刘 勋(中科院心理所) 刘正奎(中科院心理所) 黄 端(专职) 第十届理事会分支机构名单 学术工作委员会 主任:杨玉芳 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主任:张建新 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主任:梅 建 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 主任:李 红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主任:张 侃 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任:史占彪 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 主任:张 侃 教育心理学分会 会长:申继亮 发展心理学分会 会长:董 奇 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 会长:周晓林 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 会长:彭运石 工业心理学分会 会长: 医学心理学分会 会长:姚树桥 生理心理学分会 会长:隋 南 心理测量分会 会长:车宏生 法制心理学分会 会长:马 皑 学校心理学分会 会长:郑 雪 体育运动心理学分会 会长:张力为 社会心理学分会 会长:金盛华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 会长:钱铭怡 军事心理学分会 会长:苗丹民 人格心理学分会 会长:王登峰 《心理学报》编辑部 主编:林文娟 《心理科学》编辑部 主编:李其维 第十一届理事会分支机构名单 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乐国安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向红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高文斌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张 莉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梅 建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芳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邹 泓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艳红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彭运石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沈模卫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洪 炜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隋 南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方 平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马 皑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希付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京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旭东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志宏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登峰《心理学报》编辑部主编:张 侃《心理科学》编辑部主编:李其维

❷ 1964年,我就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一、到学校报到

1964年8月11日上午,我告别曹杨新村街道中心小学,前往华东师大二附中报到。一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彩旗飘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彩旗下面竖立着几块黑板,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初一新生来校报到!”“亲爱的同学,学校欢迎你!”等等暖人肺腑的黑体粉笔字。几位老师站在一旁,热情地为新生释疑解惑,指点引路。

学校初中部教学楼是一幢红砖建造的三层尖顶楼:大堂正面墙中央,贴着一块“热烈欢迎——新生同学!”的红底黄字宣传牌;左面墙上,贴着数张写满三百多位新生班级、名字的白纸;大堂外是条直通高中部教学楼的水泥道,两旁装饰着二十多米长的阅览窗。

我走进初一(3)班教室,领到一个上有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的胸牌。新生报到会休息时,六个教室一下子涌出大量学生,将走廊挤得水泄不通,也意外制造了学生们通过观察胸牌,互相了解情况、记住面貌的机会。

在班级师生联欢会上,所有任课老师一一亮相: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蒋坤玉、副班主任兼政治老师曹康绥、语文老师徐荣华、英语老师许根生,物理老师许晓梅,历史老师金者,地理老师吴骐宝,体育陈老师,音乐杜老师和美术鲍老师。同学们也顺时针逐一报出自己的简单情况。

新生报到会一结束,我们三位来自同一小学的男生,像受磁铁吸引一样,迅速聚拢到了一起。大家一同走出教室,边回忆小学往事,边参观学校周边环境。

我看到,学校占地面积很大,地面建筑很多,除了初中部、高中部两幢教学大楼外,还有专门音乐室、室内体操房、标准大操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大食堂等等。校园内随处如肢运可见花草树木,景色十分优美。

我们还饶有兴趣地沿着校区内弯曲流淌的丽娃河,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校区,一路参观文史楼、外语楼和图书馆等名声外扬的地方。

二、开学第一课

的铃……随着开学第一课上课铃声响起,身穿白衬衫,风度翩翩的班主任蒋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他在讲台上,先用眼光与每位同学逐一交流,然后微笑着露出两排整齐牙齿说:“各位同学,我们的第一课,是收听毛仲磐校长的拉线广播欢迎讲话。”

“各位新生,大家早上好!我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长毛仲磐。现在,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热烈欢迎你们来到学校学习!”毛校长欢迎词的第一句话,让同学们听了心情大好。

“各位同学,你们知道吗,你们考入了华东师大二附中,你们的一只脚,可以说是已经跨入渣梁了大学的校门!”毛校长介绍完学校的历史沿革后,再次说出让同学们心情激动的话。

你们的一只脚,可以说是已经跨入了大学的校门!我听到这句话时,精神为之一振。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学校校牌上“华东师大”四个字时,心头油然产生的一丝自豪感。

虽然,毛校长热情洋溢、谆谆教导的欢迎词篇幅不长,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让同学们激动的语音,却绕梁不散。大家开始浮想联翩,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途。

三、创新的敎学方法

蒋老师饥念的数学课,将原来三年教完“代数”,中间穿插“几何“的敎法,改变为前两年集中教“代数”,后一年教“几何”的做法。这个改变,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同学因为两课相互交叉牵扯,思维跟不上学习节奏的问题。

蒋老师上课时,粉笔字写得清晰漂亮,构图准确;分析题目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下课前,会留出十来分钟,让同学们复习消化;对同学们的提问,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大家听懂弄通为止,较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徐老师的语文课,采用的是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其中,他在讲评同学们的作文时,变老师单独讲评,为同学们互评与老师批改相结合的办法。

徐老师首先将同学们座位前后两排四人组成一组,互相交换、通读各自的作文,逐一评议优点不足,让大家从中取长补短获得收益;然后将写得较好的作文或者片段,让作者在全班同学们面前大声朗读,以此激发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

我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从不太喜欢作文,到渐渐喜欢上作文,逐步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方法,给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英语课许老师,是个刚走出大学的年轻教师。他教英语,发音准确,语法精炼。许老师上课采用“听读领先”法,先让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待大家进入语言环境后,再讲解具体的语法知识。

