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被冒名上大学
⑴ 如果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并且那个冒名顶替的人背景还很大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冒名顶替的发生一般涉及几个环节:考生学校、本地招生办、大学招生办、派出所户籍等。
所以,正常流程,可以向本地招生办、教育部门、大学招生办举报;
同时,冒名顶替涉及违法,可以报警;
最后,因为冒名顶替者背景强大的情况,网络公开和求助也是可以选择的重要手段。
⑵ 顶替别人上大学,是如何操作的
我真的不知道顶替别人大上大学是怎么操作的,肯定是把名字和身份证都互相换了,这样非常违法的行为是要坚决抵制的。
⑶ 顶替别人上大学,冒名者是怎么做到的
根据目前的情况,绝对不可能是冒名顶替者,因为现在互联网已经发展起来,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但是几十年前,根本没有互联网。这两个地方的联系依赖于写信和介绍信。当时,可以说全村都有电话,或者是座机电话。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只要能出具介绍信,更改身份证信息和姓名照片是正常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骗子。
上面写着:李思被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录取,通过普通邮件发了录取通知书。邮局的弟弟将把这封信寄给居委会。20世纪80-90年代寄出的信不会送到门口。张三和李四来自同一个村庄或同一个居委会。知道李四的成绩好,张三的考试无望,张三可以去居委会收集李四的录取通知书,找一个和公安局有关系的人处理李四的身份信息和档案,然后带着李四的身份信息去学校报到。因为李四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他认为自己没有被录取,在20世纪80-90年代不能上大学。因此,张三用李四的身份来代替李四。学校只能查看学生为进一步学习而输入的档案。这些文件贴有黑白照片。70后80后和90后都知道当时的摄影技术很差。这些照片不能说明他们是否是自己,所以学校不能检查他们是否是自己。因此,学校只看了录取通知书,就会报名学习。
就这么简单。
⑷ 学历被顶替的真相是怎样的
今年暑假我在追《幸福到万家》感觉挺好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片段:
王秀玉学历被顶在《幸福到万家》的最新剧情中,万传美代替王秀玉读大学一事被曝光,王秀玉顿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对于王秀玉而言,她失去的不只是上大学的机会,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这让人看得越看越揪心,而在家庭的阻碍并不能去追究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在大结局万传美公开像秀玉道歉,但有什么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已经过去了,应有的也回不来了,真的看的很揪心和愤怒。但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案例,而且还不少。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多有原型。
⑸ 顶替别人上大学身份证怎么办
被顶替上大学处理如下:
1、顶替者此后所有学历、学位,及必须依托学历学位取得的一切相关证书立即无条件全部作废;
2、如顶替者在国家公职机关以及国有企业工作,相关单位应立即无条件开除;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工作的,由相关单位发出公函,建议该企业立即处理;在国外求学的,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公函,建议相关学校立即处理;
3、上述处罚记入档案,并永久保留;
4、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网站设置冒名顶替者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随时查询;
5、顶替者毕生不能到国家公职机关及国有企业工作,不得享受公租房、经适房等福利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冒名顶替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侵犯对象是他人接受的教育,工作、待遇的权利。冒名顶替是一种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不论是在被冒名者不知情的状态下冒名者侵害被冒名者的入学、入职、参军权利,还是被冒名者与冒名者串通进行冒名顶替行为;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代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享受他人应当接受的教育及取得的学籍,工作,身份及待遇。如:获取被冒名人已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三个方面的特定资格;
3、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要是掌握教学,学籍管理,户口管理的相关人员;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冒名顶替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冒名顶替罪的行为,不论是否实际已取得相应的资格、利益,均应以冒名顶替罪处理。但是,对行为人非为顶替他人,在填报信息时出错,或因他人行为介入,如招录人员失误、他人出于报复而恶意修改信息等,致使所填报身份信息不符的,不成立冒名顶替罪。
⑹ 如何防范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
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从估分填报志愿到知分知位填报志愿,从手工投档到阳光高考、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投档,权力可以插手的空间越来越小。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让“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不可能再大面积发生了。
但依然有阳光普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尤其是信息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极有可能是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高发地区。
三、对录取学校不满意、不接受的考生,有的会选择复读,明年再考,而小部分会申请退档,期待再次被录取。无论哪种情况,谨慎做法是联系被录取学校招办,明确拒绝录取并申请退档,然后再确认档案退回。
四、一旦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要像罗彩霞、王娜娜那样坚决地维权。
一方面寻求媒体的帮助,调查曝光此类事件;
另一方面,请求法律的帮助,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者身份、恢复真正身份,以及赔偿损失等。
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譬如公务员资格、教师资格等,是欺诈取得,都应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