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什么工作
❶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优先选择什么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工作不好找一般大学生毕业都会选择什么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困扰着很多每年临近毕业的学生们,同时为此发愁的并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还有他们的家长,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的紧迫,面对缺乏就业经验的大学生来讲,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容易,而且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校内都是过的校园生活,每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忙于课业的他们一旦某一天被迫投身于,就业或者是找工作,那无疑就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❷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去干了什么
现代大学生毕业后有的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或考公务员等,有的毕业就出去找工作。当然有的没考研,没考公务员,也没找到工作!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前不久,网上一个《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让河北保定的苗卫芳一下成了“热点人物”。她曾因考研成功变为整个村子的骄傲,如今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回家务农,致使父亲经不住周围压力选择服毒自杀。这位父亲的选择也许有些极端,但是连硕士生找工作都很难的现实,的确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再加上往年剩下没就业的,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
为找到一份工作,大学毕业生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或早早找关系实习,争取留用;或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拼命培训、考取证书,为自己充电。
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告诉记者,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企业求贤难,大学生求职难”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企业也难辞其咎。在招聘时,企业常常会附加各种专业以外的要求,比如外貌、性别、家庭、户口等,以至于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而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对人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的态度,也使年轻人失去了很多长线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有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找工作,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仅有,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所不同的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各国努力推出一些举措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由大学、企业、劳动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联动。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学院,负责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训,企业则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韩国政府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后升学”,让年轻人真正学以致用。
当然,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作为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少都是就业道路上的“短板”。现在,多数大学都会安排实习时间,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这样的机会。
因此,新生一入学就应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另外,找工作时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摆正心态也很重要。
❸ 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好
看你喜欢做什么,你愿意做的事都可以做,另外还要看机会呢,看什么单位能进去了,不是想到哪里从事什么就能从事什么的,所以说你现在问这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❹ 大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
A我想做什么 人人都有理想,那是我们成功的原动力。对于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把自己的理想在尝试之前就扼杀了,因为他们不够勇敢和自信。这种思维方式,就像不停注水的沙袋,越来越沉重,只能拖住你的脚步。因此,放下所有的疑虑,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通过大学中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参加的活动来初步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 *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似机构所能提供的关于职业的信息,认识不同的职业。 *和他人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当然是那些能够给你建议的,尤其是已经在工作的人。 B我适合做什么 理想不同于梦想的地方:理想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的基础上,客观的长远的规划。当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后,接下来就是要分析你到底适合做什么。公司在用人时,非常讲究“match”,例如宝洁的用人原则是: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宝洁的人。因此我们也要将自己的兴趣同本身的能力学术背景相结合,来综合评价一下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接收专业的个人定位测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明确你自己想要加强的竞争力。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职位的用人标准和原则,了解不同职业,职位所要负责的事务,也自己的背景进行对比。 *通过询问已经工作的学长或自己的家人,请大家帮助分析一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 C我能做什么 这一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所以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确定这一点,我们便能更了解如何去应对用人单位的面试,如何将自己的实力,能为公司带来的利益充分表达清楚,让我们在面试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 *了解每一点相关信息,有可能的话参加专业的求职培训,向专业职业机构咨询。 *通过求职或兼职的经历,认真分析自己能胜任的工作,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了解工作 一份工作,包含三方面讯息:行业,公司和职位。明确了这三点,才能确定一份工作的性质,职责,所需能力以及技术的要求,才能明白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你是否有兴趣。 1.行业:不同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从事咨询行业的人不同于从事IT行业的人。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缺乏对行业的了解肯定会成为求职路上最大的障碍。 2.公司:不同行业的公司当然是不同,同一行业之内,不通公司也是各有各的特色。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形式风格不同,经营模式,运作方式也会有很大区别。比如宝洁和雀巢,同属于快速消费品业,但还是有很大差异。宝洁看重领导能力,因此有领导精力的可能容易得到offer。而雀巢就更比较看重沟通技巧和能力。因此,在面试时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一个公司的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出你的各大优势,赢得HR对你的青睐。 3.职位:同一个公司内部,不同职位所要求的素质也是差异很大的。比如做技术类的可能会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做财务可能更看重诚实谨慎,而从事销售的人员可能会要求开朗大方,善于与人交际。这是因为不用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是不同的。试想,如果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都不了解,HR怎么会把这个职位给你呢? 我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是第一步,深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区别和职能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要思考,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总体来讲,公司需要的人才要具备两种能力----“硬技能”和“软技能”。 硬技能(Hard Skills) 这个词一目了然,就是过硬的本事,是为从事某种专业或工作所特别具备的能力。很多公司在专业面试的时候,对专业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应用非常看重,有些甚至对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也有要求。因此,硬技能在应聘某些工作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应该时刻记住的是,公司在招人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考虑,公司可以给你培训的机会,但是公司没有给你教育的义务。进入职场,你就不再是在课堂中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