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东南开大学博士
Ⅰ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的名师风采
朱耀庭教授
朱耀庭,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1970年8月南开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职南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天津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委财务司计算机顾问,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顾问。
刘庆余教授
刘庆余,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曾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副主任、天津市生态学会理事、天津市环境水利研究会委员、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环境卫生工程》杂志顾问、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生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
王骚教授
王骚,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法政学系系主任。
杨灿英教授
杨灿英,男,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任。先后在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国际经济贸易系从事教学工作。历任世界经济专业学术秘书、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主讲课程有:涉外企业管理、涉外经济法、开放经济研究、美国经济、政治经济学等。
郭振武教授
郭振武,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博士后。
现任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方向)专业主任。天津市通信学会会员,国家职业技能签定考评员。多年来一直从事电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测量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参与编写出版著作十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曾主持、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申请并授权专利4项。
王学教授
王学,男,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任。长期致力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参与完成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出版发表学术论文、著作和美术作品上百篇(部、幅)。
陈典发教授
陈典发,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主任,博士生导师。
1977年四川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2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隋机过程方向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任教于南开大学数学学院金融信息技术系。
涂俊教授
涂俊,女,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
1997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法兰克林学院建筑制图专业(证书结业)。
1997-2001年在美国波士顿HKT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设计员。
现为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环境设计专业主任,南开大学文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10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所负责的南开大学文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12年通过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估。
杜森教授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博士、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任。
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视觉传达设计部主任。 史广顺教授
史广顺,南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4年进入南开大学计算机系就读,1998年获学士学位并进入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机器智能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留校任教,2005年晋升副教授并担任硕士生导师至今。2007年受聘于滨海学院计算机系担任特聘教师,筹备数字仿真与游戏设计专业的建设工作,2010年担任数字仿真与游戏设计专业主任(特聘)至今。
张洪定教授
张洪定,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南开大学教授。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影视动画专业主任、天津市多媒体教育技术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委。
曾经从事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应用开发、数据库应用开发,发表过论文20多篇,获得过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著作有:《虚拟现实编程语言VRML》、《基于Expression Blend 4中文版项目设计基础》、《WPF和Silverlight项目设计实例》、《WPF和Silverlight教程》等。
蒋华上教授
蒋华上,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外语学院,兼任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外语系主任。
沈保锁教授
沈保锁,中共党员,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
天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现担任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主任,天津市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天津市通信学会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出版著作有:
《现代通信原理》、《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市级科研项目,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的研究、基于最佳小波包基的多载波调制解调及其实现等。
张伟伟教授
张伟伟,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硕士生导师。
从事英国史和全球史教学与研究。“世界全球史学会(AAWH)”和“亚洲全球史学会(NOGUISTO)”创建人之一和常务理事(2008--),从事“全球史”和“专业英语”研究与教学,多次访学英、美、德、荷、日、韩等国。
曾多次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并于1996年获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学楷模”称号。出版中文和英文合作著作和译著多部论文多篇。
乐国安教授
乐国安,1946年10月生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专业理学硕士。
