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大学博士
㈠ 德国柏林大学一共出了多少个诺贝尔获得者
马克斯·玻恩 (1882-1970), 物理学家, 1954诺贝尔奖得主
保罗·埃尔利希 (1854-1915), 物理学家, 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879-1955), 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1852-1919), 现代生物化学创始人,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沃纳·福斯曼 (1904-1979), 内科医生, 195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詹姆斯·弗兰克 (1882-1964), 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奖得主
弗里茨·哈伯 (1868-1934), 化学家,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奥托·哈恩 (1879-1968), 化学家, 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维尔纳·海森堡 (1901-1976), 物理学家, 1932年诺贝尔奖得主
古斯塔夫·赫兹 (1887-1975), 物理学家, 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1852-1911), 化学家, 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罗伯·柯霍 (1843-1910), 内科医生, 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1853-1927), 内科医生, 19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马克斯·冯·劳厄 (1879-1960), 物理学家, 191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华西里·列昂惕夫 (1905-1999), 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特奥多尔·蒙森 (1817-1903), 历史学家, 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克斯·普朗克 (1858-1947), 物理学家,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埃尔温·薛定谔 (1887-1961), 物理学家,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汉斯·斯佩曼 (1869-1941), 生物学家,193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
威廉·维恩 (1864-1928), 物理学家, 1911年物理学奖得主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1872-1942), 化学家, 1915年诺贝尔奖得主
㈡ 洪堡大学的获奖情况
洪堡大学在两百年的岁月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以下是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简况。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伯特·A·迈克尔逊(Albert A. Michelson)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曾就读于洪堡大学。因较准确地测定了光速和发明分光仪于1907年获奖。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法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和工作。因创立电守恒定律、“李普曼干涉定律”等于1908年获奖。
卡尔·F·布劳恩(Karl F. Braun)德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深造。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研制阴极射线示波管于1909年获奖。
马克斯·玻恩(Max Born)德国物理学家,1915年起任洪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由于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德国的另一位科学家瓦尔特·波西于1954年同获此奖。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荷兰化学家,曾就读于洪堡大学。因提出碳原子理论、化学、力学法则和渗透压于1901年获奖。
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化学家,曾在其叔父、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米尔·菲舍尔资助下进洪堡大学深造。因关于血液、胆汗的色素研究并研制人造血红素晶于1930年获奖。
彼得·德拜(Peter J·W·Debye)美籍荷兰物理化学家,在开始任洪堡大学教授的同一年(1936年)荣获此项殊荣,原因是他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的偶极矩的测定方法以及对电子衍射、气体中的X射线的研究。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米尔·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德国医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于1889-1895年在该校工作。因研究抗毒素血清,尤其在运用血清治疗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病症方面的贡献于1901年获奖。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德国病菌学家,在任洪堡大学教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期间,因分离并确证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病菌、霍乱弧菌于1905年获奖。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生物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任教授(1914-1923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于1931年获奖。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特奥多尔·蒙姆森(Theodor Mommsen)德国历史学家,曾在洪堡大学讲授古代史,1874-1875年任该校校长。因著《罗马史》于1902年获奖。
