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2-20 01:31:16

A. 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多少

2017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抄年后的就业率为91.9%。

调查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与2016届、2015届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7%。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1)2018大学生就业报告扩展阅读

应届毕业生一般就业形式:

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毕业生不通过学校办理手续,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毕业生应持有用人单位接收函或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

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回来源地区,由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安排就业(其他类型的本专科毕业生回省二次就业不计入此列)。

毕业生自主创业(应有毕业生的书面申请,同时不参加回省二次就业)。

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已参加复试)。

毕业生出国学习及出国工作。

B. 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包括本科生大约820万人清华和北京大学生毕业人数一共加起来才8000人

对于2018届高校毕业生而言,或许这将是一个“更难就业季”——教育部日前召开的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透露,全国2018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创历史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要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介于目前中国的人口基数,这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你想想我国平均不到2秒钟出生1个小公民~每分钟大约出生38个~每小时出生约2273人个~每天出生约5万多个。如果按照这速度下来一年有多少人首先,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进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但是,在庞大人口基数的背景下,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要看到效果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的,因此目前年轻人非常的多。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是出生富裕家庭,本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观点,家长都希望子女多读书,这样才能找个好工作,脱离平困。而年轻人在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如此,国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然不论教育成本如何高,自身生活如何困苦,都不免会把子女的教育摆在首位,由此大学生越来越多 最后,现在我国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而且社会信息发展迅猛,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中年人,由于基础知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纷纷选择回到校园进修,于是,参加高考的人数越来越多。

C.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哪些专业工作好找,工

最新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这个专业最好找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去年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11日在北京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与2016届、2015届基本持平,其中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自主创业者平均月收入5785元

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与2016届、2015届基本持平。

报告称,根据国家统计局估算,2017届大学生中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

从收入来看,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平均月收入为5785元,比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收入(4774元)高1011元。

不过,报告提醒,大学生自主创业存活率需关注,创业效果应从长评价。

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这意味着,三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市场,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社

D. 2018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据报道,教来育部表示2018届全国源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服务国家需求“大舞台”,引导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主动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同时,要严格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密防范“培训贷”、求职陷阱、传销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E. 2018年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

7月1日消息,智联招聘发布了《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报告显示,在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90168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揭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新动向——

6。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通过分析2018年的调研数据发现,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同比小幅上涨了0.7%,反映出在大学校园中,专业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在持续减少。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用人需求之间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对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因此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7。民营企业仍是吸纳 就业的绝对主力

调研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期望签约单位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国有企业,占比为31.73%,说明工作稳定、待遇较高的国有企业依然最受应届毕业生青睐。排名第二的是三资企业,占比为27.77%;排名第三的是民营企业,占比为20.85%。

而从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对应届毕业生吸纳能力最强的依然是民营企业,实际签约比例高达58.62%。而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实际签约率分别为14.35%和17.85%。与三资企业较为类似的民营企业依旧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也说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速度超越了三资企业,虽然雇主品牌的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造,但已经具备了和国际企业争夺优秀人才的市场实力。

F. 2018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6月11日,“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月平均收入为4317元,比2016届(3988元)增长了329元,比2015届(3726元)增长了591元。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起薪持续增长。

根据报告,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9%)与2016届、2015届(分别为91.6%、91.7%)基本持平,高职高专就业率首超本科,未就业人群中近半数仍在求职。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5%),其次是管理学(93.2%),最低的是法学(85.3%)。

根据报告,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是“教育业”,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是“建筑业”,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是教育业。同时,报告指出,制造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减少,信息技术相关岗位占比增加。

从就业满意度来看,北京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城市。

G. 大学生就业率

据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1.5%,平均月收入专4624元。

工学、管理学、教属育学…哪些学科就业率高?目标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还有哪些城市颇受欢迎?什么专业被亮“红牌”?现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吧!

红牌专业: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法学;

黄牌专业:心理学、美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物理学;

绿牌专业: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

看完了什么这个,我们再来看看,2018届本科生毕业收入极高的5个专业。

根据麦可思数据,IT相关专业占据月收入高专业的前五席。排在第一位的是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月收入(6972元),第二位为软件工程(6733元)

H. 2018年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如何

这两年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的,这两年实体经济不景气,不好找好的工作。

I.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

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1年的5倍多。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3%;2005年毕业338万大学生,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平均就业率达到70%;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大学生就业率为70%;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2010年的大学生毕业生630万,截至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等也将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中显现。

2.存在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不匹配,引发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

热点内容
苏州大学检验考研 发布:2025-09-12 18:22:23 浏览:952
甘志霞化工大学教授 发布:2025-09-12 18:15:50 浏览:151
大学生的未来演讲 发布:2025-09-12 18:15:21 浏览:209
各大高校博士生导师数量排名 发布:2025-09-12 18:12:18 浏览:547
中国人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9-12 18:08:35 浏览:900
大学生的奶水 发布:2025-09-12 17:57:04 浏览:688
大学生学生心理状况 发布:2025-09-12 17:46:13 浏览:555
大学教授谈南京大学 发布:2025-09-12 17:39:41 浏览:457
大学生恋爱目的 发布:2025-09-12 17:38:25 浏览:776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抗体 发布:2025-09-12 17:38:23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