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自我效能

大学生自我效能

发布时间: 2025-10-03 12:33:35

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与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对写作

1.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越来越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其中,学习者的焦虑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较大的两种情感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们在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Banra, 197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价值系统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影响人们如何思维、感知、并激活行动等,它在个体的后继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自我效能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了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归因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等(董奇、周勇等)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且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
有关于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张日升,袁莉敏,2004)也表明,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接受挑战的能,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胜任感强,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坚持性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容易放弃。因此,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学习付出努力的多少和接受挑战的数量大小。
另外,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显示,智力在学习成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心理控制源及学习策略等)也对学习成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动机、智力和个性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霍金芝等,2003),表明非智力因素通过中间环节对学习起作用等。也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与个性、焦虑密切相关(孙喻 ,1997);学业优良者为高E低N,学业不良者为高N低E (霍金芝、蔡琰等 ,1997)。
纵观与自我效能感、个性特征、外语学习焦虑相关的文献之后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关系研究、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探究[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外语焦虑的差异。 [2] 学习者自我效能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3]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 [4]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成就的目的。

2 方法
2.1 被试
在佛山市南海许海中学选取初一两个班(男生60人,女生68人),初二一个班(男生29人,女生27人),南海桂江一中随机选取初一年级两个班(男生58人,女生52人),南海桂城中学随机选取高一年级两个班(男生51人,女生59人),高二年级两个班(男生52人,女生56人)。即初中学生294人,高中学生218 人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2份,回收率达到96%。
2.2 研究工具
2.2.1 EPQ量表 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简缩版 EPQ-RA)。量表共24个项目,包括P、E、N、L四个分量表。P量表代表精神质维度,反映被试个性中的倔强程度或反社会倾向,P量表高分者,通常被描述为性格倔强,孤僻,古怪,离群索居或冲动,冒险,不服管教;E量表反映个性中的内—外倾向性,E量表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外向,躁动,灵活而行为的稳定性差;N量表代表个性中的神经质维度,N量表高分者被描述为抑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L量表为校正量表,高分者被认为答卷时更易于受到社会期望的胁迫,因此答卷的诚实性受到怀疑。
2.2.2 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采用Horwitz E. K.(1986)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 FLCAS), 量表共33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量表形式, 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采用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对该量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Chronbachα系数为0.83 。
2.2.3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R) 该量表包括努力、进取心、坚持性三个分量表。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

㈡ 什么是择业自我效能感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求职就业中所需各项能力的信念,它显著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决策以及求职行为。择业效能感不是单一不变的,它受到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且能通过干预得到改善。

㈢ 大学生五大资本居于核心的是什么

大学生所拥有的五大资本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理资本。心理资本被认为是继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它涵盖了自我效能(自信)、希望、乐观、韧性以及情绪智力等方面。在现代企业中,真正的竞争优势源于员工的心理资本,而非仅仅是财务实力或技术优势。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这种潜力的源泉正是源自于个人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希望:缺乏希望和自我放弃的人是无法创造出价值来的。
2. 乐观:乐观主义者会将不利情况归咎于短暂的因素,而将积极结果归功于持久的原因,例如个人的能力。
3. 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冲突、失败、责任和压力时,能够快速恢复的心理能力。
4. 主观幸福感:只有当个体内心感到幸福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幸福。

㈣ 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

青少年的自尊以及自我效能不同程度地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近年来 ,国内研究与此有关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中[1-4 ]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选取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健康四个心理学因素 ,探讨大学生群体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为高校贯彻素质教育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1对象、材料和方法1 .1对象随机抽取甘肃庆阳师专 1998~
1999学年师范专业二年级的四个班共 195人 (男 131人 ,女 64人 )为测查对象 ,剔除无效答卷 2 2份 ,余 173人 (男
114人 ,女59人 ) ,平均年龄为 19.81± 0 .67岁 ,均为非独生子女。1 .2方法1.2
.1心理健康水平评定以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5] 为测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 ,该量表包括 90个项目
,10个因子分量表 ,其中因子 10不作为本次统计之用。测查采用 1~ 5分的 5点评分 ,每一项目的自评分值.

㈤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_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怀有的认为自己能掌控形势并获得良好结果的信念。下面我分享了自我效能感的解释,一起来了解吧。

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对未来的一个预期所带的能量。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他把自我效能感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操作行为的预期。而预期又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就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结果的一个预测,而效能预期更为重要,它是个人推测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举个例子,公司有一个重要的策划交给你,如果能力正常,但是你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并获得奖励,在这个预期能的推动下,你工作起来更积极有效。

由于社会发展快,竞争激烈,就业难的现象,让人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工作中去,这样使得 职场 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员工的身心倍感压力。像职场倦怠、加班、过劳死等等都变成了再熟悉不过的词。由于压力的增大,双职工的家庭越来越多,女人大批大批的进 入职 场,虽然创造了很大的社会价值,但是却造成一系列的工作和家庭问题。

