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心理美文

大学生心理美文

发布时间: 2021-02-18 23:51:51

1.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心态的文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不少大学生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人类情绪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因此加剧了大学生的内心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以致出现心理疾病。
高三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那要如何去做啦?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这些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是大学生自己应该注重自己的心理。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大学是美好的,在大学校园里应该是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热情,他们乐观,他们努力,他们在为他们的梦想奋斗着,为他们的未来努力着。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一千字左右。有关心理健康就行。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600~800字,不要网上一搜就搜到的。感谢~

女大学生心理探秘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成才与发展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女大学生要成就事业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和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知识女性挑起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还因为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障碍与弱点。这即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

首先,表现为女大学生的成就意识偏弱。据笔者对89名在校以及102名在职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评价对比调查:在校与在职女大学生中,分别有64%和53%肯定并悦纳自己的女性性别;另外36%和47%的女大学生宁愿选择男性性别。在职女大学生对自我性别的否定比在校女大学生高出11个百分点。在校与在职的男大学生中,分别有86%和98%肯定并悦纳自己的男性性别;另外14%和2%的男大学生宁愿选择女性性别。对自我性别持肯定态度中的83%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的压力比男性小,事业有成更好,一事无成也不会有多大的压力,进退自如。情感上也不必如男性那样控制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有17%的女大学生充分肯定了女性的特质,并以此为骄傲。
女大学生成就意识偏弱,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存在着目标失落和目标模糊的问题。她们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顶峰,觉得能够读大学已经很不错了,缺乏干事业的雄心壮志。由于在个人发展上缺乏目标,学习失去了动力,一些女大学生变得胸无大志、懒懒散散,进取意识日趋淡薄。她们在考虑未来时,很少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想将来能有一位令人羡慕的丈夫。
目前,在女大学生中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说,它极大地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她们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识之中。据调查,有63%的女大学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有些事上约束自己”,34.8%的女大学生“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议论,特别是来自男大学生的评价。
另据调查,现代男大学生虽然比较欣赏有现代意识、洒脱、精干、有事业心、有一定竞争力的女性,但当他们把女性放在未来配偶位置上的时候,却更喜欢以家庭为重、以贤妻良母为荣的女性。他们之中,约有64%的人不希望配偶在事业上超过自己,62%的人要求女人“无论事业上多成功,都应当努力去做一个贤妻良母”,71%的人把女性因工作而冷落丈夫或孩子看作是一件会带来罪恶感的事,61%的男生认为“工作是重要的,但大多数妇女需要的是一个家庭和儿女”。一些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把女性化与事业成就对立起来,把诸如主动性、独立性、竞争意识、事业心等看成是男性化的品质,不仅使自己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大大降低,同时也形成了个性上的依附性和缺乏创造力。这也是形成女性社会成就不如男性的主观因素之一。
其次,心理素质欠佳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的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以及抗干扰能力差。女大学生在中学时一般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备受老师、家长的宠爱与呵护。一帆风顺的经历、相对优越的地位和要强好胜的心理,使她们很难面对失败的阴影,不良心境持续的时间比男大学生要长。她们常常被莫名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害怕再失败、再次受挫,从而畏缩不前。女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比男大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干扰,而女大学生自身的弱点又使她们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她们在意外界的议论与评价,较易被他人意见所左右(或改变初衷、或束缚自己、或动摇决心),其情绪容易波动,常受一点小事的影响。调查发现,有55.4%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情绪“不够稳定”,10.9%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情绪“变化很大”;而在情绪基调上,34.8%的女大学生情绪“时好时坏”,15.2%的女大学生“经常为一点小事烦恼”。这必然造成女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某些不足(如支持性、果断性、自制力较弱),也使得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容易发生动摇,在事业追求上缺乏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精神。
女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不仅关系到女大学生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妇女的解放。高校女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调动女大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帮助女大学生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从而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去勇敢地面对自我,面对世界。

4. 急求心理美文

上网络去查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稿件怎么写不是演讲稿!!就是普通的文章,拥抱生活为主题的。

拜托~大哥啊~我才上初一诶~你一个大学生物~?求助于我一个刚升初一的小女孩?!

6. 求一篇关于心理的文章

心理平衡的方法
[日期:-11-08] 来源:不详 作者:梦思轩 [字体:大 中 小]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曾在一项新生心理测试中发现,存在心境苦闷、失望、悲观甚至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达4.82%,在所有测试项目中排列第三位。与此同时,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强烈心理落差等因素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9月份的到来,新一批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抑郁心理普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为此,记者日前通过在江西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南昌大学采访调查,管窥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困扰大学生心理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2002年接待学生812人次,其中因人际关系紧张前来咨询的占20.1%,排在第一位;在2003年接待的836人次学生中,人际关系不适的达28.9%,其比例仍高居第一。此外,对2003级5232名新生进行的一项心理测试显示,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卑,对他人求全责备等人际关系明显感到不适的同学达到5.1%。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完善,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有直接关系。他们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往往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当他人的看法、想法、生活习惯等与自己不一致,或自认为他人有对自己的不尊重时,他们甚至采取“以牙还牙”、自我封闭等不处理方式。这部分学生虽然表面上似乎很要强,其实内心非常孤独,希望他人接纳自己,自己却不善于接纳他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而又缺少尊重他人的意愿。

