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2012届本科生
『壹』 什么叫应届本科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的学生。当一名学生进入其教育层次中的最后一学年的时候,这一年当中,该学生为应届毕业生,即当年毕业。比如四年制本科的大四在校生,三年制专科的大三在校生,三年制高中的高三在校生等。
(1)为了解2012届本科生扩展阅读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报到、就业:毕业生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办理就业录用、户口关系迁移及人事代理等手续。
落户:毕业生凭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户口关系迁移通知书》到 365便民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或各镇街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非当地籍的生源需先与当地单位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后方可出具《户口关系迁移通知书》)。
『贰』 毕业了一年的本科生,没签劳动合同,还能算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吗
1.应届毕业生是指当年毕业的高校学生,是以毕业证书为准的,与是否签劳动合同没有关系。往明里说,过了2011年,你就是往届生;
2。你的户口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人
3.学校的户籍是集体户口,作为上海户口处理
『叁』 本科生教育
一、日常教学运行
(一)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2012年全年开设课程总门数为1022门,其中春季学期474门,秋季学期548门。主讲教师总人数为1108人,其中春季学期544人,秋季学期564人。教授授课250门,副教授授课494门,教授承担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24.46%。各学院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60岁以下)为163人,占60岁以下教授总数的95.88%。
在考试管理工作中,顺利完成了各项考试安排,严格执行考试标准,严肃考风考纪,努力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二)学籍管理服务到位
截至2012年10月,共有在校本科生8395名。完成了2146名学生的电子注册、2046名毕业生的审核、证书发放和注册工作。411名学生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段丰娟获得北京市教委2012年度学籍学历管理先进个人。
二、教学建设与改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与精品教材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明确重点目标,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资助经费1000万元。
(一)专业建设
2012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完成了本科新旧专业的对照整理工作,整理后学校共有49个本科专业。以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业综合改革。石油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石油工程、安全工程和测绘工程等3个专业获得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获得了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延长申请,这对于提高学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本科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建设
学校积极进行教材建设,制定了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对教材管理、编写、选用、评选等做出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教材建设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开展。2012年,学校共资助出版12本教材;立项8本教材;《基础矿床学》(薛春纪)和《结晶学与矿物学》(李胜荣)2本教材获得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三)课程建设
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走近地球》(颜丹平、程捷主讲)和《玉雕与玉器》(郭颖、余晓艳主讲)2门课程获得教育部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二批建设选题名单。
(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2012年,学校启动首届校级教学名师的评选,共评选出许虹、周训和黄文辉等3名校级教学名师;推荐许虹和周训2名教师参加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其中许虹获得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与教学名师培养体系相衔接的新教师教学上岗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得到进一步深化。圆满完成了第十二届新教师上岗培训活动,共有23名教师顺利结业;根据新教师的培训体会,编辑完成了第十二届《新教师教学上岗培训心得体会汇编》。启动第十三届新教师上岗培训活动,共有27名教师参加本期培训。22名从各学院(部)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改项目的立项和教学成果的培育,“以立项促改革,以教改促成果”。2012年,学校共资助校级教改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36项,名师配套项目6项;在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中,共有3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教改项目、5个精品教材项目、2个教学名师项目、1个基地建设项目获得支持。组织评选了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
三、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平台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验室,学校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习经费管理办法,为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云南有色资源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云南有色资源集团、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获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建设项目。
(二)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学校每年集中安排低年级本科学生的校外实习任务。2012年,学校共有1272名学生赴北戴河进行地质认识实习,1070名学生赴周口店进行地质教学实习,另外还接待了青海大学80余名师生和内蒙古农业大学30余名师生在周口店的地质实习。学校长期以来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强化国际合作,跨境地质实习逐步形成规模,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2012年,学校共安排33名学生赴韩国、越南、纳米比亚和中国台湾等地进行跨境地质实习和交流,同时接待了40余名来自韩国、越南、纳米比亚、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学校交流并在北京周边进行地质实习。
(三)学科竞赛
为进一步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持续加大对学科竞赛的关注与投入。截至2012年12月16日,学校本科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26项,共获校级以上奖励(不含校级)187项。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学校共获得3个单项一等奖,并获团体一等奖。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投入专项经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了7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2012年,共立项支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57项,其中国家级150项,北京市级22项,校级185项,经费总额达237.35万元。参加项目的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11篇。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2012年,参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应届学生为1960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科研、教育、生产等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61.5%、9.1%和10.6%。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共50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比例为65.9%。在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共遴选出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8篇。
