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贫困认定等级
❶ 贫困等级怎样划分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一级"为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学费很难支付,生活相当节俭,需要通过勤工助学或家教等方式填补基本生活问题;"二级"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但可适当支付学费,部分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家教等方式可自己解决生活问题;"三级是一般困难。
一级代表特殊贫困
2018年家庭收入等级划分
净资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按揭买房的,房产应该按照已经支付的额度进行计算净资产。年收入指的是可支配收入,即税后收入。
下面提到的超过,包含临界值,提到的不超过,不包含临界值
富豪家庭:净资产超过1000万,年收入超过500万的。人口比例:0.08%
富裕家庭:净资产超过500万但不超过1000万,年收入超过200万但不超过500万。人口比例:0.32%
高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300万,但不超过500万。年收入超过80万但不超过200万。人口比例:7.6%
以上三种家庭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占中国总人数的8%。
中等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200万,但不超过300万。年收入超过15万,但不超过80万。人口比例:21%
中等收入家庭相当于中产阶级,占全国总人口的21%
低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50万但不超过80万,年收入超过8万但不超过15万。人口比例:34%
贫困家庭:净资产超过20万但不超过50万,年收入超过3万但不超过8万。人口比例:36.98%
贫穷家庭:净资产不超过20万,年收入不超过3万。人口比例:0.02%(全国总人数按14亿计算)
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贫穷家庭相当于无产阶级。占中国总人口的71%。
其中贫困家庭刚好能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国家要求的小康水平。
贫穷家庭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和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差不多。
❷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标准 什么标准算是贫困
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没有足够的钱支付高等教育费用,或者勉强能支付但是生活困苦。
❸ 国家助学金分为特困,一般贫困,普通贫困,这三个等级从高到底分别是什么
等级从高到低排序为:特困、一般贫困、普通贫困。特困所受资助金额最多,普通贫困所受资助金额最少。
国家助学金认定方法是按“家庭经济状况、日常消费、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四个方面进行评定的。
有以下情况者可优先评定:
(一)家庭成员情况:
烈士子女;
孤儿;
残疾人家庭或者自身残疾;
父母一方去世。
(二)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
因遭遇自然灾害,使家庭收入严重下降;
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医疗费用支出较大。
(3)大学生贫困认定等级扩展阅读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
1. 资助标准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中央高校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2.基本申请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国家助学金各年按10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4. 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❹ 大学生贫困补助听说是分等级的,是怎么分的各等级资助的钱是多少
大学生贫困生来补助三档是一种国家自助学金的档次,第三档是一般贫困,贫困补助一般为2000元,个别院校有所差距。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三档的意思是:一般在大学里大学生贫困生补助三档里分三档。
其中三档分别是是:
(1)第一档为重点贫困补助4000元。
(2)第二档为中度贫困补助3000元。
(3)第三档为一般贫困补助2000元。
(4)大学生贫困认定等级扩展阅读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❺ 大学如何申请贫困生资格
大学生获得贫困资助的条件。首先你在学校没有违规违纪记录,一些学校还特别规定不能有挂科,如果你挂科了除非你真的是很困难类,不然一般你提交的审核都是不会通过的
经辅导员-学院 -学校审核通过后才能认定为贫困生身份在进行网上登记后就需要等待学校公布获得贫困资助的名单,名单将会在官网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要是有人反对可以到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反应,如反应属实学校会对公示名单进行调整。
❻ 国家助学金困难认定分的A 、B、 C是什么意思
A类的家来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根源据本人受助情况选择申请一等、二等或三等国家助学金;
B类的学生可以选择申请二等或三等国家助学金;
C类的学生可以选择申请三等国家助学金或不申请;
一等:特别困难,二等:困难,三等:一般困难。
❼ 今年大学贫困生等级认定方式刚改了,不用投票了,只看提交的材料,请
这个评议小组通常就是班长和团支书从班级里选出部分学生组成的,很简单,就是询版问一下大权家的意见,认定申请人是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实际上家庭情况同学们互相也并不了解,所以你懂得,基本就是走个形式。大致就是“经评定小组成员反应 该同学平时生活节俭 学习刻苦 据材料所述***情况属实 认定为贫困”之类的 不会有多少人看的..
❽ 大学里的贫困补助分为三等,分别是多少钱
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金额为全国一致的。
依据专《普通本科高校、属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8)大学生贫困认定等级扩展阅读
学校组织认定小组根据学生或监护人提交的《申请表》进行认定,除参考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可采取家访、个别谈话、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进行核实,认定过程中应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学校应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名单及等级,接受监督并及时回应有关异议,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
❾ 大学生贫困认定等级一级没选上会不会选上二级
勾气阀妊菲新芽浦
❿ 贫困生的界定标准
一、贫困生资格认定标准
(一)、认定范围
我院具有正式学籍的在读普通专科生(含:五年制的四、五年级学生)。
(二)、贫困生资格认定国家标准
1、 无经济来源的孤儿学生;
2、
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家有危重病人,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或身患残疾的学生,须由所属乡镇或街道单位出具盖章的证明方为有效;
3、
除国家规定的抚恤金外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烈士及其他优抚对象子女,须由所属乡镇或街道单位出具盖章的证明方为有效;
4、
家庭年收入为家庭所在地居民最低平均生活水准线以下的城市下岗职工子女,下岗职工应由所在居委会开具证明,单位效益不好的应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
5、 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学生,须由所属乡镇出具盖章的证明方为有效;
6、 因家庭发生突然变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
7、 自身遇到意外伤害或因患严重疾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
二、贫困生资格认定标准分为贫困和特别贫困两个档次
(一)、贫困生
能勉强支付个人生活基本费用,但无力支付学习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贫困。贫困生比例一般不超过学生人数的20%。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贫困的参考条件:
1) 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农村学生;
2) 城镇下岗职工且未再就业子女;
3) 家庭供养人口较多且缺少经济来源的;
4) 直系家属长期患病治疗的;
5) 单亲家庭且缺少经济来源的;
6) 家庭遭受较严重灾害的一般贫困家庭子女;
7) 多个子女同时就读的家庭子女;
8) 其他家庭经济存在较严重困难的。
(二)、特困生
1、
完全无支付学习费用,且支付本人生活费用都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贫困。特困生比例一般不超过学生人数的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作为认定特困的参考条件
1) 烈士子女;
2) 父母或学生本人残障;
3) 无经济来源的孤儿或“事实孤儿”;
4) 城镇双下岗职工且未再就业子女;
5) 直系亲属患重症,需长期自费治疗的;
6) 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7) 受灾的贫困家庭子女;
8) 其他存在特殊经济困难的。
四、经查实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得认定为贫困(或特困):
1、 在校学习期间行为不端正,如:吸烟、酗酒、大吃大喝等有悖于《大学生行为准则》者;
2、
存在超过一般同学的高档消费现象,如购买电脑等高档电器、高档手机、高档时装或高档化妆品等;节假日、假期经常到处旅游;
3、 经常出入经营性网吧、通宵上网;
4、 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者;违反学校纪律受校规校纪处分者;
5、 因个人学习不努力在学年内有3门以上(含3门)课程不及格者;
6、 被学校通报批评3次以上(含3次)者;
7、 弄虚作假谎报家庭经济困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