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日
Ⅰ 大学生可以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大学生应法制建设做出贡献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1、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大学生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3、大学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大学生应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4、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法治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根本上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打心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制定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维护英烈尊严与形象,到依法惩治“精日”行为弘扬民族精神;从合力惩戒“老赖”打造诚信社会。
Ⅱ 当今时期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爱国主义
任何时候,爱国都不是宏大的概念,也不是沉重的教育,更不是遥远的事情。只有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这就意味着,既要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又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保持爱国主义的鲜活和真实。将爱国基因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就能收获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
爱国的体现
血洒疆场是爱国,爱岗敬业也是爱国;为国争光是爱国,诚实守信也是爱国;同仇敌忾是爱国,文明友善也是爱国。可以说,爱国既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具体而微,时时处处、一举一动都能尽显爱国情怀。
从“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到“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从“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前锋”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始终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然而现实中,一些人罔顾历史,污蔑英雄,大谈历史虚无主义;少数人甘当“精日”,仰人鼻息,损害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心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人,就无法回答时代之问,就不能找到灵魂归宿,就无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人民网评:爱国主义是教育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