四、教学质量监控
(一)教学质量监控
2012年,学校坚持执行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院(部)沟通,在分析各院(部)检查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发出学期检查通报,做到有安排、有总结、有提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学校、院(部)和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教学信息。
(二)教学督导工作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工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根据本科教学督导组的职责和2012年度督导组的工作要点,全体督导员按既定分工范围,以随堂听课为主,参与了各院(部)与本科教学相关的多项活动,累计听课130多人次,抽查审核毕业论文130余份,参加多次新教师培训活动,发现和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与有关院(部)、教研室交换反映相关意见或建议,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系列评优
为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组织完成2012年本科教学系列评优工作,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能源学院和珠宝学院3个学院获得本科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奖;30名教师获得“本科教学优秀奖”,其中一等奖8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1人。汇总3个先进管理单位的经验总结和8名“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获得者的工作体会,编辑了《教学系列评优先进事迹汇编(十二)》。
(四)学生评教
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评教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2012年组织全校本科生对2012年春季学期和2012年秋季学期全体上课教师进行了网上评价,累计参评学生140604余人次,学生参评率达到95.75%。根据学生评教数据以及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语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2012年春季学期和2012年秋季学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对暑期189名教师的实习、实验课教学进行质量评价,完成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学院和教师本人,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五)基础资料收集
学校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编辑工作,坚持翔实、客观地记录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完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教学基础资料汇编》;完成并上报市教委《北京地区本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状态核心数据采集表》和《北京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完成并上报教育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五、附录
表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新旧专业整理审核汇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3·北京
注:1.专业代码后带“W”的表示目录外专业;
2.专业代码后带“Y”的表示引导性专业;
3.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目录内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
数据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报送现设本科专业整理结果的函》(中地大京函字〔2012〕123号)。
表2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招生专业
续表
续表
注:1.专业代码后带“W”的表示目录外专业;
2.专业代码后带“Y”的表示引导性专业;
3.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目录内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
表3 2012年全年开课情况
续表
表4 2012年在校生统计
续表
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2年12月31日。
表5 2012年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续表
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2年12月31日。
表6 2012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数据来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
表7 2012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名单
数据来源:《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
表8 2012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数据来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1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及有效期延长申请审核结论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5号)。
表9 2012年正式出版教材汇总表
表10 2012年教材立项汇总表
续表
数据来源:《关于公布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教发〔2012〕29号),表中注明“*”的项目为自筹经费项目。
表11 2012年国家级规划教材汇总表
数据来源:《教育部关于印发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1号)。
表12 2012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名单
数据来源:《关于公布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二批建设选题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91号)。
表13 2012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名单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京教高2012〕14号)。
表14 2012年校级教学名师奖名单
数据来源:《关于公布2012年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中地大京发〔2012〕71号)。
表15 2012年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名单
续表
数据来源:《关于表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和单位的决定》(中地大京发〔2012〕104号)。
表16 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关于公布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教发〔2012〕29号),表中注明“*”的项目为自筹经费项目。
表17 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续表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关于公布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中地大京发〔2012〕89号。
表18 2012年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明细表
表19 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数据来源:《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1〕7号)及《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
表20 2012年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名单
数据来源:《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教高〔2012〕8号)文件。
『肆』 90后女为何毕业5年就能当上副县长
记者了解到,这位26岁女副县长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届本科毕业生。
为什么毕业5年就可以当上副县长?
