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考研导师
A. 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的科目
东南大学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1 建筑设计与理论
02 城市设计与理论
03 建筑环境设计与理论
04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考试科目①101 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713 中外建筑与城市建设史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复试科目:515 建筑设计(快题)
导师信息(注:导师以姓氏拼音的首字母为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导师姓名
050403 美术学 高祥生,赵军,赵思毅等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陈薇,葛明,汪晓茜,周琦,周小棣,朱光亚等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鲍莉,陈烨,程泰宁,单踊,高崧 ,龚恺,韩冬青,冷嘉伟,马晓东,钱强,王建国,王静,吴锦绣,薛力,俞传飞,张宏,张彤,郑炘,仲德昆等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董卫,段进,胡明星,孔令龙,刘博敏,孙世界,王兴平,吴晓,阳建强等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戴航,傅秀章,李海清,陆可人,杨维菊等
081320 ★景观建筑学 成玉宁,杜顺宝等
081321 ★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 朱光亚等
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712 中外美术史及理论 《中国美术简史》,1999年;《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713 中外建筑与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大、天大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02 设计表现(6小时) 《景观建筑学》约翰.西蒙(美),建工出版社;《室内设计师手册》高祥生,建工出版社
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喻学才,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旅游规划》任黎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12 环境艺术设计(快题) 图纸大小为1号图须自备制图工具:尺、针管笔、铅笔、草图纸、制图纸等,自备表现图工具
513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4 建筑技术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5 建筑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6 城市规划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5f2 建筑环境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B. 同济大学内科学考研经验分享
关于择校和专业
我选择同济大学是因为是985院校里面相对来说好考一点的学校,考研难度相对较低,且复试要求不高,我本科学校师兄师姐考到同济大学的很多。我选的内科学专业是因为我本身性格比较慢,不适合外科的雷厉风行,选择专业还需要看每个人不同的爱好,以及未来的规划。
C. 深度解析丨一篇搞懂同济大学建筑考研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深度解析:一窥究竟
在探索同济大学建筑考研之路时,你是否对那些关键数据和备考策略感到困惑?让我们深入剖析,全面解读。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阵容强大,由139位学者组成,其中包括院士和名誉教授,他们的深厚底蕴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同济建筑研究生的录取情况如下:在激烈的竞争中,约70位学生参与复试,经过筛选,最终录得51名新生。数据表明,尽管竞争激烈,但通过精心准备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每位考生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历年复试数据也显示出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2019年录取33人,2020年录取75人,2021年录取86人,直至2022年,录取人数略有下滑但仍保持在83人。这些数字背后,是同济大学对于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量。
同济大学自2018年起,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者在考试要求上虽基本一致,但在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上有所侧重。导师队伍被分为16个梯队,每位导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双向选择的过程既考察建筑素养,也考量个人兴趣。
每年,约有80个外校名额,这对于渴望进入同济建筑学府的学子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欲知更多详情,可通过厘想的系列文章获取深入见解。
备考策略是关键,如A08所述,初试后及时与导师接触,准备个人作品和简历,参加复试课程是明智之举。建筑研究生专业方向有3个,考试科目涉及4门,专硕与学硕的快题部分有所区别。
A10提醒我们,从2021年起,学硕与专硕的分数线有所区分,总分一般要求达到330分,其中快题部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复试考察内容全面,提前准备快题训练至关重要。
在复习阶段,A13提供了重要的考研政策信息,包括报名流程和时间规定。同时,参考学长姐的经验贴,如厘想教研组链接,是提升备考效率的重要资源。
备考时间线清晰明了,从3-9月的扎实基础,到10-12月的真题演练,再到4-6月的词汇积累和7-12月的深度阅读,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官方参考书目如《建筑概论》和《建筑初步》是基础,额外的《城市设计概论》可能也会有所帮助。
同济大学的综合考试特点在于,知识点与时代同步,强调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联系。复习策略上,寒假预习、分阶段学习和定期练习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历年高分学员的考场策略和作品展示,如厘想Z学姐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考试内容涵盖各类建筑类型,如居住、文体、博展和商办项目,历年真题如综合楼、风雨操场等都是备考的实战演练。解题技巧重视设计表现和理解,厘想的方案合集是实用的辅助资源。
同济大学的优势在于其优秀的学术环境、丰富的国际化交流以及丰富的实践机会。记住,考试不仅是分数的竞争,更是建筑素养的培养,方法和努力同等重要。
最后,厘想考研交流群为考生提供了持续的支持和动力,助你在这场学术之旅中坚定前行。无论你身处何处,都请怀抱梦想,用努力和智慧去书写你的同济建筑考研故事。
D. 考研选同济大学法学院有多难
考研选同济大学法学院难度挺高的。
同济大学法学学科自建立之日起就以德国等大陆法的研究和教学著称,在1915年就有了与德国合作培养的第一批法科学生,1945年成立法学院,教师队伍中汇聚了徐道邻、谢怀栻、陈盛清等著名法学家。
学院现有学生总数764人,本科生251人,研究生513人。近四年共接受了143名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的国际交流学生。同济大学本科学生生源质量较好,2011年全国生源质量排名第9名,具有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优良潜质。
师资队伍:
法学师资主要由校内、校外、国外三类人员组成,专职教职工55人,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讲师 1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4人;外籍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占专业教师的75%。
学院有国内兼职教授15人,外籍兼职教授12人,实务部门兼职教师31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同济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