1990-1991年以富布莱特访问学者身份、2001年以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从事心理学研究。曾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系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美国心理学会外籍会员,《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心理研究》编委、《心理与行为研究》副主编。
侯钧生教授
侯钧生,1944 年 6 月 21 日出生,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8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 1982 年毕业辽宁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0 年毕业于(前)苏联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曾任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广告学教研室主任。
同时还担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社会学会副会长。 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访问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美国纽约洲立大学。
王健宜教授
王健宜,1957 年 3 月出生,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日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商务日语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日语系系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
研究方向 :日本语言文化学,中日语言文化比较。
郗庆华教授
郗庆华,1966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南开大学教授,曾任南开大学翻译中心主任。
刘玉照教授
刘玉照,男,汉族,中共党员,1945 年 7 月19日出生,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竞争情报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讲授:《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多媒体信息系统》等课程。曾主持多项研究课题,代表著作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王昭凤教授
王昭凤,女,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全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 理事。
主讲课程 :“企业理论”、“公司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和“现代物流管理”。
研究方向 :企业理论、银企关系制度,公司财务与企业融资等 。
李维祥教授
李维祥,中共党员,南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电子科学系主任。
曾担任南开大学电子系电信专业主任、电子系总支书记、电子系系主任、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微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微波毫米波专业测试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 、天津市、南开大学的奖励和表彰。
崔彤教授
崔彤,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南开大学教授。
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和南开大学会计系任教,曾任南开大学会计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现担任天津市审计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审计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任教 40 余年,曾讲授过《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等 10 余门课程。
程开源教授
程开源,1943 年 7 月出生,汉族, 1964 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民商法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法学系主任。
现还担任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理事、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顾问、天津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仲裁委员会委员。
曹杰教授
曹杰,男, 汉族,1945年7月生人,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硕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南开大学德育教学部主任。现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滨海学院创新教育与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兼)。长期从事组织管理、社会心理学和创新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周建教授
周建,管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开大学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费歇尔商学院富布莱特学者(USA Fulbright Program Scholar);第二届(2011年)和第五届(2014年)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获得者。天津市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委员,民建南开大学主委。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IACMR)会员;中国管理学会会员;天津管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同行通讯评议专家。全国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EMBA课程教授。
张仁江副教授
南开大学双博士(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大学MBA中心课程教授。
曾在可口可乐公司任供应链总监、生产技术总监、厂长等高层管理职位,10多年可口可乐装瓶厂运作经验,是可口可乐系统内资深的工厂管理者、生产制造专家以及人性化管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具有丰富的大型跨国公司高层管理经验,熟知企业的内部运营之道及资本运作,课程内容善于结合其多年的经验与案例。
研究方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融资,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及战略、中小企业创建及成长理论、企业文化等。
Ⅱ 在南开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作为一个在残酷的研究生考试中幸存下来的一个学生,我十分荣幸可以在我梦寐以求的南开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可能不是很恰当,希望大家理解。
Ⅲ 周卫东的介绍
周卫东出生于1966年8月,男,哈尔滨工程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生导师
Ⅳ 普通高校博士生补助涨不涨呀部属高校铁定涨了,没人管我们吗
这件事情,一直让人抄挺难过,部署高校的博士难道真的有多高的水平吗,有的博士1年都见不到导师的一面,一个导师带10几个博士,对于部署高校的博士水平也是略知一二的,当然不排除有很多优秀的博士,但是国家这个规定,的确挺伤省属高校博士的心,既然这样,省属高校就不要招收博士了,还设博士点何用,说什么教育平等,投入的差距就很大,这只能恶性循环下去,普通的高校都不要办了最好!!!说心里话,我老板给的钱不少,远大于国家给的这个数目,不是真的差这几个钱,但就是因为这件事有种二等公民的感觉,各位省属高校的博士们,都站出来说句话吧,让国家还我们一个公道!!!