他的这种教学方法,结合同学们自己的刻苦努力,互帮互学,成功地使大家掌握了比一般普通中学多一倍的英语基础知识。我的英语作业多次得到许老师的“Good!”“Very good!”甚至“Very beautiful!”评语,并被他推荐到阅览窗展出。

政治课曹老师,除了在上课时,认真讲授政治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外,放课后还放弃休息,找部分同学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

她曾经为初一年级全体学生,策划举办过一场“忆旧思苦”报告会。很巧的是,报告人是我居住居委的一位女治保干部。她讲的解放前村里恶霸地主欺压长工的事例,和地主老财主调戏侮辱、企图霸占她的往事,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让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

四、大学教授给我们上语文课

我班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上学期的语文课,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谭维汉副教授任教。他上课的特点是博古通今,讲课近乎演话剧,非常地吸引人。

记得初一下半学期的五月底,谭教授在学校梯形敎室,给我班开讲了一堂“生命的意义”公开课。该课吸引了外校很多语文老师前来旁听。其中,有个老师听课前不巧摔跤小腿骨折,竟然还坐着轮椅前来听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谭教授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书中的经典语句作开场白,讲课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慷慨诵读,时而细细剖析,牢牢吸引住了全场师生的注意力。

我班同学们沉浸在谭教授的演讲之中,大家洗耳恭听,认真回答提问,给外校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我对谭教授上课印象最深的,是他即将返回大学前,上的最后一次语文课。谭教授用低沉的声音,讲述了他一个文学青年,跟随鲁迅先生下葬队伍送葬的亲身经历故事。

谭敎授说,1956年10月14日上午,鲁迅先生的灵柩迁葬仪式,在虹口公园鲁迅新墓墓地隆重举行。当时,宋庆龄、茅盾、周扬、柯庆施、金仲华、许广平、钟民、李琦涛、巴金、靳以、唐韬等领导护送灵柩,从虹口公园大门口,沿着钳形墓道,朝西北墓地方向缓步前进。他和众多市民跟在领导后面默默行走。

谭老师说起这段往事时,语速缓慢、声情并茂,使同学们听了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一个文学青年爱戴、崇敬鲁迅的心情。

五、迎新篝火晚会

“‘1964年华东师大二附中迎新篝火晚会’现在开始!”“国庆节”前夕晚上六点半,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戴德才老师手持铅皮喇叭,高声向参加晚会的同学、老师们宣布。他个子高高瘦瘦戴着黑边近视眼镜,脖子上的丝绸红领巾,随着激动的身姿不停飘动。

毛校长点燃引火棒后,将它投向浇了柴油的木材堆。刹那间,木头小山先是燃起一团红色火焰,之后腾地升起熊熊大火。橘红色的火焰一直升腾到二人高,摇曳不定的火光照亮夜空,映得篝火周围的同学、老师们个个满脸通红。

在报幕员的引导下,初一年级六个班按照顺序,先后向晚会奉献精心准备的表演节目。节目中有男女同学二重唱的,也有同学、老师们一起大合唱的;有女同学个人独舞、男女同学双人舞的,也有年轻老师表演口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的……晚会在欢乐气氛中,不断出现高潮,精彩节目时不时得到大家的喝彩和掌声。

当晚会进入到尾声,行将结束时,学校教导主任吴光焘老师走到同学们面前。他热情洋溢地代表学校教职员工欢迎新同学们来到学校,饱含深情地勉励大家尽快适应在校期间早锻炼、晚自习的丰富多彩生活,努力做到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并且谆谆教导同学们要珍惜在二附中的每分每秒。

吴主任在讲话结束前,意味深长地送给了同学们一句话。他说,“各位同学,你们想过没有……今天……你们来到学校是学生……20年后……你们将会变成什么样?”他的这句话掷地有声,仿佛似一颗石头投进了同学们心中的池塘,荡漾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

20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30年后,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那么,更长时间以后呢?同学们在努力思考和想象。最终,大家在沉思中,被晚会结束前的师生大合唱,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同学、老师们,大家手拉手一起唱啊、跳啊,忘情地欢度着这个终身难忘的美好夜晚。

六、“学农”劳动

从初一开始,每年的六月初和十月底,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到嘉定县农村参加十多天的“学农”劳动。我班的“学农"地点,前二次分别在嘉定县娄塘公社娄南大队和陆渡大队,后一次在徐进公社钱桥六队。同学们在 “三夏”时,参加割麦子、摘蚕豆和拔油菜杆劳动;“三秋”时,从事割稻子和摘棉花劳动。

在“学农”劳动中,同学们个矮手小,收割麦、稻,速度比较慢,往往落后社员许多;拔油菜杆倒是身小灵活,能够瞬间拔起不少。

“学农”劳动中,强度大,既苦又累的农活是割麦子。盛夏天,成熟的小麦要及时收割。否则,经过烈日暴晒,麦粒就会脱落在田里;而连续的阴雨天,又会使麦穗一直饱含太多水分,由潮湿变为发霉直至腐烂。因此,每年这个农时季节,农村都要开展一场争分夺秒的"夏抢”活动。

生产队长带领社员、同学们一起来到田头,先让社员们一字排开开始收割,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使用镰刀的要领,嘱咐用刀千万小心,跟在社员后面慢慢收割。同学们看到社员们己经前进走远,连忙把麦子搂在怀里奋力收割,结果还是被社员们远远抛在后面。

