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性论文
⑴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2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篇1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
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篇2
【摘要】
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都曾是每个人青年时的主旋律。它使每个人浅尝甘甜,但同时爱情这朵带刺的玫瑰也带来了很多忧伤。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帮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一般把爱情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和传统的恋爱观差别不大。向往童话式的爱情,并且对爱情忠贞。此类学生更为注重对方的品德,他们彼此相互依赖支持,不仅不会对学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会为了彼此的未来而一起努力,还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对以后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青年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爱情都有一定的向往,有恋爱的需要。因此,他们的恋爱只是为了暂时的需要。其恋爱动机具有多元性,有的注重的是功利价值,有的是注重物质享受等。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自制力较差,对行为不负责,只是为了排解孤单、寂寞,满足好奇心等。这类学生恋爱比较随意,观念开放,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等。
二、不同恋爱观形成的原因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的大多是传统型的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其自制力较强,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类学生大多家庭较幸福,父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虽然他们还不成熟,想问题仅限于其所处阶段没有长远规划,但这类学生大多是属于比较有主见的学生。他们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完全出于自身需要。其恋爱观有多元性,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灵活性较强,但是原则性较弱。这类学生大多是成长在放养式的家庭,父母不对孩子过多地干涉,因此其受外界思想影响较多。特别体现在把爱情也当作实现功利和物质享受等手段。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在缺爱的同时他们没有家人在生活中予以引导,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排解寂寞,因此他们就随意找伴儿。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对爱情、对性好奇,因此其追求性刺激,追求享乐,不顾后果。
以结婚为目的、以过程为目的、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外,在社会刺激、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素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家庭影响尤为深刻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基本相同,在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人之初性本无善恶之分,显然,其产生错误恋爱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我们给予其肯定的态度,对其引导我们只要起辅助作用即可,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而不做过多干涉。因为这类孩子通常都是有分寸的,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童话故事的美好纯洁地发展自己的爱情。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于持过程恋爱观的学生,我们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社会方面,应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到真善美等主流思想上。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引导课程,抵制不良思想。在个人方面,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加强自身是非观教育和自身道德教育。要在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同时,对他人的人生负责。在家庭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时刻关注孩子,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对孩子的侵蚀。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应建立在家庭以及自我努力的基础之上。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呼吁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孩子个人应接受意志磨炼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恋爱观的方式方法
虽然家庭的教育引导在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方面最深刻,但在家庭努力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及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引导其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
(1)家庭和学校要做好青春期教育。
首先,进行性道德教育。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学校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或专题活动等,使学生知道道德是一个人之为人的底线,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其次,进行性保健教育,了解性生理心理知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进行心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教育。
(2)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能填补孩子们业余时间的空白,而且能丰富其精神生活,使之遇到西方不良思想影响时能抵制不良诱惑。
其次,加强校园环境管理。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宿舍管理方面严禁校外留宿。每天做好宿舍检查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后,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完善管理,不让学生抓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空子。
五、结束语
只有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青春的花朵开得更美、更艳,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走好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⑵ 论文《大学生性行为的研究与思考》怎么构思
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8个省(区、市)33 653名大学
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曾阅读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报告率男生为45. 8%,女生为8. 5%;性行为报告率男生为14. 8%,女生为
5. 6%。曾有性行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为41. 7%,女生为28. 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 7%,女生为18. 8%;安全套
使用率男生为48. 5%,女生为51. 5%; 18. 6%和20. 5%的男、女生报告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西部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
结论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势在必行。
【关键词】性行为;避孕;色情作品;妊娠;学生
“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是继“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
保健”后WHO提出的又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奋斗目标;拥有生殖
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1]。随着青少年越来越早地开始性行为,
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
行为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行为之一,由此显著增
加了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不良后果[2-5]。为了解我国青少
年性行为发生现状,从而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的性
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全国18个省(区、市)大学生性
