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德语研究生
Ⅰ 天津大学2016年或者2015年教育学考研方向,
你好,天津大学2016年的招生简章还没有出来,你可以参考2015年的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天津大学各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入学的时候专业课考的都是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公共课考的是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鉴于你的本科专业,建议你报考教育学专业。
涵毅教育帮你查到了天津大学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参考书目:
1、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6、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外教育史
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9、《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0、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董奇,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此外涵毅教育帮您查到天津大学73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如下:
一、考查目标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50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分析论述题:7小题,每小题20分,共14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课程、教学、德育、学生活动、学校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各阶段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
二、教育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中介系统
(三)教育概念的界定 1、广义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
(四)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五)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1、人的发展涵义 2、人的发展特点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l、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2)内发论与外铄论 (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等对教育的制约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主要理论 1、教育独立论 2、教育万能论 3、人力资本论 4、筛选假设理论 5、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及教育面临的挑战 1、当代社会变革与教育发展 (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2)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4)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5)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2、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的定义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理论 (1)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等)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1)培养目标的定义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3)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学制的主要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学制确立的依据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学制;1958年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各级学校系统 (2)各类学校系统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2、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的关系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理论
1、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2、争论的主要问题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三)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概念 (2)课程目标的来源 (3)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内容及结构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取向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六)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的含义 2、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七)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定义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1)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3)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 (2)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1)教学模式的概念 (2)教学模式的特点 (3)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 (2)发现教学模式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4)暗示教学模式 (5)范例教学模式 (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上课制 (3)分组教学制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 (2)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读书指导法 (4)练习法 (4)演示法 (6)实验法 (7)实习作业法 (8)讨论法 (9)研究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功能 2、教学评价的种类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3、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4、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5、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6、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的功能 3、德育任务和内容 4、德育的特点 5、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二)德育过程及相关理论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3、德育过程主要理论 (三)德育原则 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知行统一
3、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4、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6、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8、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四)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 2、情感陶冶 3、实践锻炼 4、自我教育 5、榜样示范 6、品德评价 (五)德育途径 1、直接的道德教学 2、间接的道德教育 (六)德育模式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体谅模式 3、价值澄清模式 4、社会学习模式 5、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价值和特点 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6、教师的基本素养 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1)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紧迫性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3)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1)学生中心论 (2)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四)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2)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2、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2)班集体与学生群体 (3)集体的发展阶段 (4)培养集体的方法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一、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概念 2、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 3、学校管理体制 4、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1、学校管理目标 2、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教学管理 2、教师管理 3、学生管理 4、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1、学校管理法治化 2、学校管理人性化 3、学校管理校本化 4、学校管理信息化
中外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二、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两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7、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中国现代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3、群众教育 4、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外国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等,由于字数限制,大纲显示不全。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Ⅱ 天大文科考研
你是今年高考要报志愿么?选择本科专业??考研对大部分专业都是没有限制的,可以跨专业考,相关专业考,本专业考,同等学力的也能考,所以说,只要选择一个你喜欢、你感兴趣、你特别想做的一个专业去读就好了。文科类专业太多太多了,管理类,经济类,文史类等等。。。好多专业都可以选。。。不过如果你以后只想考天大的研究生的话,不要选择文科太强的专业,因为天大的工科比较强,文科特色太显著的天大可能不擅长。所以我建议你选择文理交叉学科的专业,比如说财务、会计、工程管理、信息科学等等这些有点偏文但是又离不开理科的专业。这样以后考天大研究生的时候就比较好选择了。不过在大学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学习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所以还是要自己拿主意了。
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文科专业的小总结,我觉得很好,强烈推荐。你可以看看。
第一类是传统的文科专业,如哲学、中文、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第二类是发展势头较好的文科专业,如新闻学、传播学、对外汉语、国际政治、英语、德语、法语。
第三类是文理交叉的文科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艺术设计学。
