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文化研究

大学生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2-18 23:42:14

1. 求几本适合大学生读的中国文化史和传统文化研究介绍方面的书籍

市面上那些经过文化局审查过的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含金量的,中国文化是儒释道回传统,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答。给你个网站看看吧,建议主要看下蒋庆和黄玉顺的,或者你搜一下也可以搜到“蒋庆文集”
http://www.confucius2000.com/index.htm

2.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少于1500字

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可以写一下自己对于文化修养的认识,提高方法等,例如:

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更新人文素养教育理念。重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前提是高校自身要对此高度重视,在人文素养教育这一工作上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只有把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到专业教育的高度,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才有收到实效的可能。优化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

要在专业教育体系中注重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加强文理渗透,与专业联系的人文课程必须占适当的比例,并在机制上予以保障,实现人财物的科学投入;要转变课程开设方式,使课堂从“工具性作用”向“导向性功能”过渡,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体验式参与;

要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人文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身处其中,促使文化知识不断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建设格调高雅的大学环境文化。高校应在强化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校园文化的“软实力”建设,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塑造自我”。任何教育都是双向性的,不管人们如何认定教育的主体,都必须承认受教育者自身的重要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也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自身能动性的调动,始终是其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

如果大学生自身具有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那么,外部环境和为其搭建的教育平台、素养教育提升体系才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否则,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是不能发挥作用的摆设。因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

3. 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
传承
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
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
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
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
《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网络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
这一冷一热带给很多思索: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
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
”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
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
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不能任其自然推移,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
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
“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
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
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
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
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
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4. 在校大学生文化程度怎么填

如果是比较严格的那种,你属于硕士在读(比如说是公务员政审)。回应该填最后学历答,本科了。但如果是平时学校里的那种统计一样的,就填硕士就好了,咱本科时候不也这么填的吗??总没人填高中毕业把。呵呵。平时都是填硕士的,反正我们这么填,我也是在读。

5. 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研究,可以有什么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及内容或者意义创新

我也主持过这,好处很多第一,可以锻炼自己的个人领导能力和团队合回作能力第二,可答以学习很多研究方法,学习创新,丰富自己的大学的生活第三,可以得到省里的经费支持(8000或10000)及校里的相关奖励第四,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O(∩_∩)O谢谢

6. 求《大学生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西北工作大学出版社的电子版

大学生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西北工程大学吗

7. 在线等一篇文献,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万分感谢

不知道这是不是你要的。

8. 大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2000字论文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摘 要】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与沟通,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临的一个趋势。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增长知识、树立价值观的时期,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理性对待机遇和挑战,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是我们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全球化作出一个基本认识。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加快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文化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在其著作中直接使用或论述文化问题不多,甚至没有给文化做过严格的定义,但在他们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有很多涉及文化研究的内容。马克思认为,随着近代以来人类政治经济生活的沟通和融合,将预示着人类文化整体发展时代的到来。概括起来,他们的世界文化思想主要有:
(一)将世界文化纳入到世界历史进程中考察,认为世界文化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二)由于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为表现的“世界文化”,是一种处于高位的、不可阻挡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性是历史的范畴,特指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文化。因此,只要资本主义时代不被超越,那么作为这个时代的“世界文化”便不能被超越。然而世界历史证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而且也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遭遇障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将会被社会主义取而代之。随着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将必然重塑世界文化。

热点内容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赵丽颖 发布:2025-09-11 16:08:59 浏览:509
北京大学生题库 发布:2025-09-11 15:54:05 浏览:536
大学生亲嘴 发布:2025-09-11 15:46:38 浏览:936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 发布:2025-09-11 15:46:37 浏览:630
大学生体育测试免测 发布:2025-09-11 15:45:46 浏览:558
大学讲师与教授的区别 发布:2025-09-11 15:40:27 浏览:898
两位艺术生的大学生活1 发布:2025-09-11 15:38:55 浏览:66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高考命题 发布:2025-09-11 15:38:05 浏览:827
我的大学老师想上我 发布:2025-09-11 15:32:55 浏览:491
南京大学外教老师 发布:2025-09-11 15:31:15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