Ⅳ 南开大学 研究生宿舍问题,请各位赐教
南开大学研究生宿舍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1,儒西公寓,这个在校外,骑车十来分钟,四幢楼,有四人间和六人间两种,公寓式管理,环境还算不错,就是在校外,来回有点远,并且那儿的阿姨和保安都是公寓那边的人,有时候相处起来不很融洽,不过大多数时间还是不错的。
被安排在儒西的基本是研一新生,只住一年,之后就会搬回校内住在西区或者21宿。
2,西区公寓,是研究生最集中的地方,不过也有本科生在住就是了。北边是1-8号楼,8号是博士楼,1-7基本一样,单元式结构,每单元每层两个厅,一个厅四个寝室一个水房一个公共卫生间,公共区域有保洁阿姨每天打扫,寝室四人间,都是下边是桌子柜子上边是床的那种,东西不多的话地方还是很宽敞的。南面院子里是9号楼,和8号楼一样是博士楼,不过也会有一些硕士住,房间较小的两人间,其余和1-7差不多,都是单元式的。
3,21宿,如果研一被分到这儿了,就不用搬家了,可以一住三年。也是单元式四人间,大致和西区一样,就是这幢楼有10个单元,是个C形的楼……不过不用担心被挡光就是了,中间的空地也不小。
洗澡问题基本都是去浴园,走路五分钟左右(儒西的话就在公寓院子里),刷卡计时收费,宿舍卫生间不提供热水,自备暖瓶打开水,每个院子里都有开水房。
吃饭去食堂或者西南村——那个刚修好没多久的市场(我毕业那年给拆了重修的),想跑步啊打球啊只要在学校里走走就知道哪儿可以了,运动的人还是很多的。
Ⅵ 南开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出生于1983年的80后张一鸣,可以说是南开大学目前在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杰出的校友。
关于大学选择了南开,张一鸣自己如是说:“高三报志愿,给自己定了4个标准:首先,必须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供求关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难度太大;其次,必须要靠海,是因为我喜欢吃海鲜;第三,不能离家近,免得父母总找到宿舍楼下来;第四,冬天要会下雪,我是福建人,确实没见过雪,真的很想玩。”哈哈。
他装过几十台电脑,而且大部分是帮女同学装,不但帮忙装电脑还经常保修。最终,修电脑为他带来了人生重大的收获——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配图为张一鸣上榜美国《时代》杂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
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之后,至今已先后参与创办酷讯,饭否、99房,其中最成功的当属2012年创办的字节跳动。2013年,他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2019年3月,张一鸣以162亿美元的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70位。
Ⅶ 南开大学研究生宿舍条件怎么样
公寓式管理,环境还算不错。
Ⅷ 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的获奖名单
学校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博士生姓名北京大学数学贾晨北京大学数学代立云北京大学数学王少峰北京大学物理学刘永椿北京大学物理学孙兆茹北京大学物理学张甲举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王册明北京大学化学杨麦云北京大学化学侯绍聪北京大学化学谢然北京大学化学肖先金北京大学生物学纪玉锶北京大学生物学王刚北京大学生物学施慧北京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梁存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邓凯北京大学心理学张喜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丛治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张文北京大学历史学陈晓伟北京大学历史学张德明北京大学哲学杨洪源北京大学哲学李延军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谢娟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李灿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黄芊芊北京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张荣庆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杨雷静北京大学力学周健北京大学地理学王戎北京大学地理学王旭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黄昕北京大学生物学王维斌北京大学生物学周静怡北京大学生物学杭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韩启飞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王丽北京大学临床医学谢涵北京大学药学罗宜孝北京大学药学王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张乾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魏义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宋魏巍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李黎力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姚东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艾翔中国人民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何安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杨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陈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毛畅果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曾毅中国人民大学数学马龙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宁静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赵然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李辉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陈福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张文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陈欣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路向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杜磊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盛亦男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李肖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韩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袁焕鑫清华大学水利工程马宏博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余智勇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范丽丽清华大学光学工程曾召利清华大学机械工程李津津清华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孙欣尧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刘东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冯旭宁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周天睿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陈晓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娇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沈玮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代季峰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邓涛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鞠生宏清华大学力学马寅佶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张如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申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王文坦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永杰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戴升清华大学数学蔡钢清华大学物理学张金松清华大学物理学刘军伟清华大学物理学陈鹏程清华大学化学刘凯清华大学化学吴宇恩清华大学化学龙勇清华大学生物学马丹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张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罗杭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马特清华大学社会学喻丰清华大学法学蒋铃清华大学设计学刘派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张达清华大学生物学潘孝敬清华大学政治学杨原清华大学法学李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刘增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费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金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费成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孟雪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赵小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兰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许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石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黄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宗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殷建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李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林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王建锋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李克勇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王聪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贾甲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牟进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武玉伟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陈冰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秋汉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孙言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程虎虎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张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牛艳玲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赵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廖人宽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付宗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赵东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张清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王振忠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张娜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赵勐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何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刘磊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学林刚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蒋文晓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戴家武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起晓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张永芝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陈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李西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何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卫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夏明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林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刘全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陈安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张文涛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杨四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钱超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何敬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曹硕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任华忠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王成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夏灿玮