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不重视本科生

不重视本科生

发布时间: 2025-10-06 05:40:03

1. 本科毕业和专科毕业去找工作,都存在哪些不同

相信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曾梦想着考进清华北大,直到上了初高中之后,才慢慢发觉这两所最高学府是多么遥不可及。不过对于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讲,考个本科倒还轻而易举,只是有的人天生并不是学习的料,最后只能无奈地去往专科学校就读。而对于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差距,有的人看法不一,这两者毕业找工作时有什么差距?这3点尤为关键。

综上所述,专科生和本科生在面试找工作时存在着3点差距,相信大家已经一目了然。虽说现在是个看重学历的时代,但也不要因自己是专科生而妄自菲薄,有些企业是注重个人能力,会很乐意培养专科生的,其实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全国有那么多专科大学,如果专科院校就业不好的话,那这些大学早就开不下去了,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

2. 为什么小微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学历

参加过很多次的招聘,作为中小企业(小型企业)的一员,来回答这个问题。

1.在招聘时,我们首先看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企业目前发展以及未来发展定位的匹配度。

2.在同等能力的前提下,我们会优先招聘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如果相同的工作优秀的本科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我们就不会招聘研究生,因为本科生的用人成本更低。

3.硕士和博士在读期间,其实更多的时候很多学校、很多专业、很多孩子并未比本科期间有更长足的发展和提高(部分,并非全部),而实际上很多不知名学校的研究生很多都是混着就毕业了,只是拿到了硕士的毕业文凭,但是在能力上和本科阶段比较起来并未有多大的提升。

4.用人成本是企业考虑的根本。在收入待遇上,博士大于硕士大于本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创收的价值却不一定有多高,所以在选择上更优先考虑的是本科和研究生,除非特别的研究类岗位、或者为增加企业的含金量而招聘的一些博士岗位,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合适的、用人成本更低的本科/研究生毕业的学生。

5.很多博士或者硕士还沉浸在象牙塔的自我定位之中,在中小企业普遍都是本科起步的环境中,有时候很难融入到工作群体中去,对自己定位错位导致很多工作开展起来更困难,这也是中小企业在意愿上不愿意招聘高学历人才的很重要的原因。



6.高学历人才容易这山看着那山高,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完全没问题,大家有更好的去处自然选择更好的去处,但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每一次的人员变动对企业的打击都是致命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去招聘、找到替换的岗位,这也是很头疼的事情。