行为现况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来自北京等18个省(区、市)的大学/大专生[5]。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在省内按社会经济水平分好、中、差
3类选取调查城市,再随机选取其辖内大专、本科高等院校各1
~2所为监测点,整群抽取全体学生为受试者。大专、本科生统
一按年级分组,共分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年龄17~24岁。合
计应答率为93. 1%,男生为93. 5%,女生为95. 7% (χ2=83. 73,
P<0. 01)。
1. 2方法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测试队,由经过培训
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统一按《中国青少年健康危
险行为调研细则》规定的步骤、方法实施。在教育部门和各院
校密切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匿名
填写问卷。问卷统一发放,限时统一收回,学生独立完成。合
计回收有效问卷33 653份(男生15 765份,女生17 888份)。
有鉴于性问题的特殊敏感性,对相关问题无应答者亦视为有效
问卷。指标分别来自下列6个问题:“过去12个月里是否看过
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曾与几人发生过性行为”;“最近一次
性行为时你或对方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被迫(非自愿)发
生过性行为”;“曾否怀孕或使她人怀孕”。采用χ2检验和χ2趋
势检验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及地区间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
比较多个百分率之间的两两差异。
2结果
2. 1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性及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表1
显示, 25. 9%的大学生报告曾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电影、
录像、VCD、图片等),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6 013. 0,P<
0. 01),报告率随年级增加而上升(χ2趋势=435. 5,P<0. 01)。
9. 9%的大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男、女生分别为14. 8%和
5. 6%,男生高于女生(χ2=762. 3,P<0. 01),随年级增加而上
升趋势明显(χ2趋势=357. 4,P<0. 01)。报告有过性行为的大学
生中, 37. 7%曾与2人以上发生性关系,男生(41. 7% )显著高
于女生(28. 5% )(χ2=48. 3,P<0. 01)。14. 5%报告曾被迫发
生过性行为,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18. 8,P<0. 01)。49. 4%
报告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χ2=2. 8,P>0. 05);但大四年级女生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
安全套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χ2=6. 27,P<0. 05)。19. 2%报
告曾意外怀孕或致她人怀孕,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 5,P>0. 05)。
2. 2不同地区大学生性与性相关行为现况分析表2显示,
西部地区学生发生性行为报告率显著高于东、中部学生(χ2值
分别为114. 1, 57. 5,P值均<0. 01),意外怀孕报告率也明显高
于东部学生(χ2=9. 76,P<0. 01)。不同地区男生观看色情书
籍/音像制品、性伴侣2人及以上、被迫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反,西部地区女生观看色情书籍/音像
制品(χ2值分别为24. 2, 31. 3,P值均<0. 01)报告率均明显高
于东、中部学生。
3讨论
我国10~24岁青少年约占总人口1/4[6]。近20 a来,伴随
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西方文化的渗透,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尤其是人们在性观念、性态度方面的变化,加之青少年
“性等待期”延长(性发育明显提前,而结婚年龄却伴随其社会
期望值的提升而不断延后)[7]等主、客观因素,使我国青少年危
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严重性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本研
究发现,我国大学男生曾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报告率远
高于女生,提示男生对性知识的需求更强烈,更主动地利用各
种渠道去了解性并更积极地去尝试,所以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
更高。调查发现,大一学生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报告率较低,
提示对该阶段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及早获得科
学、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对色情读物产生一定免疫力。
2005年WHO报告的有关全球人类生殖健康的六大现状
指出,每年有8 700万女性意外怀孕, 50%意外怀孕妇女(约
4 600万)选择堕胎,其中有1 800万是非安全性堕胎。不同国
家、不同阶层妇女在生殖健康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性上存在
巨大的“不公平”现象。其中, 85%的非意愿性分娩、95%的婴
儿死亡、99%的孕产妇死亡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不但严重危害
妇女儿童健康,而且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2]。这也是本次全国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将大学生性与性相关行为列为重点
内容,而且将所谓的“危险性行为”明确指向那些“易导致性传
播性疾病和意外妊娠的行为”的理由所在。换言之,根据我国
青少年的性行为现状,加紧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策略和
措施,本身就是对改善人类生殖健康状况做出的贡献[3]。
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针对普通大学生人群进行的、具有全国
代表性的性与性相关行为的调查。该群体总的性行为报告率
为9. 9%。但是,在那些报告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 1/3以上
曾与2人以上发生过性关系;在报告曾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仅
有不足50%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可见尽管目
前我国大学生中性行为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其较高的不安全性
却引人关注。女生多性伴关系报告率低于男生,提示她们对性
伴侣的态度比男生更专一。女生被迫性行为报告率显著高于
男生,提示她们在性关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更易屈从他人的
性要求。被迫性行为大多在无保护状态下发生,极易引发性传
播性疾病蔓延和出现意外妊娠。女生比男生更有使用安全套
的意识;年级越高,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越高,提示伴随年
龄增长,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不过,总体而言,我国
大学生的安全套使用率仍低于美国青少年(2001年为57. 9%,
2005年为62. 8%, 2007年为61. 5% )[8-11]。目前,我国很多地
区都在大学中开展了性教育,但其强度和针对性是远远不够
的。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性教育内容:低年级学生
应侧重性知识、性态度教育,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正当的异性交
往;高年级学生则需提供技能为主的教育、培训,如怎样以正确
方式拒绝他人的性要求,如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等。对大学生
性及性相关行为的地区间比较发现,西部地区学生的性行为报
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却没有跟上,直接后
果之一就是意外妊娠的报告率较高。本研究受方法(问卷)限
制,无法深入比较导致不同地区群体性行为差异的原因,但无
疑对健康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群体(尤其女大学生)的性
健康教育和保护性干预应倾注更多的关注。
4参考文献
[1]符玉良.国际卫生新概念:生殖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1): 18-19.
[2]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
count.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3]WH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Draft
global strategy.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4]WELLINGS K, COLLUMBIEN M, SLAYMAKER E, et a.l Sexual
behavior in context: A global perspective. Lancet, 2006, 368(11):
1 706-1 728.
[5]季成叶,主编. 2005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
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6]UNICEF, UNAIDS andWHO. Young people andHIV/AIDS: Oppor-
tunity in crisis. New York: UNICEF, 2002.
