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早稻田双博士项目
A. 早稻田大学的海外交流
早稻田大学致力于同海外大学与学术机构简历合作关系。已与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60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早稻田大学和这些大学,机构针对学生的合作交流项目超过350个。每年有近3000名学生开展交流。主要的合作大学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洛杉矶大学,布朗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
与牛津大学合作的预硕士课程项目,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合作的3+1“国际化领导能力培养项目”,以及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合作的“双学位项目”。
学校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ICC),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开展丰富的活动。
2007年4月12日,早稻田大学和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之间签署了关于“关于孔子学院设立的协议书”,设立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是日本社会精英的摇篮。该校毕业生遍及媒体、政界及学界,前任首相福田康夫、竹下登、海部俊树、小渊惠三、森喜朗等都毕业于该校。许多中国现代人物如李大钊、彭湃、廖承志等,都曾在早大留学。早大图书馆中珍藏着李大钊当年的学生档案、成绩单等物品,还有孙中山的亲笔信。
胡锦涛主席2008年5月8日下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进行一场乒乓球友谊赛。除中日两国首脑外,为中日两国人民熟悉的日本乒乓球名将并且在早稻田大学就读的福原爱,以及世界乒乓球冠军王楠都参加。这场特别的比赛也受到了早稻田大学学子们的期待。
B. 你好,我现在有个去早稻田大学读计算机博士的机会,但是得自费,我想问下早稻田大学的奖学金多吗
早稻田是世界前几名的大学啊,你倾家荡产也要去啊!
早稻田我没有同学,我只能问到首尔、延世、高丽大学的奖学金比例。
C. 日本有战略吗再探讨。——读塞缪尔斯《日本大战略与东亚的未来》
也不知道国内是谁最先用“大战略”这个表述的,我经常能看到时殷弘先生的文章或者译著中有对大战略的研究。不过到现在,这个词已经明显泛滥了,甚至连日本都有所谓的大战略了。(塞缪尔斯的这本书原名是“东京的大战略”经中文翻译后改为“日本的大战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认为日本长期没有国家战略,更不用说大战略了,当然认为日本没有战略的不止中曾根一人,而认为日本有战略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作为战败国家的日本,确实没有战略,如果这种战略指的是政治上、军事安全领域的话,有人批评日本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外交是“卡拉OK外交”,意思是按照美国谱的曲,直接跟着唱词,言外之意即按照美国的指示做出外交政策调整。第二,“战略”一词在日语中(也许在古汉语中)是跟战争、军事密切相关的,“战略”一词在战后日本社会中成为了禁语,甚至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流行同大国缔结“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中日之间则尽量避免使用“战略”这一表述,以至于1998年江主席访日之后缔结了一个名字又臭又长的协定。第三,我个人认为,没有战略的日本则是日本最大的战略,这可以从战后日本长期搭便车的行为并且受益颇多予以解释,当然纷繁复杂的战略主张(犹如中国的百家争鸣一般)或许也是日本的大战略。塞缪尔斯的文章,最贴近于这最后一点。 塞缪尔斯认为,日本的大战略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因为二战的失败而中断,但是二战后的吉田主义外交路线,依然有章法可循。当今日本流行的各种外交上的主义,如“中等国家”理论、“民生大国论”、“小日本主义”、“大日本主义”、“普通国家论”等有见地的主张,都能在二战以前找到归宿,所以研究日本的政治思想史对了解当今日本的内政外交局势非常有必要。我深深赞同作者的这一主张,上学期上了王屏老师“日本政治外交思想史”的课程以后,感觉对日本的了解才刚刚开始,停留于细枝末节的东西,始终不是研究日本或者社科院研究生应有的姿态。 作者认为,虽然战后日本始终存在着围绕国家路线的各种争议,但是“吉田主义”或称之为“吉田路线”始终居于主流,被称之为“保守本流”,冷战后的“总体保守化”(这是我导师的研究分野),我个人觉得更是对吉田路线的升华(虽然有人认为这背离了“吉田路线”的初衷),虽然吉田茂主张小规模轻武装、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但是吉田也没有否认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这是由于冷战的背景以及美国的掣肘,吉田茂的时代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所以,战后以来的日本国家战略是沿着以下脉络发展的,从“重商的现实主义”到“政治大国的现实主义”,其外交政策出发点是“实用主义”考虑。有学者对日本的国家性格用“蝙蝠性格”来概括,意思是说当需要蝙蝠以兽的姿态出现时,蝙蝠就是兽;当需要蝙蝠以禽的姿态出现时,蝙蝠就是飞禽。重商主义的外交政策让日本在冷战时捞得不少经济利益,自身也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冷战后日本开始担心日美同盟的稳固性,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得日本谋求角色转变,“政治大国”化被提上日程。因此,我个人认为,日本的这种蝙蝠性格(它可以是国家性格也可以是国民性)、左右逢源才是日本的大战略。塞缪尔斯对战后日本战略的梳理,非常及时,我自己也在跟踪日本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等国家”(Middle-Power)理论,是我最为关注的课题。书中丰富的文献索引,为我研究日本外交搜集资料提供了便利,表示感谢。 最后说说中文的翻译问题。出于出版商业性的考虑将“东京大战略”改为“日本大战略”倒无可厚非,并且美国有这个特点,习惯上用一个国家的首都代之该国家。看了译者的简历,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双博士,但是有些基本的错误(可能是疏忽)不应该,例如一个很简答的概念,ARF(东盟地区论坛),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译为“东南亚地区论坛”,后来翻译成“东盟的地区论坛”,再后来又翻译成“东南亚的亚洲地区论坛”(我没有看原书,不知道塞缪尔斯说的是不是一回事)。二战前的日本“民政党”译成“民生党”,战前很有名的政治家“若槻礼次郎”译成“若口礼次郎”、较早提出亚洲一体理念的“蜡山政道”译成“栌山政道”、“明治寡头政治执政者”好像在日本还真没有这个称呼,一般我们称之为“藩阀”。
