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女大学生翼装坠亡

女大学生翼装坠亡

发布时间: 2025-09-08 10:41:50

Ⅰ 女大学生为什么会一个人独闯可可西里

这个女孩为什么会一个人独自去可可西里?一个原因据传她是一个女文青,心中非常向往所谓的诗与远方,而可可西里就是文艺青年心中最为推崇的一个圣地,在这里可以独自一人与藏羚羊私语,在辽阔的天地之间荡涤自己的灵魂。而另外一个原因,据悉是她在学业方面受到了重创。内心里可能是想一个人独自来这里散散心,摆脱烦恼。

但是,这个女孩子还是对自己太过于自信了。而且缺乏了对大自然最起码的敬畏之心。在获悉女儿死亡的消息之后,她的父母悲痛万分地说道:“想呼吁所有的家长们,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好好珍惜她、爱护她、保护她,让这种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前有翼装飞行女孩发生事故坠亡;今有女大学生无人区独自旅行身亡。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为自己而活,斯人离去,留下的只有亲人无限的悲伤。

Ⅱ 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给予生命的最好回报

前几天逛街准备过马路的时候,遇到了一对正在过马路的小情侣。

眼前是红灯,准备过马路的行人耐心等待。看到男孩准备闯红灯,女孩抓住了男孩。

女:你为什么要去红灯?

男人:这不是没有车吗?

女:没车也灯绿灯亮了再走啊,着急什么?

两人红着脸对视了几秒钟。

绿灯亮了,行人继续前进。

我同意女孩的做法,尽管没有车辆红灯也要耐心等待。

毕竟,许多车祸的发生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车辆,但当时突然出现了一辆车。我不想在这里列出新鲜的案例。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都觉得很遗憾。

人生是自己的,任何危害生命的冒险行为都是极其愚蠢的。热爱生命的最好表现就是珍惜生命。

我想说:万物皆下品,只有生命高。

珍惜生命是我对父母给予的生命的敬畏。

说出来很惭愧,虽然我不得不坐过很多次飞机,但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抗拒飞机。

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坐火车或者汽车。

每次坐飞机,心里都会默念,一切顺利。

每次看到飞机上的安全急救广播,我都会认真听,我会幻想很多飞机失事的场景。

我怕万一,如果万一,至少我可以按照播报里说的做自救。

我也会异常观察身边一起坐飞机的人,幻想如果飞机出了问题,我能不能第一个逃命;我也会想,如果飞机失事,我宁愿掉在陆地上,也不愿掉在海里。

我会注意观察飞机的逃生门,看看我离那扇门的距离。

以前以为自己真的很胆小,但是手术后发现自己不胆小,真的很惜命,不敢碰任何对生命有危险的东西。

30岁怀孕,不知道为什么,7个月的时候,我做了流产手术,推出手术室的时候,爱人的眼睛红红的,心疼的吻着我。

远离千里的妈妈打电话哭不成声,说:下次怀孕,妈妈会陪你的。

我安慰妈妈:没事的妈妈,我还年轻,还有机会。

妈妈回答说:妈妈心疼你。

那一刻,我知道我有多重要。

我珍惜自己的身体,努力健身,规律作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给爱我的人一个坚强的依靠,让他们随时知道我可以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

我努力赚钱,努力够的资金储备,我努力赚钱,努力奔跑。

有话说得好,大概意思是对别人你什么都不是,对家人你就是他们的全部。

人生只有一次,更要珍惜。

孩子对父母,从生下我们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

小时候住在县城的小平房里,隔壁邻居是一对五十多岁的叔叔阿姨,老来得子,家里只有一个儿子。

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夺走了唯一儿子的生命,年仅25岁,母亲在儿子的棺材前哭泣,问上帝为什么不带走自己。

儿子去世后,母亲精神受到刺激后失常,父亲一夜白头。

对他们来说,家里唯一最重要的人消失了,未来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痛苦的。

你走过很多路,你看过很多风景,但你应该好好照顾自己,因为你是父母给的。

珍惜生命,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家庭的责任。

古人云:身体发皮,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人仍然珍惜自己的头发,出生在现代,有时似乎忘记了自己是父母。

不要让意想不到的事故来了。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让我感慨万千,有时候生活如此脆弱,经不起任何侥幸考验。

事情是这样的。

五月十二日,某大学生翼装飞行因偏离计划路线而失联。

5月18日上午11时,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失踪的女大学生遗体被发现。

5月18日晚,张家界天门山5A景区发布失联女大学生搜救结果通知。

五月十九日,女大学生飞行坠亡画面曝光。

一个95后的年轻总是定格在最后平稳飞行的19秒。

我很佩服这个女孩的勇气,她有勇气挑战这样一个超出人们生理和心理极限的项目。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据说女大学生在飞行前签署了生死状,这表明她知道极限运动的危险。

在花似玉的年龄,参加这样一项死亡率高达30%的极限运动。

对她来说,也许勇于挑战远比生活更重要,但对她的父母来说,她的离开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有人说,人的命,天注定。