格哈特·霍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德国作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因创作《织工们》、《沉钟》、《米哈依尔·克拉玛》等剧本于1912年获奖。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德国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德国首相和外交部长,曾在洪堡大学攻读国民经济学。因推行德国与交战国,特别是与法国的和解政策于1926年奖。
知名校友: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世界著名人物先后在洪堡大学学习或深造,其中最为重要的如下:
著名进步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曾于1821-1823年在该校学习法律,聆听黑格尔的哲学课。
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Ludwig Feurbach)曾于1824-1825年在洪堡大学学习神学,后因受黑格尔影响改学哲学。
著名的国际工运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曾于19世纪40年代在该校攻读哲学和语言学。
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枣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在洪堡大学学习法学与国民经济学之后于189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Karl Marx)曾于1836-1841年在洪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Fiedrch Engels)曾于1841-1842年利用在步兵炮团服兵役的业余时间去洪堡大学旁听,一年时间内先后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外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曾于1922年2月由法国迁居德国柏林在洪堡大学勤工俭学。
洪堡大学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如学生助学金制度、午餐补贴、已婚学生补贴、住宿补贴等。
该校的文艺团体(交响乐团、室内乐队、合唱团、室内合唱团、木偶剧组、歌舞剧团和绘画社等)和社会专业艺术团体保持密切友好关系,经常为学校举办音乐会、戏剧表演会和展览会等。
㈢ 机器人竞赛届有个李实博士是做啥的
李实,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除了研究工作之外,李实博士积极参与并推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与教育工作,参与修订国际比赛规则,提供机器人技术指导,并积极推动中国青少年与日本、欧洲的青少年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1999年开始,李实博士组建并领导了清华大学足球机器人研究小组的研究工作,并且于2001年代表清华大学首次参加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第五届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在战胜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理工学院等众多世界知名大学之后,获得了仿真组比赛的冠军。这也是清华大学在国际重要的学术赛事上获得的首个世界冠军。回国后受到了校长顾秉林院士、汪劲松教授的接见和表彰。在此基础上,在李实博士的带领下,研究小组再接再厉,于2002年在日本福冈举办的第六届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仿真组比赛中,再次战胜国际众多的知名学府,蝉联了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在这个项目的竞赛中,只有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和清华大学取得过如此的成绩。
在参加国际比赛的同时,从1999年开始,李实博士还负责组织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组织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之一。
现为迈斯教育教学总顾问
㈣ 同济应用数学硕士能申请到德国洪堡大学读博吗
具体要看教授肯不肯要你。如果他点头就没问题。
㈤ 迈斯和李实博士什么关系啊是中科院的那个李实博士吗
清华大学李实博士是迈斯教育的教学总顾问,是迈斯课程体系的构造者。
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除了研究工作之外,李实博士积极参与并推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与教育工作,参与修订国际比赛规则,提供机器人技术指导,并积极推动中国青少年与日本、欧洲的青少年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1999年开始,李实博士组建并领导了清华大学足球机器人研究小组的研究工作,并且于2001年代表清华大学首次参加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第五届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在战胜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理工学院等众多世界知名大学之后,获得了仿真组比赛的冠军。这也是清华大学在国际重要的学术赛事上获得的首个世界冠军。回国后受到了校长顾秉林院士、汪劲松教授的接见和表彰。
在此基础上,在李实博士的带领下,研究小组再接再厉,于2002年在日本福冈举办的第六届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仿真组比赛中,再次战胜国际众多的知名学府,蝉联了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在这个项目的竞赛中,只有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和清华大学取得过如此的成绩。
在参加国际比赛的同时,从1999年开始,李实博士还负责组织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组织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之一。
现在是RCJ大中华区主席,迈斯教育学生总顾问
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可以出国读博吗
你可以拿具体学科的成绩单以及硕士毕业论文联系导师。不过这个专业在国外非常边缘。。。
㈦ 免雅思,小硕申博失败后如何拿到国外的博士学
一、攻读德国医学博士的优势