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喜欢本科生更喜欢大专生

我们都知道,学历是敲门砖。之前比较火的一件事是某公司HR称他们招生时,非985、211高校学生的简历直接扔,现在大学生那么多,竞争压力非常大,所以有时候可能就会造成这样的结局,比如据说华为公司,非211学历不要,更不要说大专生了。
但是,能力才是铁饭碗。说实话,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学历高的潜力大,但是一切也要因人而异,毕竟再好的学校也有渣,再差的学校也有精英,北大的一个学生未必就一定比一个专科学历的人能力大。不过,普遍来看,本科生比专科生更有潜能。现在支持学历无用论的人很多,他们可能会称很多一流企业老总学历都很低,比如可能会拿出马云的例子,不过不得不承认,更多的企业老总都是高学历人才。
网友二:
是否有更多的企业不喜欢要本科生而喜欢大专生,由于我没有对更多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调查和统计,因此不好轻易表态和下结论。既然你咨询这个问题,我姑且认为这样的现状是存在的,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首先,适合企业岗位的人才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从你问的问题来分析,有更多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依据学历来招聘员工,对人才的招聘和使用已经回归理性,其实企业所有的岗位并非都需要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才可以胜任,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学历和技能要求是不同的。有些岗位大专生完全可以胜任,甚至于可能比本科生干得更好,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让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做。
网友三:
无论本科毕业生还是大专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使得中小型民营企业招聘困难,以致于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招聘不到人才的怪现象。中小型企业更喜欢用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因为相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大专毕业生由于找更好的工作缺乏优势,因此在中小型初创企业工作更稳定和踏实,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有更大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大专学历的员工在企业自我价值的增量较大。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对员工的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不是很完善,同时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较弱,使得更多的本科生不愿意去中小型企业去工作也是一个矛盾。但是无论什么原因,从企业喜欢招聘大专生而不是本科生的现象,可以传递出一个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趋势和信号,越来越多的用人企业已经从唯学历的用人理念向重视员工能力的转变!
网友四:
现在本科生和专科生在大学学的东西,状态基本都一样,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一群习惯被人安排,习惯别人给他一个目标,习惯别人给他安排作息,像什么职业规划,自我认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啥,大学也没人管这事,最可怕的是家里人,老师还会有意无意的告诉学生分数就是能力,你分数高就是人才,毫无疑问本科生的分数成绩肯定要比专科生好,所以很多本科生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人才,然而很多专科生会被部分老师家长瞧不起,没办法只能去找其他的方式,比如去兼职,去拼命的抓住一切机会,证明自己可以,同样心态也会更好,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那就努力去干。
社会公司不会只看你的文凭,马云说过,文凭我只把它当作你交了四年学费的证明,其他什么也证明不了。史玉柱也说过,博士生和初中生没什么区别,能做事就行。我并不是推崇学历无用论,我是想告诉所有大学生,能力比学历更重要,能力是什么,能力是能够养活你自己的一技之长,学历呢,是你学习的经历。
网友五:
本科生有本科生的特点,大专生有大专生的特点。不过不否认确实有的公司喜欢大专生要比本科生多一点。原因如下。
相信大多数本科生还是可以的,只是部分本科生毕了业感觉自己就是高端人才,好高骛远,漂浮,做工作不踏实。就造成了低不成高不就的想象。建议这样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现在本科生每年毕业的那么多,一砖砸下来,八个都是本科生。
大专生因为知道自己的起步比较低,所以他们毕了业就会很低调,甚至有点自卑。这种种原因就造就了他们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习惯。所以公司就比较喜欢这样的踏实努力的人。

网友六:
我个人觉得有一些本科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学历不低,待遇不高的公司不愿意去,公司中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爱干,看中的岗位还胜任不了。相比有一些大专生只要公司给他们入职机会,他们就会更脚踏实地去干,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不要求更好的薪资和待遇,工作更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领导赏识。
学历是个敲门石,通常都会认为学历代表这个人的过去,说明了他的学习能力和理论水平,学历越高者,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来说越出类拔萃。当然,这肯定不是绝对的,一个公司在选拔职员时,在没有其他有效考察途径的情况下,最有效的筛选方法就是看他的学历,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有培养的价值。所以,选择哪个层次学历的人是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和选择的。

4. 为何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真的是学历“贬值”了吗

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困难,不仅是学历“贬值”那么简单

,大学四年的空度光阴,中国应试化教育考核标准,社会竞争激励的现状等都是导致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本身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就是严进宽出的,许多学生也对这种情况心知肚明。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对这种轻松的环境非常适应,便选择了整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够保证每天的出勤率,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选择作弊来获得及格的成绩,每天和好友约好通宵打游戏等,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是很容易出现的。四年下来,自己真正的本领没有学到,能力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扎实的知识做支撑,更没有社会实践做辅助,企业怎么会要这样的员工呢?

