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吴晓
⑴ 吴晓的介绍
吴晓,1972年生,复祖籍福建。制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先后获建筑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任东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规划师,瑞典皇家工学院(KTH)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与社区发展;弱势群体空间及其保障体系;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生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⑵ 吴晓的人物介绍
现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专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属,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 瑞典皇家工学院(KTH)访问学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城市规划》、《现代城市研究》等核心期刊特约审稿专家;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的资助对象等。
⑶ cctv8播过的一部电视剧,里面讲述的是一群女兵的艰苦训练,记得里面有叫林亚男、任远的。
《霹雳彩虹》,女的叫林亚男,指导员叫任远,
内容介绍:央视的网址,你可以看看哦
http://www.cctv.com/teleplay/xjkt/2003-09-15/5901.shtml
霹雳彩虹所有演员具体资料:
刘月:全军女子军事比武冠军。来自于普通家庭,低微的起点使她有着极其争强好胜的性格,自尊心强,冲动直率,但内心非常脆弱。以自身的努力赢得战友的尊敬和友好,她本人也有领导欲。与哥哥刘星兄妹情深,非常维护哥哥。她的心底暗藏着对任远的情愫。
林亚男:军校毕业生。父亲是将军,自我设计明确,并不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骄傲公主”,恰恰是她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她和战友的交往始终隔着一层什么,她竭力想打破,却难得有真正的朋友。由于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过早去世,她和父亲的感情很深厚。
罗曼:以极高的书面考试成绩入选,悟性好,进步快。感情究竟是什么是她的迷惑,也是她的梦想。她爱画漫画,最常画女兵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绰号“罗曼司”。她和陪练的男兵发生感情,虽然在荒岛战斗中立下功劳,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根据部队纪律必须离开特种兵训练基地,她无怨无悔。
杨五彩: “女张飞”式的人物,来自农村,朴实勤恳得有些盲目,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缺乏主见。人长的粗粗壮壮,心直口快,军事技术过硬。
耿歌:因有射击特长而入选特种兵训练。她的新婚丈夫曾参加“爱尔纳—突击”的培训,最后关口被淘汰,她深知训练的艰苦。她的年龄和阅历使她在队中像个“大姐”,大家都喜欢找她谈心事。
张清一:出身于武术世家,有几分道家气质。与世无争独善其身,极为敏锐,冷幽默。才女风范,不漂亮但有魅力。
田可耘:时尚、清高,自我欣赏,喜爱音乐,性格内向。军事技术优。
袁媛:机灵、活泼、天真纯洁,喜欢吃零食。军事技术优。
余冰:爱美,认为女人最大的魅力是在眉毛上,即使在战斗中也不忘修饰自己的眉毛。
王飞:特种兵大队分队长。高大威猛,沉稳内敛,他是男人中的男人。热爱军旅生涯,热爱军装和军营,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赛的失利是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作为军人,王飞无可挑剔,技术一流经验丰富,但作为丈夫和父亲,王飞都不够格,“感情”是他的盲区。随着剧情发展,他将逐渐修正自己在情感生活中的缺失。
任远:军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英俊内秀,是王飞的副手。他刚走出军校的大门,面对一群年龄和他差不多的女兵,有时会流露出羞涩。他有军人的特质,但更具备当代年轻人的特点,看重自我价值和生活质量,为人坦率。
慕容:王飞训练的助手,有较高的战术训练经验和技术指导水平,为人忠厚、沉稳。
林副:林亚男之父。热爱军队,钻研军事,视野宏大,战略思想具参谋长 有前瞻性,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军队领导。在下属面前,他讲原则不讲情面;在女儿面前,讲情面不讲“原则”,偏偏女儿非常自觉,有时他觉得愧对了女儿。妻子的早逝使他内心有些落寞。
吴晓玲:部队文工团转业军人,王飞的妻子。一个对人生、对情感、对自我都有要求的女性。从部队转业后到电台工作,由助理编辑逐渐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她带着四岁的儿子离开王飞,没有抱怨,只是为了选择她想要的生活。
多多:王飞和吴晓玲的儿子。调皮而不失乖巧,但不是那种“小人精”。
骆米:崇尚时尚,追求另类,全套的美式军装和大大小小的挎包是他的骄傲,希望自己的装束和电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热情善良,天真是他的可爱之处,也险些铸成大错。剧中,他想尽一切方法追求刘月。
骆伯父:海外商人,骆米的伯父。成功的商人,爱国的老人,儒雅的长者。
刘星: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表面好强,内心自卑,性格怯懦,怨天尤人,一切行为都是从自我出发,心胸狭隘。
陆虎:特种兵大队分队长。曾和王飞一起参赛,获得个人第一。武夫的形象,也是武夫的性格,常年的部队生活使他的思想极为单纯,对家庭和孩子也很冷淡。常嘲笑王飞和王飞带的女兵。
⑷ 急求一篇。我身边最美的人。的演讲稿。要求1000字。急啊!!
