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
❶ 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花多钱
培养一个大学生,不算国家出的培养费,单就家庭而论,至少也要几十万吧。不单单指大学四年,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现在全国家庭平均存款3万左右,多少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的。
❷ 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花多少钱
培养一个大学生,从小学算起,家庭支出约20万到30万,社会支出差不多50万的样子。
❸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
普通人家正常消费的话,1000一个月够了。1500可以过得很好。谈恋爱的话2000+吧。一直觉得家里有能力供回孩子上答大学的话,就把他当做一个已经进入社会的人对待。大学生活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想要钱花在有用的地方,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用钱观念才是正道。我读的是三流三本院校,一年学费要一万六,同学大部分家庭条件都可以,家里比我差的生活费都有1000。
❹ 在中国培养一个大学生,大概得要花费多少钱
一、学杂费(25600元)
杂费,仅算额度较大的,零散的费用已经忘了,没法计算。
(1)大学一年级
培养费4600元
住宿费1200元
书籍资料费500元
被褥等一系列用品:320元
总计:7300元左右。
(2)大二、大三、大四,三年上交数额一样:
培养费:4600元
住宿费:1200元
书籍费:300元
总计:6100元。
二、生活费(10960元)
(1)本人前三年暑假都没有回家,除了寒假一个月,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总计:365×4-30×3=1370天。
(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早饭2元左右,中饭和晚饭3元左右,一天生活费计8元。
生活费总计:12700×8=10960元。
三、交通费(2190元)
交通费包含两大部分,一是来回家和上学的路费,二是在学校买自行车和坐公交车的费用。
(1)火车票花费
暑假回家次数:开学1次(单),弟弟考上大学回家1次(来回),毕业回家1次(单),总共4次坐火车。
寒假每年都回家:总共4×2=8次
总计12次坐车
车票价钱:本人湖南人,到苏州坐硬座慢车,学生票价约80元(四舍五入算整数),坐了一次卧铺(没有买到硬座票)250元。
总计:12×80+250=1210元。
(2)公交车花费
坐到家乡火车站再转两次公交车到家,8+4元或者12+5元(春节涨价),以平均15元计算,总计:12×15=180元。
从火车站坐到学校1元钱,略去不计算,整个四年时间在苏州坐车(四年在苏州1370天,每两周出学校一趟计算(事实上做家教时往往每天一次),是一百次,计200元,另特殊情况打的,以及其他情况。)计为300元。
总计:480元。
(3)自行车
苏州大学四个校区,学校太大,上课没自行车不方便,四年买了两次自行车(因为被盗),修理了N次,换了2次轮胎。
一辆自行车180—200元(水货),以200计算,计400元。
修理一次约1-5元不等,换轮胎一次约20元,以100元计算。
总计:500元。
交通费总计:1210+480+500=2190元。
❺ 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花多少钱
农村家庭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话,我想应该肯定在100,000以上,回因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力答都比较强,而且都肯吃苦耐劳。可是他们在一开始锻炼自己的时候可能会缺乏很多东西,而家长能够提供给他们最好的条件,估计也就在这样的条件之内了。
❻ 中国人每年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
◆2004年,《市场报》曾复报道说制,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每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为每年7000—8000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算过,按照现在的日常运行成本粗略计算,理工科人均培养费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1.2万元至1.3万元。>>>
◆2004年8月31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培养一个本科生一年至少要4万到5万元
❼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
一、学杂费(25600元)
杂费,仅算额度较大的,零散的费用已经忘了,没法计算。
(1)大学一年级
培养费4600元
住宿费1200元
书籍资料费500元
被褥等一系列用品:320元
总计:7300元左右。
(2)大二、大三、大四,三年上交数额一样:
培养费:4600元
住宿费:1200元
书籍费:300元
总计:6100元。
二、生活费(10960元)
(1)本人前三年暑假都没有回家,除了寒假一个月,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总计:365×4-30×3=1370天。
(2)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早饭2元左右,中饭和晚饭3元左右,一天生活费计8元。
生活费总计:12700×8=10960元。
三、交通费(2190元)
交通费包含两大部分,一是来回家和上学的路费,二是在学校买自行车和坐公交车的费用。
(1)火车票花费
暑假回家次数:开学1次(单),弟弟考上大学回家1次(来回),毕业回家1次(单),总共4次坐火车。
寒假每年都回家:总共4×2=8次
总计12次坐车
车票价钱:本人湖南人,到苏州坐硬座慢车,学生票价约80元(四舍五入算整数),坐了一次卧铺(没有买到硬座票)250元。
总计:12×80+250=1210元。
(2)公交车花费
坐到家乡火车站再转两次公交车到家,8+4元或者12+5元(春节涨价),以平均15元计算,总计:12×15=180元。
从火车站坐到学校1元钱,略去不计算,整个四年时间在苏州坐车(四年在苏州1370天,每两周出学校一趟计算(事实上做家教时往往每天一次),是一百次,计200元,另特殊情况打的,以及其他情况。)计为300元。
总计:480元。
(3)自行车
苏州大学四个校区,学校太大,上课没自行车不方便,四年买了两次自行车(因为被盗),修理了N次,换了2次轮胎。
一辆自行车180—200元(水货),以200计算,计400元。
修理一次约1-5元不等,换轮胎一次约20元,以100元计算。
总计:500元。
交通费总计:1210+480+500=2190元。
❽ 培养一个大学生除去自己开销不算另外国家要投入多少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出去自己开销。不是。过年要投入多少钱?我觉得。过年也要。老头。一个大学生。一得十几万吧!