除了名校博士学历外,郑睿臻本科阶段所在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高翠欣如此解释,“选调生报考条件首先是本科阶段要求必须是党员,学生干部。郑睿臻当时在学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热衷于学生工作。在校期间,她除了注重专业学习外,还频繁参加各类校内活动,注意自我提升。她是班上女生中,对人生有主见、有规划的。”
『伍』 2012年及以前选聘的在岗大学生村官什么意思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2〕36号)和我省《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组通字〔2011〕5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意见》(组通字〔2013〕1号),现就2014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公告如下:
一、选聘数量
全省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700名左右。其中,面向国家985、211重点院校毕业生等择优选聘500名左右;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200名(附后)。各市所辖县(市、区)选聘指标由市根据实际进行分配(详见笔试后的各市通知)。
二、选聘方式
选聘工作采用择优选聘和公开选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择优选聘通过面试、驻村见习、考核、体检等方式确定人选;公开选聘采用笔试、面试、体检等方式确定人选。
三、选聘条件
选聘对象的基本条件是:(一)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二)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三)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四)身心健康。同时要具备以下条件:
1.27周岁以下(1986年4月24日以后出生),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应为24周岁以下(1989年4月24日以后出生);
2.参加择优选聘的,须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其中,历届生须为2012、2013年毕业,且为中共党员。符合选调生条件(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担任1年以上学生干部)的在皖全日制一本院校应届毕业生也可报名参加择优选聘;
3.参加公开选聘的,须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应为中共党员或学生干部或受到院(系)、校(含校直部门)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2012、2013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党员本科生和研究生,我省部分市、县(市、区)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期满人员,符合条件的可报名参加公开选聘。
四、大学生村官任职和聘期规定
大学生村官原则上回原籍所在县(市、区)的村任职,一般不安排在本人家庭所在村。
新聘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根据工作需要,可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委员或村团组织、妇联组织负责人等职务。
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一个聘期为3年。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的,可按照有关程序续聘;任满2个聘期、未担任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不再续聘的,可自主择业。
五、选聘工作时间和程序
(一)网上报名(择优选聘报名时间:4月24日9:00至4月28日16:00;公开选聘报名时间:4月24日9:00至5月3日16:00)
皖籍高校毕业生按照其原籍所在的省辖市,原则上实行定向报名。外省籍的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报考,每人限报一个省辖市。
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报考人员登录网站后,仔细阅读“报考指南”,并签署“考录诚信承诺书”,按要求如实、正确填写资格审查表,并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尺寸为295×413像素,大小为20-100kb)。
报考择优选聘的毕业生须提供身份证、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党员证明信及《就业推荐表》复印件。省外985、211高校毕业生在报名后及时将上述材料(应届的须提供身份证和就业推荐表复印件,历届的须提供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及党员证明信复印件),传真至0551-62607693,0551-62609650,或在2日内通过特快专递寄达安徽省委组织部电教大楼四楼农村组织处(合肥市庐阳区九狮桥路8号,邮编:230001);在皖985、211高校毕业生须及时与本校选聘工作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见相关网站),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应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本校选聘办;历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本校选聘办);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在皖全日制一本院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向本校选聘办提供相关材料。
报考公开选聘的,在皖高校毕业生,须及时与本校选聘工作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见相关网站),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应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本校选聘办;历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及时将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党员证明信等提供给本校选聘办);省外高校毕业生,须向省选聘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应届毕业生提供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就业推荐表》、获奖证书、学校党委组织部开具的党员或学生干部证明信复印件;历届毕业生提供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开具的党员证明信复印件),在报名后及时将上述材料传真至0551-62607693,0551-62609650,或在2日内通过特快专递寄达安徽省委组织部电教大楼四楼农村组织处(地址同上)。
