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恐慌
1. 大学生的焦虑从何而来
这个大学好像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我就还想到,就是说奥巴马,这算美国培养出来的。我就注意到,我研究奥巴马的演讲,我就注意到很多人评价呀,说这个是这个总统当中,相当具有历史感的一个人,这人一说话呀,不凡。
梁文道:他有哲学底子。
窦文涛:哎,哲学的底子,而且人家能够说从林肯总统,当年的什么IHaveaDream,回顾美国的这种历史,这种历史感,这种人文素养,你看在奥巴马身上,就体现了,这就是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种精英。
朱大可:对。就是现在我们就缺失这个,就是说如果你让学生来谈论这样的话题,他是无法完成,他的记忆就非常短暂,他可能记忆就是两三年之前的东西,在这之前的东西他全部忘的干干净净。
窦文涛:朱老师你平常跟现代的大学生们接触,你觉得他们所思所想,或者所担心的是些什么呢?
朱大可:就是职业。
窦文涛:职业。就是找工作。
朱大可:就是找工作,他们从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是职业焦虑,这个焦虑是由家长带来的,因为家长好不容易帮你选择,培养你花那么多钱,那当然希望你赶紧毕业以后赶紧挣钱,来回馈你的家庭,是吧?这也可以理解。
梁文道:现在学费也的确负担很多的压力。很惨。
朱大可:学费很多。很多家庭是很贫困的。中国教育现在非常惨。就是他的整个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占这个整个家庭收入很大一部分,所以他们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非常迫切。而学生受到这种压力,所以他从进校第一天开始,他就是一个就业的焦虑非常强烈。
窦文涛:真是,当年有一个广州有一个孙志刚你记得吗?就是被活活打死的那个大学生,后来我看对他,就是我们采访他的父亲啊,你看他一个农民兄弟吧,他儿子这么惨给打死了,但是你知道他接受采访他说的是什么呢?说是说,我们培养这个,我这个孩子大学生,我们给亲戚,村里的亲戚都借了钱,我们投资了多少,但是你看现在这人给打死了,我们这个投资怎么。
朱大可:血本无归了。
窦文涛:血本无归了,他是这么想。
梁文道:这是个中国传统。
朱大可:对。
梁文道:你知道以前中国传统,大家都在农村务农,你花两三代人的力气才能够腾出一个人,他是不用下地干活就在那儿好好读书的,然后这个人全村养着你了等于是,然后养一个人出来考上了进士、当了官了。
2. 上大学后为什么会变得社恐
很多大学生在自己宿舍里可以不受任何拘束的夸夸其谈,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而在陌生人面前却寡言少语,一味发扬沉默是金的精神。这可能是大学生所处的这个特殊阶段的原因,进入青春期,年少气盛,大学生都有了很强的自尊心,对外界的各种反应比较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观点,怕自己一旦说错话会遭别人排斥、鄙视,尤其在异性面前担心会更重,所以尽量使自己保持沉默,从而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出现,这种原因可以归结为青春期的特殊原因。
还有的大学生并不是发自心底的不愿出现在公共场合,做事交往等都束手束脚,不能根据自己得意愿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各种事件,这就需要追溯到其家庭环境。大学生在从小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会不断地给予教育,可能在此过程中就不自觉的受到压抑,家教稍严的家庭,大学生在外所受到的各种来自意识里的束缚会更多,尤其是女生,家教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醒其需要有个女生该有的样子,需要自敛,而不应该放任自己随心所欲,这就毫无疑问的加重了大学生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这种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环境原因。
有的大学生不愿意过多的与人接触交流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在任何地方都低人一等,尤其才进入大学,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而自己却什么都不会,每次表演或开会都只有当观众的份;有时又会过多的在意自己是农村来的,觉得自己的言谈举止都显得土里土气,跟不上所谓的潮流;有时还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和别人作比较,比如家境,别人家有轿车自家只有自行车,别人家有三层洋楼,自家只有小平房……诸如此类,总觉得自己在人前抬不起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因而拒绝与人过多交流来往;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自卑心理引起的社交恐惧症。
二、怎样解决大学生社交恐惧症
首先,我们大学生要一定要自信,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只有自信了,才会有勇气去挑战以前没做过的认为难的事情,才会使自己常常快乐;一旦自信了,就可以很好的克服自卑和害羞,“社交恐惧症患者最深处的原因就是无法接纳自己。‘如果自卑是毒,你自己就是解药’,从而有效抑制社交恐惧症的发生。
第二,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若是将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就容易脱离现实而不容易实现;若是常常追求完美,就容易患得患失,太过在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试图采取各种方法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从而迷失自己。因此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不用过于在意别人的种种看法,就不会出现手足无措、伤心失望的情况。
第三,时常给予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不断告诉自己,社交恐惧症的情况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这样可以逐渐否定以前种种消极的意识,从而变得更加乐观。
第四,可以适当的强迫自己改变现状,到人多的地方,比如食堂和大街上,主动向路人问询;试着参加聚会、活动和各类表演,试图展现自己的长处,试图参与发言;不断地强迫自己不断地联系,时间长了肯定会有好转。
第五,适当和父母进行交流,诉说自己的想法,尤其女生,毕竟大学生自身已经步入成年阶段,不可能永远随着父母的意志生存,从而减轻来自家庭的束缚,这是应对家庭环境原因最好的方法。
第六,药物疗法,这是专门针对生理原因所诱发的社交恐惧症,运用药物来进行调节改变身体里化学物质失调状况。
三、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表现特征
(一)缺乏或丧失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的缺失导致患者在人前不知道如何与人说话和相处,见人就紧张,与人说话的时候面红耳赤甚至颤抖。
(二)对外界感到不安和排斥
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都不愿意和人接触、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做出让人注意的事情,由此他们感觉到面对任何人、在任何公众场合都是不安全的,于是就对外人产生排斥情绪,害怕出现在公众场合。
(三)强迫性的恐怖情绪,想象出恐怖对象自己吓唬自己
(四)害怕
社交恐惧症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害怕,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出现在公众场合等等。在患者害怕的时候便会脸红、出汗,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发抖、心慌气短、手脚颤抖甚至晕倒的现象。
(五)回避
怕虽然是一种心理过程,但它必然要影响生理功能,于是紧张、出汗、心慌气短以及颤抖都会接踵而来,这些反映,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表现。为了摆脱焦虑,回避、逃避便是唯一的手段。在回避的时候,许多患者还会发生“过敏性牵连”,这是一种自我防卫心理机制。对害怕的场面或人,会发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对外部事物产生异常过敏的反应。
四、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自我调节
1、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到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3、别太在意自己的反应: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4、具体可以用系统脱敏法来消除恐惧心理。它是反复接受恐惧的刺激,接触恐惧目标,从而逐渐适应这种刺激,逐渐消除这种恐惧,其刺激强度可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呈现,否则会加重恐惧感。
5、可以用厌恶疗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根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有恐惧情绪或想法就用力弹一下,要感到疼痛才行,这也是一种强化,过段时间症状就会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