怀着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代表二分局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在身边绽放》。
在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人,她们怀着炽热奉献的心,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奉献给了大山,把情感寄托给水电事业,扎根江河、移山筑坝,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水电建设的半边天。她们就是---水电女职工,一声亲切的水电女职工,饱含着她们忠诚企业、恪尽职守的坚定信念!
在大多数人眼中,女性是柔与美的化身,可是,我却发现投身水电建设的女职工是刚与柔的结合、智与美的共存,她们放弃了浓妆艳抹的闲适风情,放弃了安逸舒适的家庭欢乐,战斗在施工一线,她们用巾帼不让须眉的傲气让美丽的青春无怨无悔,她们代表着美丽中的坚韧,平凡中的高尚。今天我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水电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汗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女职工,我想用自己朴实的情怀,感慨的话语抒发我对这个集体和我一起战斗的姐妹们心中无限的爱。
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一个普通的水电女职工所做的最平常的事情,但这些点点滴滴却汇聚成无限的美丽,绽放在我们身边。
项目部质检科吴晓宇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父母年迈多病,她和丈夫是一家六个老小的经济支撑,2009年因为工作需要,她撇开刚满一岁的孩子和多病的父母来到秀山隘口水库,凭着她坚韧的意志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为了严把质量关,她几乎每天头顶烈日,现场严格监督,耐心做好技术指导。中午在工地吃盒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披星戴月地下班她也早习以为常,她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无私转化为对水电事业的热爱。工作之余,她不忘为自己充电,凭着对水电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一股脑顽强拼搏,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毅力,她参加河海大学的函授学习并顺利取得了河海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专业知识的提高又让她工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2010年她所提议的《关于大坝基坑内下游侧填筑区增设竖井排水》的合理化建议,为项目节约成本数万元。可是有一天傍晚,在经过她们科室的时候我发现她一人坐在角落里哭泣,我拉着她关切地问“吴姐,你怎么了?”她告诉我刚刚给孩子打完电话,孩子在电话里哭着要找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我再也不喝爽歪歪,我再也不花钱买好吃的了,你回来抱抱我吧…..!”当听到这些,她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觉得无比愧疚,对不起孩子。孩子刚刚从北京出院回家,她多么想回家看一眼呀!可是,项目部当时正值“大干90天,确保度汛目标”劳动竞赛的关键时刻,她又怎能离开呢!听着这些,我早就泪眼模糊了,她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这一刻,我觉得她是最美的女人。她只想尽到一名普通的母亲所能尽到的最基本的责任,那就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能陪在她的身边,照顾她,安慰她,给她勇气,可是,为了工作,她毅然放弃了!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事都愿意做,可唯独做不了一名称职的母亲!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能顶半边天。像吴晓宇这样的女职工我们项目部不止一个,2010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荆晓洁是项目部大干90天劳动竞赛中十大功臣之一,她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精益求精,是劳动竞赛中的职工典范;油库库工刘美兰在大干90天中坐着罐车前往工地为机械设备加油累计368502升,每天跑下来她的脚都肿的穿不上鞋,可是第二天就又早早地跑到工地加油……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殷小培,虚心好学,“求知、求新”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屡见不鲜,由于本职岗位上业务能力突出,毕业一年就被提拔为财务科副科长……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身边,比比皆是。作为女子,我们本该穿着裙子高跟鞋炫耀青春美丽,可是我们不爱红妆爱工装,我们把青春献给了水电事业;作为妻子与母亲,我们本该陪着丈夫和孩子一起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幸福,可是我们却常年在外,风里来雨里去,我们把关怀与爱献给了水电事业。可是,我们无怨无悔,姐妹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命在水电征程中光辉灿烂,让我们不断地迎接挑战,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全力以赴,为公司“十二五”圆满完成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⑸ 吴晓的个人简介
女,祖籍广西。1992年毕业于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律系。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警察学回校,随即分到广东答省肇庆市南岸公安分局进行为期一年的公安基层锻炼。1993年的秋季回到广东省警察学校担任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工作。1997年随着该校与广东公安专科学校合并,继续留在广东公安专科学校(即现在的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法理教研室任讲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取得了刑法学硕士学位。
⑹ 吴晓的专著、论文
·专著
1、吴晓等.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32.9万字).