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孙栋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代云容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李发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孟庆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朱国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赵旭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王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欧阳常青南开大学化学徐彬南开大学化学唐青南开大学化学张志君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李维尊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毛其淋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刘斌南开大学历史学杨豪南开大学政治学张翔南开大学生物学王怀民南开大学生物学边鑫南开大学工商管理谭有超南开大学数学王兴春南开大学统计学冯龙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李贞玉南开大学物理学娄凯南开大学物理学王槿南开大学光学工程范飞南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孙宁南开大学哲学刘晋祎南开大学临床医学苏龙翔天津大学化学竺传乐天津大学化学许友天津大学力学杨绍琼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田文杰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高慧敏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罗文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康艳茹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童来会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于敦吉天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朱雷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刘勇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秦颖天津大学水利工程王高辉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李诗纯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李奕帆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马倩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道舒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易茜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武晓莉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冯琳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赵清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宋金龙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刘立钊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周豪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张卫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健康大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徐琴琴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白芳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张胜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樊俊铃东北大学化学陈帅东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宁兆龙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慧敏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胡军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蔡志辉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曹宇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刘中秋东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王坤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宋克臣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李伟伟吉林大学哲学陈飞吉林大学法学张超汉吉林大学工商管理单标安吉林大学应用经济学赵宣凯吉林大学数学赵晓朋吉林大学物理学姜立伟吉林大学化学王传洗吉林大学化学刘轶吉林大学化学朱守俊吉林大学物理学李守瑞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魏成国吉林大学临床医学苗晓吉林大学兽医学顾敬敏吉林大学机械工程黄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郑佳红吉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王秀刚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徐彬彬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袁巍吉林大学地质学王枫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马国庆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田彦婷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徐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国峰楠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孙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耿雪松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杨振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吕云卓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陈海燕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彭庆宇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张鲁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苑振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苏晓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孙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朱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白久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刘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张慧超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于耀光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祝青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陈硕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张磊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赵磊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梁斌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张伟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倪春军复旦大学历史学陈玮复旦大学哲学李主斌复旦大学政治学强舸复旦大学公共管理贺小林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高琳复旦大学数学郭垚复旦大学物理学郭聪复旦大学化学孔彪复旦大学化学张卡卡复旦大学化学仰志斌复旦大学生物学王传超复旦大学生物学杨辉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唐长兵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鲁海生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琪复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陆晓慧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杜昕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刘卫仁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戚鹏复旦大学药学李剑峰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李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吴琳琳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李美燕同济大学化学王欢文同济大学数学陈浩同济大学物理学刘文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李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王慧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陈海兵同济大学建筑学周伊利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彭登峰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王志鹏同济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金雁敏同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房玉江同济大学临床医学李海玲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李贵萍同济大学法学赵歆同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王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力学李寅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何凤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瞿叶高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杨晓光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陈晓钢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王睿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傅洛伊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窦晓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郭兴梅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周雪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王美晓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任怀瑾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黄俊上海交通大学化学董瑞蛟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王玉东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杨志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谷麟上海交通大学药学王汝冰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杨显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黄志敏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林锦骠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李勉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王吉林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张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汪明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陈思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詹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马德浩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刘心娟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李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刘运林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沈斌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张金中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戴建兵南京大学哲学代建鹏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王国俊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李伟军南京大学法学雷俊生南京大学政治学倪春纳南京大学社会学吴新慧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王学军南京大学历史学魏晓锴南京大学教育学钱小龙南京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宗乾进南京大学数学王林南京大学物理学陈伟南京大学物理学李林南京大学物理学顾铭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薛俊俊南京大学物理学孙宏祥南京大学化学陈小雨南京大学化学谢劲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苏冠勇南京大学天文学柳若愚南京大学大气科学诸葛小勇南京大学地质学杨水源南京大学生物学黄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杨怡玲南京大学临床医学戚荣丰