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男大学生
① 郑强为什么这么火 郑强教授简介个人资料
最近几年网上很多人台上演讲,各人风格内容不同,郑强校长的演讲不是锦上添花的内容,反复听他的演讲就是给大学生们敲警钟,给中国高校教育敲警钟,这不是麻醉剂式的演讲,如今学生比过去娇气,吃苦精神不如过去,崇洋媚外的多了,郑强的演讲会敲醒更多的学生家长和在校生,西部边远地区没人愿意去,全往一线城市挤,郑强教授更应该到教育部去工作,他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郑强为什么这么火
1.爱国主义是时代大背景,而强哥是“当代中国大学的郑能量”,套用这次疫情的话,大流行是必然。
2.是化学家、学者、教授,但爱学生、懂教育、会沟通,平易近人,能为学生着想,甚至急了会爆粗口,不怕让人看到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性,不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自我设限,人设反而稳稳站在学生的心中。
3.有副书记、校长的官位,却没有官气,不为名不为利,所以不念稿子,不打哈哈,敢讲真话,语出惊人、观点犀利,往往切中问题的痛点、困点,正中要害,甚至形成《郑强语录》,风靡一时。
4.虽然很火,但头不晕,搞学术也有一套,那些银样蜡枪头、僵尸脸小鲜肉,拍马也赶不上,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强哥这种硬核火、持久火会越来越受认同和欢迎。
5.强哥身边有个好环境,大学不管是在学术氛围、体制氛围,还是舆论容忍度、言论自由度,都支持或者说容忍他火。
当然,郑强火特别是这么多年依然火,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涉及社会大环境、经济大发展、改革大迈步,以及一个大学教授的自我修养等等课题。但大的方面就上述这些,望慎重参考!
郑强教授简介个人资料
郑强教授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硕士就读于成都科技大学,博士就读于四川联合大学,即现在的四川大学,并在此期间参加了中日(日本京都大学)的联培博士项目。
他先后担任的重要职务有,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在为浙江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兼新闻发言人。
作为一名研究学者,其获得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贵州省核心专家、2014中国教育变革人物等荣誉。
在社会活动方面,郑强教授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进行报道,并参加央视综艺《开讲啦》,给广大的青年学子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被《中国青年报》称为中国最牛的“愤青教授”。
郑强演讲视频观后感
1、郑教授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句句诛心,有鲁迅的气魄。
2、郑教授教给我们讲怎样爱国。他有实际行动,开奇瑞汽车。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最直接最有感染力。
3、作为一个教授、校长,也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守住了一个知识分子、学者的良知。指引年轻一代避免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4、成功做到了年轻一代的精神指引者。
相关新闻
郑强是中国名校浙江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曾经发表在sci的论文达450篇,他的论文被引用4600余次,是一个有表达能力,又有科研说服力的专家型领导,用当下的话说,他是三观正,因此他说话是有底气的,尤其敢于说出让人无法说出的语言,他的话语直面问题焦点,道出了国人的心声,不是装出一副专家的样子,而是侃侃而谈,即兴演讲,大方得体,虽然是有级别的领导但没有架子,比如可以把手机号给在场的人,这点就很能说明他是平易近人的,所以必然受广大学者以及民众欢迎的!
② 郑强 开讲啦 为什么要读大学 观后感
[郑强演讲视频观后感]上午的两节课,听了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的演讲,心中的触动,好像要爆发出来了,郑强演讲视频观后感。从最初郑教授讲到的台湾问题。我也像很多同学一样才发现台湾问题的严重性,从地理政治出发,失去台湾,就等于新疆、西藏都受到失去的威胁,祖国大陆的安全问题更是受到严重的威胁。作为一个大学生,真的好惭愧,自己曾是那么的幼稚。关于文化,教授一针见血的道出了中国的一个现状,想想也是,这些年来,崇洋媚外的风气日渐高涨,肯德基越来越多,圣诞节越来越热闹,而过传统节日的意识越来越淡,春节越来越冷清。我们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东方明珠也好,西湖也好,我们总是忽略了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而遗留下来的财富。我想,我们真的应该觉醒,抽一点娱乐时间,多去了解咱们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做的真的很多,比如旅游,可以选择去古镇,遗址走走;又比如爱好,可以学学书法,剪纸,陶艺,品茶。。。我们应该爱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自己人都不爱,那我们就真的完了。我们应该自信,应该爱国。教授讲了很多,很多思想深邃,见解深刻的道理,都发人深省!尤其是关于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问题和国民素质问题。所有我们国人表现出来的素质不够的现象,我自己想到的就有插队,卫生环境,公共场合举止,又或者人过分的虚荣,官场的腐败,所有的,终究源于意识,人的意识,而意识是因为教育。教授提到,现今的初中高中已经把我们教育成了一台只为应付考试的机器,教授的一句话很深刻: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启发.而事实上,我们来学校学习,是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精神的,我们学生呢,也总是对各种考试咨询趋之若鹜,对各学术交流漠不关心!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不是真的该好好反省呢,是的,民族的崛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一份责任,而从现在醒悟,我觉得真的不晚,观后感《郑强演讲视频观后感》。真的希望能有的人去看看郑强教授的演讲,进而学会的东西。-------------看了他的演讲,我的确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那是浙江大学郑强教授针对中国教育和人文的深刻剖析,生动贴切。他幽默、犀利尖锐的一番感人肺腑之言以及求是的学者风范,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需要深思的。我个人认为,在如今社会这样的学者实数罕见,而现在的祖国也实在需要这样的鼓动人物,以及批判人物,可能有些人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确实很重要的,一个人即使有很好的技能与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育,可以说,这样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甚至谈不上这样的称谓,人才是智育,德育高度结合的个体,缺一不可。