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要树牢
⑴ 结合你所知道的疫情防控中当代青年的中国故事 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牢四个意识 增
1、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强化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党员来说,更不应该忘记党的最高奋斗目标。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必须要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学习。
2、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强化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保证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以及中华民族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之一。
(1)大学生要树牢扩展阅读:
增强“四个意识”对于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增强“四个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加 深对党的认识,提高党性觉悟,对党绝对忠诚,保持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
在日常学习中, 增强“四个意识”对于大学生党员学 习党的路线方针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工作 生活上, 增强“四个意识”为大学生党员谋事做人、 实现自身价 值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原则。
⑵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争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表率
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最初的理想信念。作为“211工程”大学和“双一流”大学的在校生,我深刻体会到学校致力于把我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切努力。学校采取课堂教学、组织相关团日活动、开展网上教育、征文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新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我国的高铁技术,实现了运营里程、在建里程、平均运行速度3个“世界第一”;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运20大型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又如,“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等等。实践证明,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争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表率
要甘于奉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美国留学,是公认的科技奇才。在我们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时代,谢绝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新时代的大学生甘于奉献,就是要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献而厚重。
争做修身立德、锤炼品格的表率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必须修身立德、锤炼品格。
修身立德,道德认知是前提。认知是行为的前提,认知能力引导道德行为。经过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们已经具备了道德认知能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应该更加自觉,正确判断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什么是社会提倡的、什么是低俗丑恶的,做到闻恶善鉴。
修身立德,道德养成是途径。古人强调的每日“三省吾身”,是一种反思式的养成。在现在社会,良好的道德习惯,最初都是从家庭日常习惯中逐渐养成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最容易接受的养成。
修身立德,锤炼品格是关键。要锤炼忠诚的品格,忠是百德之首,是做人的大德,为人忠诚老实,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襟怀坦白、表里如一,关键时刻才能靠得住,才能堪当重任;要锤炼诚信的品格,诚信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诚”是内心信念,“信”是外在表现,必须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内外一致、表里如一。
新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神圣的责任,也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敢为人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组织的考验,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⑶ 作为当代大学生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
双鱼座之家
“自信”并非全都来自万事齐备、胸有成竹,往往多为大成若缺之际遇。俗话说“初生之犊不畏虎”;鲁迅也说“料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一些杰出军事家更是认为有七分把握的仗就可以打,全都要等有十分把握,那就没几个仗好打了。创业之初一个人若在举步维艰、孤立无援、势单力薄之际还都不减其“自信”,那才称得上是真正自信之人。
自信之人不屑说谎,更不会狡诈欺蒙,他勇于直面真相,磊落坦荡,鄙弃谎言。哪怕有一分谎言就足以证明他有十分的不自信。最恨那些颇有心机之人故意只展露一半事实,掩藏另一半关键事实,虽没见他说一句谎话,却诱导你自行达到“信谎”的效果。足见——片面的“真实”往往比全面的“谎话”更具欺骗性。
自信之人绝不自吹自擂。藏獒“厉害”绝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咬”出来的。真正的“自信”应该是眼界高远,心胸博大,不与庸人论短长。而那种锋芒毕露,事事争雄,充其量只能算是目光短浅、小器易盈的“自信”。大器充盈之自信不该是眼界狭窄夜郎国式的自信,不该是吹胀气球“空心化”的自信,更不该是那种霸王风月、山大王式的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就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的。自信之人不屑奴颜婢膝地顺从“潜规则”,更不会委曲求全地附和歪门邪道,在强调“人脉”“资源”的现实社会中难免遭遇“逆淘汰”。然而“自信”之顽韧更像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极难摧折;“自信”又像赣江之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般不可阻挡。不过对社会而言,当下比较流行的某种“逆淘汰”若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最让人仰慕的是沉稳谦和,博学雅量,自尊自强的“真自信”;最让人讨厌的则是色厉内荏,装腔作势,夸夸其谈的“假自信”。
⑷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该如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说理与说事相结合。
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使广大学生从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强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用道理说明道理,用理论证明理论,而是要更多地使用丰富生动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以事实佐证,特别是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与历史逻辑。
2、守正与明辨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方向就是旗帜,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线,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与本质。
从根本上讲,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3、入脑与入行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其指向就在于帮助他们在灵魂深处树牢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内心深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意义:
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
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⑸ 2022大学生两会感悟是什么
理想信念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灯塔”,作为当代青年,要始终保持“心有所信”,方能行稳致远。
“心中所信”植根于“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天下之德,莫过于忠。”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曾有人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回答道:“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看齐和追随。时代在变,但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心有所信”,就要坚定对党忠诚的信仰,跟着理想信仰走,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让心中有定力、行动有动力。
“心有所信”体现在“敢干事”的担当勇气。“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理想信念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诠释在行动上、体现在岗位上、抒写在危急时刻。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青年挺身而出,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这份“向险而行”的勇气,把青年人的担当抒写得淋漓尽致。“心有所信”,就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直面困难不怕吃苦,迎难而上勇于担责,以理想为膀、信念为臂开辟出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