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博士新生奖励标准
⑴ 中山大学博士学费那么高
中山大学的博士生学费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培养方式有所不同。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生(含国家专项计划,不含委托培养)的学费为每年10000元。全日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的学费则是20000元。如果选择委托培养(不含国家专项计划),学费则高达45000元。
中山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成立的联合工程学院,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费也有所区别。选择双学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博士学位)的学生需支付50000元/年,而选择单学位(仅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的学生则需支付35000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9月起入学的博士新生,在学费扣除后,每月还能获得2000元至4750元不等的补助。
中山大学致力于为博士生提供全面的支持,不仅在学术上,也在经济上给予了学生帮助,以减轻其经济负担。
尽管学费相对较高,但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奖学金和补助政策,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中山大学认为,优质教育不应成为经济负担的借口,因此积极鼓励并支持博士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助,以确保他们能够专注于学术研究。
学校设有专门的奖学金申请流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申请相应的奖学金,以减轻经济压力。
此外,中山大学还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立了多种企业奖学金,为博士生提供更多资助机会。
⑵ 中山大学博士生研究经费补助多少
中山大学对博士生提供一系列资助计划。这包括“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奖学金、直博生奖学金以及博士生学业助学金。此外,导师配套投入和博士新生助研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研经费方面,中山大学对博士研究生提供了助研基本津贴,标准为每月3500元/生。其中,3000元由导师负责从科研经费中逐月发放,而学校则负责发放500元/生.月。
奖学金发放基于研究生院组织的学年考核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博士生,学校会发放奖学金,以激励其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学金的数额、标准和发放方式可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调整,以确保公平、公正。
学业助学金则旨在支持博士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生活费用,帮助他们专注于科研工作,减少生活压力。助学金的金额和发放方式同样根据学年考核结果确定,旨在鼓励博士生在学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此外,导师配套投入也是博士生研究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负责提供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包括购买研究材料、参加学术会议等。这有助于推动博士生的学术研究,促进其在专业领域内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博士新生而言,助研金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持。这为他们提供了在研究初期的资金保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研究生活,投入到学术探索中。助研金的金额和发放方式根据学校规定和学年考核结果确定。
综上所述,中山大学通过多种资助计划和科研经费支持,为博士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同时也鼓励他们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⑶ 中山大学博士学费那么高奖学金能补多少啊
一、全日制学术型(含国家专项计划,不含委托培养):10000元/生.学年。
二、专全日制临床医学专属业学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含国家专项计划,不含委托培养):20000元/生.学年。
三、委托培养(不含国家专项计划):45000元/生.学年。
四、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双学位(即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中山大学博士学位):50000元/生.学年;单学位(即中山大学博士学位):35000元/生.学年。
2014年9月后入学的博士新生,在扣除学费之后,补助则从2000元/月至4750元/月不等
⑷ 博士生助学金一年最高13万,是否太高了
一点也不高,应该的!
谈及博士奖助,不少在读博士都认为如今学校发放的助学金有点少。而从全国范围看,上一次助学金上调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
2017年,全国的部属高校博士生助学金从12000元上涨至15000元,地方高校从10000元涨至13000元,平摊到每个月就是1000元左右。
这一标准的确不算高,不少在读博士只能依靠家里的接济以及兼职去完成学业。
而包括北大在内的不少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各自提升了博士补助的标准。
多所高校,大幅提升博士补贴
北大涨了多少?青塔人才找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布的博士研究生岗位体系,其中校长奖学金的奖助标准达到了每人7万元/年。而对于更加常规的助教、思政岗位,北大的资助标准同样不算低,达到了5.5万/岗/年。
与直接发钱不同的是,北大的奖助学金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比如北大法学院设助研岗位就需要每周工作不低于4小时,岗位奖学金可以比国家助学金高出3.4万元/年。
也有不少高校在近几年直接选择提升兜底资助标准,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其博士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博士生最低资助标准为58200元/年(在国家规定的15000元/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3200元),平摊到每个月将近5000元。而5000元完全可以覆盖在广州日常的开销,这也意味着华南理工的博士生几乎不用为生活发愁。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工科基金和科研基金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额度为5万元/年。一些中部地区高校也将博士补贴上调至6000元以上/月。
差距不仅体现在学校之间,也体现在文理科之间。
与当前的就业市场的薪资待遇如出一辙,文科博士在助学金方面也与理工科博士有一定差距。
以南京大学为例,理工农医科博士的最低助研费比基础文科博士高出900块。
面向在读博士开展「学者计划」无疑是全新的尝试。可以预见的是,在北京大学的带头示范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高校效仿、完善。
不过当下,相较于「学者计划」,补助金能否上涨或许还是更多博士关心的问题。毕竟,钱似乎不应该成为他们科研路上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