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成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影响工作与家庭冲突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自我效能感。曾经西方心理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与自我效能感成负相关。也就是说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减少工作家庭的冲突。除此之外,自我效能感还对一个人的情绪、对外界的选择、自身的努力程度等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选择一些你认为能做好的事,而不要选择那些自己都感觉完成不了的事情。多次的成功能帮助你培养一种信念,那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你慢慢就可以解决那些曾经让你畏缩的棘手问题了。

2.将过去的表现与现在的情况区分开。以往屡次的失败或许让你觉得有些事情是你做不了的。但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以往的失败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你又重新满怀着信心和成就感。

3.密切关注你的成功。有些人往往只记住自己失败而不是那些成功的经历。

4.保持手写记录以便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功。倘若一个学生制订了一个 学习计划 ,他只坚持了4天,第5天就将计划抛到一边,那么,他就不应该这样想:“我失败了,我根本坚持不下去。”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事实上,这个学生80%的时间都是成功的(5天中有4天坚持这个学习计划)。

5.列出一些你认为自己最难和最容易应对的具体情形。从比较容易的工作着手,在获得一些成功后再去应对那些较难的任务。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6个主要因素
(一)成绩 经验 (performance experience)

成绩经验尤其是明显的成功或者失败,是最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成功经验可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失败经验会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但是一旦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失败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影响。例如,试图一整天不吸烟而失败的人们很可能怀疑自己未来一整天不吸烟的能力,而能够一整天不吸烟的人可能对另一天不吸烟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随着个人成就的提高而提高。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其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这意味着自我效能感是可以训练的。如果能让 儿童 获得成功,儿童就可能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

当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替代经验(观察学习、示范、模仿)影响自我效能感。当看见一个与自己类似的人在一项任务上成功或失败,自我效能感也能够随着提高或降低。观察到那些与自己的能力相似的人的成功操作能够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而看到与自己能力力相似的示范者的失败会降低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的影响取决于这样的一些因素,如观察者对自己和榜样之间类似性的知觉、榜样的数量和种类、榜样的力量、观察者和榜样面对问题的类似性。替代经验一般比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要小。

观察以同伴成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学生,认为自己也能够成功地完成同类任务。这一原理是重要的,示范是一种好的 教学 方法 ,如让一个儿童给另一个儿童示范。

(三)想象经验(imaginative experience)

人们能够通过想象自己或其他人在未来情境中有效或无效地行动,而产生关于个人功效或无效的信念。这样的想象可能产生于对类似情境的期待或替代经验或者被口头说服所诱发,如系统脱敏和示范。然而,想象自己成功或不成功地行动,不可能像实际的成功或失败经验那样对自我效能感有强烈的影响。

(四)口头说服(evrbal persuasion)

口头说服是比成绩经验和替代经验的强度要弱一些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口头说服作为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来源,它的力量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说服者的技能、可信度的吸引力。实验研究表明,口头说服是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中等有效方法。

学生常常从教师和父母那里接受说服信息,如“你能做”。积极的反馈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但如果以后的努力证明是无效的,它的作用是暂时的。像示范一样,说服可能让一个人尝试—活动,但是必须带来实际的成功,才能真正提高自我效能感。

(五)生理状态(physiological states)

当人们把厌恶的生理唤起和差的行为表现、不胜任和失败联系起来时,生理状态将影响自我效能感。当人们产生不愉快的生理唤起时,比生理状态愉快或中性时更可能怀疑自己的胜任力。同样,舒适的生理感觉可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学生从生理反应获得功效信息(如心率、出汗),焦虑症状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缺乏技能。

(六)情绪状态(emotional states)

生理线索是情绪的重要成分,但情绪体验并不仅仅是生理唤起的结果。因而,情绪和心境可能是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当人们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时,更可能对成绩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焦虑和抑郁对自我效能感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

情绪唤起能够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人们在悲哀、抑郁或者对某一活动过度焦虑时,自我效能感不如在心境好时那样高。人们学习把情绪作为自我效能感的线索,如“我今天不能应付”,是某一情绪体验的结果。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

3. 如何改变自我效能感

4. 职业素质学习心得3篇

5. 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热点内容
复旦大学博士中期考核 发布:2025-10-03 14:16:16 浏览:247
的女大学生 发布:2025-10-03 14:04:38 浏览:131
暨南大学考研经验 发布:2025-10-03 14:04:03 浏览:97
当大学教授要入党吗 发布:2025-10-03 13:37:09 浏览:852
2015苏州大学考研 发布:2025-10-03 13:18:24 浏览:988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导师ll 发布:2025-10-03 12:50:14 浏览:597
大学老师讲课费用 发布:2025-10-03 12:40:54 浏览:766
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党员冯某 发布:2025-10-03 12:38:40 浏览:984
大学生消费的目的 发布:2025-10-03 12:35:07 浏览:612
中国医科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发布:2025-10-03 12:34:32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