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史北祥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王晓佳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陈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宋良龙东南大学物理学马亮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朱斌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臧海祥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赵金宝东南大学生物学胡雯东南大学临床医学彭新桂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王荣斌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吴志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段忠贤浙江大学数学胡思煌浙江大学物理学孙云蕾浙江大学化学许林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白小龙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王林涛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文伟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翁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徐海亮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吴晶军浙江大学力学李倩倩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胡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池清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章逸丰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树森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徐斌浙江大学生物学朱律韵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陈再明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刘贺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张薇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傅鹰浙江大学药学陶蓉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蔡宏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周宗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芮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贺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徐来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陈洁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陈武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闫溢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卫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陈登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廖国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陶永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高新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冼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朱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夏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李亚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祝恒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孙加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曹雄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张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汪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黄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刘愉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范传刚厦门大学化学曹烁晖厦门大学化学徐桂良厦门大学化学吴选俊厦门大学化学郭文熹厦门大学化学彭军波厦门大学生物学陈艳厦门大学生物学李汉杰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杜川军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梁彦韬厦门大学数学吴国春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苏佳厦门大学理论经济学付才辉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蔡昌达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张文城厦门大学中国史刘婷玉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王营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崔春山东大学历史学刘涛山东大学数学宗高峰山东大学物理学马衍东山东大学化学代鹏程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许醒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徐菲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张俊杰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史志成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崔晓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李海涛山东大学基础医学张猛山东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周云平山东大学药学刘春喜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冯超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母伟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王涛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张伟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张晓娜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何超武汉大学应用经济学祁毓武汉大学法学袁康武汉大学法学郭少青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徐旭武汉大学公共管理殷宝明武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张豫鹏武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龙浩武汉大学化学张翠玲武汉大学化学武文博武汉大学化学秦四勇武汉大学生物学陈浩武汉大学口腔医学撒悦武汉大学水利工程蒋水华武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刘念武汉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黄志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聂勇伟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熊小东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黄旭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张云菲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张恒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陈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汪艳霞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靳小翠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刘海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王金霞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段东圣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雷蕾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布宁斌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刘欢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伽龙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罗亚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冯晓楠华中科技大学力学刘大彪华中科技大学中西医结合赵寅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邹丽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向小曦华中科技大学药学程彪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王程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刘磊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邓玉萍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雄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王纲金湖南大学力学冯慧湖南大学机械工程付建勤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康旭东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陈安伟湖南大学物理学许金友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瞿佰华湖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陈月皎中南大学物理学易早中南大学冶金工程阳海棠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孙翱魁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梁霄鹏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张理源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吴飞翔中南大学机械工程蒋日鹏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王中钢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邓江明中南大学力学武井祥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邓东平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周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张科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彭康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张毅中南大学生物学许晓娟中南大学基础医学赵璐晴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陈攀中南大学护理学叶曼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廖洁月中山大学公共管理温明月中山大学中国史辜梦子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张倩中山大学应用经济学陈中飞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周少锐中山大学生物学刘徐兵中山大学物理学胡伟中山大学光学工程辛洪宝中山大学化学暴欣中山大学化学刘亦武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孔令军中山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郭东生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苏卓中山大学生物学赵强中山大学药学吴思涵中山大学口腔医学吴桐中山大学口腔医学刘中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郭小燕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杨雪娇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王德深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关伟盛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唐征海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赖志燚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林峰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余天佑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宇晖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魏嫣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姬小趁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刘华敏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刘勇军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曾自强四川大学哲学杨子路四川大学历史学马英杰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晏青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高宪春四川大学物理学陈军全四川大学数学卢明四川大学生物学陶向四川大学物理学郭静华四川大学化学蔡云飞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曾维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刘壮