同学们一天劳动下来,手掌出现了多个大小“水泡”;双臂被麦芒刺得既疼又痒,生出许多小红疙瘩;浑身酸疼,躺在地上简直不想起身。个别同学的手指脚趾,还被镰刀割出口子流出了鲜血。

学校组织的“学农”劳动,给当地公社及生产队留下了良好印象。虽然,农业劳动让同学们受到了皮肉之苦,但是,却让大家从中体会到农村露天体力劳动艰辛的一面。特别是,这种短暂的“学农"劳动,无意中给今后毕业分配务农的同学,先期了解到农村的真实状况,学到一些农业技能,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获得了一些难得的宝贵经验。

七、军训活动

1967年3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社论。我班在这段时间里,因为断断续续上过一些课,引起了媒体注意。“文汇报”记者专门就此前来采访,在该报第四版上,刊登、介绍我班的情况。该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社会关注,市六女中的学生们,还专门循迹前来我班取经。

在此期间,一支负责对学生开展组织性、纪律性方面教育锻炼的“军宣队”来到学校。负责我班(排)军训的是解放军某部参谋陈岱山。

七、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高温季节,陈参谋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顶着烈日,做列队、走步、做操和用木制步枪刺杀等军训锻炼。军训没过几天,同学们的黄、白皮肤,都一律晒得黑不溜秋的。

近两个月的军训,一眨眼功夫结束了。同学们在军训中,也与解放军战士结下了战友之情。

9月2日上午九时,初一年级教室的拉线广播,突然传出紧急消息,“请各班团支部注意了,请各班班干部注意了,我们学校的‘军宣队’,现在已经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军训任务,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门口,准备上车回部队了!”

“‘军宣队’要回部队啦!解放军要离开学校啦!”不少班级的团支部成员和班干部听到消息后先是一愣,紧接着立即自发地从教室里奔出,跑往华师大校门口,想到现场表示自己热烈欢送的心情。

一路上,同学们顾不上数千米的路程,男同学奔跑在前,女同学紧跟在后。奔跑中,所有的同学都是汗流浃背,有的男同学上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几个体质弱的女同学,累得简直上气接不了下气。

当同学们终于奔跑到华师大校门口,见到解放军战士已经开始登车出发,连忙围拢上去,紧紧拉住对方手,依依不舍地不肯松开,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位老师见状,打开照相机准备拍照。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挤到解放军战士身边,拍下了一张令大家终身难忘的珍贵合影。

八、毕业分配

1968年4月,党中央为了解决大、中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安置就业问题,向全国毕业生发出了“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四个面向”号召。9月后,我班成立了班主任蒋老师负责,两位“工宣队”师傅和学生代表配合的毕业分配工作小组。

同学们的毕业分配去向主要有三种:一是参军入伍,二是进工矿企业,三是到农场农村。

在同学们的眼里,第一种去向最令人向往。因为应征入伍后,可以避免分配去农村,复员时,根据部队制定的“那里来到那里去”原则,可以保证回市区进工矿企业。

第二种去向也让人期盼。能进工矿企业,意味着留市区当上工人“老大哥”。即使在外地工矿,因为工作在室内,也可以避免遭受日晒雨淋之苦,还是“铁饭碗”拿工资工作稳定。这个去向理所当然成为学生们争抢的目标。

第三种去向最为艰苦。到农场农村,不仅要离开家人独立生活,而且务农露天种田,工作既辛苦又劳累,个人前途一片渺茫。

就这样,从我班毕业分配方案公布的那一刻起,朝夕相处了四年多的53位男女同学,就此开始各奔东西,走上了一条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完)

华东师大二附中原校长、咨询委、语文特级敎师,上海重点中学老校长联谊会会长顾朝晶老师2022年1月24日点评:海民的这篇回忆散文,是二附中初创时期校史的生动写照。惊叹海民的超强记性。一亇亇学习生活的镜头,是那么清晰真切,历历在目。一亇亇老师的人物形象,光彩夺目,栩栩如生。还有那一张张用心珍藏的照片,留下了历史的足迹,弥足珍贵。难忘的靑春岁月,激情似火,如篝火熊熊,红光满天。尊师重教,饮水思源,感恩老师的哺育,不忘母校的恩情,这就是献给老师献给母校最好的新年礼物!

华东师大二附中67届初一(1)班潘湖苍校友2022年1月23日读后感:上海一民的文章写的好。内容丰富。从新生入学到”四个面向“。文章讲到的学校设置、学习环境、有名有姓的校长、教导主任、任课老师,全是我们熟悉的,很亲切。帮助我们跟着文章的节奏,回味在二附中的青春人生。非常享受,又非常惋惜。另一只脚没有跨进大学校门。