1、德国医学位于世界前列,博士学位含金量高,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承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德国医学博士学位(Dr. med.和Ph.D.学位)为中国教育部承认。
德国Dr. med.和Ph.D.学位的区别
Dr.med.是针对临床医学背景医学生的博士学位,Ph.D.是针对自然科学背景学生的博士学位。经德国导师的协调,Dr. med.学生有机会去临床观摩实习,极少数临床医学背景医学生也可以有机会攻读Ph.D.。
自然科学背景的学生只能攻读Ph.D.,和临床医学没有关系。实验方面,Ph.D.课题更基础,耗时更长,3-5年,Dr. med.一般2-3年。德国的Dr. med.并非写一篇毕业大论文就行了 。
2、德国医学博士分PhD和MD两种,中国医科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既可以选择科研型也可以选择临床型,尤其后者学制灵活,多数2年毕业,颇受我国临床医生青睐。
3、 德国医学博士无固定开学时间,随到随学。
4、 德国医学博士的学习无德语要求,可以用英语完成整个学业。
5、 德国医学博士入学不设语言考试,部分通过电话面试了解语言情况,程序相对简单。无需英文相应考试成绩要求。能够用英语或者德语正常交流。(德国人大多数英语水平都较好,且博士期间一般都用英语可以工作交流)在毕业前能够用英语或者德语撰写毕业论文。
很多人有误区,认为一定需要学德语才能去德国,实际上,德国本土的孩子也是从一上学就开始学英语了,德国的高校纯英文授课的专业范围很广,尤其是高校的教授,英语都很不错,且德国的博士是跟着导师学习,无需大班授课,因此,只要你能用英语与导师交流,在德国学习生活基本不成问题。
6、 德国本国学生进入医学院后需参加多次国家考试方能毕业,但是中国医学硕士攻读德国医学博士期间无国家考试要求。
7、 德国博士申请无需APS审核,流程简化,障碍少。
8、 德国博士签证相对英美国家容易很多,无特殊情况,均能顺利通过。
9、 重点说下学费优势:
德国博士学费全免,生活费相比英国、美国低,打工合法,更适合我国工薪阶层家庭的子女求学。学杂费根据不同高校不同,每学期为100——150欧不等。据已经出去的大多数师兄师姐反馈,在德国平均每月大约有600——800欧元用于生活开支(包含住宿费用),可以向CSC,即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申请。根据CSC规定,申请CSC公派奖学金,必须要先拿到国外大学免学费证明获取录取信,而德国高校免学费就是个天然的优势,大多数学生都能尝试申请CSC公派奖学金,如果申请成功,那基本涵盖其出去所需的生活费。此外,学有余力的留学生还能合法工作挣钱,德国联邦内政部和移民局规定,中国留学生的工作时间每年可120个全天(一天八小时)或240个半天(一天四小时)。
二、申请德国医学博士的条件
1、硬性条件:具有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医学学士及医学硕士学位证书,缺一不可!专科生直接攻读硕士的医科学生无法攻读德国医学博士。硕士应届毕业生可以先申请,后补硕士学位证书。
2、软性条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为将来博士毕业涉及答辩,有答辩就必然要有课题,所以要有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例如养细胞、PCR/Immunohistochemistry、western blot等等。这些常见的实验技能是导师决定是否录取你很关键的一点,去德国读博,无论你是攻读Dr. med.或者Ph.D.,都会有很多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
三、获得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后的职业选择
1、 回国当医生,比国内博士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2、 留在国外进行科研工作,比国内更易出成果。
3、 通过国外执业医师考试,获得行医资格。
四、德国医学院校概况
德国共有36所医学院校,其中34所隶属于综合性大学,2所为独立的医科大学(汉诺威医学院和吕卑克医科大学)。整体来讲德国的医学院在全世界属于一流,各校实力接近,差距不大,正所谓德国大学无弱旅。
众多医学院中柏林夏瑞蒂医学院的办学模式较为特殊,是由柏林洪堡大学的医学系和柏林自由大学的医学系合并而成的,是欧洲目前最大的医学院,拥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另外,申请博士学位,必须要提供正规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有些学校还要求提供学历。所有材料的认证不是在汉堡,柏林,而是在波恩。相当于德国的教育部,是德国教育部与中国教育部经过学位学历的查证后,通过评估你的学历背景来判定符合哪种博士学位的申请。
㈧ 黄海峰的学术经历
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获得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经济转型研究方向哲学博士。于1991年开始在德国萨尔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担任了近12年研究员和教员,其间先后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跨国公司担任过高级顾问。2004年被聘为北京市市属(管)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学术交流部主任。同时,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科部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生导师。此外,还兼任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德国中心研究员。先后指导了美国耶鲁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西南应用科学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波兰华沙科技大学16位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4位本科生,北京外国语大学1位研究生,北京工业大学3位博士生和23位硕士研究生。其中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电力开发公司、中国科技馆、德国奔驰公司等重要单位工作,数位学生经过教授推荐获得国外奖学金前往美国、比利时、德国和日本留学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人获得优秀毕业生和学校科协科技实践优秀奖称号。
㈨ 洪堡大学是不是比其他德国知名大学更难入学
学校简介
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简称HU Berlin)的前身是柏林大学,二战结束后改名为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810年,岂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由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当时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从一成立起,就确定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全面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