生活中的事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怎么过就怎么过,命数是上帝注定的。

但是我想说,虽然我们不能阻止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远离触及你生命危险的事情,生命不能容忍任何侥幸。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和热爱生活的人。

出生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不需要生为人杰,死也为鬼雄的雄志;也不需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去死。

子曰:父母唯其病之忧,意思是父母担心孩子的病,不生病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到目前为止,每当我们走出家门,妈妈总是要求出去注意安全。

而且现在自己的每一种行为,也是在践行母亲的注意安全。

每一个假期,母亲焚香的愿望就是孩子都平安健康。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这场疫情在2020年突如其来,很多人因为疫情去世,很多人康复归来。

有些死去的人,上一秒还在跟护士说水太热,等下来再喝,下一秒就离开了。

那些能康复的人,在康复的那一刻,感慨万千,以后只愿好好活着。

席勒说:人生只是一瞬间的事,死也是一瞬间的事。

在生死的瞬间,只有万般的小心,才能不辜负生命的承诺。

那是痛彻心扉的想念,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亲人,在某一刻,突然变成了心中一道无法抹去的痕迹。

前两天看了两段视频,让人感动得哭了。

在视频中,一位父亲拿着一只泰迪熊,按压泰迪熊,传出一个2岁过逝的女儿的声音。

听到女儿声音的那一刻,父亲面。

思念逝去的亲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痛苦,当它再次被揭开时,它会痛得无法形容。

另一个视频屏幕,每次看,泪流满面。

死去女儿的母亲用VR技术再次见到天堂的女儿,只能看到女儿,却摸不到女儿。

想念女儿只能化作悲伤的眼泪,妈妈告诉女儿,很想念她,问她过得好不好,手指无时无刻不儿。

看见那一刻,真的很心疼这位母亲,还有逝去的孩子。

看完之后,我也想抱抱妈妈。

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为了等待自己的人。

从小家里就有家训,不管出门去哪里,都要对父母说,到了目的地,一定要报声平安。

小时候因为没听这个家训,有一次因为和同学玩得晚回去,被妈妈打了一顿。

从此,无论去哪里,哪怕下楼去超市,我都会告诉父母。

对父母来说,你是他们唯一的人,因为担心你,所以想知道你的一切。

这不是对你的束缚,而是对你深深的爱。

自从有了你,父母所有的喜怒哀乐大概都和你有关,你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

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给予生命的最好回报。

那些离开的人无法挽回,只能珍惜现在拥有的。

父母给我们最好的教育就是让我们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虽然我们失去了很多挑战和刺激项目的机会,但人们的幸福不仅仅是挑战和刺激项目。

父母的注意安全是我们生活中永远遵循的行为准则。

Ⅲ 南京大学生徒步遇难,意外死亡何时休

8月3日,失联天的南京女大学生黄某某遗骸,和随身物品和证件,被青海省海西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及格尔木市公安局民警,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南侧无人区发现。经过初步侦查,排除他杀。

因为极限运动本身的性质,它的参与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如上文提到的翼装飞行,曾经一度这种运动参与者的死亡率达到1/3。还有在无人区和沙漠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地区进行徒步旅行,如果一旦准备不足,或者对当地的环境缺乏了解,很容易就踏上一条死亡的旅程。当然,如果是一个极限运动的深度爱好者,随着他进行极限运动的次数越来越多,出危险的概率就会越来越高。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所言:“你应该会有心理准备。因为终究会有这么一天的。”。极限运动所带来的意外死亡,其实并不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Ⅳ 死亡率高达30%的翼装飞行,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去挑战,图什么

在湖南张家界市天门景区进行翼装飞行的私联女大学生,在天门山玉壶峰北侧一处密林中寻找到,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特征。一位年轻的女孩纵身一跳,当她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她在想着什么?他能想着什么呢?

根据中国翼装飞行圈内统计,在中国拥有跳伞证的人不超过2000人,而其中玩翼装飞行的人不超过50人,这位女大学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翼装飞行可谓是极限挑战中的小众运动了,难度非常大。

翼装飞行是指跳伞运动员身着翼装,从高楼,高塔,悬崖,大桥,飞机,热气球等目标上跳下,进行无动力飞行并且在规定高度打开降落伞返回地面,速度区间在190~220左右之间,滞空时间大概在2~4分钟。可谓是极限中的极限了。

据跳伞数据网站BFL统计,从1981年开始,截至2020年1月,全世界玩低空跳伞和翼装飞行的死亡人数为383人,根据前几年的数据统计,翼装飞行的重大事故率是千分之五,远低于车祸的概率。网上报道说翼装飞行的死亡率高达30%,放在现在虽然说有点夸张了,那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和装备在不断地进步,但是这项运动在诞生初期由于装备的落后而导致死亡率有30%。毕竟进行翼装飞行的人是极少数的,基数是非常小的。

