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活的哲学智慧

大学生活的哲学智慧

发布时间: 2021-02-21 20:15:08

Ⅰ 运用生活与哲学只是分析说明大学生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坚持一复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制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不要停留在书斋里或课堂上,更不要只满足于当现实的“观察家”“评论家”。
第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建功立业。
第三,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地拜人民群众为师,要相信长期生活、工作在实践第一线的普通群众是最有智慧的。
第四,坚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难困苦,不怕失败挫折。

Ⅱ 用联系和发展的哲学观点谈谈如何安排大学生活

(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版盾是居支配地位,其权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
2,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者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而这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二)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
1,区别:在一对矛盾中,闹吨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方面,无所谓次要方面,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方面的解决。
3,二者在一定的调价下互相转化。
(三)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学会区分主次矛盾,主次矛盾方面,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Ⅲ 哲学智慧对生活的引领作用1500字数

生活是什么?不知多少次我暗暗的问自己。他是一个魔法师,让世界变得曲折离奇,让世界处处呈现奇迹,他是一杯神奇的酒,懦弱者麻醉了自己的灵魂,勇敢者却用它庆祝自己得胜利
学会坚强。
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坚强。有一次,我因为心情不好,便出去散步。来到广场,也许是因为刚刚下了雨,地十分滑。我在小石子路上走,没有在意天的变化,天下起了牛毛细雨,路面越来越滑。一不小心,我滑了一跤,眼泪要留了出来。突然,我想到了:我不能哭。如果我哭了,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于是,我便忍住了眼泪。通过这件事,我明白,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坚强。
学会助人
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助人。记得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在公交车上,我没有看见空位,便靠扶手站着,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没有抓牢拉杆,头还在侧边的拉杆上还碰了个包。这时,一个叔叔从我邻近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亲切地说:“你坐在这儿来吧!不然一会儿会摔倒的,反正我也要下车啦。”我便坐到了那里。车到了一个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许多皱纹的老爷爷。他望望车内,见没有空座位,便准备靠扶手站着。我站了起来,走上前去,扶着老爷爷走向了自己的座位。只听老爷爷不住地说:“谢谢你,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我不好意思地说:“老爷爷,您坐。不用谢。这是我应该的。”我懂得,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助人。
学会微笑
微笑,是生活的食粮,清新的空气吗?或许是。老师、亲人信任的微笑,朋友友情的微笑,陌生人和蔼可亲的微笑都可以牵动着你的心;当你站在考场上,小鹿调皮地在你心中砰砰乱跳时,老师微笑地对你说:“相信自己,你能行!”或许,就是这个甜蜜的、信任的微笑,这句温馨的话语,使你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带着满腹信心,轻松上阵。有人说:“要笑着面对生活,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新的思想追求生活。”这句话妙极了。是啊,我们要有乐观的态度,不能与悲观常伴。面对生活,以平常心对待。
一个人的智慧,三分靠天赐,七分靠自己。这里的七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生路上的总结。人的一生,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把有益的东西积累起来,然后通过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强大的智力体系。
在人生的仕途中,不经历摔打与失败的人几乎没有。人生这条路不好走,所以不少的人不经意间就跌倒了。但有的人会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前行;而有的人却总是在同样的地方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惨遭重创而停滞不前。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智慧在于:在前进的道途中学会总结。因为,总结的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擅长总结的人,定然会在漫漫人生的道途中得以发展,得到提升,这是每一个人毋容置疑的问题。
纵然你是经历过摔打与失败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成功。只有那些善于从摔打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学会总结的人,才能站立起来,昂首阔步登上成功的阶梯。更有一种睿智的人,他们不但善于总结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切过往,而且还善于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吸取养料,将其中的精华珍视起来,使自己得以免疫,更快更好地发展自我。
至此,我们不妨以小王的人生失败而在后来走向成功的点滴为例,进一步谈一谈学会人生总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想,这是可以令人承服的。

Ⅳ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统反思;是爱智慧以及对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教人们“怎么样”做才能取得成功,教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真诚的人格,教人成为人。哲学教化启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获得成为人的内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由此以本真的方式去规定自身生存与生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真诚的思考,教人形成科学人生观,;哲学给人以真诚的信仰,教人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5.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将变得盲目,对未来将失去预见性,心灵也将失去寄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朝气,最具创新思维的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洗礼是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合理规划人生的起始点,规划自己的人生就要辩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的人生环境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首先,大学生要变成怎样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那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无私奉献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大学生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人或事?就在几天前,一名大学生因为考场作弊被校方严厉处分后选择跳楼轻生的事件说明个别青年在面对挫折之后不能合理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困难,甚至轻生,这种不符合人的发展规侓,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到的发展观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树立发展意识,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作为后浪,我们应该向抗疫前线的90后学习,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应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方面是做怎样的人,另一方面是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两个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衷,也是为之不断奋斗而寻找答案的两个问题。只有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才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人或事

Ⅳ 谈谈你对大学生沉迷与网络的哲学思考

从基础存在论的角度是解释为日常生活状态的沉沦

沉沦大致是这样的,此在(就是人的意思)从本己的存在滑向大众化的存在-常人

常人是只知常人而不知自己最本真的心,海德格尔如此区分(虽然我以为不见得明朗),此在的生存状态解构:非本真性存在-本真性存在
而海德格尔认为要回到自己本真的存在,需要自己“良心”的启示和暗示,“常人”不是自己,不是此在自身甚至不是“人”,常人是被大众化遮蔽的存在,均质化的符号,象征