与此同时,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也阻碍着一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因学习较差、长相和身高等原因,在与人交往中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与他人交往。一些城里来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或各方面相对较强的学生没想到或不愿与这些学生主动沟通,甚至有意无意地对他们进行伤害,加剧了他们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感,严重的可能引发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事件。

据调查,南昌大学家境富裕的学生一年开销在3万至5万元,而家庭贫困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无法保障,贫富差距对贫困生心理造成强烈冲击,是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等不平衡的心理重要原因。
心理落差引发一系列心理暗疾
前不久,
一名因担心身边有马家爵式的学生而夜不能眠的大学生走进了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作为江西省第一所成立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南昌大学1997年以来接待学生个体咨询已近4000人次,共为3万多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调查发现,近年来,南昌大学每年都有10名左右的学生因存在自杀倾向被心理咨询中心建议或直接送往医院心理卫生科进行治疗。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建华教授分析认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当他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没有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时,就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疾病。

由于大学生对人生的预期值比较高,认为自己寒窗十余年,且花了那么多的学费,社会理所应当给自己回报。一方面,他们“毕业=一份好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早日走上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难找工作,毕业=失业”的强大舆论又让他们感到心情压抑,让他们害怕毕业,对走向社会找工作有一种恐惧感。

2002年、2003年前往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学生咨询中与学习有关问题的分别占19.2%和16.1%,均排在第二位。这部分学生非常在意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一旦没有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班上的名次就耿耿于怀,或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不满意,又无法改变学习效率低的现状,以致出现心情焦虑等心理问题。

成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后遗症”。不少学生虽然认为高考很辛苦,是“黑色的七月(六月)”,但又普遍怀念高考的那种充实感,怀念那种通过频繁考试,自己的名次不断变动,排名往前靠的成就感,怀念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考大学的那种追求感。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后,因在学业中很难找到成就感,便沉湎网络、游戏寻找寄托。
大学生心理危机亟待科学“干预”
针对不少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陈建华教授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
一、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预约,建立积极的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及时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南昌大学从1997年开始就在每年新生入学后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为新生做心理测试和建立心理档案,对总分超过200分和单项因子分超过3分的学生发出约谈函。每年约谈的比例约为新生人数的4%-6%,至今主动约谈了1000多名学生,为近4万名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
通过测试、发现和主动约谈,学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化解。1997年以来,南昌大学没有发生一起学生自杀与伤害他人生命的事件。
二、设置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努力提高个体心理咨询、网上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的方式有:每周9次共21个小时的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网上信箱式的心理咨询、网上直接对话。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该要有专职教师担任,专兼职结合。应该根据学生人数设立必要的专职教师,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目前,为了提高心理咨询效果,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6位专兼职教师均经过系统、专门的培训,其中4位是硕士,并制定了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的咨询记录。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很多的心理问题是在中小学阶段产生的,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薄弱,在大部分学校还是空白点。2000年,教育部曾下发过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但很多中小学并没有真正落实。因此,应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口”前移,充分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

7.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当今大学生,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际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怎么样才能消除这方面的障碍而成为使你成为一个社交高手呢?笔者愿在此略述几点以供参详!

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这种同学在学校中为数不少,这就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改正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教育学生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交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其次,要引导学生采用“阿Q”精神胜利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会积极与人交往,增强自信,任何一个交际高手都不是天生的。

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 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为嫉妒会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报复心理 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想改变这种心理,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要反思报复结果的危害性,学会宽容。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性交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还有社交恐惧、猜忌等方面。在此只浅谈以上五个方面。

8. 求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1000字左右

网络搜卡耐基!!!!!!!!

9. 跪求一篇《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800字左右!谢谢啦!我急需。。

你是云大旅院的学生吧?老师不会看你写了什么,只要字数够就可以了...= =

热点内容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赵丽颖 发布:2025-09-11 16:08:59 浏览:509
北京大学生题库 发布:2025-09-11 15:54:05 浏览:536
大学生亲嘴 发布:2025-09-11 15:46:38 浏览:936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 发布:2025-09-11 15:46:37 浏览:630
大学生体育测试免测 发布:2025-09-11 15:45:46 浏览:558
大学讲师与教授的区别 发布:2025-09-11 15:40:27 浏览:898
两位艺术生的大学生活1 发布:2025-09-11 15:38:55 浏览:66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高考命题 发布:2025-09-11 15:38:05 浏览:827
我的大学老师想上我 发布:2025-09-11 15:32:55 浏览:491
南京大学外教老师 发布:2025-09-11 15:31:15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