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教学改革
① 什么叫做5+3模式来培养全科医生,是不是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都要再培训3年啊求解啊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推行“5+3”模式。
《指导意见》称,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方式由各省(区、市)确定。
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管理。
——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另外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规范化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规范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管理
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是培养基地住院医师的一部分,培养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执行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工作单位选派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规范化培养期间不收取培训(学)费,多于标准学分和超过规定时间的培养费用由个人承担。具体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制定。
——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
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
——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学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卫生部制定。
——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从2012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培养。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
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全科医生经常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对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作为全科医生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因素。
② 为什么学医需要五年,而大部分其他专业只需要四年
我国的大学学年制是借鉴西方大学学年制。大学学习的知识分为四个阶段:大一阶段为基础课,主要学习的是通识教育,学习的是比较基础性、广泛性知识;大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是专业基础性课程,为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阶段为专业课,主要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大四阶段为毕业论文和实习,做好毕业论文前期准备工作,到社会去实习,学习技术经验,一年一个层级,正好是四年。
医学生需要五年是根据医学特点来划分的,医学所学的是治病救人之道,关乎他人生命。医学前四年跟大学其他专业一样,只不过医学重视临床试验,最后一年是要到医院去轮岗实习,学习治病救人,毕竟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用于实践。有的学校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要求,一般有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最少的为5年制,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而7年制,毕业授予硕士学位;8年制,毕业时授予博士学位。
学医需要条件:学医要理科才能报,鉴于医学类各专业的学习特点和就业的特殊性,有下列情况的不能报考,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色弱、色盲;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内,另一耳全聋;澳抗阳性、肝功能不正常。口腔医学专业不招收左手做事(俗称“左撇子”)的考生。
做医生需要一定的心理及其他素质:一、耐得住寂寞。医生的培养周期长,少则5年制,多则七年本硕、八年直博的长学制。二、有一定的沟通能力。需要跟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三、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由于医学水平具有局限性,有些疾病医生也无能为力,可是病人和家属到医院来看病,不理解医学的局限性,认为到医院就是来治病的,就应该治好,如果治不好就会对医院、医生不满,而病人的这种情绪传递给医生就变成了紧张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