洪堡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国际大学协会后立即与原苏联的“洛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随后又先后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波兰的华沙大学、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古巴的哈瓦那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埃及的开罗大学、日本的法政大学、西班牙的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0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1981年,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洪堡大学互派专家,1982年,我国又选派3名进修生到洪堡大学深造。
编辑本段创校理念
洪堡大学是依据创校者洪堡「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的新学校,他也希望洪堡大学能成为「现代大学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研习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较不重视研究。此后洪堡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也成为许多大学仿效的对象。
编辑本段专业与师资
柏林大学成立时有四个传统系科:法律系,医学系,哲学系和神学系。第一个学期有256名学生上课。现在,该校已经拥有三万七千多名学生,将近两百多个专业。
曾任职于该校的著名教授有: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法学家卡尔弗里德内西.凡撒非尼亚,训诂学家奥古斯特.波克等当时在欧洲都非常著名的学者。
二十世纪柏林大学科研成果特别显赫,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出自洪堡大学即当时的柏林大学,即1901年荷兰人教授雅可比.亨里修斯.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学动力学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此后,该大学共出了二十九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洪堡大学是德国大学的表率,也是许多国家的大学效法之楷模。重建于1818年的波恩大学曾沿袭洪堡大学的办学模式。
编辑本段知名校友
洪堡大学在180多年的岁月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以下是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简况。
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伯特·A·迈克尔逊(Albert A. Michelson)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曾就读于洪堡大学。因较准确地测定了光速和发明分光仪于1907年获奖。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法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和工作。因创立电守恒定律、“李普曼干涉定律”等于1908年获奖。
卡尔·F·布劳恩(Karl F. Braun)德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深造。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研制阴极射线示波管于1909年获奖。
威廉·维恩(Wilhelm Wien)德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和任教(1892-1896年)。因发现黑色物体中的热辐射、推演出黑体辐射的位移定律和辐射能量分布定律于1911年获奖。
马克斯·冯·劳厄(Max F. T. Von Laue)德国物理学家,是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学生,曾先后在洪堡大学任教近40年。因以晶体测定X射线并证明X射线的波动性于1914年获奖。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1875-1877年在洪堡大学学习,1888-1926年在该校任教。因创立光的量子论于1918年获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914-1932年在洪堡大学任教。因创立相对论和提出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奖。
詹姆斯·弗朗克(James Franck)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任教。因提出电子原子冲撞定律于1925年和古斯塔夫·赫茨共享此项奖。
古斯塔夫·赫茨(Gustav Hertz) 德国物理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任教。1925年与弗朗克一起获奖。
维尔纳·海森贝格(Werner Heisenberg)德国物理学家,曾担任洪堡大学教授。因建立导致对氢的多种发现的量子力学基础于1932年获奖。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奥地利物理学家,在任洪堡大学教授时(1917-1933年)因提出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式于1933年获奖。
马克斯·玻恩(Max Born)德国物理学家,1915年起任洪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由于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德国的另一位科学家瓦尔特·波西于1954年同获此奖。
诺贝尔化学奖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荷兰化学家,曾就读于洪堡大学。因提出碳原子理论、化学、力学法则和渗透压于1901年获奖。
埃米尔·菲舍尔(Emil Fischer)德国化学家,晚年在洪堡大学任教,其间因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突出成绩于1902年获奖。
阿道夫·冯·拜尔(Adolf von B?yer)德国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185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后开始任教。因在研究染料和有机化合物、合成靛蓝和砒霜合成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05年获奖。