2、吴晓,魏羽力编.城市规划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万字,“城市规划原理丛书”出版规划教材).
3、[英]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吴晓,于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万字).
4、[英]彼得·绍拉帕耶.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M].吴晓,虞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万字).
5、张彤,吴晓,陈宇等.绿色北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中英双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62.6万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
6、吴明伟,吴晓等.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万字).
7、[英]彼德·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M].魏羽力,吴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万字).
8、阳建强,吴晓,孔令龙等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2002-2007)[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ISBN978-5641-1003-1,58万字).
9、王建国,刘博敏,阳建强,吴晓等编.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万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内第一本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重要教材).
·论文和书中章节
1、吴晓.城市公园系统小议[J].新建筑,1999(6),P.73.
2、吴晓.规划开发中的“守法”和“执法”问题[J].城市规划, 2000(3).
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初探[J].新建筑,2000(4).
4、吴晓,马红杰.“边缘城市”的形成和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00(4).
5、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
6、吴晓,张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J].城市规划,2002(3).
7、吴晓,吴明伟.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2).
8、吴晓.当前我国有形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9、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7).
10、吴晓.再审新乡土建筑——读维基·理查森的《新乡土建筑》有感[J].新建筑,2003(6).
11、吴晓,吴明伟.国内外流动人口聚居区之比较[J].规划师,2003(12).
12、吴明伟,吴晓,刘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J]. 城市规划,2004(1).
13、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J].规划师,2004(5).
14、吴晓,王承慧.本科转型教学中的住区规划课程[J].规划师,2005(3).
15、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
16、吴晓.南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状调查[J].建筑学报,2005(4).
17、吴晓译.一件未问世的作品:汉斯·夏隆的曼海姆国家剧院方案[J].建筑师,2005(5).
18、吴晓,吴明伟,徐伟. 基于车行体验的公路沿线景观建构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阳连接段的景观控制性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5(11).
19、吴晓,魏羽力译.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新建筑, 2006(6).
20、吴晓译.历史视野中的乡土建筑——一种充满质疑的建筑[J].建筑师,2006(6).
21、吴晓,吴明伟,徐伟.基于旅游功能策划的景区规划——以射阳岛区的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7(10).
22、吴晓,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一书有感[J].建筑学报,2007(5).
23、吴晓,魏羽力.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J].规划师,2007(6).
24、吴晓,顾震弘编译.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马尔默,瑞典[J].世界建筑,2007(7).
25、吴晓,顾震弘编译.维基实验新区,赫尔辛基,芬兰.世界建筑,2007(7).
26、吴晓,顾震弘编译.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尔摩,瑞典.世界建筑,2007(7).
27、吴晓,施梁.斯德哥尔摩的“地下艺术长廊”浅析——以地铁站点的艺术陈设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7).
28、高源,杜嵘,吴晓.东南大学-代尔夫特大学建筑联合教学成果介绍评析[J].华中建筑,2007(9).
29、吴晓,阳建强.瑞典高校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探察——以皇家工学院(KTH)的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07(12).
30、吴晓,谢泉.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校园演化与空间环境探析——以KTH的历史性主校区(Valhallavägen)为例[J].新建筑,2007(6).
31、施梁,吴晓.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
32、吴晓,吴明伟.美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规划,2008(2).