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施奇武四川大学光学工程杜永兆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马猛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伍颖颖四川大学生物学袁克非四川大学药学杨洋四川大学基础医学张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刘非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华青重庆大学土木工程黄磊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何辉超重庆大学物理学张虎林重庆大学数学周寿明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李林昊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柴林江重庆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张磊重庆大学应用经济学陶勇重庆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秦华锋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黄勇军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朱全江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唐海龙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吉彦达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刘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盛俊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李祥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梓源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宋渤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王长安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杨爱军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尹行天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沈超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骞雅楠西安交通大学力学龙建民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杨涛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韦玉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王治国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黄缘缘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唐学亮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永香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学罗成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学杨文婷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朱茜茜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韩亮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曲凯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董艳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林绍波西安交通大学数学郗平西安交通大学数学贾纪腾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魏鹏飞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李璐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褚衍辉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马雄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海超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梁韵基西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周珍西北工业大学数学李斌龙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吴宏景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陈瑞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孙加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邓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徐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操信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王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王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孟江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成玉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吴勇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王昕兰州大学地质学曹泊兰州大学中国史丛振兰州大学物理学刘作业兰州大学生物学孙旺盛兰州大学生物学王媛兰州大学公共管理王学军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吴巍炜兰州大学应用经济学咸春林兰州大学物理学杨科兰州大学物理学张俊丽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唐忠宝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胡荣荣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贺方彬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王雪竹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杨发庭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刘宇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武庆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刘灰礼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王旭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胡浩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王松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张柳燕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高安然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孙征宇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张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朱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语言文学李小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张占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刘昌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杨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陆万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语言文学惠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刘宏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宋瑞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刘西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指挥学饶德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陈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指挥学于祥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包学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张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孙良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杨跃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曾令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杨俊刚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秦军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陈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程国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江天
Ⅸ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与中科院哪个好
他们为什么向往中科院研究生院
科学殿堂培养创新生力军
2010-09-15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刘贞 通讯员 贾宝余
夏日的清晨,华中科技大学南12楼。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全国招生咨询会在此举行。
一大早,七八个学生直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展台,一下把研究生部主任贾艳团团围住,“我们下定决心要考你们所,因为我们的老师就是你们那里毕业的。”年轻的面庞上,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这几个学生的老师朱锦涛,2005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出国深造,培养单位是长春应用化学所,四年后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正教授,并评上了博士生导师,时年31岁,这在当下的高校实属罕见。而“锻造”他的母校自然也让他的学生们无比神往。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一度的招生咨询会上屡见不鲜,曾经的毕业生往往就是当下报考的活广告。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科院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方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完善了与高水平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主体和形象、以培养单位(中科院各研究所)为基础和延伸、以各专业学院(系)为枢纽和平台的网络式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曾经推出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显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总得分和3个一级指标在全国研究生院中都排名第一。此前,南方一家教育评估机构对全国研究生院进行评估,连续三年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为理科第一、工科第二,综合第一。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何在?连日来,中国青年报记者追踪中科院几代研究生,试图从他们的考研故事和记忆里,探寻中科院研究生院独特的“魅力”。
每天都能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指导“这里的大牛太多了”
陈旭是中科院研究生院2009级研究生,培养单位是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华中地区某高校上本科时,学校里也有一位院士;但大学四年,只有毕业典礼上终于见到一次真容,耳提面命的机会只是一种奢谈。
在中科院读研不到一年,陈旭感慨在这里见到的“大牛”真多,“只要是上课时间,走进研究生院教学大楼,要是寻不到几位院士正在讲课,那才是意外。在任何一间教室,都有可能看到在讲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或者某个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中科院研究生院早年的毕业生,也有类似的感受。
“最难忘在研究生院有幸聆听了多位大师的课程,受益匪浅。研究生院不仅聚集了各研究所的科学大师来任教,而且也汇集了中科院之外的名师来讲学。像北京大学王宪君的数理逻辑、北京师范大学刘辽的广义相对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存秀的德国古典哲学等。”清华大学教授刘兵,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中科院研究生院,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些名家所开的课程。
在中科院工作的300余名两院院士直接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大师授课、院士授课已成为中科院研究生教学中的常态,仅2009年度共五周时间的夏季小学期,就有78名来自中科院各培养单位和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其中包括51名两院院士。统计显示,直接走上研究生院讲台为研究生讲授基础课或专业课的两院院士,平均每年就有140余位。
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指导和教诲,对从全国各地高校走进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子们来说,是经常的事情。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科院的研究生们倍感骄傲、自豪和“幸运”,也最令其他院校研究生感到“眼红”和羡慕。
不仅仅是授课的师资,还有朝夕相处的导师。
中科院研究生院有着独特的培养模式——“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集中在研究生院北京集中教学园区进行一年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在研究所跟随导师进行论文研究和科研实践。
中科院岩土力学所在读博士纪文栋听本科的室友讲过一个故事。这位同学在一所重点高校读研,到毕业聚会时,导师竟然叫不全前来道别的研究生姓名,因为这个长期东奔西走的“老板”门下的研究生足足可以开一个中学的实验班,“当时场面太尴尬了!”