D. 早稻田的博士学位几年能拿下
至少二年,日本拿博士学位,相较中国院校来说严格一些。
E. 早稻田大学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吗
清北是中国顶级,对手应该是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
早稻田大学说实话,在日本国内就是个二流学校而已,骗骗没出过国的人罢了。
F. 中国学生有哪些方法能到早稻田大学读书
1.去早大的话最好有日语一级。英语要好,考个托福。普遍的做法就是先到内日本这边的语容言学校念语言,然后这期间参加考试。
2.日本大学是4月开学,因此你要在头一年的10月份左右报名
3.你在国内还需要准本相关留学的资料,财产证明之类的。
有了以上条件申请早大就很有希望了。
最后要提醒LZ的是:出国留学“录取是前提,签证才是关键!”要知道日本的首签是严格到了几近苛刻的地步,繁体字、简体字的差别,一个错别字都可能造成拒签,成为终生遗憾,担保金的构成,来源等等都是重要材料。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HI我的,希望能帮到你!
G. 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哪个好
本人在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分别做了很多年老师。两所学校各有所长这是毋庸置疑的。楼里已经有了很多回答,我想说几点。以下纯粹个人的经验之谈。本人没在日本上过学,就不谈作为学生的体验了。
1、关于排名,比如QS排名。有人说早大没有医学院依然和庆应不相上下之类的,并不全是这样的;早大在没有开设英语课程之前排名是在庆应之后的(至少近几十年吧)。我在早大的时候,学校高层决策就是要提高排名吸引留学生,一开始是争取QS进世界200,努力了几年就达到了。提高排名的方式之一是增加留学生的数量。所以陆陆续续开了纯英文的课程,包括本科的全英文课程。学校的许多教授当时反对开设本科英语课程的,因为课程同时开设日语和英语的,但是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不过最后还是在很多专业开了。我也给国际学生上过课,虽然有好学生,但是平均质量肯定是达不到早大的日语课程的标准。所以如果想去早大读英语的本科,现在的入学要求算是比较低的。反观庆应,庆应的本科是没有英语课程的,只有硕士和博士才有英文项目。
2、另外再说一下教师和学生数量。早大和庆应的教师数量是差不多的(可能庆应还多一点)。但是早大在学的学生比庆应要多大概1万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我在早大的时候,有时候一年带的大四毕设学生达7-8个,在庆应的时候我们系里老师平均是4个左右。当然这个数据可能会根据学部有所出入。
3、因为招的学生较多,所以早大本科有很多名额是面向外部的。因为招的学生相对较少,所以庆应在招完自己下属的中学的学生后,剩下的名额并不多。大概因为如此,形成了早大开放庆应封闭的格局。最后我说一点,庆应的很多老师都是有外国留学经历或者是从外校来的。早大的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自己学校毕业留下来的,略有学术垄断倾向。所以到底哪个保守哪个开发呢,说不好。
H. 北京大学国家关系学院怎么样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外交与涉外工作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组成现在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目前,国际关系学院由4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20多个科研中心。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包括院行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项目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网络办公室、《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以及北大图书馆国关分馆等。
学院现有3个本科、7个硕士和6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学。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际办学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现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雷鸟大学、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均有联合培养的双学位项目;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共同执行三国间政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参加联合学位及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国际学生每年超过50人。此外,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新潟大学等亦保持着长期或短期的交流关系。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至2013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共有629人,硕士研究生171人,博士研究生137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总计369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I. 关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双硕士项目的问题
我是人大的,我一个同学当年去政法分不够被拒了,结果她就去了香港中文大学,结果现在是混内的风生水起,寒暑容假去欧洲实习考察,最后签了汇丰。而我当年比她高了80多分,现在只能考研,提都不提找工作,而我们班找工作的也只有两三个。反正我对人大是挺失望的,现在考北大,ccer是挺好,但我不喜欢,要我去研究什么卫生经济学我会想死的。而光华本科顶尖,但研究生两年太短了,据师兄说学习氛围也不太好,上面讲课下面在炒股票。深商寒假去看了,反正校园我很喜欢,估计就考那了。反正我也看透了,老师都是苍白的,关键还是靠自己,专心读三年书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