33、吴晓.立足于求租群体的住房租赁市场探察——以南京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4、吴晓,孙静.欧洲“移动谷”的演化与建设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园区考察[J].新建筑,2008(3).
35、孙静,谢泉,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2008(6).
36、吴晓,阳建强.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8(7).
37、高源,吴晓,杜嵘.中荷联合教学的回顾与评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J].新建筑,2008(5).
38、王承慧,吴晓,巢耀明.适应时代需求的住区规划“转型教学”模式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8(11).
39、吴晓,吴珏,王慧等.现代化浪潮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变迁实考[J].规划师,2008(9).
40、吴晓.斯德哥尔摩战后新城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华中建筑,2008(9).
41、吴晓.北欧科学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以瑞典和芬兰的高科技园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08(10).
42、吴晓,汪晓茜.芬兰生态型居住区探察——以赫尔辛基的Viikki实验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8(11).
4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9(2).
44、吴晓.北欧生态型城镇的规划建设及思考[J].城市规划,2009(7).
45、吴晓,王湘君,高军军.生态导向下环境评估方法在北欧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2).
46、吴晓,高军军,孙世界.基于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引导初探[J].规划师,2009(7).
47、魏羽力,吴晓.从伽考农庄看雨果·赫林的有机建筑观[J].新建筑,2009(2).
48、高军军,吴晓.大城市中心区楼宇经济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9).
49、徐卞融,吴晓.城市广场与城市交通的关联研究[J].华中建筑,2009(2).
50、陈薇,王承慧,吴晓.道路遗产与历史城市保护——以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5).
51、吴晓,王承慧,王艳红.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市一级)的总体思路探析[J].城市规划,2010(9).
52、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量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0(5).
53、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7).
54、魏羽力,吴晓.斯普利特:从宫殿到城市[J].建筑师,2010(2).
55、吴晓.我国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微观探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来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6).
56、吴晓,王承慧.公共住宅——作为我国进城农民一种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筑,2010(3).
57、徐华林,吴晓.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解析[J].新建筑,2010(2).
58、吴晓,王松杰,方宇.基于GIS数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密度导控[J].建筑与文化,2010(10).
59、吴晓,徐卞融,孙世界.城市景观视野下雕塑建设的系统性导控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2).
60、王松杰,吴晓.城市中的雕塑[J].建筑与文化,2010(7).
61、方宇,吴晓.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1(11).
62、吴晓.我的城市居所在哪里?——农民工居住空间的供给刍议[J].城市规划,2011(1).
⑺ 吴晓的背景
·学历:1995年获东南大学(原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和2002年先后专获东南大属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起任教于建筑学院。
·职业经历:先后主持和承担大运河遗产(常州段)保护规划、杭州市滨江新城概念性规划、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无锡市总体城市设计等重大项目,并多次主持和参与国际投标或竞赛获第一名,如淮安市淮安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地区城市设计、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规划、富阳市原320国道北渠至迎宾北路城标段概念规划等。
⑻ 江南大学教师吴晓玲筒介
没有江南大学~只有南昌大学
⑼ 《霹雳彩虹》的演员表!罗曼真名叫什么
