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就业的结果

大学生就业的结果

发布时间: 2021-02-19 06:38:35

❶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

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1年的5倍多。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3%;2005年毕业338万大学生,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平均就业率达到70%;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大学生就业率为70%;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2010年的大学生毕业生630万,截至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等也将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中显现。

2.存在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不匹配,引发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

❷ 关于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的数据

大学生就业情况相当的不好,只要有机会,有公司缺人,你一定要去试试,如果不去,很有可能会失去很大的机会!我就有亲身的体验!

❸ 大学生就业现状

经济危机复苏后,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式比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基数很专大,但情况不是很理想,据属有关部门统计结果看来,今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大约680万左右,而加上去年没有就业的学生看,加在一起应该有1000万以上。
所以形式很艰巨,但是重点高校的学生就业形式一片大好,很多专业的学生在年前已经找到了工作并进入实习阶段,还有一些手中握了很多企业的OFFER正在选择。现在很盲目。
而更多的学生在学校等待今年的就业机会。

❹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会经验、七成期望值过高 >> (转载《科技日报》)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200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更显严峻。近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该报告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作了详实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次问卷调查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人员共向全国近百所高校大学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回收率为86.88%%。该调查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所进行的访谈结果,与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缺乏社会经验制约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就业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而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高达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与其他的就业群体相比,缺乏工作经验是其明显的劣势。

此外在接受访谈的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近三成单位有性别倾向

据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08%%。可见,求职者的性别对于求职成功与否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且也有27.3%%用人单位也表示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有72.7%%的单位认为在招聘时没有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到工作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除性别因素外,地区差异是影响就业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薪酬要求日趋理性

薪酬一直被比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而这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6成以上(66.1%%)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于1000—2000元之间。在大学生对收入要求日趋合理的同时,有1.58%%的大学生提出了“零工资”,这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景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报告中显示,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托熟人”成求职主要途径

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结果就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关系、托熟人是求职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比例更高达51.29%%。 对于此次调查,出席报告会的有关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认为,该调查报告系统、深入、详实、可信,是他近几年看到的较好的一篇研究报告。

同时,他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政府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调控体系。另外,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网络和检测、预警系 统,制定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第二,大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第三,要面向市场,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主 管部门要加大和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进行高校学科建设及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高校应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转变办学理念的长期工作,树立新的质量观,以市 场为导向,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❺ 女大学生就业调查结果如何

又到一年大学生求职季,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聚焦了中国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会计是中国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此外,女大学生从事电商等行业收入“钱景”较好,从事教师等行业幸福感较高。

女大学生从事什么职业幸福感高?

——教师、银行业、护士

就业满意度可谓是工作幸福感的标尺,女大学生从事哪些职业幸福感最高?

这份报告称,2015届毕业生数据显示,在本科女毕业生就业的十大职业中,满意度最高的是银行柜员、护士和高中教师(75%)。

在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的十大职业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70%)。

报告称,就业满意度与多种因素相关,月收入、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对就业满意度产生影响。教师类职业工作较为稳定、有较长的寒暑假、较受尊重,或许是满意度较高的原因。

❻ 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找工作真难!哪个行业的毕业生扎堆?2019年860万人何去何从?又是一年毕业季!本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已经高达860万人!难道,我们只能感叹:找工作真难!?绝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好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行业分析


上表(数据来源:智联招聘)所反应的数据是2017届毕业生和2018届毕业生在不同行业的景气度情况分析。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是数值上的变化和已经形成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高的,在下一年往往变化不大,因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所以,在关注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外,行业是否趋于饱和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议:第一次工作,选择行业需要慎重!因为很可能以后都跳不出这个行业了,如果这个行业前景不好,那就业者日后想再提高就会非常困难,甚至会面临转行的危机!而对于想转行的人来说,年纪越大越困难。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竞争市场分析

从上表(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员整理)可以看出: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逐年增加。本科大学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竞争自然就会加大。因为除了本科大学应届毕业生,还会有很多中专/高职应届毕业生,甚至是社会人士跳槽的竞争。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学、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