以上三个原因也只是解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部分原因,有太多因素导致了如今这样的现状,而作为大学生,想要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在重视学业成绩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个人能力的提高。

5. 铁路局为什么是大专生多,而不是本科生多呢

个中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铁路局是辛苦的工作,比起其他事业单位要累。

如果说公务员是金饭碗,事业单位是银饭碗,那么铁路局会是铁饭碗。在人才的选择上面,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毕竟在铁路局的系统里面,可操作的其实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在各类大考之间,铁路局不说试题如何,它的考上机率是要比普通事业单位要高很多的。

这些人当中,选择在铁路局工作的,一开始进去一定不会是因为他有这个梦想,而是相对而言,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试问,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本就骄傲的本科生又怎么会在铁道部工作?那是会有心理落差的——以前成绩比自己差、考的学校没自己好,虽然出来工作比自己早的“失败者”,这些人也不甘心一起共事的。

所以说,铁路局是他的定位问题,他本身在培训招人的时候,就已经定位在了大专,那么大部分本科生就不会去凑那个热闹。只是铁老大也是一个很牛的部门,在铁道部任职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6.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不值钱了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爸爸——农民工,月入也在7、8千左右吧(我们这里小工都要300一天了)。
聊起他的儿子,是大学本科毕业,找了份工作,工资却才3000左右。
这位爸爸很气愤啊,一直抱怨当初还不如不让儿子读大学了,初中毕业就让他和自己混,现在起码也比3000块的工资高。
而且还说,这儿子是真被大学读坏了,手无缚鸡之力不说,脸皮还薄、又吃不了苦,现在连农民工的活都干不了。
像这位爸爸这种想法,现在非常有市场。
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年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不值钱到人家都不稀罕你,想要找个体面的工作养活自己都很难。

那现实真是如此么?
我是认为:
1、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大学生真不值钱,找不到工作了,这反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但我觉得,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还真不是社会上缺少岗位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些现实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已。
下面具体讲一讲我的想法。

01、大学生不值钱了,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有人说,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我们培养那么多的大学生干什么?给社会添堵么?
我倒认为,大学生真不值钱了,这才是社会的进步的表现。
因为大学生如果还是稀缺资源,那么只能说明两件事情:
1、国家的教育水平还很低、教育资源还不够,还培养不了这么多的大学生;
2、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还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像这样的国家,一定还是处在经济粗放型增长的阶段。
所以,在社会进步有活力的国家,大学生绝不会是稀罕物。我们呢?我觉得也只是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已。
我们的大学生还远没有到稀缺的程度。现在之所以会感觉大学生不值钱了,只不过是由一些现实原因造成的而已。

02、现在大学生不值钱,只是一种假象。
现在,我们的大学生,之所以给人感觉不稀缺不值钱,找不到工作,我认为与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1、很多大学生,不一定是大学水平。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是存在问题的,就是宽进宽出,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确实没有大学生的水平,却成了大学生。这种高学历低能力的大学生,很多时候也给他的就业造成了障碍。

2、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真找不到工作,而是眼高手低所致。
有些大学生,会认为自己读了大学,有了文化,就应该标配一定等级的工作,达不到要求,就不干。于是很多人,太阳晒不了、汗不想流、苦不愿吃,都想办公室里吹吹空调就拿工资,这才进入了失业者的队伍。像这些大学生,其实只要放低姿态,先就业再择业,是完全没有就业烦恼的;

3、我们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我们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有很大关系。
很多大学的专业,根本没有对口的工作可以找。尤其是很多本科大学,专业是搞各种研究,但你说你一般的本科能搞什么研究?社会上又哪有那么多研究给你搞。
这也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减少一些本科生的培养,扩大一些大专生的比例,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也就不会那么的多了。

03、结束语:
从社会长远去看,大学生不值钱了,这肯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社会,如果还以有一两个大学生为荣,那这个社会,注定是落后的、没有竞争力的。
现在,我们虽然也感觉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我们的大学生还远没有到过剩的程度。
各行各业,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低一些、劳动强度大一些、苦要多吃一些的行业,其实还非常的缺大学生。只不过,大学生们不垂青而已。
等到以后哪一天吧,我们把大学生培养到连这些行业都能够大量招到大学生了,那我们的社会就真得将无比有希望了。
期待着那一天。
各位网友,针对今天分享的问题,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发表你的观点,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7. 为什么铁路系统的员工,大多都是大专生,很少看见本科毕业生呢