❸ 中国财政司主要成员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需要,特面向海内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名流担任我院特聘名誉顾问及顾问等。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我院教授、客座研究员。另外还向社会招聘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以上各类人员名单发布如下: 丁光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叶选平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家正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衡高 国防科工委原主任、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士向守志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韩培信 江苏省委原书记梁步庭 山东省委原书记刘忠德 中国文化部原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高占祥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连珍 江苏省政协主席韩喜凯 山东省政协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士张存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中科院士虞兆中 台湾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王赓武 香港大学原校长、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南怀瑾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 董光壁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汝信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教授邢贲思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实》杂志原总编王治国 全国工商联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理事长朱高正 国际易联副会长、台湾欧洲文教基金会会长杜维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新儒家学者吴爱莲 国际易联顾问、澳大利亚易玄信息生命科学研究会主席苏新銮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予 世界华商联合总会秘书长贺兴桐 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岂之 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项 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司元忠 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原校长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姜建中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张际春 国防大学将军盛昭瀚 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冯致光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董健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丁莹如 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夫人王斌泰 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温希凡 天津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恒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加州苏浙沪同乡会会长李惠国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协研究员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孙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易联秘书长刘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徐宁 南京市物价局局长毛卫华 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马和欣 南京市工商局局长赵忠令 南京工程大学原党委书记许敖敖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龙安定 浙江省原政协主席罗一民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兼省委统战部部长刘金美 福建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王助安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国敏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继禹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 山东省省长助理孙永春 贵州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沈先启 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李宏鸣 安徽省黄山市原市长、宿州市委书记辛冠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原副理事长任法融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弓克 吉林孔子学院院长、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马灿荣 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中国驻德国大使沈善洪 杭州大学原校长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近东 江苏苏宁集团董事长薛乐群 江苏中江集团董事长祝义才 江苏雨润集团董事长刘积仁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宏基 台湾新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崔波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原书记处书记耿乃凡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惠荣 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总裁黄宏亮 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总裁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金毅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行长胡庆华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泳伦 无锡天仁集团董事长 院务委员会为本院最高领导、权利、决策机构。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特聘请海内外有关人员组成。组成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石连同 中国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创始人、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常务所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原总秘书长阎韬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原主任卢央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司元忠 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校长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局局长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北京大学教授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颜石安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赖永海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杨向群 国家发改委司长韩爱兴 国家住房建设部司长杨伯强 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毛卫华 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党委书记高以俭 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江苏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薛乐群 江苏中江国际集团董事长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其成 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小梅 江苏省演艺集团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刘康 山东省泰安市政府秘书长郑武樾 泰国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杨世华 江苏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院住持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隆相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南京栖霞山寺方丈沈长明 江苏天一集团董事长、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杨宗义 江苏福中信息集团董事长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刘茂富 江苏镇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马士俊 江苏明城集团董事长辛长宝 常州宝盛集团董事长顾小荣 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姚兵 南京大学产业集团副总裁程朝晖 香港美容学院院长孙玉 南京金陵饭店党委书记 院长:石连同 副院长:阎韬 卢央 秘书长1人(待定)副秘书长3—5人(待定) 阎韬 卢央 余敦康 唐明邦 周继旨 洪家义石连同 颜石安 赖永海 刘长林 刘大钧 张其成丘亮辉 刘蔚华 吉文辉 曾仕强 周齐 管 峻丁莹如 楼宇烈 钱逊(以上名单职务、职称见前已标注) 周加才 曹传仁 毛卫华 高以俭 石连同 石小梅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就业办主任) 刘康 刘茂富 朱建进薛乐群 马士俊 杨宗义 杨世华 沈成明 刘学忠彭慧(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校长) 张晓平(山东济宁市中区人大主任)孔德墉(香港) 崔百强 郑武彬(台湾) 顾小荣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程朝晖 孙玉 周继旨南京大学教授阎韬南京大学教授卢央南京大学教授洪家义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南京大学教授石连同南京大学教授朱剑南京大学教授颜世安南京大学教授赖永海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南京大学教授辛冠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修平南京大学教授张连珍江苏省政协主席余敦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高占祥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唐明邦武汉大学教授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钱逊清华大学教授刘大钧山东大学教授朱维铮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长江原《中国科技报》主编沈善洪浙江大学教授、原杭州大学校长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为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长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绍纲吉林大学教授陈乃蔚复旦大学教授吉文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阮荣春上海大学教授齐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惠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蔚华山东省社联主席、教授张其成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志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丘亮辉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会长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许敖敖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唐庆铭新加坡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成中英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陈鼓应台湾大学教授唐亦男台湾大学教授于希贤北京大学教授吴星莹马来西亚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尉天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乐桑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施寒微德国哥延根大学教授孙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雪天津大学教授刘笑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赓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教授山田利明日本东洋大学副校长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教授赵荣澄台湾大学教授亢亮天津大学教授丁冠之山东大学《文史哲》教授钱志新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大教授 赵骏河韩国儒学研究专家石川忠久日本儒学研究专家苏新鋈新加坡儒学研究专家顾彬德国儒学研究专家汪忠长美国美西易经学会理事长邹宏基台湾光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傅淑芳山东《老年杂志》原社长郭次仪香港“百草堂”董事长汤恩佳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博士姚伟彬澳门儒学研究专家孔德墉香港世界孔氏续谱协会会长程艾兰法国儒学研究专家吕武吉澳大利亚儒学研究专家陈启生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秘书长郑彝元泰国儒学研究专家斐文波越南儒学研究专家郑武樾正大集团资深总裁陈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徐宁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乃凡江苏省广电厅厅长喻继高江苏省国画院管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郭贻贤印度尼西亚儒学研究专家高以俭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会长曹凤泉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杨丽丽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王策《环境易术》杂志主编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韩爱兴国家建设部科技司长杨向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 石小梅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孔爱萍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杨世华茅山道院住持、江苏道教协会会长邵伟华广东易学专家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霍斐然四川易学专家李仕澄东南大学教授王远林广西桂林陆军学院教授释宽容安徽天柱山三祖寺方丈莲花江苏省南京鸡鸣寺方丈妙湛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方丈心平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方丈释永信河南少林寺方丈戒忍浙江普陀寺全山方丈隆相南京栖霞寺方丈传义南京毗卢寺方丈曹传仁江苏省纪委原副书记级张树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杨伯强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沈长明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邓千建设部《中华建筑报》社长刘学忠江苏中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宗义江苏福中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洪万康台湾大润发超市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士俊南京明城集团董事长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蒋义海江苏省文联一级画师李秋宝南京火车站原副站长韩景增南京军区通讯总站原政委詹永清安徽黄山旅游集团总经理陈大文南京金盛集团副总裁傅斌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毛利人江苏出版集团凤凰台饭店总经理王振义南京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李娓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黄正明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杨小琳香港知名歌手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续文利香港中旅投资集团公司黄贤安江苏南京画家慧闻湖南省汨罗佛果寺崔百强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发展总监谛如南京栖霞寺杨淑琴江苏省中医院口腔科主任宝世宜北京文化名人俱乐部秘书长温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曾建平江苏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江雅琦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胡正良南京海关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王锴香港开益出版社社长阮国安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院长邢东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淦波广东东莞市观音山集团董事长刘金斌江苏省南京市张清渊台湾“五术”总会名誉会长张树淮江苏淮安市马文章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张兴利江苏省经协委原总经理陈全仁西安新加坡益禾保健有限公司总裁陈广德江苏新沂市政府协副主席傅亚超海南省海口市刘开文贵州省贵阳市赵岩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院副教授施炳煌上海市彭松桦新加坡程中山东省巨野邓海一北京市许兵(永昌)南京宝华山隆昌寺茅懿鑫泰国一统公司 张代祥山东省济南骆家清江苏南京 卞长华江苏省南京韩元茗北京张开新福建莆田刘东雳海南海口张正亚江苏省淮安张瀚之海南海口金竺雨南京书法协会陈国华浙江温州黎沛泓江苏省南京张一指甘肃省兰州市 范文举河南省国学促进会张西川北京沈峰江苏省昆山市黄恒堉台湾荣柱台湾郭仁德福建厦门市 孔强卫南京孔子后裔联合会余扬元南京金守平云南省楚雄州