[7]SANTELLI J, OTTMA, LYONM, eta.l Abstinence and abstinence-
only ecation: A review ofUS policies and programs. JAdolHealth,
2006, 38: 72-81.
[8]GRUNBAUM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1. J SchHealth, 2002, 72(8): 313
-329.
[9]GRUNBAUMr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J SchHealth, 2004, 74(8): 307-324.
[10]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
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5. J SchHealth, 2006, 76(7): 353-
372.
[11]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
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7. MMWR, 2008, 57(4): 1-131.
⑶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性
爱情是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对大学生们来说,校园爱情是他们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谈恋爱的经历是他们体验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课。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数年大学生活里苦苦寻觅,或终无所获,或与爱情失之交臂;另一部分人,幸运地找到了未来的终身伴侣,从此比翼齐飞;还有些人,几经沧海,梦断校园,变得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社会舞台,上面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演绎着光怪陆离的故事。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大学生们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样丰富而复杂。 校园恋爱:从禁止到默许 80年代初,各大学的学生守则中几乎都规定大学生不许谈恋爱。但从一开始,这条规定就从没有被遵守过。出双入对的青年学生永远是校园里的动人风景线。那时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传媒还组织了几场讨论,讨论集中在大学生应不应该恋爱,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等,今天看起来着实是很朴素幼稚的问题。而至 90年代,连中学生谈恋爱都不少见,更遑论大学生,谈恋爱早已为高校所默许,为社会所接受,为亲朋好友所鼓励。传媒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也已涉及到诸如多角恋爱、婚前性行为和伦理道德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其实,一上大学,就自然而然进入了恋爱阶段。一方面,大学生们经过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和压力很大的高考冲刺,进入大学后都想轻松一下。此时他们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一位大学生说,一个人背井离乡到大学读书,远离家人,剩下我们这些外地生,不找朋友怎么过啊。 几年前,北京的大学里流传着一首校园歌曲《今天又是星期天》,其中唱到:“今天又是星期天又是星期天,冷冷清清是校园是校园。北京同学回家去团聚,留下外地学生孤单单。没有约会也没有恋爱可谈,泡包方便面就当晚餐。书记校长来视察,教育我们要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唱的就是大学生们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感觉。 客观上讲,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很多,便于各系学生扩大交往,加深了解,是广泛选择未来伴侣的最佳时期。而出了校门,生活圈子就集中在单位一个地方,认识的人有限,选择余地很小。校园里曾有顺口溜称女大学生“一年级娇,二年级挑,三年级着急,四年级没人要”。说得可能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了校园爱情的一些实情,因为男大学生们固执地认为,大学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鉴于此,一位大学哲学系的副系主任说,我们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怕他们毕业后就找不着对象了。 校园爱情:上下求索 恋爱是人生最难的课题。 一位清华的男生在水木清华网站上大发感慨:“找一个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可真难啊!”注重精神生活的大学生们渴望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但人海茫茫,怎么才能发现一颗和你能对撞产生火花的心灵,又怎么能保证这颗心永不变心呢? 一般来说,进入大学后最先谈恋爱的一批大学生们的恋人都是中学同学,在中学时代埋下的朦胧的种子在大学发芽。但这时候的恋爱很少能结出果实。这时大学生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爱情、人生的理解有限,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到大三、大四阶段,他们眼界开阔了,接触的人多了,身心更成熟了,谈恋爱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往往和原先的恋人分手,又开始新的寻觅。到研究生阶段,或工作以后,对象才会稳定下来,才考虑到结婚成家的问题。一名本科学历以上的青年人,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谈两次恋爱是非常正常的。不少大学生都有三、四次的恋爱经历。 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在谈恋爱时,一般信奉一位外国哲学家的“拾麦穗”原则。这位哲学家把谈恋爱的过程比喻为拾麦穗。他说,有一个人在走进一块麦地后,看见第一株麦穗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以后他又继续向前走时,看见的每一株麦穗都比手里的那一株要大、要好,他只能留下无尽的懊悔。另一个人在走进麦地后,看见株株麦穗都很大很饱满,他东瞧西望,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快走出麦地了,赶紧随便摘了一株很小的麦穗。第三个人在麦地走了快一半时,选择了一株相对较大的麦穗摘下来,以后也许还有更大的麦穗。也许没有,对他来说,手里的麦穗就是最好的。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大学生希望摘到最好的麦穗。 某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女生,进大学不久看见周围同学不少成双成对,感觉很受刺激,就在一年级下学期向同班一名男生主动出击,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大学毕业不久他们就组成了小家庭。女的不久就发现这男生从不干家务,对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的她也很不体谅。每当她大老远采访回来,精疲力竭还要忙着做饭,男的却只知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多次唠叨无效,因为男的本质上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习惯于被人关心被人照料,对别人缺乏体贴。这位女同学因而多次累病。后来在老同学聚会上,她懊悔地说,如果能重来一次,她一定要找个年龄大一些,特别宽容,特别会体贴人的男人做丈夫。同学们议论说,她就是太急,只摘到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