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学生杀人
Ⅰ 马加爵为什么杀人
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什么 是不是变态杀人狂?
几乎所有人都在问: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什么?
面对警方“为什么要杀人”的审问,马加爵交待说:“有一次他们说我打牌时作弊,其实我根本没作弊,就和他们吵起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感觉他没有完全说实话”,因为从作案方式来看,他绝对是有一定时间进行准备,而且在作案过程当中的心理状态是相当稳定的,显然不是激情型的。
截至昨天(18日),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马加爵的作案动机仍然是:“起因是因为一次吵架,吵架以后,有件事情让我很意外,我把邵瑞杰(被害者之一)当成非常好的朋友,很真心的,这次吵架以后我发现,在他心中我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我就想了很多,觉得很绝望,然后就决定杀人了。”
随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一人被杀了,接二连三还有人被杀,且方式、手段一模一样?仅仅因为马加爵和他们是朋友吗?他们平时都是很要好的朋友,突然之间有人不见了,别的人不感到奇怪吗?
好奇的本性,加上目前太多的未知,人们对这一案件的关注,仿佛福尔摩斯探案般,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而最终都归结到一点,即本报在马加爵被抓获后第一时间的报道:“马加爵是怎样一个人?”
马加爵性格的多面性
“在我们眼中,他一直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真的不敢相信他会干出这样残忍的事。”在父亲眼里,马加爵还很独立,除了上大学时父母给过6000元,再没给过他一分钱。本报记者对马父进行采访时,他还提到儿子内向、很不与人打交道,几乎没什么朋友。
但在马父的记忆中,他找不到自己哪一次同儿子开心地玩耍过,也没有哪一次同儿子进行过长时间的交谈,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也许,是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在自己和乡亲眼里已经“出息”了,儿子放假很少回家,话也更少了,他的感觉是:好像“成熟”了许多。
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性格中的倔强也让人印象深刻:小时候跟奶奶争电视频道,在日记上连写下几个“恨”字;高考前,突然就失踪了,直到贵港警方打来电话,家人才知他离家出走,回来只说了一句“去看海了”;大学里和人打牌、打篮球很较真,稍不顺意就发脾气,严重时甚至动手打人……
央视采访时问他:“小时候有过什么样的打算?”他的回答特别简单:“就是想当科学家。”
而在学校里给父母发出的最近的一封信中,马加爵只是简单地说,学了生化专业,找工作并不难,叫父母不要担心。
从初中就在成绩一般的中班一跃成为全年级8个班的第一名,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到高中时沉湎于武侠小说,笔记中记满了关于自杀、凶杀、吸毒等字眼的内容;从写满了各种名人故事、重大新闻,以“人生多艰难,我要自尊,自重”到在房间的墙上贴着大大的“忍”字,再到信中表达“我虽然是大学生,我却绝不能与十哥相比……”、“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再到“心里很沉重,读书读到何年才是头……”
专家点评认为,马加爵的家庭是沉闷而缺少快乐的,这样的家庭在中国不在少数,而对于马加爵这样聪明和敏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家庭环境更为可怕。
更有人将他与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拿硫酸泼狗熊来对比分析说,教育中的缺失更不容忽视,这也许是马加爵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吧。
马加爵是不是变态?
采访中也有人分析,像马加爵这样的性格,即使不在今天爆发杀人事件,今后也将在一定时候爆发出来。
将铁锤挥向自己的同学,挥向曾经相处密切的朋友,而理由竟然就是“一次吵架”!更令人扼腕的是:他的毒手,竟然伸向和自己几乎是同等命运的同龄人身上。一位小学教师揪心地说:马加爵毁掉的,是5个家庭呀,而且这些家庭都在农村,都不富裕!
一种更为极端的说法是:几乎是没有明显的杀人动机,马加爵就将4个同学一天一个地杀了,是不是变态?
