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❶ 挑战杯获奖作品范例有哪些
1. 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提出了一项公司计划,专注于甲壳质纤维的制备技术,并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旨在提供优质的天然生物产品。
2.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北京DS(德胜)太阳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该计划书突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并强调了公司拥有提高DSSC性能的专利技术。
3.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高速公路智能节能照明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光电传感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多媒体显示技术,实现了路灯的自动开关和追踪照明功能。其中,旋转式路灯作为核心专利技术,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该研发项目针对代型技术,在固定义齿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物理性能和简化制作工艺,旨在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稳定性和操作性俱佳的新型代型底台,以达到批量生产高质量成品的目标。
❷ 挑战杯获奖作品范例有哪些
挑战杯获奖作品范例如下。
1、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介绍: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提议中的公司,它拥有甲壳质纤维制备的专利技术,提倡科技为本的绿色生活新理念,为人类提供尽善尽美的天然生物产品。
2、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北京DS(德胜)太阳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
介绍:主要产品是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公司拥有能够提高DSSC性能的两项专利技术。
3、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高速公路智能节能照明系统。
介绍:高速公路智能节能照明系统包括路灯系统、路灯控制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整合光电传感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多媒体显示技术,实现路灯的自动开闭和追踪照明,其中旋转式路灯作为公司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 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
介绍:代型技术是固定义齿制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代型底台的稳定性及精密性直接影响到固定义齿的质量。通过改良其物理性能、简化制作工艺,从而获得低成本、高精度、稳定性好、操作性强的代型底台,最终达到批量化生产成品的目的。
❸ “挑战杯”是什么啊几年一次
全国挑战杯大赛分为“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版外科技作品大赛。前权者主要是一个创业活动竞赛,后者是大学生的我科技作品竞赛比的是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科技发明等科技作品。这两个比赛都分别是隔年一次,也就是说每年都有挑战杯,但连续两年的挑战杯是不同类型的。
拓展资料: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竞赛的宗旨: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弘扬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通过申报商业计划书参赛,有条件的团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运营实践。聘请专家评定出具备一定操作性、应用性以及良好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作品和成果的交流、展览、转让活动。
❹ 亲,请问挑战杯的举办时间和全称。 全称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还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竞赛官方网站为www.tiaozhanbei.net。“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 分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时间:
以下以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2011年举办),简述时间安排。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0年11月)
1. 召开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请承办办法》、《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计划》等,并将这些文件作为本届竞赛的指导性文件。
2.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11月下达《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3. 各省(区、市)于2010年11月成立由省级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及有关单位牵头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
4. 各参赛高校在校党委等部门领导下,于2011年11月底前成立由校团委等有关部门及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参赛协调小组,并确定本校参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省级初评和组织申报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 2011年4月,各校按“挑战杯”章程有关规定举办本校的竞赛活动,并择优推出本校参赛作品。
2. 2011年5月底前,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一会完成对本地申报作品的初评。
3. 2011年6月10日前,发起高校需将本校3件直报作品报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寄出截止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直报作品需一式四份,直接报送的作品不计入各省、区、市报送作品限额内(寄送地点:主办大学团委,比如十二届是大连理工大学团委)。
4. 2011年6月15日前,各省(区、市)从各校申报的作品中每校至多选出6件作品(其中,发起高校至多3件作品,各省、区、市选定作品总数不得超过全国组委会规定的限额)报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寄送作品一式四份及《目录表》,寄出截止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寄送地点:主办大学团委,比如十二届是大连理工大学团委)。
同时,请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组织本地参加终审决赛的学生在“挑战杯”竞赛官方网站(www.tiaozhanbei.net)上报送作品及申报书。
(注:很多高校和省份会在这个阶段或稍早举办自己学校/省份的“挑战杯”校赛/省赛,以选出优秀作品,比赛时间不一样,具体时间请以自己高校和省份通知为准)
(三)全国复赛和参赛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
1. 全国评审委员会于2011年6月成立,并召开评审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 全国评审委员会于2011年7月对作品进行预审。
3. 全国组委会于2011年8月向各地各有关高校下达终审参展通知及作品展览、演示等有关技术性规范要求。
4. 各地各校按照组委会要求,于2011年9月上旬至10月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准备。
(四)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2011年10月)
1. 各校参赛队到主办高校,比如十二届是大连理工大学报到、布展。
2. 举行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报竞赛筹备情况、作资格及形式审查报告、通过终审日程安排、抽签产生评审委员会委员并组成资格评审委员会。
3. 举行参赛作品展览、组织作品转让洽谈活动,聘请律师和公证人员为技术转让各方提供服务。
4.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对参展作品作者进行问辩。
5. 若竞赛期间接到对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则召开资格评审委员会会议,按程序评定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6. 举行全国组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报评审情况,表决通过下一届“挑战杯”承办高校。
7. 公布获奖情况,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发奖杯、证书,举行承办高校交接仪式。
以上只能作为参考,每年的时间都会有所变动。
❺ 明年的挑战杯什么时候开始是大挑还是小挑
明年的挑战杯是大挑——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概在明年的三、四月份开始学校的初选,五月份为地区选拔,九月底十月初为全国选拔。
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承办、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意义:
(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2)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历届回眸
挑战杯承办时间 挑战杯承办方 1989年 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清华大学承办 1991年 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浙江大学承办 1993年 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 1995年 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1997年 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南京理工大学于承办 1999年 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重庆大学承办 2001年 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 2003年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2005年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复旦大学承办 2007年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南开大学承办 2009年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 2011年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 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苏州大学和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承办 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