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北大本科生
⑴ 是本科毕业到华为工作还是出国读研好
建议去读研究生,本科就能签华为,如果是研发岗位的话,那肯定是985或牛逼的邮电类院校了,读个研究生毕业后销喊一样可以再签华为,华为可以再有,但是毕业后再想深造那就有点困难了。
首先,华为每年招人很多,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中科大就业去向人数桥答最多的企业就是华为了。所以,你双985研究生毕业去华为是没问题的。
再次,本科和硕士一般敏斗慧进华为后是13级(分abc),博士是15级,是每两年评定一次级别,17-18级才是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有一个高的学历,更容易往上晋升,但是如果学历偏低的话就有点费劲了。
最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还是有所差别的。17年有一自动化硕士研究生朋友,拿到了华为大sp,月薪20K,16个月工资。
而且,硕士期间的科研生活会更加锻炼你搞科研的能力,和承担项目的能力,这是本科生远不及的。硕士毕业后,你也会以更好的姿态进入自己理想的公司。
欢迎大家关注我,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⑵ 华为最喜欢哪些大学的毕业生
华为是我国知名的企业,有许多人梦想自己能够进入华为工作,到华为的招人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学历要求都较高,而华为在我国不少高校都有举行校园招聘会,这所名企也十分看重从一流大学毕业出来的人才,甚至不惜高薪聘请。下面小匠老师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华为最喜欢的高校毕业生。
“两电一邮”指代的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三所综合实力非常强悍的大学,分别包括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其中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985大学,从“两电一邮”毕业出来的高材生也是深受华为的认可。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等,而从这些专业毕业出来的人才,也更为受华为的青睐,甚至有些优秀的学子还未毕业就被提前预定了,在未毕业之前就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
而北京邮电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2所211大学,它们与电子信息类相关的专业实力也是很不错,不少优秀的毕业生也是受到了华为的认可。
而除了小匠老师上面所介绍到的这些高校以外,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武汉大学毕业的学子,也是华为招聘人数较多的大学,因此如果考生未来计划想要进入华为工作,不妨可以考虑报考上面的这些大学,那么将来毕业面试华为就可以占有一定的优势。
那么除了小匠老师上面所介绍到的这些大学以外,你们认为华为还看重哪些大学毕业出来的人才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问题,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关注!
⑶ 北大高材生“指点”任正非,却惨遭开除,到底是谁的问题
做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在其位谋其职,不要想着越级去替领导考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想的或许不是他所需要的。更是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向成功,没有一夜成名,更不可能一步登天。
⑷ 写万言书的北大高材生后来发展如何

【北大高材生上万言书被任正非斥为精神病的故事听起来很过瘾,说出了大小老板们的心声。但老板们要小心了,同样的话,任正非说得,咱们不一定说得。】
北大高材生上万言被华为辞退,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有精神病,送医治疗,如没病,辞退。这是个老故事,但过段时间总会引发一些人的感慨,分享到朋友圈。我找来的这个版本有点话痨,但无论哪个版本,最核心的思想无非是:别瞎操心战略,要么干活,要么滚蛋!
▋任正非可以这么说
任正非可以这么说,首先在于过往业绩证明,他定的战略,大概率是对的。
但这不是核心,大公司犯战略错误的事常有。任正非也经常说“华为离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可见他并不是认为自己制定的战略绝对正确,不会犯错误。
任正非这么说的必要性在于:以华为的规模,如果一位刚毕业的新员工都把精力用在对公司战略的探讨,整个公司就不用做事了。
所以任正非的批复,与万言书的内容无关,而是要用这个案例给全体员工上一堂企业文化教育课。
我相信不只北大这哥们(姐们?),也有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西太平洋大学的哥们给任正非写过类似的东西,但都不如“北大高材生”的背景有代表性,被任正非忽略了。
▋你不一定也能这么说
如果你没有任正非的水平,制定的战略可能真的很差劲,盲目执行会损失惨重。更为重要的是,你的资源可能很有限,一次错误就意味着灭顶之灾,多一个人探讨没什么坏处。
其次,你公司的影响力可能没有华为大,兄弟们对这份事业的信心并不像华为一样足,需要你用心去沟通,用梦想去激励小伙伴,才能聚齐大家的心力。否则,一共才两三条枪,大家的心再不齐,就真的没什么战斗力了。
对于建议者,如果你不听取他的建议,甚至不给他表达意见的机会,就会感受不到存在感和价值感,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等不到你辞退,他自己就走了。这应该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这是一个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的老问题
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真的不知道这问题有什么好争论的。
战略是舵,执行是桨。不讲战略,只讲执行,就会南辕北辙。如果你偏要说哥伦布南辕北辙不是照样发现新大陆了吗?大师您请便。我们普通人追求的是如何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使成功率高一点,再高一点。而只讲战略,不讲执行,就像是没有桨的船,只能永远停在港口。
战略对公司重要,对个体而言同产重要。比如:
上述北大高材生被开除,原因就在于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战略定错了:作为一个新进入华为这种大公司的员工,正确的战略应该是“埋头干活,好好表现”。又或者,这哥们在制定战略方面确实有天赋,最适合的职业就是从事战略管理相关工作。那就是他的实施路径选错了,他不应该进华为这样的大公司,而应该找一个两三人的小创业公司,或是干脆自己干。
同样的话,为什么任正非说得,你却说不得呢?华为是艘几万人的大船,分工有序,自然不欢迎在船仓划桨的小伙随便跑到船顶的作战室多嘴。而如果你拥有的只是支小舢板,那你首要的任务是让大家相信你的梦想,愿意跟你上船,为你卖命。此时如果有人对你的战略质疑,你应该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用你的梦想感染他,而不是让他闭嘴。
"如果你想创建一支舰队,你不是坐下来谈论木工的工作,你需要让人的灵魂对探索遥远的海岸充满热情"。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建议
任正非的批复都有新员工这么个背景;马云在讲新员工不要跟他谈战略时,也会加上一句“如果是三年以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
倘若我们在朋友圈不作任何说明地转上这么一段,每一个下属都会认为你说的就是他。如果你不是足够牛逼(bei can),建议还是忍忍,别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