原先翼装飞行在国外进行挑战,而在2011年,来自美国的世界顶尖翼装飞行高手杰布·科利斯从2000米高空跳下,成功飞行穿越天门洞,成为世界首位穿越天门洞的翼装“飞人”。他的这一跳,将翼装飞行带入中国。

进行翼装飞行的人是激情和恐惧相伴的,飞翔在天空中的快感是其他运动所无法给予的,但是在进行翼装飞行的时候一旦失误,极有可能是付出生命的代价的。

看一下数据:2011年,32岁的加拿大“飞侠”迈克尔·昂加尔在美国加州发生事故遇难;2013年,41岁的马克·萨顿在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和法国交界处身着翼装跃下直升机遇难;2013年,曾获多项荣誉的匈牙利翼装飞行运动员维克多·科瓦茨在天门山试飞时遇难……

为什么会有拿出生命的赌注进行极限运动的,也许我们从遇难的女大学生生前的话语中得到答案,她曾说到“我想,我的生活应该是星辰大海,偶尔回到城市楼宇之间,会有强烈的不真实感。”

对啊,有人甘于平凡安稳的生活,而有的人则是冒险挑战的人生,每个人拥有不同的选择罢了。

Ⅳ 翼装飞行失联女生遇难,翼装飞行究竟有多危险

翼装飞行是六大高危极限运动之首,世界上只有600多人有勇气穿上翼装,真实体验“无拘无束”的飞行。

翼装飞行运动会在空中进行高速移动,每下降1米前进3米,飞行时速高达200公里每小时。由于翼装飞行运动主要集中在悬崖绝壁,地形十分复杂,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基本只能控制飞行方向,对飞行者的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

Ⅵ 女大学生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面对极限事故,为何会出现作死论

据媒体报道,5月12日,湖南省张家界一名女大学生在天门山偏离翼装飞行路线后失踪。自事故发生以来,搜救工作一直没有中断。然而,失踪女大学生并未携带手机、GPS等设备,加之连日阴雨连绵、云量大、能见度低、地形陡峭复杂,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失踪的女学生。

事实上,即使失踪的女大学生也不一定“撞车”。然而,“失联四天”,总是让人感到某种不确定性。毕竟,就“翼服飞行”这一极限运动而言,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再加上山势陡峭,长期失去联系,自然会让人产生悲观的想法。

即使在报道发表后,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骚动。在基本共识中,“搜救女孩”还是“先”。然而,对于既定的“极端事故”却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其中,“死亡理论”更为强大。因为当涉及到搜索和救援时,人们总是认为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消耗。

此外,对于“消耗公共资源”,其实不应该因为“极限运动”的标签而区别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说,极限运动的高风险不应该是原罪。因此,作为一种舆论,更应该关注失踪者的安全,而不是聚焦于失踪者本身的原因,纠缠不清。

因为,回到失去女大学生的范畴,她的家人可能已经担心了。因此,作为舆论趋势,应该更加“以人为本”,对“死亡论”的理解应该更加理性和谨慎。否则,与肆无忌惮言论的规模相比,“翼装飞行”的风险可能更容易得到证明。

那么,回到“天门山女大学生翼装飞行失联事件”,就公众讨论而言,我们可以问“翼装飞行”的风险,但最终的目的地必须基于人性之光。必须落在常识的顶峰。只有这样,“思念的女大学生”和她的家人才能看到希望,避免“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

Ⅶ 危险时刻,翼装飞行女孩刘安,为什么不打开降落伞

众所周知翼装飞行是所有极限运动中死亡率最高的一项活动,死亡率高达30%,同时翼装飞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疯狂的极限运动,堪称极限中的极限,可是刘安却最喜欢这项运动,她从事这项极限运动已经两到三年的时间,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5月19日从飞机最后一跳让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这本是一个女孩最美好的年龄,但是她就这样永远的走了,让人惋惜不已。


在这次遇到山谷乱流中,经验不足就凸显出来,这次事故纯粹是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可惜机会只有一次,这次失败之后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网络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次事故的原因,但是最可信分析最到位的就是经验不足!希望大家珍视生命!对极限运动抱有敬畏!

热点内容
西南大学园林考研难吗 发布:2025-09-08 15:07:52 浏览:49
研究生导师不发助学金 发布:2025-09-08 15:03:12 浏览:522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9-08 14:50:44 浏览:526
复旦大学明清文学教授 发布:2025-09-08 14:16:41 浏览:475
清华大学有在职博士生吗 发布:2025-09-08 14:01:01 浏览:178
大学英语老师辞职后做什么 发布:2025-09-08 13:51:33 浏览:28
哈佛大学博士演讲 发布:2025-09-08 13:51:30 浏览:311
四川大学生物学李楠教授 发布:2025-09-08 13:50:40 浏览:176
西北大学博士生仰光 发布:2025-09-08 13:21:55 浏览:315
浙江海洋大学李涛教授 发布:2025-09-08 13:21:30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