爱德华·布赫纳(Edvard Buchner)德国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因在生物化学研究及无细胞(酶)发酵等方面的贡献于1907年获奖。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尔(Richard Willst?tter)德国化学家,因对叶绿素和植物色素的研究于1915年获奖。
弗里茨·哈贝尔(Fritz Haber)德国化学家,在担任洪堡大学教授期间(1911-1933年)因发明用氮和氢合成氨的研制成高压合成氨,1918年获奖。
瓦尔特·奈恩斯特(Walther Nernst)德国物理化学家,在第一次担任洪堡大学教授期间(1905-1922年)因阐明热力学第三定律于1920年获奖。
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化学家,曾在其叔父、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米尔·菲舍尔资助下进洪堡大学深造。因关于血液、胆汗的色素研究并研制人造血红素晶于1930年获奖。
彼得·德拜(Peter J·W·Debye)美籍荷兰物理化学家,在开始任洪堡大学教授的同一年(1936年)荣获此项殊荣,原因是他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的偶极矩的测定方法以及对电子衍射、气体中的X射线的研究。
阿道夫·博特纳特(Adolf Butenandt)德国化学家,由于对性激素的化学研究于1939年获奖(但未接受)。
奥托·哈恩(Otto Hahn)德国物理化学家,曾任洪堡大学教授多年。因发现原子核裂变于1944年获奖。
奥托·迪尔斯(Otto Diels)德国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任教12年(1904-1916年)。因发现和发展二烯合成法于1950年获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米尔·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德国医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于1889-1895年在该校工作。因研究抗毒素血清,尤其在运用血清治疗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病症方面的贡献于1901年获奖。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德国病菌学家,在任洪堡大学教授、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期间,因分离并确证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病菌、霍乱弧菌于1905年获奖。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生物化学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并任教授(1914-1923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于1931年获奖。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德国细菌学家,曾主持洪堡大学科赫传染病研究所的工作。因发现中和白喉毒素的抗菌素、研制成功治疗梅毒的“606”于1908年获奖。
汉斯·施佩曼(Hans Spemann)德国生物学家、胚胎学家,曾在洪堡大学任教授。因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组织者作用于1935年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
特奥多尔·蒙姆森(Theodor Mommsen)德国历史学家,曾在洪堡大学讲授古代史,1874-1875年任该校校长。因著《罗马史》于1902年获奖。
格哈特·霍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德国作家,曾在洪堡大学学习。因创作《织工们》、《沉钟》、《米哈依尔·克拉玛》等剧本于1912年获奖。
诺贝尔和平奖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德国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德国首相和外交部长,曾在洪堡大学攻读国民经济学。因推行德国与交战国,特别是与法国的和解政策于1926年奖。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世界著名人物先后在洪堡大学学习或深造,其中最为重要的如下:
著名进步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曾于1821-1823年在该校学习法律,聆听黑格尔的哲学课。
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Ludwig Feurbach)曾于1824-1825年在洪堡大学学习神学,后因受黑格尔影响改学哲学。
著名的国际工运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曾于19世纪40年代在该校攻读哲学和语言学。
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枣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在洪堡大学学习法学与国民经济学之后于189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Karl Marx)曾于1836-1841年在洪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枣恩格斯(Fiedrch Engels)曾于1841-1842年利用在步兵炮团服兵役的业余时间去洪堡大学旁听,一年时间内先后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外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曾于1922年2月由法国迁居德国柏林在洪堡大学勤工俭学。
洪堡大学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如学生助学金制度、午餐补贴、已婚学生补贴、住宿补贴等。
该校的文艺团体(交响乐团、室内乐队、合唱团、室内合唱团、木偶剧组、歌舞剧团和绘画社等)和社会专业艺术团体保持密切友好关系,经常为学校举办音乐会、戏剧表演会和展览会等。
近年来学校考虑到外国学生教育体制的不同,推出了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的项目,对中国学生来说,条件是必须在中国本科毕业。中国本科毕业生到德国来学习三到四个学期,即可取得德国的硕士学位。入学只需满足学历条件,不需参加入学考试。
据有关资料统计,1946-1985年,洪堡大学先后向国际上150位杰出人物颁发名誉博士证书,其中包括中国的周恩来和郭沫若。
http://www.hu-berli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