❹ 段学复的人生经历

段学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代数李群、有限p群、群论与组合数学的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代数学研究人才。自1952年始,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
段学复,1914年7月29日出生,陕西省华县人。父亲段大贞为清光绪10年(1884年)甲申进士,母亲雷咏霓亦知书达理。10岁之前,段学复一直在家由父亲教语文,认方块字,读经史书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的教育思想对段学复起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他还跟一位当时在北京学医科的堂兄学完了初小算术。
当时附中的教育质量是很高的,教材先进,要求严格,还开有选修课。以傅种孙先生为代表的数学教学更是使段学复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对数学的爱好,1932年高中毕业后段学复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段学复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先后听过熊庆来、郑桐荪、杨武之、赵访熊、曾远荣等教授的课。这些老师各有特点,使段学复在分析、代数、几何诸方面都得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段学复还选修了来校讲学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N.维纳(Wiener)教授开设的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积分课,旁听了法兰西学院的J.阿达马(Hadamard)院士讲授的偏微分方程课。这些都使段学复开阔了眼界。
体育课老师马约翰是使段学复终生难忘的又一位教师。在马教授的热情鼓励和科学训练下,原来非常瘦弱的段学复在一学期之后居然就能顺利地跑完一英里长的距离。正是由于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才使他得以在抗战期间经受住了几千里的长途颠簸。
段学复刚入学便认识了华罗庚,从第二年起两人就相当熟了。他们和华罗庚在中文系的一个同乡王兆芹(时风),三个人常常一起吃完晚饭后就在校园里长距离散步,边走边谈,既聊数学,也谈时局。华罗庚对于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作法,为段学复推荐的课外数学书籍等都对段学复有较大的影响和帮助。
当时,日本侵略军正在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段学复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他参加了1935年12月9日和12月16日的两次示威游行以及1936年2月29日晚在清华大学新体育馆的集体灭灯静坐,抗议大批军警闯入校园逮捕学生。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所谓芦沟桥事件悍然侵占北平,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段学复于7月29日傍晚与母亲等三人一起离开北平,一路辗转颠簸,于当年10月来到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工作。次年4月6日段学复在西安与中学语文教师雷彬如女士结婚。此后不久,段学复又独自一人去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当年秋天,华罗庚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归来,成为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他讲授的“近世代数”课程以当时问世不久的B.L.范德瓦尔登(vanderWaerden)的《近世代数》第一卷为蓝本,但又做了不少的修改。段学复担任了刻写讲义和批改学生习题的任务。华罗庚还在教师中作过《域论八讲》的系列报告。这些都使段学复的代数学功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另外,华罗庚还主持一个有限群讨论班,参加的有段学复、孙本旺、樊?和徐贤修等。大家轮流报告,素材是P.霍尔(Hall)刚发表不久的重要论文《对P-群理论的贡献》和H.查森豪斯(Zassen-haus)的《群论教程I》。从这时起,华罗庚与段学复开始合作研究p群的计数定理。这也是段学复从事代数学、特别是有限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培养人才工作的开端。
1939年上半年,段学复考取了留英公费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他几经波折才于次年9月到达加拿大,进入多伦多大学。同时入学的还有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等。多伦多大学数学系是当时加拿大最大的数学系,段学复的导师R.布劳尔(Brauer)当时正在创建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系里还有G.deB.鲁宾逊(Robinson)和H.S.M.考克斯特(Coxeter)等代数学方面的著名教授。段学复在多伦多选修了四门课程,其中包括布劳尔和鲁宾逊的群论。除此之外,段学复主要是在布劳尔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关于p群的成果,并于1941年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他于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普林斯顿在当时有世界数学中心之称,著名的代数学家J.H.M.韦德伯恩(Wedderburn)就在该校任教。C.谢瓦莱(Chevalley)则是系里30多岁的年轻助教授,学术上非常活跃。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更是汇集了像A.爱因斯坦(Einstein)、H.外尔(Weyl)、J.冯·诺依曼(vonNeumann)等这样一批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这里,段学复参加了不少课程和讨论班,其中有谢瓦莱的代数几何基础和积分方程,外尔的代数数论和二次型的算术理论,C.L.西格尔(Siegel)的解析数论和超越数论。他还听了S.莱夫谢茨(Lefschetz)的拓扑课和A.丘奇(Church)的逻辑课等。在科研方面,段学复在布劳尔和谢瓦莱的指导下,通过听课、参加讨论班,特别是通过钻研他们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尚未发表的文稿、书稿,最终与他们合作完成了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和李群、代数群两方面的重要工作。1943年段学复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之后,他继续留在该校做了两年的博士后,还到E.阿廷(Artin)处作过4个月的访问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任数学系研究助理。从1945年9月起,段学复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外尔的助手,协助他开设很有特色的群论课,并帮助修订其经典名著《典型群》(1939),受到他的熏陶,一直到1946年回国。
