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黄伟博士
1. 重庆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黄伟愽士怎么联系网上看到他有一个提高红薯粗蛋白的研究成果
额,你不匿名我就短你黄老师的联系方式
2. 荣昌有哪些高校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简介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前身为始建于1938年的建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为国内著名的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校区更名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中段的“中国畜牧科技城”、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荣昌县城,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221万元,图书馆藏书32万余册,数字资源48.72万册,并与本部实现VPN链接。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41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人;各类成人教育、函授教育、校外办学点学生15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07人,讲师等中级职称174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硕士学位123人;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部级中青年突贡专家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员8人,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
校区设有中国畜牧科技城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防治中心、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中心、名优鱼类养殖技术中心、牧医渔业管理软件研发中心、牧医渔业经济研究中心、牧医渔业信息咨询司法鉴定中心、牧医渔业人才培训中心。拥有川牧饲料总厂、科信动物药品厂、实习牧场、实习渔场、动物医院、标本厂、计算机中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2004年与荣昌8家大型GMP兽药企业建立了“8+1”校企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还与川渝两地多家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师生校外教学实验实习基地。
校区设有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系、基础部和成教部等教学单位。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7个普通本科专业。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淡水鱼类养殖学、中兽医药物学、畜产品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遗传学为省部级重点课程;畜产品加工学为市级精品课程。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化学、管理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水产为主,覆盖牧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农、管、工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校区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技术推广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小鹅瘟、猪丹毒、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等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动物疫病检测规程;王永才教授主持的“植根西部畜牧业沃土,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左福元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肉牛养殖与草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鉴定验收,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重庆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草食畜牧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获1000万元资助;黄伟博士研制的鸡传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获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兽药证书;郑曙明教授等发现并命名了鱼类新物种——武隆丽条鳅;尹华贵副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成功培育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
校区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走出了一条立足川渝、辐射西南、放眼全国的特色办学之路。共为社会输送人才600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行业领军人物,有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也有全国青年科学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知名企业家,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2006年,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在校学生邓费建、邓波兄弟俩,因学以致用、自立自强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和“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受到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领导的接见。
校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长年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科技的交流和发展。
校区将在西南大学的崭新平台上,以“高水平特色校区”为目标,发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办学传统,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3. 西南大学B区(荣昌校区)原国民畜牧学院,谁可以具体的介绍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前身为始建于1938年的建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为国内著名的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校区更名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中段的“中国畜牧科技城”、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荣昌县城,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221万元,图书馆藏书32万余册,数字资源48.72万册,并与本部实现VPN链接。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41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人;各类成人教育、函授教育、校外办学点学生15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07人,讲师等中级职称174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硕士学位123人;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部级中青年突贡专家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员8人,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
校区设有中国畜牧科技城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防治中心、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中心、名优鱼类养殖技术中心、牧医渔业管理软件研发中心、牧医渔业经济研究中心、牧医渔业信息咨询司法鉴定中心、牧医渔业人才培训中心。拥有川牧饲料总厂、科信动物药品厂、实习牧场、实习渔场、动物医院、标本厂、计算机中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2004年与荣昌8家大型GMP兽药企业建立了“8+1”校企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还与川渝两地多家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师生校外教学实验实习基地。
校区设有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系、基础部和成教部等教学单位。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7个普通本科专业。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淡水鱼类养殖学、中兽医药物学、畜产品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遗传学为省部级重点课程;畜产品加工学为市级精品课程。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化学、管理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水产为主,覆盖牧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农、管、工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校区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技术推广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小鹅瘟、猪丹毒、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等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动物疫病检测规程;王永才教授主持的“植根西部畜牧业沃土,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左福元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肉牛养殖与草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鉴定验收,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重庆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草食畜牧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获1000万元资助;黄伟博士研制的鸡传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获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兽药证书;郑曙明教授等发现并命名了鱼类新物种——武隆丽条鳅;尹华贵副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成功培育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
校区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走出了一条立足川渝、辐射西南、放眼全国的特色办学之路。共为社会输送人才600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行业领军人物,有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也有全国青年科学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知名企业家,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2006年,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在校学生邓费建、邓波兄弟俩,因学以致用、自立自强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和“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受到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领导的接见。
校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长年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科技的交流和发展。
校区将在西南大学的崭新平台上,以“高水平特色校区”为目标,发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办学传统,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4. 西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的科研工作
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技术推广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内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发容明专利。其中小鹅瘟、猪丹毒、猪伪狂犬病检测方法等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动物疫病检测规程;王永才教授主持的“植根西部畜牧业沃土,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左福元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肉牛养殖与草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鉴定验收,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重庆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草食畜牧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获1000万元资助;黄伟博士研制的鸡传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获国家生物制品二类新兽药证书;郑曙明教授等发现并命名了鱼类新物种——武隆丽条鳅;尹华贵副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成功培育了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
5. 请问好点的宠物兽医专科学校有哪些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现有教职员工61人,其中,教授等高级职称2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4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22人。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0人。佘永建教授(猪病专家)、王健教授(兽医内科学专家)、刘娟教授(中兽药学专家)为我系学科带头人。他们科研成果丰硕,曾获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1项,发明专利多项。黄伟博士等发明蛋黄抗体兽药商品化生产技术及工艺,率先在我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00年获得国家新兽药(生物制品)注册证书(二类)。
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为西南大学的建制系,设有7个教研室、1个本科教学平台实验室、1个研究(开放)平台实验室、1个动物疾病诊断与防制研究中心和1个兽医院,实验室面积5600平米。建有现代化的动物手术中心、显微信息处理与教学互动实验室,生理机能信息化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与研究实验室,设备设施为国内一流。中兽药标本室和兽医教学用动物标本室数量多,品种全,制作工艺先进,西南地区最好。
我系教师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在中国畜牧科技城的11家GMP兽药生产企业中成为主要的创办者(如方通动物药业、永健生物、科信兽药、天龙牧业、渝西希望等公司,销售额均超1000万元)或作为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快速转化科技成果,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解决了就业,为我系学生实践教学、岗前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生物化学和预防兽医学两个学科为省级优秀学科,后者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我系11名教师在兽医学的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等学科点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现在读30余名,已毕业近20余名。
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中兽医学专业是我系本科教学的重点专业。现调整为动物医学专业。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060名,其中普通本科学生612名,专科学生67人,成人教育72人。我系学生学习努力,勤于实践,年底就业率98%以上。近三年来,普通本科学生考研率约20%左右(60%考入外校)。
我系兽医教育已经有66年办学悠久历史,起源于1941年四川建华高级农业技术学校开办了畜牧专业的兽医教研组。兽医本科人才培养始于1978年,迄今29个春秋,培养毕业生数以万人。他们“热爱兽医、负重自强、创业奋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我国的兽医事业做出了贡献。
西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全体师生员工时刻铭记‘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发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牢记兽医的使命‘防制动物疾病,保护人类健康’,艰苦奋斗,负重创业,立志为我国现代化健康养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