但是的年轻人还蒙在鼓里,对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无所知。我希望他们能看看这些,虽然不会照这做,但起码自己应该明白一些事理!作为一个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崛起,可是我们的本钱在那里呢?我们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我把链接发到这里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看完这两个多小时的演讲,通过教授的言词,我相信大家做为国人应该会认清我们的位置,树立我们的信仰,坚定我们的目标,提高我们的素质.用我们的责任感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使中国崛起!!!-----------今天有幸在网上看到了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演讲视频,感触很深,作为一个理工科的教授,郑教授讲起人文方面的知识也是很棒的,特别是讲到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民族所具有的劣根性,郑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给人很大的启发。他说我们国家教育上最大的失败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对于学生精神教育的失败,特别是对爱国主义精神和基本的民族精神的失败;其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尤其是目前的拔苗助长式的怪现象,即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
③ 郑强教授哪句心里话,给予三本毕业生很大的信心,学生很受激励
高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只能够考上三本大学,考生们也不能因此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失望,就读于三本大学,只要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肯努力懂得坚持,也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
其实把大学生划分为一本学生、二本学生以及三本学生,其实是带有一定偏见的,说得犀利一些,就是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待学生,三本大学出来的学子其实也并不差,他们有的甚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研考上了985大学。
有的考生高考的时候,其实并不努力,考上了三本大学以后才发奋图强,从三本大学毕业出来后,通过考研考上了985或211大学,这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逆袭。
郑强教授的这句心里话,给予三本毕业生很大的信心那么为何有的考生在高中的时候不懂得努力争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而从三本大学毕业以后,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985或者211高校呢?郑强教授一席话点醒许多人,说到学生心坎里。
3、对自己抱有一定的信心
对于三本毕业生来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能够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备战考研,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互动话题:你是否认同郑强教授说的话呢?三本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想要考上985大学的难度是否很高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中分享!
④ 郑强个人资料及简介
郑强被称为中国最红的网红校长、网红教授,经常以犀利的观点赢得网民的爱戴,三观很正,倡导现代大学生要爱国,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强到底有多少强。
郑强,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郑强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5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篇,大于5的33篇,大于3的167篇,SCI他引4600余次。
15岁就读于重庆市29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天,郑强特意起了个大早,步行十几里山路来到考场,中午的饭菜就是一个干馒头加上几颗咸菜。少年吃的苦中苦,培养了过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当时所有学生都要自己缝被子,郑强自己缝了三小时50分钟,手上扎了无数个针眼。在浙大求学期间,每日游历于书山学海之间,一门心思扑在化学专业强。浙大当年在战火中西迁的历史对郑强影响很深,他被老一辈大师们的深深爱国情怀感染。
1982年8月22岁的郑强大学毕业,进入化工研究院担任助理工程师,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方面的研究。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项目获取了博士学位。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攻读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在那个年代,郑强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国外求得一个不错的差事。留日结束后,日本教授挽留郑强,开出了很高的待遇,郑强都婉言拒绝。
1995年,留学回到中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在浙大的三尺讲台上一待就是一七年。在浙大担任教授的日子,把该拿的荣誉拿了个遍。浙大学子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不过。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在贵州大学任校长期间,整治教学、重修校门、完善基础设施,落成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拆除职工餐厅、购买校车,肖丽高考时因身患骨癌,在只有一人的考场参加考试。她在生命最痛苦的时候,怀揣着对大学的梦想考上了重点大学。2012年7月19日,郑强作为贵州大学的校长,驱车到肖丽的病床前,把那份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亲自送到了女孩手里。