在国外的这6年是段学复的数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6年里,他学习过的课程几乎涉及到了基础数学的各主要领域。而有幸向布劳尔和谢瓦莱这两位大师学习并与之合作,对于段学复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
抗战胜利以后,段学复婉言辞谢了外尔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他认为:落叶归根,祖国总是要回去的;不管怎样,自己的事业只能在中国!1946年7月段学复回到上海。在上海他见到了即将全家赴美的华罗庚,并与之一起参加了李公朴、闻一多两位烈士的追悼会。与此同时,段学复还会见了当时正在筹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陈省身。陈省身聘请段学复作数学研究所的兼任研究员,负责指导新从浙江大学毕业到所的曹锡华。
1946年10月段学复回到了阔别9年的清华园,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从第二年起任代理系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连续开设了高等代数、高等微积分、近世代数、点集拓扑等课程。1946-1947学年他指导应届毕业生万哲先的毕业论文。1947年上半年,他又指导当时已转到清华大学的曹锡华学习抽象代数和模表示论,并于1948年下半年推荐他赴美到当时在密执根大学任教的布劳尔处作博士研究生。现在曹锡华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起了活跃的代数群科研集体。在代理系主任期间,段学复聘请了许宝騄、申又枨、庄圻泰等北京大学教授到清华大学兼课,又聘请由英国回来的闵嗣鹤到清华大学任教。
1948年12月13日清华园先北平而解放。段学复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气象鼓舞下,他不顾自己大病初愈的身体,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行政领导工作中去。1950年春天华罗庚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与其同时回国的程民德也应邀到清华大学任教。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从1949年到1952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出了一批后来成为各方面骨干的优秀人才,其中在代数学及其相近领域工作的有万哲先、丁石孙、曾肯成、裘光明、王萼芳等人。
段学复从1950年至1987年一直担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1950-1952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52年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主任,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参加了1956年国家“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等全国科学规划及数学学科规划的制定和名词审定工作,参加了教育部和高教部的科研规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审工作。
1981年上半年段学复主动辞去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职务。但他的工作担子并没有减轻很多。1981—1984年他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评议分组成员兼召集人之一,同时还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和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曾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通报》和《数学年刊》编委,《数学进展》主编(1980-1987)、名誉主编。他还是《中国大网络全书》总编委会委员,数学卷执行副主编,数论、代数学分组主编。
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
几十年来,段学复先后发表了约30篇学术论文以及一些其他论著。作为一个数学家,段学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代数学。他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就是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上。
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研究有限群在特征为素数P的域上的表示,当P能够整除群的阶时,其表示与通常的有限群在特征0的域上的表示有很大的不同,理论更加复杂、深刻。这一理论自1935年由布劳尔创立,到40年代已初具规模。就在这时段学复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布劳尔1942年发表的重要论文《论阶恰含某素数的一次幂的有限群》的指引下,他在同一题目的博士论文(普林斯顿大学,1943年)中,在与布劳尔合作并继续布氏的工作而完成的两篇论文中取得了一些迄今仍有意义的重要成果。它们主要是:
(1)得出了其阶为pqbm的某些单群的结构,其中p和q是互不相同的素数,b和m为正整数且满足m≤p-1。
(2)证明了L.E.迪克森(Dickson)在其《线性群》一书中所列出的单群表直到阶都是完全的。
(3)对于pg'阶的线性群,这里p为素数且(p,g')=1,当其维数≤(2p十1)/3时,确定了它们的构造。
为了得到这些结果,段学复证明了模表示论的一些基本事实,例如他确定了pg'阶群的p块的布劳尔树的重要性质。他证明的三个引理,分别被人们称为“(布劳尔-段-)斯坦顿(Stanton)原则”、“(布劳尔-段)指标块分离原则”和“布劳尔-段定理”。
几十年已经过去,但这些成果并未失去它们的光彩。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所涉及的问题始终是有限群理论研究的主流,这些工作是后来发展的起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有的新结果仍然无法绕过或者替代段学复自己以及他和布劳尔合作得到的上述结果。正因为如此,这些结果被详细地写入W.费特(Feit)的表示论名著《有限群的表示理论》,并为群论工作者广泛引用。据不完全统计,在1945年以来的数学论著中,引用段学复的论文的就有30多处。