这样的场景让纪文栋感觉很难想象。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在中科院读研三年,几乎天天都能在实验室里看到导师的身影。
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也是国内甚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在校生规模超过3.6万人,在外界看来这一数字无疑十分庞大。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则算过一笔账:这里的导师超过8000名,加上相当一部分硕士生在三年级就转为博士生,其实一名导师每年平均只招收一个研究生。
即便是某些热门学科专业的个别院士、“百人计划学者”等骨干导师,也最多只可增加1至2个指标;中科院还规定,不管哪个学科、不论导师什么资历,在五年内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总数不超过9名。
“就导师而言,我们研究生院始终考虑到每位导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时间、研究项目,要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负责。”白春礼院士说。
在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实践中,找到人生方向
新世纪之初,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京宣布,由该所研制的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通用CPU“龙芯一号”投产成功,这表明我国已初步掌握了当代通用CPU的关键设计技术,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鲜为人知的是,在“龙芯一号”年轻的研发队伍中,中科院在读研究生占了一半以上。
蔡嵩松15岁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从一位大学同学的哥哥那里得知“龙芯”团队,奔着“龙芯”这个耀眼的名词而来。而今他已在该研究领域小有名气,而他在这里的一大批同学,早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青年才俊。
事实上,不仅仅是“龙芯”的研制,神舟飞船的发射、绕月探测工程、大型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等重大科学项目和工程中,都闪现着中科院研究生的身影。他们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但已经活跃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很难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拥有国家多项大科学工程设施,而这些大科学工程也由此成为研究生们成长的“沃土”。
此外,遍布各研究所的近60个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70余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余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众多的重要科技项目也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了无限机会。
即使一些偏远地区的研究所,同样拥有魅力无穷的科研项目。
1995年考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李庆军,如今已是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副园长。2001年3月,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在世界上首次系统研究和命名了一种新的植物远交机制——卷曲花柱性(Flexisty鄄ly),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其博士学位论文《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的研究》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他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的这些工作都是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土地上做的。
李庆军说,这一切都得益于第一线的观察研究,“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原来在哪个地方生长,它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在那个地方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不然的话研究的结果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这些就不是在北京、上海的空调房里能够发现的。”
在中科院,像西双版纳植物园这样,据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研究所还有很多,比如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干旱区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绿洲系统演化与绿洲生态农业等等,在这些地方实地研究得出的数据、结论无疑会更精准。
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研究生提供充足而且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高随祥教授看来,研究生有别于大学生,不应再满足于单纯地被“教”,仅仅被灌输一大堆知识,而更应看重被“带”,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仅精于“教”、同时也长于“带”。
高随祥介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在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不少人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学术领衔人物。他们紧跟学科发展步伐,最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最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知道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由导师言传身教,带着你一步步地进入科研前沿,自然更易开窍。