第四类是新兴的文科专业,如媒体创意、知识产权、家政学、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
第五类是稀缺的文科专业,如外交学、小语种类专业、公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
第六类是艺术体育类专业,这是一类较为特殊的专业,它们在招生过程中不同于普通的高校,是单独招生,并且有面试和专业课加试,分数线也不同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文史类专业(9个小类):哲学类、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教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图书档案学类
文理兼收类(10个小类):
1.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朝鲜语等
2. 经济学类:包括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3.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4. 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
5. 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6. 新闻传播类: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
7. 中医学类:包括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等
8. 医学、药学:中医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药学、药品营销等
9. 艺术类:包括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播音主持与艺术、摄影、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
10. 体育类:包括竞技体育、体育健身与保安、运动训练等
文科生可以选择的专业(细分)
1、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心理学
2、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
3、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4、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
5、法学类:①法学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史与共产党史 ③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 ④政治学类: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教育学、外交学 ⑤公安学类:治安学、侦察学、边防管理学
6、文学类: ①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古典文学 ②外国语言 ③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
7、管理类:①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类: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②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酒店管理学 ③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④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⑤ 图书档案学类:图书馆学、档案学
在小范围内排出了文科比较热门的专业,供参考。
(1)学前教育。授予教育学学士。主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声乐、美术、幼儿玩具制作等。招生院校:师范类。
(2)汉语言文学。授予文学学士。主干课程:语言学概论、汉语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招生院校:师范类、综合类院校。
(3)对外汉语。授予文学学士。主干课程: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写作、翻译、古代(现代)汉语、西方文化礼仪等。招生院校:外语类、师范类院校。
(4)外语语言文学(外语)。授予文学学士。主要语种: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及小语种。招生院校:外语类、师范类、综合类院校。
(5)广播电视新闻学。授予文学学士。主干课程:广电概论、广电技术基础、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摄影摄象等。招生院校:各传媒院校、师范类、综合类院校。
(6)艺术设计。授予艺术学学士,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图案、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招生院校:艺术类、师范类、综合类院校。
(7)会计电算化。授予经济学学士。主干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金融学等。招生院校:财经类、综合类、师范类院校。
(8)市场营销。授予管理学学士。主干课程: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等。招生院校:财经类、综合类院校。
(9)金融学。授予经济学学士。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等。招生院校:财经类、综合类院校。
(10)国际经济与贸易。授予经济学学士。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Ⅲ 2015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复试该如何准备
专业名称:081300建筑学
招生人数 院系所:145,其中推免:55
研究方向 (01)06081300,(02)06081300
【初试考试科目】
方向01:(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0)德语,(728)建筑理论综合,(513)建筑设计(全天连续设计6小时),
方向02:(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0)德语,(302)数学二,(824)建筑技术综合,
【复试】
(复试总分为200分,低于120分者不予录取。)
【复试笔试部分】
专业技能测试 65分( 见专业笔试安排)
【综合面试】
外语听说能力 15分; 个人陈述10分钟,答辩10分钟。
专业综合能力120分: 考生提交个人作品等材料。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复试科目:
“建筑快题设计”、“古代文献阅读释义”、“建筑构造及物理”按方向选一题(注:除建筑技术方向可选第二组),其他方向考生均选择第一组。
1、建筑学-(建筑技术所) 建筑构造及物理
2、建筑学-(建筑历史所) 古代文献阅读释义
建筑构造部分:
【考试内容】
以《建筑构造》上、下册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参考书目、标准图集、建筑资料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技术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构造》(上﹑下册),重庆建筑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建筑构造》(第一册﹑第二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构造》编写小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
1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
12、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沸郎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1—9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Ⅳ 有谁了解天津大学在职硕士的
天津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目录
目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外国语语种主要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日语。
学科综合考试按一级学科进行全国统考,考试的学科有27个,分别是:哲学、经济学(含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历史学、地理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作物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十月份联考的专业: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警务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
单独考试13个专业:
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
工程硕士学费:工业工程领域、物流工程领域为3.8万元;计算机技术领域为3.5万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学院)和软件工程学费为4万元;项目管理领域学费为4.8万元,其它工程领域学费为3万元。(上述为本校散生学费标准,合作办学按协议标准收取)。学费一律于报到注册时缴纳到校本部财务处。
EMBA学费26.8万元。费用包括听课费、教材讲义费、翻译费、毕业论文指导费、课间茶点、午餐等费用,不包括国内外移动课堂所需的旅费和食宿费用。
软件工程硕士学费4万元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费共3.6万元(上述为本校散生学费标准,合作办学按协议标准收取),要求报到时一次交清。学费一律于报到注册时缴纳到校本部财务处。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课程开课以后,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在职攻读风景园林硕士学费为4万元(上述为本校散生学费标准,合作办学按协议标准收取),学费一律于报到注册时缴纳到校本部财务处。开课以后,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职业教师硕士学费共3万元,要求报到时一次交清。学费一律于报到注册时缴纳到校本部财务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开课以后,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Ⅳ 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科目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硕的建筑学专业考研科目是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者日、俄、德语)
(728)建筑理论综合
(513)建筑设计(全天连续设计6小时)
2、招收专硕的有建筑学院和国际工程师学院,学院不同则初试科目也不一样。具体查看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硕士专业目录】即可了解。
Ⅵ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科目
1-天大建筑学初试科目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28建筑理论综合
④513建筑设计(全天连续设计6小时)。
2-天大建筑学专业初试内容
1。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史的历史:满分80分。
要求考生的建筑历史演变的过程,以更全面地了解,掌握各种的建筑特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技术条件,能够分析各种建筑创造性思维的历史,总结了传统的经验,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考生应了解的基本事实的基础上,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叙事,图形和综合分析能力,无论是从点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但也发生了变化,从发展的角度对建筑设计的思考和工作,可以描述和描绘出具体的建筑思想和工作特点,但也与知识如何影响今天的建设发挥了历史性的传统。
2。城市规划原理:满分70分。
需要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和外国城市建设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有关的文献目录,了解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的原则,以更全面地了解候选人和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和经济问题的规划和设计。
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根据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了解新的观点杂志和文学的叙述,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文本或组合的绘画技巧。