50-60年代,段学复沿着这一研究方向继续工作。这期间他在北京大学组织过两次有限群模表示论讨论班,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特别是通过1964-1966年的讨论班培养的研究生洪加威、李慧陵,他们决定了一些特殊类型的单群。就在他们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国在这个方向的研究被中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有限单群分类的工作在国际上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文化大革命”以后,段学复指导学生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突出的是博士生张继平。他用表示论和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维数小于p的复线性群的结构问题。
段学复在代数李群方面也做了出色的工作。复数域上的代数李群是一个复矩阵群,其中的矩阵由其系数所满足的一组代数方程式所决定。这一概念的萌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出现,这之后被人们遗忘了50年。但在此期间,E.嘉当(Cartan)和外尔对李群李代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43年,谢瓦莱首先在其题为《矩阵间的一种新关系》的论文中引进了利用矩阵的张量不变量而得到的矩阵复型的定义,然后又进一步利用矩阵的复型给出了特征为0的域上n维矩阵李(Lie)代数的子代数为代数李代数的定义。这时段学复跟随他学习李群、李代数,并合作发表了论文,概述了谢瓦莱-段学复合作工作的证明线索,而全文则因为两位作者之间的联系一度中断,迟至6年以后才得以发表。在文中他们证明了代数李群的如下基本定理:“每个代数李群的李代数是代数的李代数,而每个复数域上的代数李代数必定是某个代数李群的李代数”。由于有了这个定理,就可以利用李代数的方法把代数李群推广到特征为0的任意域上去。著名数学家A.博雷尔(Borel)曾经指出:40年代中期谢瓦莱和段学复用李代数的方法把代数李群推广到特征零的任意域上,这是1955年线性代数群一般理论诞生的前奏。80年代中,蓝以中曾进行与代数李代数有关的研究。
事实上,段学复在这方面最早的一篇论文是《关于幂零矩阵的复型的一个注记》。在这篇论文中,段学复对前述谢瓦莱的第一篇文章里的定理6,给出了一个利用矩阵若尔当(Jordan)标准型的计算的直接而简单得多的证明,并将其加强且推广到特征p≠0的域上。
由于P.L.M.叙洛夫(Sylow)定理的成立,p群的研究在有限群理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早在30年代末霍尔关于p群的重要论文刚发表不久,段学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与华罗庚合作研究了含有指数为p2(p>2)的循环子群的p群,给出了有关的计数定理,并对这种群作了完全分类,其结果用英文发表。在此基础上,华罗庚进行推广,引进了p群的秩(即pn阶群中包含的最大循环子群的指数pn-a中的a)和伪基底的概念,证明了任意奇数阶p群必有伪基底,并证明了循环子群的个数的米勒(Miller)定理的推广等计数定理(见“p群的某些计数定理”)。段学复运用华罗庚的上述结果,通过精细的分析计算,对于奇数阶p群中子群个数的库拉考夫(Kyπaков)定理进行了推广,证明了奇pn阶秩a的p群中pm阶子群的个数N(m)modp3当2a+1≤m≤n时必为1,1十p,1十p十p2或1十p十2p2之一。这方面后来有很多外国尤其是苏联的数学家进行研究,至今仍然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段学复还对华罗庚的伪基底定理给出了一个更加简明的证明。
主要从80年代初起,段学复和王萼芳的学生徐明曜、唐守文等人在上述几篇论文的思想指引下和发展中进行工作,在p群的幂结构和换位子结构之间的联系上取得了研究成果。唐守文继续段学复1939年对于具有循环弗拉蒂尼(Frattini)子群的有限p群的工作,最终给出了这类p群的一个完全分类。
段学复在《关于p群的一个定理》中,利用换位元素的运算法则证明了:若p群G包含一个最大交换正规子群A且G/A为循环群,则A/Z≌K,其中Z是G的中心而K是G的换位子群。对于G的上、下中心群列中相应的子群,他也证明了存在相应的同构。这项工作为一些中外学者所引用。布劳尔与段学复还有一些未发表的关于p群的工作,手稿保留至今。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组合数学与离散数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有限群理论与组合数学(包括区组设计、有限几何、图论等)、编码理论以及密码学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有限群的计算机方法、算法复杂度以及实用软件的研制等工作也由于其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从60年代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70年代前期,段学复为某科研部门进行了几项应用问题的研究,所给出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使计算时效提高了许多倍。他还与其他同志一道开办讲习班,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受到有关部门的嘉奖。“文化大革命”以后,他进一步在计算群论与组合数学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与王萼芳一起合作培养了王杰等5名这个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85年,段学复领导的群论科研集体中的王萼芳、石生明、徐明曜三人的“有限群及其表示论与组合数学”科研项目被评为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他的《有限群对一类组合问题的应用》获某科研部门科技成果奖。1985年10月9日,段学复荣获中国科学院“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1989年11月1日荣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章”。1990年12月荣获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从事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
毕生为建系、育才而奋斗
1952年,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国解放所带来的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部在较大范围内对所属高等院校的地区分布、专业设置以及教学科研力量的配备等方面作了合理的调整。北京大学新的数学力学系由原来的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燕京大学三校的数学系组建而成,段学复受聘为系主任。
新中国百业待举,需要大量的各种人才。北京大学任重道远,仅数学力学系每年就要招收近200名大学生,培养约十名研究生。然而,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仅有30名左右的教师,只有分析和高等数学两个教研室。不仅缺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以及计算数学等重要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力量,而且由于西方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就连课堂教学用的教材都十分稀少。