“我想中科院培养研究生与高校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许多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这对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中科院81届研究生、中科院院士李国杰如是总结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特色。
“这里的氛围,就是要你全力以赴”
中科院研究生院没有自己的本科生,这里听不到照顾“本校生”的任何传言,五湖四海学生融汇一炉,构成了一种中科院特有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上学,还不用为生计发愁。提起选择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初衷,中科院水生物所一位女同学说:“中科院的待遇不错,在这里,我不必面对学费和助学贷款的压力,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曾让这位女生感到担忧的是,读了研究生,每个月的补贴根本不够生活,但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愿意给家里添负担,读书期间在外面打工兼职,会浪费大好时光。
当她真正走进中科院,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这里不仅待遇好,而且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更加吸引她,“因为这些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目前,虽然因所属院所、专业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将启动的新的奖助体系,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级硕士生每年最低的奖助金接近1万元,高年级硕士生每年约1.8万元,而二年级以上博士生的奖助金平均每年达到3万余元。
让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一学生蔡毅感觉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实验室拥有价值昂贵的扫描电镜,而且还有一台上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器,有这样配置的高校在全国来说都屈指可数。今年有10多家高校前来申请实验时间,外校的学生要花时间精力奔波还要等空余时段。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2级研究生赵环昱说,中科院有很好的科研硬件设施,尤其对于需要做很多实验的工程类专业学生来说,这是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一般的高校,学生可能有想法,但是硬件设施不到位,也没法去做。在中科院,有硬件设施做支撑,又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只要自己有想法,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研究甚至独立申请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赵环昱总共发表了8篇论文,5篇SCI,1篇EI,1篇ISTP,1篇核心期刊。她还被国外的一个SCI期刊邀请评审论文,毕业时,她顺利留在了近代物理研究所。
这里正在培育一种国际化视野和境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自2000年9月开始,“越洋”请来25位全球知名专家执掌教鞭,其中15人来自斯坦福、密歇根、德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著名科研机构。如此强大的师资力量,令英国《自然》杂志感慨:“上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纪文栋在所里两年多时间,仅国际岩土力学学会主席、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汉斯教授就来过三四次,不仅宣传国际前沿发展方向,而且讲授“如何做科研、如何寻找突破路径”,“同样的话从大师嘴里说出来感觉都不一样。”
导师们由于工作需要,和国外交流很多,有很多的出国机会,因此,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王志立说,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博士生五年当中至少有两次出去的机会,有的人甚至机会更多,“参加几次国际会议以后,眼界一下子宽了,思路也开阔了。”
当然,在中科院攻读研究生,也需要超常规的付出。“想轻松就别来中科院”。蔡毅以前上本科时也经常帮本校读研的师兄干活,实验室到晚上人就很少。现在在中科院,甚至周末的晚上,基本都是人丁满堂,“一方面是科研项目太多;再就是牛人太多了,都想做出好一点的科研成果。”
令这个读研不到一年的小年轻感到自豪的是,一个师姐博士马上毕业,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核磁共振会议上,做了15分钟报告,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解除后顾之忧,提供最佳平台,营造公平氛围,多样化的国际化学习机会……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为了打造一种环境,“到这里来就是要让你全力以赴去做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是中科院研究生院78级的学生。他说,自己当科学家的梦想是到了中科院之后产生的,以前对科学只是一种兴趣,目标也是模糊的。读研究生之后,“进中科院就是当科学家”的思想一下子进入大脑,而且这个目标一下子变得很近。
一组数据为中科院精心营造的环境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仅仅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院所培养的研究生中,就出现了40多位两院院士。作为衡量博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1999年到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统计,中科院研究生院以不足10%的在读博士生比例数,达到了平均16%以上的获奖比例。
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博士生活条件如何
住西区抄公寓8号楼、9号楼。两人间,洗澡都得去浴园。
硕士公寓一般是四人住一个小宿舍,上面床下面桌子,四个小宿舍一个大宿舍,一个大宿舍有一个盥洗室、一个卫生间(三坑位),夏天倒是可以在宿舍洗冷水澡。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