沉迷网络可看作真心的迷失。

以上是从存在论角度解释

从文化批判哲学看

渐渐的,人们只会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而忘记现实中该怎样执笔书写;只会在虚拟空间上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而忘记怎样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只会在BBS上对着某场赛事品头论足,而忘记亲自锻炼去体验大汗淋漓的快乐;只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热情呼喊,而忘记对水池上方的“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看上一眼;只会在网上浏览世界各地风情的图片,而忘记亲自踏上那些神秘辽阔的土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渐渐失去了交往能力,失去了行为动力,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甚至就如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连最本能的性欲也需要用计算机制造出的脑电波来满足……

人的本质的丧失,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的。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中谈到,人的异化,是人与其创造的客体的分离。人的异化就是本来由人所生产和创造出来的应当属于人的东西不再属于人,而成为异己的,与人对立和反对人的东西。一方面,媒介给人们虚拟出了一个热闹繁荣的、物质极端发达的多彩世界,通过“物质”的充溢把人渐渐“非人”化,使之沦为整日为物质而疲于奔命的忠实奴隶,使之渐渐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

Ⅵ 怎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大学生活

1、大学生最大的实际是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髓才是实内事求是、一切从容实际出发,这点当然是肯定的。就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做事情想问题要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来考虑,立足点就是我们自身的实际。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就业、找工作的问题。因此,在大学期间当然要学好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竞争做好准备。如果是要升学继续深造,那同样要大好专业基础。想跨专业考研就要早做准备。
2、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的。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知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个实践不只是工作,学习也是一种实践。
就说这两点了,哲学谈多了没意思,关键还是要身体力行。

Ⅶ 用哲学知识说明大学生怎样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

辩证唯物论: 1 辩证唯物论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面对大学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 例如大学课程的复杂与多样会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信心 继而一蹶不振 只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加以努力奋斗 即能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促进问题的解决 2 规律是客观的 大学中要面临很多选择 例如选修课的选择 当其他人选了课程时 我们不应盲目跟风 而应基于当前自己现状 坚持客观规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观点 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有利于自身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自身全面发展 认识论: 1 认识具有无限性与上升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 在经历了高考洗礼后 一些学生会认为所有的挑战均已结束 在大学中盲目懈怠 使自己立即失去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优势 所以我们应知道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应不断充实自己 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坚持了认识具有无限性与上升性的观点 使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 会获取很多学习 就业 恋爱的信息 这些信息作为学生的认识来指导大学生活时 应经过学生自身对其的实际调研与认知 例如面对经介绍的用人单位时 应实地勘测此单位的实际情况 了解与自己是否真的相适合 这样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可以使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唯物辩证法: 1 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联系 事物的整体和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 所以应对大学生活进行统筹规划 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 重视整体同时也不能轻视部分 可提高办事效率 以获取最大的效益 2 发展是普遍的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在面对的事情很多的情况下 应合理规划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应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 积极进行量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一定程度后 必将促成质变 使所有任务完满地 完成 3 矛盾是普遍的 矛盾即对立统一 在处理大学生活的矛盾时 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抓住主要矛盾即应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 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有利于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 4 辩证的否定观实质是扬弃 大学生活因人而异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加强创新 例如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时 可选择艰苦创业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有利于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

Ⅷ 青年大学生如何利用中国哲学智慧指导自身实践

用绳子一头拴住狗,另一头拴上猪。

牵住绳子的中间,跟着猪狗走回~

——这是真答之致的中国哲学。

……

不知道是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也不知道是何用意、包藏了怎样的祸心。

但至少他告诉我们,青年大学生失去了自身生存的本能。

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危险的信号,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思考:

什么是中国哲学~

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实践,一定要用中国哲学来指导吗~

还是嘲讽青年大学生不懂中国哲学呢~

……

好吧,

那就再说一句:

哲学不仅是生活中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Ⅸ 联系与发展有关的哲学理论写自己的大学生活

(一)主制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
2,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者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而这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二)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
1,区别:在一对矛盾中,闹吨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方面,无所谓次要方面,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方面的解决.
3,二者在一定的调价下互相转化.
(三)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学会区分主次矛盾,主次矛盾方面,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热点内容
北京大学博士导师刘杰 发布:2025-09-13 23:26:52 浏览:951
大学教授师工资水平 发布:2025-09-13 23:21:55 浏览:575
本科生优秀简历欣赏 发布:2025-09-13 23:20:57 浏览:364
奥本大学数学系教授 发布:2025-09-13 23:18:54 浏览:671
吉林大学老师邮箱 发布:2025-09-13 23:11:31 浏览:944
武汉的大学老师待遇如何 发布:2025-09-13 22:58:50 浏览:272
北京大学医学部考研吧 发布:2025-09-13 22:50:24 浏览:85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补助 发布:2025-09-13 22:41:55 浏览:57
陈斌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9-13 22:18:26 浏览:463
研究生延毕占导师名额 发布:2025-09-13 22:17:57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