面对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年仅38岁的段学复团结全系教职工,特别是1955年以后,在系副主任程民德教授的协助下,支撑体弱多病的身体为筹建新的数学力学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首先是在学习苏联上下功夫:一是派出去,曾先后有4名教师赴苏学习;二是请进来,有系主任顾问、苏联力学家别洛娃(Белва)到系亲自指导5名力学研究生,且不久之后就在校教务长周培源教授的支持和协助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力学专业。身为系主任的段学复十分重视发挥专家的作用,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要安排与别洛娃会谈工作,在1953-1954学年中甚至每周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推广重要的教学环节——习题课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当时到系里讲学的苏联代数学及概率论专家E.Б.邓肯(Дынкин)和波兰数理统计学家菲茨(Fitz),为在国内领先成立概率论教研室作出了贡献。其次是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国内专家的力量,如配合高等教育部于195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举办了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讲习班,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100多人,这为扩大专业队伍进而设置微分方程教研室带了个好头。1955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又成立了计算数学教研室,为在国内发展这一方向奠定了基础。此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还与莫斯科大学制备了科学研究合作规划。
在教材建设方面,自50年代起,在段学复的亲自参加下,经全系教师的努力,先后译出了A.Г.库洛什(Kypoш)的《高等代数》、A.Я.辛钦(Хинчин)的《数学分析》和B.И.斯米尔诺夫(Cмирнов)的《高等数学教程》等书籍,解决了教学的急需,其中公开出版的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和参考书。
就这样,在全系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从1952年到1966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为国家培养出了约2000名本科毕业生和数十名研究生,同时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系主任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段学复的身体不好,长期患有胃肠溃疡。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直没有停过。他多次开设高等代数、近世代数、李代数等课程,带研究生,指导学生撰写论文。1952-1966年段学复在其他同志的协助下,培养出了许以超、沈光宇、蓝以中、徐明曜、卢才辉等代数方面的本科生和石生明、洪加威、李慧陵等研究生。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段学复在1952-1966年间举办了两期有限群模表示论讨论班。第一次是在1954—1955年,他与聂灵沼、万哲先合作撰写讲义,无保留地提出自己所了解的重要研究课题,引导王萼芳研究阶≤27000的有限单群,取得了成果。第二次是受教育部的委托于1964—1966年间举办的。段学复与王萼芳合作编写了讲义,并有陈重穆等外单位教师和本系的研究生参加,开展专题研究、撰写论文。现在陈重穆已经在西南师范大学建立起了活跃的有限群科研集体。
1960—1966年段学复还兼任北京电视大学数学系主任,两次参加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工作,写文章、作报告,并撰写了《对称》一书,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付出了心血。
从1978年起,随着我国学位制度的建立,段学复在其他同志的协助下,集中力量培养出了有限群及其表示论和计算群论与组合数学这两个方向的5名博士和14名硕士研究生,还指导了一名博士后。同时也培养了丘维声等中青年教师和一些外校的进修教师。1988年,他参加编写的《高等代数》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段学复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1982年他主持中国数学会第一届全国代数学学术交流会,1984年主持北京国际群论讨论会,并主编了会议论文集。直到1988年离休之后,段学复仍然在为我国的数学事业勤奋工作。近年来他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的科研项目,培养博士生、指导博士后。同时他仍然用相当大的精力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段学复的座右铭是“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多年的治学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必须勤学多练,打好基础,学深学透,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至少有一两手过得硬的功夫。抓住问题后,要在掌握前人已有的主要工作的基础上,开阔思想,多方探索,锲而不舍,以期一旦贯通,得到成果。他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乐事,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能培养出胜过老师的学生是为师的最大快乐。
段学复曾经多次患病,特别是1959年夏天做的直肠癌切除手术,给他带来了永久性的不便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的态度,与疾病做了顽强的斗争,一直坚持工作。

热点内容
日本大学生物 发布:2025-08-25 23:04:25 浏览:267
大学生分期付款手机网 发布:2025-08-25 23:04:16 浏览:804
扬州大学教授挂职 发布:2025-08-25 23:03:31 浏览:965
全国大学生防控思政课 发布:2025-08-25 23:03:27 浏览:885
大学生可靠的贷款软件 发布:2025-08-25 23:03:25 浏览:916
大学生工程实训总结 发布:2025-08-25 23:00:10 浏览:830
大学生可以考什么证 发布:2025-08-25 22:49:21 浏览:176
大学生喝什么茶 发布:2025-08-25 22:31:34 浏览:957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大学 发布:2025-08-25 22:31:34 浏览:51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牛 发布:2025-08-25 22:25:55 浏览: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