(二)资格初审(择优选聘资格初审时间:4月24日至4月30日;公开选聘资格初审时间:4月24日至5月5日)
省选聘办和省教育厅、团省委、在皖高校分别负责报考人员的资格初审,着重审查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等,并在报名后2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择优选聘报考人员于报名后至4月30日16∶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公开选聘报考人员于报名后至5月5日16: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通过公开选聘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于5月7日16:00前按要求在网上缴纳40元笔试考试费用(符合择优选聘条件、通过资格初审的毕业生不需网上缴费;未通过择优选聘资格初审的,且符合公开选聘条件的,如已改报公开选聘则需网上缴费),逾期未缴费视为自行放弃。缴费后于5月20日至22日下载并打印《资格审查表》和准考证。
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享受减免笔试考试费用的政策。这部分报考人员报名后,先实行网上确认和网上缴费。5月23日至5月25日,由报考人员到省人事考试院(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与太湖路交口恒生阳光城8号写字楼四楼)办理减免笔试考试费用审核确认手续。参照“公务员考试减免笔试费用”有关要求,报考人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考试遴选
1.符合择优选聘条件的考生
(1)资格复审和确认(5月7日)。面试人员根据所报考市有关规定,携带《资格审查表》(从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并提供给市选聘办)及有关材料进行现场资格复审。其中,历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党员证明信原件及复印件等;应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就业推荐表》原件和复印件;符合选调生条件的需提供学校党委组织部出具的证明材料。凡不符合报考条件、不能提供规定证件及逾期未办理确认手续的,取消其面试资格。
(2)面试(5月9日)。面试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分别组织实施。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各市择优选聘数1:1.5的比例确定驻村见习对象。
(3)驻村见习(5月10日至6月10日)。驻村见习期间,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见习村,明确工作职责,提供工作和食宿条件。
(4)见习考核(6月12日前)。由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对见习村官进行考核,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行、实际能力、个性特点及岗位适应性等。对考核合格、志愿到村工作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与考生签订意向协议书,并比照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发放1个月的见习补助。
2.符合公开选聘条件的考生
(1)笔试(5月24日上午8:30—11:00)。省里统一组织笔试,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张试卷,满分为150分。笔试后,分省辖市按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入围人选。
(2)资格复审和确认(面试前2天)。
面试前2天,面试入围人员应携带个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生证或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资格审查表》(从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并提供给市选聘办)等到所报考的省辖市选聘办进行资格复审和确认,并根据各市公布的县(市、区)选聘指标,填报志愿任职地所在的县(市、区)。凡不符合报考条件、不能提供规定证件及逾期未办理确认手续的,取消其面试资格。因取消资格等原因出现入围人选缺额的,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递补,并进行资格确认。对于填报志愿相对较少的县(市、区),可由市选聘办征求考生意见后进行调剂。
(3)面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面试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分别组织实施。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法,主要测试报考人员的综合分析、计划组织、人际沟通、创新应变等能力,按县(市、区)分组进行。面试后, 根据面试成绩,按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
(四)体检(7月初)。体检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进行,体检对象为驻村见习考核称职且与县(市、区)委组织部签订意向协议书的,以及通过公开选聘面试的毕业生。体检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印发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时间和地点由各市选聘办电话或短信通知,逾期未参加体检的,视为自行放弃。因自行放弃或体检不合格等原因出现缺额的,不再递补。
(五)公示(7月下旬)。各省辖市选聘工作联席会议研究上报本市拟聘用人员名单,省选聘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确定聘用对象,并在安徽大学生村官园地、安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安徽人事考试网上公示5天。
(六)培训上岗(8月上中旬)。
以省辖市为单位集中举办新聘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由各市选聘办通知。培训结束后,各市统一将大学生村官派送到县(市、区)。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协议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上述时间安排如有变化,以省、市选聘办和相关网站的具体通知为准。
政策咨询电话(省选聘办):0551-62609192;考务咨询电话(省人事考试院):0551-63457903;咨询时间: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省选聘办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各省辖市及在皖高校选聘办联系电话见相关网站公告。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
建议看看书,查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