这些九个女兵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她们不是新兵,是各部队军事训练中的尖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着较高的生活理想,同时也承担了比过去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负荷,如林亚男对爱情的理解,刘月的自尊心与林亚男的冲突,耿歌在结婚还是参赛上痛苦的抉择,罗曼因“恋爱”遭到处分后的认识……都深刻、细致地塑造了她们鲜明的性格。
刘月:全军女子军事比武冠军。来自于普通家庭,低微的起点使她有着极其争强好胜的性格,自尊心强,冲动直率,但内心非常脆弱。以自身的努力赢得战友的尊敬和友好,她本人也有领导欲。与哥哥刘星兄妹情深,非常维护哥哥。她的心底暗藏着对任远的情愫。
林亚男:军校毕业生。父亲是将军,自我设计明确,并不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骄傲公主”,恰恰是她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她和战友的交往始终隔着一层什么,她竭力想打破,却难得有真正的朋友。由于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过早去世,她和父亲的感情很深厚。
罗曼:以极高的书面考试成绩入选,悟性好,进步快。感情究竟是什么是她的迷惑,也是她的梦想。她爱画漫画,最常画女兵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绰号“罗曼司”。她和陪练的男兵发生感情,虽然在荒岛战斗中立下功劳,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根据部队纪律必须离开特种兵训练基地,她无怨无悔。
杨五彩: “女张飞”式的人物,来自农村,朴实勤恳得有些盲目,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缺乏主见。人长的粗粗壮壮,心直口快,军事技术过硬。
耿歌:因有射击特长而入选特种兵训练。她的新婚丈夫曾参加“爱尔纳—突击”的培训,最后关口被淘汰,她深知训练的艰苦。她的年龄和阅历使她在队中像个“大姐”,大家都喜欢找她谈心事。
张清一:出身于武术世家,有几分道家气质。与世无争独善其身,极为敏锐,冷幽默。才女风范,不漂亮但有魅力。
田可耘:时尚、清高,自我欣赏,喜爱音乐,性格内向。军事技术优。
袁媛:机灵、活泼、天真纯洁,喜欢吃零食。军事技术优。
余冰:爱美,认为女人最大的魅力是在眉毛上,即使在战斗中也不忘修饰自己的眉毛。
王飞:特种兵大队分队长。高大威猛,沉稳内敛,他是男人中的男人。热爱军旅生涯,热爱军装和军营,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赛的失利是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作为军人,王飞无可挑剔,技术一流经验丰富,但作为丈夫和父亲,王飞都不够格,“感情”是他的盲区。随着剧情发展,他将逐渐修正自己在情感生活中的缺失。
任远:军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英俊内秀,是王飞的副手。他刚走出军校的大门,面对一群年龄和他差不多的女兵,有时会流露出羞涩。他有军人的特质,但更具备当代年轻人的特点,看重自我价值和生活质量,为人坦率。
慕容:王飞训练的助手,有较高的战术训练经验和技术指导水平,为人忠厚、沉稳。
林副:林亚男之父。热爱军队,钻研军事,视野宏大,战略思想具参谋长 有前瞻性,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军队领导。在下属面前,他讲原则不讲情面;在女儿面前,讲情面不讲“原则”,偏偏女儿非常自觉,有时他觉得愧对了女儿。妻子的早逝使他内心有些落寞。
吴晓玲:部队文工团转业军人,王飞的妻子。一个对人生、对情感、对自我都有要求的女性。从部队转业后到电台工作,由助理编辑逐渐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她带着四岁的儿子离开王飞,没有抱怨,只是为了选择她想要的生活。
多多:王飞和吴晓玲的儿子。调皮而不失乖巧,但不是那种“小人精”。
骆米:崇尚时尚,追求另类,全套的美式军装和大大小小的挎包是他的骄傲,希望自己的装束和电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热情善良,天真是他的可爱之处,也险些铸成大错。剧中,他想尽一切方法追求刘月。
骆伯父:海外商人,骆米的伯父。成功的商人,爱国的老人,儒雅的长者。
刘星: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表面好强,内心自卑,性格怯懦,怨天尤人,一切行为都是从自我出发,心胸狭隘。
陆虎:特种兵大队分队长。曾和王飞一起参赛,获得个人第一。武夫的形象,也是武夫的性格,常年的部队生活使他的思想极为单纯,对家庭和孩子也很冷淡。常嘲笑王飞和王飞带的女兵。
⑽ 吴晓桓将军
吴晓复恒(1932-)第一军医大学原副校长,制1932年出生于湖北红安。1950年入伍,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医科大学,分配到齐齐哈尔军医学校任助教、军医.1970年,随学校迁到广州南方医院。
1976年参加青藏高原医疗队。
1983年任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负责全校医疗工作,协助校长主持了第一座面向海外华侨的医院“惠侨楼”的医疗、后勤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1984年,南方医院在全军医院大检查中获得了好评。“惠侨楼”连续两年被广州市评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被总后树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1985年底,他受命分管全校科研工作。所撰写的《正确运用运用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促进院校发展》等10余篇探讨和反映科技兴校的重要文章,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发表.
1990年,学校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实现了零的突破;获二等奖的数目是他上任时的三倍多。
1988年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