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大学生与
A. 大学生与辅导员谈话记录内容怎么写
如下:谈话是辅导员的基本功,就谈话而言,分为很多种,有学业危机的、同学矛盾处理的、情感问题的,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
谈话时间:xxxx年9月28日。
谈话地点:某女生宿舍。
谈话人员:辅导员×××学生×××。
谈话内容:
近一个月以来,天气逐渐变冷,又因为学校连续放假的原因,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差,学习情绪不好,一天,有一位学生可能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昏昏下去,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做,就去找了班主任。
班主任让他坐在自己对面,先是问了他一句话:“xxx,怎么了,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你的状态不是太稳定啊?”
xxx说:“老师,我这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生活状态都不是特别好,感觉整天在班里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压力,看到别人说话时就想说话,有时候还很烦,我想我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就完了,老师,您说该怎么办啊?”
班主任:“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这说明你对自己还是比较负责任的,这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学生呢个都不能真正坐在那里钻研下去,对学习不执著,并且找不到推动自己学习的力量,这些老师能理解,但是这种状态是极其不健康的。
B. 大学生为什么叫大学生
名词解释
1.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高等教育层次包含大专,高职,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2.年岁较大的学生。
3.方言。年岁较大的男孩子。
4.有些地方老人说大学生,意思就是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不是普通人。
-----------------------------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
大学生是一群极度无聊、虚荣、理想主义的人。大学毕业后才发现……
大学的解释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大学还包括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的历史
西方
在英文中,大学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构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单数形式,用作名词时指“宇宙”, 同样派生词universitas也指“一群个人的联合体,社团”。 在中世纪,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 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比如在萨勒诺、巴黎和牛津出现的这种联合体。这类联合体即是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今天的“university”这个词可以上溯到拉丁词,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当时就是用来指这种联合体。
在更早期,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在十一世纪时,“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但是到了十三世纪时,“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三种形式:
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像巴黎、牛津和剑桥等大学。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波伦亚和帕多瓦等大学。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1088年在意大利Bologna建立的波隆那大学,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先由学生组织起来,然后再招聘教师。而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则是先由教师组织起来,之后再招收学生。
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这种模式在美国最早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所效仿,到现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学广泛采用。
中国
在中国古代,类似于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学(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的高等书院等,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如虞舜之时,即有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不过,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政府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个的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革新。
在近代和西方交流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书院”等,后又称为“大学堂”、“大学校”,民国以后“大学”成为正式的称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大量兴办近代学堂,日本的学校成为官办学堂最主要的借鉴对象。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是中国中央政府设立第一所大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则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而延续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则为全苏联式的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回复民国的道路,使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华人地区主要的借鉴指针。
中国大学中比较优秀的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 山东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东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所有大学不分类别的全部放在一起进行硬性排名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优秀大学有一点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必须有别的大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学科、专业等特色。
象牙塔
大学通常被人们比作象牙塔(IvoryTower)。
象牙塔(IvoryTower),根据圣经《旧约雅歌》(the Old Test ament,song of songs)第7章第4节,睿智富有的以色列王所罗门(Solomon)曾作诗歌1005首,其中《雅歌》都是爱情之歌。在第五首歌中,新郎是这样赞美新娘的,"…Your neck is like an ivorytower. Your eyes are pools in Heshbon,by the gate of Bath-rabbim…."(……你的颈项如象牙塔;你的眼目像希实本巴特那拉并门旁的水池;……)。很清楚这里的"象牙塔"只是用来描述新娘美丽的颈项。这个词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主要是指"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在汉语中,象牙塔的外延涵义主要是指"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大学,研究生院正是这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