记者就此采访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的许秀峰教授。他认为,根据有关报道反映出的马加爵作案、逃亡、被捕以及审讯过程中的种种行为和表现分析,他既不变态,也没有精神病的迹象。
从精神病学的角度讲,衡量一个杀人者有没有变态,是不是有精神疾病,要看他杀人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是一种病态的动机,那么可以说他的杀人行为是科学意义上的变态行为,如果不是病态的动机,那这种行为就不是变态行为,换句话说,他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许秀峰认为,打牌时起争执仅是一根“导火线”,而“火药是早就装好的”,这要追溯到马加爵整个成长的心路历程。从有关报道上看,他生长于农村,家境比较贫穷,进了大学以后,性格孤僻,还有较深的自卑情结。4年里,在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多不如意,都可能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积怨一点点加深。这时如果哪个同学在打牌时再说些不该说的话,点燃了“导火线”,新仇旧恨一起涌上来,就酿成了惨剧的发生。
许秀峰分析,从马加爵作案行为看,杀人的过程横跨几天,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带走别人的身份证、取钱、逃跑、躲避警察、化装成乞丐、用家乡话给家人留言……整个过程都表现得很镇定,很冷静,准备得有条有理。他在逃亡过程中,身上装着2000多元钱,却不敢买东西吃,而是去捡垃圾吃,这也说明他感到害怕,他的精神是正常的。因此,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马加爵的行为不是变态的,也没有精神病的迹象。
许秀峰解释说,人们所谓的变态行为,是跟正常行为做比较而言的。正常人不会去杀人,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马加爵的行为是变态的,但从医学上来说,马加爵是心理扭曲。
联想起杨新海、杨天勇及其他
马加爵杀人案破获后,立即就有人将其与不久前在河南被判处死刑的黄勇、杨新海,以及震惊全国的我省特大杀人案犯杨天勇联系起来,认为他们都有着共性:作案动机深藏不露,有一定反刑侦能力;所杀的人都是所处环境中的相对弱者;与被杀者平素并无深仇大恨,和传统意义上的财杀、仇杀、情杀有明显的区别,被杀的人往往是在一种全无防备的情况下惨死的。比如马加爵,有人说他的杀人动机是由于在城市里受到歧视,是城乡差距、文化差异在他心理上形成落差的结果,但我们不能不注意这个细节——在马加爵铁锤下倒下的,恰恰是和他一样来自贫穷农村家庭的学子。
马加爵案发后,记者几次走进云南大学校园,对此案丝毫不作议论的云大学子,据说“都睡不太好”,担心马加爵什么时候又回来杀人;与马加爵在同一个学院的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平时他看起来就给人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特别是有时候在教室楼道内遇到他,因为楼道光线不好,他整个人就会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能吓人一跳。
而在海南警方的审询中,马加爵透露他曾想杀第5个人……
是不是杀了一个人之后,心理上发生更大的异化?