❾ 中国人每年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中国
那得看你读什么专业啦
学费是多少
就目前中国的学校学费一般平均是一学内年5500,四年就是22000。如果一容学期生活费什么的算8000
八学期就是64000,这就是86000。再有点其他的
差不多十万吧!这就是一个平均价,
当然每个家庭条件不同
就不一样啦!
❿ 培养个大学生(从开始上学到大学毕业)得多少钱
上大学 花费知多少
还有不到半个月,大学新生就要迈向向往已久的高校大门。在准备行囊的同时,他们及他们的家长也在估算上大学到底要花多少钱。
随通知书一同寄来的还有各个高校的收费标准。大学期间的花费主要包括这几部分:学费、住宿费、教材费、杂费和日常生活消费开支。
学费部分,我省公办高校的收费标准由省里统一制定,各校都一样。该标准为(以本科生为例):理工类、体育类专业,每生每年3700元;文科类专业,每生每年3400元;医学类专业,每生每年4500元;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年5700元。
据悉,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同类高校相比,这个学费标准即便不是最低的,也是较低的之一。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学费要高于河南。
学生每年的住宿费依住宿条件不同,从400元到1100元不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主选择。我省几所高校具体标准如下:4人间每年1100元,6人间每年800元,8人间每年400元。其他省市高校的住宿费标准也基本上就是这个水平。
教材费在我省为每人每年预收500元,毕业时结算,多退少补。但据往届学生介绍,一般情况下书费基本没有剩余,即使有,数额也很小。
日常生活开支差别较大,多的每月七八百元,少的只有一二百元。河南财经学院一位男同学说他每月开支在500元左右。在河南农业大学,一位来自某市城郊农村的大三学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他今年上半年的支出记录,可以看到,一个学期,他的生活消费总额为2197.86元,平均每月400多元(按每学期5个月计),这个数字得到了其同学和郑大工学院几位男生的认可。至于吃饭能花多少,农大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提供的消费汇总记录显示,生均日消费额为7.3元。如此看来,每生每年平均生活消费应该在4500元左右。这还是郑州的标准,如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读书,花费将更高。
这样算来,在河南,一个理工类大学生一年总花费将达9000多元,4年大学毕业要花费近4万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花费要高于这个数目。经济发达城市高校的学生也要高于这个数目。
眼下,大学招生已经结束,幸运的考生们正等着录取通知书,许多家庭的教育开支即将进入又甜蜜又紧张的高峰阶段。在公众看来,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底得花多少钱?一个普通家庭每年能够承担的一个大学生的学费是多少?为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从7月27日开始,进行了一项题为“上大学要花多少钱”的网络调查。截至7月30日10时,共有5万多名网友参与了本次调查。
我们的调查发现,41%的公众认为每年2000-4000元的学费标准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还有30%的人认为4000-6000元也算比较合理。这两个选项代表了七成公众的看法。此外,还有19%的人认为合理的学费标准应该是2000元以下,在他们看来,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的学费都太贵了。
一位网友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上学比较早,记得当时报志愿时真是数着学费报的,咬着牙上了个学费1000元的学校。每个暑假看着我妈到处筹钱、犯愁的样子,真后悔没报师范。不过,现在想想还算幸运,因为再晚上个一两年,我真的就没办法念下去了。
调查显示,在住宿费方面,分别有26%、30%和25%的公众认为500元以下、500-700元和700-1000元的住宿标准可以接受。同时,在大多数公众(78%)看来,每位大学生每个月的基本生活费在200-600元之间比较合适,其中赞同200-400元的有40%,支持400-600元的有38%。
从总体上来计算,28%的公众认为每年把7000-10000元花费在培养一个大学生身上是可以承受的。还有47%的公众的承受能力低于这个水平,其中选择50000-7000元的占25%,而选择5000元以下的占22%。另外,25%的公众表示,自己在培养大学生方面,每年可以承受的花费高于10000元。其中17%的公众选择了10000-15000元,而高于15000元的只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