许多朋友都很羡慕现在一些铁路上工作的人,因为他们平时乘坐交通工具免费,而且铁路上各个部门的待遇又比较好,工作又非常稳定,比起外面的企业很强力的竞争而言,铁路部门的工作似乎要好很多。但铁路门同样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应聘上铁路部门的大多数都只是一些专科学生,本科学生很少,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教育,因此二者并不存在高低之分。两个学校认真学习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毕业之后,来到社会上,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就可以了。但是不管如何选择,都要认真对待来之不易的这份工作,让企业看到自己的态度。

8. 香港大学为什么在全球排名比北大清华还高

内地学校大部分都会偏低(除了学生入学质量之外),而港大因为有更多高质量国外吸引回来的教授,而且有比较健康的评估、终身职和退休体系,评估成果会比内地高。

中国内地的高校教育改革必须从教师做起。也就是梅贻琦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行政化下和党团化的清华,缺乏思想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功利化氛围非常严重。极差的待遇和体制原因导致老师忙着赚钱;严重忽视本科教学质量、学风差;体制等原因无法吸引有实力的年轻研究人员;研究生沦为廉价劳动力。
1 非常不重视本科生教学。举个例子吧,我们本科的很多课程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有的老师上课时公然宣称:“我是搞工程的,咱们这个学的差不多就行,教学不是我的事”。大作业都靠前人的版本,大三之后一半的同学都不再自己写作业了。但是却没有办法,我们学生根本没法影响系里的教学安排、教师和教材。就算是系里老师都了解这种情况,却一点作为都没有,老师们没有动力去改革。

2 功利化思想很重,大学里最崇尚的不是思想自由、不是创新精神、不是独立思考,而是赚钱多少、以后做官前途好不少。

3 相当一部分教材烂的要死。大部分这种教材都是国内的某某学者编的,看那些的东西,就感觉不是让人来看的。真感觉这些国内编教材的以前是不是教体育的。

4 上面有人说师资有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应该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只能花那么多的价钱去买那些成名的年纪大的都做不动研究的教授呢?为什么对年轻的有实力的世界级的研究人员吸引那么少呢?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学术圈俨然是个官僚圈子,学者有行政职务,年轻人如果仅仅靠自己科研上努力,是基本上没有出头之日的,只有抱对大腿、靠对大树才行,自然就缺少了创新和独立的精神。这么做哪能做出什么东西呢?

5 待遇问题。清华信息学院的副教授一个月的工资是5000+RMB,这个工资实在是有点少,如果有家室孩子的话,练养家都很困难。老师要生活下去只能去拉公司的项目,为了降低成本,把活放给研究生,每个研究生一个月给300RMB到900RMB不等的工资。可想而知,在这种教授忙于赚钱的情况下,大学怎么可能在创新研究上有什么大的突破呢。

5 清华在不断强调了社会责任感。

6 在这种环境下,相当一部分课程都靠自学,让大部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7 世界三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生。这里有浓厚的竞争氛围,大部分同学都非常要强,这加强了学风,保证了大部分同学不会沉沦。

热点内容
清华大学美术专业教授 发布:2025-10-06 07:12:44 浏览:589
大学生烟瘾 发布:2025-10-06 07:07:09 浏览:401
全国大学生创业官网 发布:2025-10-06 07:00:47 浏览:29
女大学生宿舍下载 发布:2025-10-06 06:52:25 浏览:525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贵秀 发布:2025-10-06 06:44:59 浏览:959
2016东南大学考研报录比 发布:2025-10-06 06:42:30 浏览:604
和大学老师相处 发布:2025-10-06 05:55:05 浏览:685
大学生活老师的工作计划 发布:2025-10-06 05:44:55 浏览:111
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指导记录 发布:2025-10-06 05:44:55 浏览:21
不重视本科生 发布:2025-10-06 05:40:03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