畸形人格由来已久
记者在查资料时,看到这样一种观点:犯罪心理学上的“反社会人格”有着16种特征,其中就有极度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的死亡好像根本不在乎等等。
我们看到,在所有关于马加爵的报道中,他都没有提到被他杀害的4个同学。
从人格上看,马加爵无疑是有缺陷的,而从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来看,他的心理不健康,但作案时心理状态是正常的,他对作案时间、地点、方式,对自己行为的动机、进程、终止都有辨认和控制能力,而且在行为过程中和结束后自我保护良好,所以应负完全法律责任。如果归类型的话,他应该属于仇恨型犯罪。
仇恨型犯罪也属于情绪型犯罪,指生活当中一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爆发。特点就是指向性明显,预谋非常精致;此外,在作案过程当中不后悔,不会中途停止犯罪。
从通缉令上肌肉健壮、双目圆睁、头发直竖的凶样,到落网时瘦弱、狼狈不堪的模样,很多人都说,他其实蛮可怜的……
一个畸形人格的形成,由来已久,在其成长的历程中,他的生活、家庭环境一定是有着一些欠缺的。(锁华媛 黄莺)
Ⅱ 药家鑫为什么杀人
药家鑫一案属于激情杀人。这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转型的故意杀人案。
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
药家鑫案庭审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公诉,药家鑫在讯问中说,自己于2010年7月拿到的驾照,轿车属于他名下,2010年6月购买。他承认在案发时内心非常害怕,杀人只是一念之差,而作案的凶器是一把长二三十公分的单刃切肉刀,是他在案发当天在超市买的。
律师辩护
药家鑫表示后悔,其律师许涛辩称为激情杀人。他的律师辩护说,这是一起交通肇事转型的故意杀人案件,药家鑫是一念之差,属于激情杀人。他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且有自首情节。希望法庭从宽量刑,给他一条改过自新的路。
(2)贵大学生杀人扩展阅读
激情杀人的必备条件
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资料
网络-药家鑫案
Ⅲ 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的庭审纪实
2001年4月22日,新华网刊登新华社记者王炽、沈路涛、刘忠海所写《人民的审判正义的胜利──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庭审纪实》一文,内容如下:
一伙横行肆虐多年、恶贯满盈的罪犯,终究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被押上威严的法庭,接受法律和正义的审判。
2001年4月21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对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作出一审宣判:张君、李泽军、陈世清、秦直碧等14名同伙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他4人被分别判处死缓、无期徒刑。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暴力集团犯罪案。从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间,张君单独或组织指挥其同伙在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公然持枪持械抢劫杀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共有28人死于他们的枪械之下,有价值536万余元的国家和人民财物落入了他们魔爪。
面对法律的宣判,这伙曾经不可一世的魔鬼垂下了他们罪恶的脑袋。
血泪控诉、民皆曰杀
2001年4月14日上午9时,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分别在重庆、常德两地同时开始公开审理。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刑事审判庭现在开庭,带张君等被告人到庭”,随着审判长的威严声音,“杀人魔王”张君和他的10名同伙被法警押了进来。在常德,李泽军等7人也被押上了被告席,接受法律的审判。
庄严的法庭上,公诉人宣读厚46页、多达2万余字的起诉书,在长达一个半小时内历数了张君及其同伙犯下的累累罪状:
为了钱财,从个体香烟批发店、大型商场黄金柜台到银行运钞车、经警的微型冲锋枪,他们无所不抢;从尖刀、自制短枪到军用手枪,他们无所不用;从农民、出租车司机到银行职员、公安干警,他们滥杀无辜;从窝藏、帮助销毁罪证到非法买卖、运输、私藏枪支弹药,他们无所不为。起诉书指控:张君为首纠合秦直碧、全泓燕、李泽军、陈世清、赵正洪、严若明等为实施共同犯罪而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大肆进行有组织、有预谋的抢劫、故意杀人犯罪活动,构成了抢劫罪、故意杀人罪、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抢劫枪支弹药罪、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情节、后果特别严重。
起诉书中最触目惊心的是长达5页的被害身亡者名单。28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变成了一个个沉重的黑色铅字,压在人们的心头。他们年龄多在二三十岁上下,其中有家庭经济顶梁柱的出租车司机,有从偏远山村进城打工的农民,有满怀希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有父母疼爱的独子、女儿心中的慈父、妻子深爱的丈夫……
当公诉人念到“被害人张劲,女,时年29岁”时,旁听席上,69岁的重庆老人张德贵泪水夺眶而出。他的女儿、重庆市商业银行职员张劲,2000年6月19日在同两名保安人员押款行走途中,被张君指挥同伙李泽军、陈世清残忍地开枪杀死,抢走她抱在胸前装有14万余元的提包。爱女遽然离开以后,老人常常后半夜醒来想起“最孝顺的女儿”,眼泪不知不觉地打湿了枕巾。至今,他在家中一直供放着女儿的灵位,每天清早都要用布轻轻擦拭女儿的遗照。
在古城常德,李菊梅旁听时听到丈夫肖卫东的名字,心脏犹如被针刺了一样。肖卫东是常德市农业银行经警,2000年9月1日,他押送的运钞车遭张君、李泽军、陈世清、赵正洪抢劫,33岁的肖卫东身中5弹身亡,抛下了没有工作的妻子和正念小学的8岁女儿。开庭那天清晨,女儿含着热泪拿着自己画的爸爸素描像站在法院门前,她轻轻呼唤爸爸,想唤醒爸爸看看这伙恶魔的下场。李菊梅愤怒地说:“即使把张君一伙枪毙,也不解我心头之恨。他们的贱命哪能抵偿得了我丈夫的生命?”