郑强被称为当代鲁迅。演讲气势怼天怼地,极具煽动性。一年上百场演讲,每场都座无虚席,掌声连连。他自己说做专业可以悄悄摸摸。但是做教育一定要大张旗鼓,对社会上的一些观点总是针砭时弊的发表自己的看法。2020年4月,一位海外留学生在网络上公然辱骂中国同胞,正强毫不留情地痛斥道,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天天像个救世主一样评价自己国家,要知道,那些臭名昭著的汉奸就是从痛恨和辱骂祖国开始。别人不敢说的,他言辞犀利地将其摆在明面儿上,别人不敢做的,他毫不留情地把事情做出来。针砭时弊,妙语连珠,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成为身上撇过去的表现。
针对当今教育重视成绩不看过程的教育现状,正强在演讲中大批特批当今的教育是功利性,把出人头地、获取成功当成了唯一的目标。有些家长得到了他想要的,就不再要求孩子能得到,反而一些普通人自己没得到,就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得到,字里行间里满满流露的都是对。
2020年,在任正非的坚持下,华为“鸿蒙“生态班“落户”西北工业大学,避开了学者们期望的清华、北大。清华大学因为美院毕业走秀中小米眼遭到网友讨伐,甚至有人建议上郑强当清华的校长,可见郑强在网民心中的地位很高。郑强提出了著名的下蛋理论,不能让自己的鸡全飞到隔壁去下蛋。
2020年郑强走马上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与企业共建了20多个产业研究院,引进了大批量的高精尖人才,单是清北的博士人才就已经将近50人,提出学生要感恩后勤人员,每年毕业生都要向保安等后勤人员鞠躬致谢。
郑强教授是一位敢怒敢言,敢作敢当,极具个性的学者。他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发人深省,在学界和网络掀起舆论浪潮,每每直刺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
⑤ 作为一个大学生,听了郑强教授的讲座,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了
浙大高分子物理郑强教授的激情演讲摘录:
作为一个学者,我不是来卖弄嘴皮子的。借助这个讲坛,我认为各行各业对知识的接受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近的过程。下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我提出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我国搞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与攻关,在几十个工业门类中,到底有哪几个是属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或者可以称为自己的工业的?到底有哪几项科研在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中国现在到底需要什么?我经常出国,每出一次国,灵魂就受到一次洗礼,就巴不得在回来的第二天就去中小学讲。为什么?就是感到紧迫的压力和羞愧,特别是去了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同属于东方国家去了之后,感触更多。
下面这四个方面,是近5年吹得最厉害的。先说超导,这也是从美国人开始的。我是一个教授,在浙大当老师,浙大的“求是”是个无价之宝。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个弱点,就是不喜欢人家说自己的缺陷,更不愿意自己说自己的缺陷。我今天就愿意来揭揭自己的短,面对产业家,我更应该说实话。
中国今天的科技很多都是“跟踪”,这也难为中国的教授,因为日子过得较苦,没有钱,加上很多领导同志本身也没有知识,为了蒙领导,让他们拨一点钱,总得把一些文章、报告、口号写得越高越好。比如,现在教育界号称“建世界第一流大学”,教育部跨世纪发展计划中定的10所大学,现在已选定了9所,第10所还未选出。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你能建10所世界一流大学,那美国有多少所?日本有多少所?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世界上前200所大学,中国一所都排不进!在亚洲能排出几所?我到国外去看了以后,感到要将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像共产主义理想,我们永远要努力!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追求这样虚幻的目标,去呼这样的口号,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现在的几个行业也是前几年套着中国科技产业目标走得几个方向。像纳米,它只不过是一个尺度概念。各种尺度的材料都有各自的用处,比如,为什么要把泥土拿来做成砖,砖的尺度比沙泥要大得多,因为小的沙粒没有强度。我们怎么能把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只说成是一个纳米呢?所以,谁都没有注意是谁提出的这个口号的,其实我们又中了美国人的圈套!这与军备竞赛是一样的。超导中国科学院在搞;基因上海在搞;纳米全国在搞,连工厂技术员也在搞。
刚才何祚庥先生讲的悬浮列车,不要以为上海的高楼大厦与东京、大阪一样,中国就现代化了。修一个房子、修一座桥非常容易,但你要看看国民素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日本大楼里走出来的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我们上海的大厦里走出来的人却都是些腰缠万贯的文盲!怎么能说国家已经现代化了?浙江杭州搞的世贸会挺漂亮,但你可以去西溪河看看,如果西溪河能出现小鸟、天鹅,杭州就现代化了,这不是一个穿一件衣服的问题。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不要用这些东西来摆样子!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的哪几个方面?
这是我的一些建议,提出的一些口号,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许多企业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委的人请来吃一顿饭,喝一点酒,他就给你签个字,再把我们这些教授胁迫到那里去,给你盖个章,然后就是“填补国内外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写论文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首次科学发现“等等,这都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深深地为此担忧!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领导无知,是他们倡导了这个主流。
我知道在座的处长或老总日子很难过,因为你们不写这样的报表,就拿不到钱,项目就得不到批准。教授也同样如此,天天写报告,而不是在实验室静下心来好好搞研究,这是很严重的!科学家说,纳米无所不能,这一说,大家就都去搞纳米了;老板说:纳米商机无限,再不上就没有机会了,因此,宁波想干,诸暨想干,天台也想干,大家都来搞纳米。科学家知道纳米不稳定,它做成材料就聚集在一起,但产业家并不知道这一点。有人说,纳米这么好,我们都变成纳米人多好,但高的篮球谁打? 篮框得降低了。纳米人的作用可否用在脑血栓治疗上,不用吃药,脑袋上挖个小孔,让纳米人钻进去清理一下就行了。
这些东西可能只有我在说不好。纳米在最近的一二个月里在浙江炒得很厉害,什么“纳米冰箱能防霉”,我就不明白:一个是生物学与卫生学的概念、一个是材料尺寸的纳米怎么会防霉?所以,要千万注意,无知的人骗起人来不得了,因为他胆子大,什么都敢说,所以说:“无知才无畏”,我们懂一点的就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