建议:就业竞争市场压力增大,选择继续深造是另外一条出路,选择自主创业也是另外一条出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业如何呢?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供求关系分析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竞争的严峻形势。那么,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公司足够多就好!可惜的是,就业的公司似乎也不够。就上表中的数据显示(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在2018年的秋季有31.9人竞争一个职位。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结果,也是就业者非常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这个工作你不干,有的是人能干。

建议:放平心态,就业是双方选择的结果。如果不想自己创业,就先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再好好参加面试!如果不是生活所逼,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是找到符合自己规划的公司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就业,注定不会长久。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薪资分析

相对于某些营销号描述的应届毕业生在面试时候对高薪资的要求,小编更相信智联招聘所提供的《应届生期望月薪分布范围》。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01-4000这一区间还是占了大多数。

建议: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薪资不能相比;不同行业,同一岗位也不能相互比较;同一岗位,不同公司的薪资相比同样不合适。所以,只要自己觉得可以,就什么都好!

❼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抄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❽ 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

如果说找工作是一场战役,需要毕业生付出相当大的心血和代价,那么对于出身寒微的大专生们来说则无异于一场残酷的近身肉搏战。 我查阅了一些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根据个人的经验,认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许多部门的统计数据经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该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 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远的不说,以我所毕业的那个专科班为例,三十多个专科生,他(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到现在只有三四个人的就业情况比较好,其他人多半暂时就业且不断地换工作,生活也基本都处于糊口阶段,挣的钱只够自己日常开销和租房费用,存的钱只够再找份工作。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专科生毕业找工作的起点已经是相当的低,个人将来的发展自然很成问题。 我对大学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动机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对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怀疑。本科注重的应该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而专科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从人才的类型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于塔尖,然后是专科生,高职生,中专生等则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数应该越少,社会普遍需要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才都来搞研究。从我国大专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招生人数所成比例来看,本科生和大专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科生和专科生的人数几乎对等,而在其他很多国家,专科生的比例远大于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我国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一个又一个例子说明,专科生就业率不仅不能与本科生相提并论,相反毕业就失业的大专生随处可见。另外的一个既成事实是很多追求高学历的人不是用来搞研究,而仅仅是为了增加找工作时的筹码,这对国家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还有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当中,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专家解释大专生就业难的惯常说法就是,专科毕业生既缺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我不否认,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问的是,什么造成了专科生缺乏知识的深度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呢? 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不少大学都在不断地扩招,却并没有认真考虑专科和本科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培养模式上专科往往只是本科专业在内容和学时上的简单压缩。很多大学里同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前两年半开设的课程和教材完全一样,平时也都是在一起上专业课和公共课,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毕业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门课程,时间上比专科生多学五个月。所谓的知识广度就在这里吧,但知识深度值得怀疑,稍有学习常识的人都知道,五个月学三四门课程并不是件容易事。 在大学呆过的人也都知道,大学老师讲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讲,而串讲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将课程中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挑出来讲讲,然后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时参加考试就行。可见,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实并不大,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月,造成了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找工作时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别!

❾ 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

由于每年公务员由各省市独立招考,相关数据作为自己市的内部资料,并不向中央上报,因此,国家统计机关和民间统计机构均无法做出统计。国企更是连相关省市都无法做出统计,更不要说全国了,不好意思,爱莫能助。

❿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有数据显示,近6成毕业生深感就业压力,有76%毕业生通过综合型招聘网站求版职,视频面试普及权率近半,2020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290元/月,工学专业就业收入更高,机械工程专业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

热点内容
展现大学生风采 发布:2025-09-11 23:40:01 浏览:379
大学生裸贷门mp4 发布:2025-09-11 23:21:54 浏览:578
武汉大学年轻女教授 发布:2025-09-11 22:44:26 浏览:345
大学人力资源老师招聘 发布:2025-09-11 22:25:05 浏览:809
清华大学文化传承教授 发布:2025-09-11 22:21:40 浏览:222
大学生出国热 发布:2025-09-11 22:17:39 浏览:21
中国政法大学的著名教授 发布:2025-09-11 22:13:11 浏览:942
民国大学教授讲不清 发布:2025-09-11 22:12:11 浏览:904
重庆大学生恋爱吧 发布:2025-09-11 22:06:54 浏览:169
看书大学生 发布:2025-09-11 21:58:40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