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识字量
A. 大学生能认多g字
通常情况来说一个人大学毕业能够识5000个汉 字左右。1975年举行了我国解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查拼统计”。在政治理论、新闻通讯、科技和文艺四类书籍88本、期刊104本、文章7000余篇共2100余万字中进行“查频”,令人震惊的事情是结果发现是印刷现代书刊一共只用了63这六千多字中,最常用的即560个,常用字807个,次常用字1033个,共和2400个,而这些字在我们生活中占很大频率,所以一个中国人,只要认识3000个字,一般的文章报纸书籍画册都可以看得懂。如果是文史类大学生,对文字感兴趣什么的感兴趣,可能研究深入会学更多,当然对于理科学生来说,通常是少一些。
B. 10岁考上大学的神童张炘炀,为何要求贫困父母必须在北京买房
“神童”,历来是个吸引人眼球的的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下,不知道多少孩子头悬梁、锥刺股,只为了给自己拼搏出一个好前程。
可也有一些孩子,生来就天赋异禀,在学习上脑子非常灵光,别人要学习三年五年的知识,他们只用一两个月就能掌握消化。这样的孩子,一方面,是少见的天才,另一方面,也对现行教育制度和家长们习惯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
如果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按照正常的流程上学读书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是一个“神童”,那么一个不注意,很可能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反而走向岔路,“伤仲永”是这样,“江郎才尽”也是这样。
在一年之内自学完小学的全部课程,连跳三级,在10岁就成为大学生,13岁就本科毕业,成为硕士,名噪一时的张炘炀,就是这么个让旁观者一边钦羡,一边又惋惜不已的“神童”。
吵得最激烈的时候,他甚至提出,如果父亲还要控制自己,让自己继续学业,那么他要给自己在北京买房。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他们提出的“出人头地”的要求。
一方面,张炘炀想要摆脱父亲的控制,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过自己选择的机会,这个“天才”,也无比恐惧着自己的失败。这种矛盾的心态,让张炘炀在进行北航的课业时,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如今,又是10年过去了。 现在的张炘炀,已经读完了博士的课程,成了一名普通的博士毕业生,聚焦在他身上的光环不在了,对他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以一个异乎寻常的速度,不断奔跑,超过他人,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24岁的他,在摘掉“神童”的桂冠后,终于能够再一次抬起头,好好看看曾经错过的,属于他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