公诉机关通过多媒体举示了数千个物证、证言、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铁证如山,使张君及其同伙的凶残与狡诈大白于天下,无处遁形。
无论是在造成2死2伤的重庆“6·19”抢劫银行杀人案,还是在致7死5伤的常德“9·1”抢劫运钞车杀人案,张君犯罪集团都公然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城市热闹地区进行持枪抢劫杀人。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方,发生如此特大刑事案件,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而且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这些天来,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件的审理和宣判成为重庆、常德两地百姓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开庭前三天法院依法发布了开庭公告,但法庭旁听席每次只能容纳两百余人。更多人在法庭外,用满腔的义愤“审判”这伙灭绝人性的鬼魅。
色厉内荏、不堪一击
刚刚被押上法庭时,张君还故作镇静,偏着脑袋。当看到旁听席上投来一个个无言愤怒的目光,他那双充满戾气的眼睛顿时黯淡无光。在以后几天的庭审中,他除了供述、狡辩外,常常垂眼低头,神思恍惚地瘫坐在被告席上。
法庭调查时,面对一桩桩血案、一件件铁证、一个个控诉,张君无动于衷,不是翻着白眼不吭声,就是有气无力表示对指控“没有异议”。这个杀人魔王自知罪孽深重,拒绝律师为他辩护。
在回答公诉人的讯问中,张君那丑恶的灵魂不时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公诉人问:“张君,你在1994年2月为何要杀死广西宁明县服装店店主?”
张君答:“因为想抢他的6000元钱。”
问:“你是不是看到他才想抢钱的?”
答:“不完全是。我是看所有人的钱都想抢。”
一语道出了他那贪婪、自私、暴戾的本性,以及对社会充满强烈的仇视、报复心理。正是这种本性和心理,驱使着张君疯狂地抢劫、杀人,同时也驱使着他迅速走向最终的灭亡。
自称“职业劫匪”的张君,集狂妄、狡诈、凶残、卑鄙于一身。他常说:“谁挡我的财路,谁妨碍了我,我就消灭谁。”按照他蛮横的强盗逻辑,谁不把钱财拱手给他,就是挡了他的财路;谁不助纣为虐,就是妨碍了他。就这样,张君自己或指挥同伙用手中的枪,极为凶残地杀害了一个个“妨碍”他的民工、经警、个体户、清洁工、银行职员、商店营业员、出租车司机,即使连那些没有挡他财路的人,他也要残忍地“消灭”掉。31岁农民彭成辉在长沙城寻找工作,被张君骗到外地一个山头,让全泓燕练习手枪射击,最终惨遭杀害。
苍蝇逐臭,自古而然。同张君一样,其犯罪集团成员都是一伙良知泯灭、道德沦丧、极度贪婪、仇视社会的魑魅魍魉。李泽军、陈世清、赵正洪、严若明利欲熏心,不遗余力地听命于张君,持枪持械大肆抢劫,滥杀无辜,血债累累。秦直碧、全泓燕是张君犯罪集团的两名女干将,她们直接参与抢劫杀人,非法运输、私藏枪支弹药,死心塌地为张君效力。
在张君及其同伙张狂的外表下,是极度恐惧、紧张、虚弱的内心世界。不论走路、吃饭、看电视,张君一天到晚都握着裤兜里的手枪,提心吊胆过日子。每次作案,他都精心组织,精心策划,选择好逃跑路线,但他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笨蛋,迟早要被消灭掉。”
当这一天来临时,张君一伙在人民民主专政机关的铁拳下显得不堪一击。
李泽军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动物”,在抢劫常德市农行运钞车时向一名经警头部连开7枪,其凶残令人发指。如今,站在法庭上,他目光呆滞,两腿微颤,回答讯问的声音细若游丝。秦直碧曾女扮男装,同张君一起抢劫金店,后又参与犯罪集团抢劫作案3次,抢劫中致4人死亡,她为张君、更为金钱不惜孤注一掷。但在法庭上,她哭丧着脸,哀求宽恕,已全无往日的戾气。
在法律面前,骄横的张君一伙不得不低头认罪伏法。在进行自我辩护时,张君说:“给我这样的人处以极刑,我心服口服。”李泽军承认“自己罪恶滔天,罪不可赦”;陈世清哀叹“我的所作所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为自己辩护得了的”;严若明无奈地表示“自己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同仇敌忾、正气弘扬
对张君暴力犯罪集团的审判,昭示了这样一个铁的事实: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决不容许黑恶势力猖獗横行。
开庭第一天,刘国勤这位新闻工作者从武汉赶到重庆,走上法庭证人席作证。两年前,他在武汉一商场里迎着歹徒射来的子弹,用相机拍摄到张君、李泽军等蒙面持枪抢劫的画面。这些照片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庭审期间,不少群众积极出庭作证,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退休干部也有年轻职员。他们抱着同样一个想法:与邪恶势力作勇敢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尽快改变社会治安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人民群众对张君这帮穷凶极恶的劫匪深恶痛绝,同他们的斗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面对罪恶的枪口,许多人挺身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正是这些为正义而牺牲、受伤的民警、经警、营业员、驾驶员,使犯罪分子处处留下了罪恶的痕迹,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在侦破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重庆“6·19”抢劫杀人案发生后,许多市民向公安机关提供了688条线索,其中重点线索163条。常德“9·1”抢劫运钞车杀人案侦查中,公安机关接获群众举报线索1万余条、举报信81封,接待反映情况的群众185人次。上海第一百货重庆店黄金屋被抢后,几名现场目击群众积极提供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不计报酬地跟随专案组作辨认工作长达几个月,终于在案发前的录像中发现了可疑对象。破案后证明,这个可疑者就是案犯之一严若明。
有了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后盾,公安机关犹如神助,侦破工作捷报频传:2000年9月5日,李泽军、赵正洪在湖南益阳落网;2000年9月19日,张君在重庆被抓获归案;2000年10月7日,走投无路的陈世清束手就擒……短短的30多天内,公安机关不费一枪一弹,将张君暴力犯罪集团成员一网打尽,缴获全部枪支弹药。同时,一批向张君非法出售枪支弹药、包庇窝藏的罪犯也纷纷落入法网。这一切显示出公安机关除恶务尽、不留后患的决心和能力。
恶魔被擒的消息传来,山城重庆、古城常德响起了欢庆锣鼓,广大群众莫不拍手称快。被害人的亲属更是悲喜交加。这时离重庆个体经营者王礼明被劫遇害身亡已过去了6年,其妻得知消息后泪如泉涌,她哭喊着:“礼明啊,杀你的凶手抓到了。6年了,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你若在九泉之下有知的话,就闭眼安息吧。”
正义的审判将张君一伙永远钉在了人类不齿的耻辱柱上,这是法律的胜利、正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这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势必起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谢平在旁听庭审后说:“党中央决定开展‘严打’斗争,扫黑除恶,顺民心、得民意。对待像张君这样的犯罪团伙,必须做到发现早、解决快,把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张君犯罪集团的彻底覆灭,再次证明:正义的力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